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自出版与出版社的未来
2013-12-04作者:钱贺进新闻来源:瞭望东方周刊浏览人次:171

    “生产尽管多元化,对内容的精细加工还是要由出版社来做,这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

  “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作者。”这是“出书吧”官网上的口号。

  小清新的页面,自媒体的语言和气质,还有醒目的链接入口:微博书、自助出书。这家看起来新锐的网站,是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数字)的一个尝试。由方正集团与上海张江集团共同投资2.85亿元成立,这家国内数字出版业旗舰企业的数字出版产品展览区,已经接待了2000多位各级官员、出版社人员及企业代表。

  每个参观者都想弄清楚:出版的前景是什么?

  “出书吧”是一种未来。假如你喜欢并且一直关注易中天的微博,可以自动而迅速地把他的微博文图按时间顺序整理成一本书。至于自助出书就更加简单:上传文字、图片,套用模版,调整,确认并付费。当然,目前这些还仅限于自娱自乐。

  方正数字副总经理关键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国外已有这个平台,作者在上面出书,自己营销。我觉得这不太容易普及,出版社编辑更了解读者需求,我们国家图书库存量已经很大了,需要编辑把关,推出精品。”

  亚马逊Kindle的自出版,作者只需要上传作品并定价,就能在Kindle Store里销售。一个在此获得成功的26岁女孩已经收入200万美元。但是,更多人失望而归。因为他们都需要负担营销的巨大投入,这使得自出版很难匹敌传统出版社和著名作家。自出版无疑是网络时代出版规矩变化的结果。它的未来,又深刻反映了数字出版时代的角色角力。

  数字化维权

  “整个数字出版行业,只能说有一些赢利点。”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办公楼里,关键总结说。他对现实的赢利十分谨慎,因为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在其核心业务“数据库”上的投入已过数千万元,距离挣钱还有点远。总体来说,目前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的赢利点比较单一:只有一些出版厂商与移动、联通合作卖电子书,通过流量赢利。“我们更看重的是未来,未来几年将是数字出版业的高速发展期。”关健说,方正数字将发挥技术和北大方正集团在出版领域积累的优势,开拓数字出版的电子商务市场。这个100多人的团队驻扎在上海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内一栋12层写字楼的顶楼,由于当地政府给予的免租期限已满,他们刚由对面的砖色小楼搬到了这里。

  依靠方正集团的背景,方正数字目前为出版社力推的基础技术支撑产品是方正智睿数据库,这套软件能够对文章或整本书进行深度的加工及精细化管理。具体来说,它其实是一套从约稿、创作、审稿、计算稿费到排版、发布的自动系统,同时可以对海量数字内容进行管理。作为另一个重头产品,方正数字已与上海新闻出版局合作,推出了一个数字版权登记保护的平台。虽然新技术使盗版的门槛更低,但这个平台也显示了数字化带来的维权可能。用户只要将自己的一本书、一幅原创图片发布到平台上,上海新闻出版局版权服务中心审核合格后就可以发布数字版权的证书。方正数字的服务器每天还自动搜索用户是否被侵权,并及时反馈。这个公共服务平台自2012年上线后已经比较成熟。过去上海新闻出版局一年申请版权的作品共几千件,这一年猛增10万件。

  方正数字正向江苏、云南等地新闻出版局推广这一系统。“传播是没有区域限制的,未来打通是个趋势。”关健说,方正数字还为出版社打造了转档及资源库管理的软件,为出版社开拓咨询顾问等提供技术服务。他告诉本刊记者,数字出版的产权交易如今比较方便,用户的作品可以方便地放在数字版权交易的平台上,上海市已有一个数字版权交易服务中心的平台。以往苏宁等渠道商曾对关健提及与出版方一一商谈版权的繁冗,这个平台给渠道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方正目前正给出版社开发专有的交易平台。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张立认为,数字出版在内容原创、生产流程、内容呈现形态以及阅读方式上均发生了改变。比如,现在的网络原创平台就不同于过去的作者投稿;再比如,在生产流程上,传统纸质出版物的照排环节,在数字出版上就可能不再需要了;还有内容的碎片化加工,也是传统出版中没有的;数字化以后,读者阅读介质呈多元化趋势,等等。 但总体上,“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出版业确实带来的巨大的危机。”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出版社的地位

  “进入数字出版时代,出版和传播早已不仅仅是出版社和书店的事情了,生产、传播的门槛都大大降低。传统出版时代,大家更多的是围绕书来赚钱,数字出版时代,杂志内可以加入新的链接、二维码与电子商务紧密结合,媒体也可以拓展咨询服务,增加赢利方式。”关健说。“出书吧”其实是一个改变传统出版模式的极端而有点理想化的例子。关健希望,熟练用户可以进一步发现它在创意、照片方面的优势。但是,自出版仍然需要走传统出版的路数:去网站推销自己的书籍,乃至找人刷评论推荐。其实,对于“出书吧”,方正数字将它看做一次电子商务领域的探索,用来开拓个人市场。“有一些人在用,这个空间非常大,面向个人,不需要像传统出版那么高的精确度等等,方正在这方面拥有技术上的优势。国外企业做电子商务,进入中国也必定要遭遇水土不服。我们更熟悉中国用户的阅读习惯。所以,我觉得做这个很有价值,我们的市场人员现在也都在推这个。”关键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出书吧”是网络文学实体化的一个路径。毕竟不是所有点击量上万的网络小说,都可以从出版社得到合同。网络文化的实体化其实也是对其质量的终极考验。“生产尽管多元化,对内容的精细加工还是要由出版社来做,这也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认为,传统出版社依然是未来数字出版业的最大赢家。目前的出版物主要依靠传统书店、网上书店及出版社自己的营销。数月前的上海书展上,各出版社与读者现场沟通、读者排队购买的场景,给关健留下深刻印象。“传播领域,我们还是看好出版社,因为他们更知道读者想要什么。微信、微博流量并不真正反映读者需求,其实出版社运用好科技产品,也可以与读者沟通。”张立说:“传统出版机构做数字出版的优势是,它们有丰富的内容生产经验和内容源泉,以及相应的出版资质;劣势是容易固步自封,按惯性思维出牌。”他认为,进军内容产业的互联网企业、移动运营商、部分成功转型的传统出版单位,都可能是未来数字出版的赢家。

  渠道商的命运如何?在国外,亚马逊垄断销售平台,安卓和苹果垄断了移动应用商店。“在中国垄断很难,渠道商空间极小,将会激烈厮杀。”关键说。至于传统出版社依存的纸质书,关键认为,传统纸介质最终从数量上会减少,但能否赢利很难评估,“深阅读仍是一个不错的赢利点,海量网络信息很难提供。所以纸媒不会灭亡,只会走向高端。此外,我国教材、教辅是出版社最大的利润来源,这种局面应当还会存在一段时间。”

  张立赞同这种说法:“如果电子纸指的是E-ink显示屏,我认为它要全部替代传统纸介质尚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目前还无法断言。”而最终,赢利能力是首要的,“没有持续的赢利能力,即使圈到地也会失去的。”他说。“做科技、交易的出版社比较容易接触利用新兴科技,而大部分的出版社还是关注技术改变能否迅速赢利,或者会不会导致不少人失业。”关键这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