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聂震宁:谁来帮助读者
2013-12-13作者:聂震宁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浏览人次:125

   做出版多年,听得最多的说法之一就是“读者是上帝。”这话听起来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出版业的服务对象就是读者,把服务对象当作上帝,是所有服务业的信条;二是读者代表市场,市场主宰着企业的生死,不是上帝是什么?因而,一般来看,这句话是真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有需求,哪里才会有生产和营销,没有读者需求则难有出版业的社会性生产和经营。读者的需求对出版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努力达到由用户需求驱动的市场规模,一直是每一家出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然而,凡事不能止于一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及对待。好书常常好卖,证明上帝是公正的;好书有时并不好卖,表明出版企业还存在让上帝不满意的地方;可有时分明是坏书伪书劣质书,却大卖热销,证明即便是上帝,也还有看走眼的时候。


  几年前养生保健类图书热销,2009年曾经达到一个高峰。该年度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上,共有2.1万余种养生保健类图书,400多家出版社介入养生保健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激烈以至惨烈。《求医不如求己》《手到病自除》《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牢牢占据养生保健类图书市场畅销榜的前几名。连续几年,此类图书年销售额的涨幅均超过20%,远远超过了图书市场平均10%的增幅。而与此同时,此类图书的质量良莠杂存也引发了社会的强烈批评。以至于国家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紧急整顿养生保健类图书市场,从抓专业生产资质准入制度入手,使得该类图书市场渐趋规范。


  养生保健类图书热销以至于出现张悟本等“神医”,原因无非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抓住了读者需求,不去医院就能自己把病治好,而且成本很低,这需求显然是建立在老百姓看病难的现实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就是出版商的营销运作。先是搞定各大图书销售网站,以确保此书长期被列在推荐图书一栏的显眼位置;再是“打榜”,即通过大量回购图书或者进行公关的方式,让该书雄踞一些大型书城销售榜的首位;还有就是媒体攻坚,营销人员花钱请人写书评,在纸媒上四面开花,接着让作者到电视台举办讲座,则更具权威性,影响快速扩大,有力带动图书热销。记得当时成为媒体焦点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就创造了6个月卖到300万册的奇迹,据说后来一直卖到400多万册。待到作者“名医”张悟本被打回无学历无执照行医的原形时,他和出版商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如此说来,最无辜最无奈的还是读者。他们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卷进了一场养生狂潮。


  良性市场需要培养,读者观众即便是上帝,也还需要帮助。


  著名作家纳博科夫说过:一流的读者不是天生的,他是培养出来的。这话当然是有道理的。只是这里的“他”是一个单数,纳博科夫似乎想说明的是那种特别优秀的读者,那当然总是少数。我以为,无论是一流读者还是三流读者,倘要让他们能辨别好书坏书伪书,让他们从好书中读出好来,坏书中读出坏来,而不至于养成“嗜痂之癖”,都需要培养和帮助。


  问题是,究竟应当主要由谁来给予读者培养和帮助呢?


  从根本上说,这需要全社会着力于提高国民的阅读素养。国民阅读素养的提高与全社会的文化素质、教育质量、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此外,在国民阅读素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帮助一大批专业读者提高专业阅读能力。这就需要专业的教育培养机构作出努力。可是,至今我们的大学大都没有安排专门的阅读课程,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当然,最直接的问题还得回到全民阅读的具体实践中来。那就是需要下大力气来开展图书评论。


  出版社自然要在开展图书评论中发挥着直接的、不可推卸的作用。出版社真诚地推介好书,甚至要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只是现在出版社的诚信已经很受读者的怀疑,很容易被怀疑为着商业利益的驱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从来只有出版社说自己的书好,似乎还不曾有过自觉地公开出来批评或者检讨自己劣质书的事情。那么,你要读者相信谁呢?


  这就需要独立于出版社之外的书评人的帮助。这是第三方评价,应当相对公正客观,引导出于公心,批评出于正义,应当是读者最需要的帮助。一个健康完备的全民阅读社会,需要一个健康完备的书评界的支持。然而,直至今天,我们大量的书评都还是出版社和作者组织来的,这里也有好书评,但大多数还只是一种产品推介。我们需要独立的书评。然而,又由于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爱面子的毛病,即便是独立书评也还要顾忌到被批评者的面子和关系。如此一来,到底谁来帮助读者,真还是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