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商务印书馆香港百年:承启迪民智 倡昌明教育
2014-07-20作者:牛琪新闻来源:新华网浏览人次:215

    人潮如织的2014年香港书展上,“书香人情——香港书业世纪回眸”展览吸引了诸多目光。历史照片、印刷技术变迁、新旧书刊对比……在这个勾勒出香港书业百年发展脉络的回顾中,商务印书馆恰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不管在老上海,还是现在的香港,100年来商务印书馆一直秉承了‘启迪民智、昌明教育’的宗旨。”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佩珠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百年来,商务印书馆在香港始终抱持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思路,希望在启智和教育方面起到应有作用。

    于1914年设立的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最初为门市经营,随后建立印刷厂、开设编辑部和发行部,发展成为建制完整的出版机构,1988年注册成为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早期商务印书馆在香港就是一间印刷厂和一两家门市,前辈们在很艰苦的环境下经营和坚持,到了1970年代末,才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叶佩珠说,当时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从内地引进了许多优秀作品,比如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最初就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在香港本地文化和教育类图书的出版上,商务印书馆也不遗余力。除整理香港中草药等本地有价值的内容外,其1917年便出版香港课本,上世纪30年代出版了南洋学校适用的整套课本,1957年开始编印五年制中文中学教科书,其后更着力出版教科书、中外工具书、历史文化画册以及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图书。

    而不同形式门店的组合,也让商务印书馆接触了不同的市民,满足了他们不同的文化需求。

    “一边做出版,一边和群众结合,这种比较务实的态度是让商务印书馆一直稳定发展的原因,”叶佩珠说,“商务印书馆并不是立足于高地的‘阳春白雪’”。

    也正因为这种务实策略,使商务印书馆既不忽视香港读者固有的功利和实用阅读,也力图在此之外,构建一种心灵上的阅读。

    “不管饮食、玩乐、心理、投资、励志和语言学习,香港读者都很需要,这其实也是一种阅读风气,我并不觉得它是低俗和不值得鼓励的,因为阅读不分高下。”叶佩珠说。

    但她同时指出,在这个基础上,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阅读的部分更值得大力推广,这也是商务印书馆在香港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年会出一套重头书《香港文学大系》,包括1949年之前和1950年代一直延伸至今的香港文学。”

    这套包括新诗、散文、小说、评论、旧体文学、通俗文化、儿童文学共12卷的《香港文学大系》,由11位本地专家学者担任主编。今年书展期间,首辑《新诗卷》《散文卷1》《散文卷2》已获推出。

    出版之外,商务印书馆还策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每个周末,商务印书馆尖沙咀店都有包括新书发布会、学者讲座以及各种展览在内的多种活动,它们对香港阅读风气的提升,都起了不同程度的帮助。

    为纪念成立100周年,商务印书馆还将举行一连串与“阅读”有关的活动——环保购物袋设计比赛、“回首,我们的阅读时光”旧照片和旧物征集、义卖·让爱心传递……

    “我们希望,除了轻阅读之外,也能鼓励一些比较深度的阅读风气。”但在叶佩珠看来,香港目前的阅读风气,也并没有变得不好。她认为,香港阅读的群体并没怎么变小,只是人们在阅读时间的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

    “以前纸质书阅读时间占得较长,现在有很多社交媒体的需要,分摊了人们阅读的时间。”她说,阅读的人还在阅读,只是时间少了一点,或者买书的数量减少了一些。

    载体的改变也许促成这种情况的发生。“纸质书让人比较专注于阅读,电子书则显得快速和跳跃,”叶佩珠说,“其实,不同的载体应该以不同的呈现方法做不同内容的书。”

    谈及未来,叶佩珠表示,商务印书馆正在尝试转型,在买卖之外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和体验。

    “比如,除了卖儿童书和教育玩具外,我们还会办一些手工班,并通过这些班来教授语言。”她说,商务印书馆希望能成为全方位文化需求的服务提供者,并在文化范围内起到一些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