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中国最美的书”10年获奖作品在上海图书馆展出
2013-11-15新闻来源:解放日报浏览人次:163

   

 

    昨日下午,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名书籍设计师在上海图书馆展厅济济一堂,迎接“上海国际书籍设计艺术邀请展”的开幕。今日起至20日,上海图书馆内特设三个展区,集中展出十年来“中国最美的书”全部获奖作品。这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书籍设计展览。


  10年评出208种中国最美的书


  代表国际书籍设计最高水平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诞生于德国莱比锡。2003年起,上海每年秋天评选出“中国最美的书”,参评次年春天发布的“世界最美的书”。


  2013年是“中国最美的书”奖项创立10周年。上海图书馆展厅的序言部分,几个图表清晰表现了近年来获奖书籍的类型与趋势。10年来,已经评出“中国最美的书”208种,其中获得“世界最美的书”奖项的有11种,《梅兰芳(藏)戏剧史料图画集》荣获金奖。10年来,“中国最美的书”获奖出版地区前三名为北京、上海和江苏;获奖书籍类型中40%为艺术类,29%为文学类,少儿类与科技类垫底,分别只占3%与2%。在10年来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的中国书籍中,有7本来自北京,2本来自江苏,天津、湖南、河北各有1本,上海缺席。


  10年设计,从礼品化到人性化


  上海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评选“中国最美的书”与选送“世界最美的书”,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书籍设计的成就和水平,也让中国书籍设计师通过与国际设计师的交流而得到成长。


  10年来,我国设计师的图书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国内一些机构通常把封面、插图、版式等分开进行评选,如今则更注重书的整体美,追求书籍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同时,设计师也开始重视书籍的人性化和书的阅读本性,改变了书本曾经的过分装帧和“礼品化”现象。“中国最美的书”还突出设计与印刷、材料的同步发展,强调手持的舒适感。


  “在媒体不断细分,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纸质书完全可以发掘其媒体特性而获新生。”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前主席乌塔•施奈德表示,“有人摈弃网络下载而选择购买图书,就是珍视书本持握在手的感觉。读者对设计、装帧与质量的要求较以往更苛刻。优秀的版式设计今后是纸质书的重要特征。”


  近现代书籍设计见证审美流变


  展览中,“中国近现代书籍设计藏品”也吸引了不少书籍设计师的目光。据主办方介绍,民国时期是我国现代书籍设计发展的重要阶段,主要有平装书和精装书两大类,设计主要以封面为主,对后来的书籍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近现代书籍的展厅内,观众可看到鲁迅、巴金、周作人、沈从文、闻一多、叶灵凤、卞之琳、胡风、张爱玲、丰子恺、丁聪等现代作家的90种书籍作品。其中,如鲁迅的《呐喊》等书籍封面,能显示出他对于木刻艺术的喜爱;张恨水《现代青年》等小说的封面则显现了浓郁的年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