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我馆召开《微观西藏》(汉英版)出版座谈会
2012-11-02浏览人次:3477

适应传播方式新变化,探索外宣出版新思路

 

       在百余种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我馆出版的《微观西藏》(汉英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12年11月1日,《微观西藏》(汉英版)出版座谈会在我馆召开。中央文明办秘书局巡视员钟声、统战部七局处长邵玉进、国务院新闻办三局处长李智慧、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旦增伦珠、知名西藏题材女作家马丽华、西藏文化博物馆当增扎西博士、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等众多来自藏学界、文化界、新闻界、出版界的代表,共同就《微观西藏》一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与会者普遍认为《微观西藏》一书:形式上见微知著,把新媒体的理念和精髓引入到传统的图书出版中,采用更能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微博体”,在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内容上大题小作,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发掘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西藏热”的潮流前沿,超越对奇风异俗、自然风光和宗教神秘感的热衷,构建起一个更加细腻的西藏。

 

       编写理念创新。作为一本适应新媒体环境下追求最佳阅读体验的书,《微观西藏》采用更能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微博体”,见微知著,汉英合璧,不仅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非常有利于后续的网络传播和外宣落地;该书形式清新,内容精致,“大题小作”,把宣传重点放在西藏人日常生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上,通过大量鲜活的见闻、细节和故事,超越了对奇风异俗、自然风光和宗教神秘感的热衷,深入到人内心的层面,客观地构建了一个更加丰富和精彩的西藏形象。

 

       内容和形式创新。全书共收录了520余条精彩微博,150余张精美图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 大量鲜活的藏地采访一手见闻;2. 大量深入浅出、客观中肯的涉藏言论和访谈;3. 大量有趣、独到的西藏细节和图景。在形式上,该书充分体现“微博体”的优势,做到:1.虽然是碎片式呈现,但每一条都是精华;2.每条独立呈现一个事实,传递一种情感,条条言之有物,见人、见事、见情;3.讲有趣的故事,选取“有意思”并且“有意义”的亮点;4.不停留在表面,而是发掘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西藏热”的潮流前沿,致力于有深度的对外传播。

 

       可读性兼顾政治性。该书描绘西藏人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含而不露地将海外一些人对西藏的负面印象消于无形,用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事实、情感和立场说话,回击了有关西藏问题的片面和污蔑言论,成功地探索了国际传播力建设的新思维新方式,把对党和政府保护西藏传统文化努力的宣传巧妙地融入到读者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在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争得了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制高点。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专家旦增伦珠充分肯定了这本书的创新,认为这本书“非常吸引人”,对国内和海外更好认识西藏提供了一条捷径。特别是这本书在如何把西藏更好地说给世界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创新,一条微博也许就会澄清海外对西藏的一个偏见,“有时候一个故事比办一个大展览还起作用”。他还表示,这本书的内容能更方便地放在网上,与网民互动,这非常有意义。中国藏研中心专家廉湘民和《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等也对这本书的创新表示高度认可,认为这本书用较短的文字表达了一个细致而真实的西藏,同时也更有助于在国外主流社交网络媒体的落地。刘伟还指出,这本书注重宣传效果,小切口、大视野、深挖掘,每一条微博都在极短的篇幅里传递出丰富而精彩的意义和价值,“非常有眼光,一定会打动人。”

 

       一位美国专家在看到这本书稿后说,该书借鉴了书云女士拍摄的、在海外引起巨大反响的纪录片《西藏一年》的经验,用事实说话,关注普通人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些素材也许并不高大伟岸,却散发着原汁原味的西藏乡土气息,让那些藏传佛教和西藏传统文化正在毁灭的论调消弭于无形,让人在阅读之后对西藏、西藏人、西藏文化和中国政府产生正面、积极和公正的印象。

 

       李长春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强调,要“适应网络传播迅猛发展的形势,在微博等新媒体领域把主流声音做大做强”。《微观西藏》(汉英版)真正践行了这一思想。她将新媒体的理念和精髓引入到传统图书出版中来,在表现力、吸引力、感染力方面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创新涉藏外宣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提升涉藏外宣在国际传播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