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推荐︱春天来了,一起阅读大自然吧!
商务印书馆自然博物类图书
2016-03-10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浏览人次:3833

 

  商务印书馆的自然博物类图书已经推出了五个系列,其中不仅有经典的普利策奖非虚构类入围作品,也有对身边一草一木观察感悟的自然随笔,还有可以带领孩子共同分享的亲子读物……这些图书直接引领了全社会近几年对博物学的重新关注和阅读风潮。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一片生机盎然,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小编将我馆自然博物类丛书整理出来,邀请你在这个春天,伴着商务印书馆的书香,阅读大自然,阅读春天!

  (点击书名链接可查看图书详细内容和购买信息!)
 

  博物之旅(已出2种)

 1. 《发现最美的昆虫》

  《发现最美的昆虫》汇集西方博物学巅峰时期最激动人心的12部昆虫学著作,撷取其中精华,还原了二三百年来鸟类观察者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探索自然时的惊喜,在主题上囊括了世界各地的珍奇昆虫,每一章节都配有由当时最优秀的画师雕版、彩绘的精美插图,堪称佳作。

   本书不只展示这些精灵的美丽身姿,还立足原始文献进行编译,多个章节首次被译成中文,可谓弥足珍贵;原汁原味、文笔优美地述说珍稀昆虫的种属、大小、色 彩、习性、栖息地等,兼具广度和深度。这部图文互动的精美之作,是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座浓缩的西方博物学历史舞台,昆虫博物学的大幕由此 亮丽地拉开。

 

  2. 《发现最美的鸟》

  

  《发现最美的鸟》汇集西方博物学巅峰时期最激动人心的13部鸟类学著作,撷取其中精华,还原了二三百年来鸟类观察者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探索自然时的惊喜,在主题上囊括了世界各地的珍奇鸟类,每一章节都配有由当时最优秀的画师雕版、彩绘的精美插图,堪称佳作。
  本书不只展示这些精灵的美丽身姿,还立足原始文献进行编译,多个章节首次被译成中文,可谓弥足珍贵;原汁原味、文笔优美地述说珍稀鸟类的种属、大小、 色彩、习性、栖息地等,兼具广度和深度。这部图文互动的精美之作,是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更是一座浓缩的西方博物学历史舞台,鸟类博物学的大幕由 此亮丽地拉开。

 

  自然观察(已出6种)

 

  1. 《野花999》

  美丽且多样的野花深受许多人喜爱,但常碍于辨识困难以及植物知识的不足,而不得其门而入。作者长年于荒野保护协会工作,累积了许多野外自然观察的经验,尤其对野花的认识更是丰富,大小野花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因而也赢得了“野花999”的雅号。

  为让更多人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认识野花之美,本书从野花的造型、色彩、气味以及生态等饶富趣味的角度切入,让野花可以成为每一个人的好朋友。

 

  2. 《野果游乐园》

  小小种子是植物生命的起点,借着果实的承载,离开植物母亲的怀抱,开疆拓土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展现生命的智慧。

  本书延续《野花999》的模式,从各类的观察主题来欣赏野果及种子,让喜爱植物的朋友,除了花朵之外,也可通过果实、种子的造型、色彩、气味及传播方式来 领略果实与种子之美,同时还可一窥果实与种子的竞技场,看植物如何使出混身解数,为下一代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

 

  3. 《昆虫脸书》

  每一种昆虫的脸型及表情都很特别,尤其加上一点想象力,马上变得生动有趣。本书将作者的观察心得与昆虫脸部的特征,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生态图片来介绍, 并将各种昆虫富有趣味地划分成组,希望借由“脸书”的魅力,让更多大小朋友进入昆虫的奇特世界。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昆虫生态,并亲眼见证每一张美丽的昆虫 “脸”。

  原来世界上有带着吸管的昆虫刺客,也有凶狠无比的昆虫杀手,更有各式各样隐身森林的忍者昆虫,以及酷似外星人的昆虫。奇特的是,小朋友最热爱的日本卡通主 角人物,如假面超人、电波人等,原来身上都有昆虫的影子。多样的昆虫“脸”给予人类无限的想象空间,其实背后还隐藏着昆虫不为人知的生存秘密,《昆虫脸 书》将一一揭露昆虫的私密生活面貌。

 

  4. 《昆虫Q&A》

  由昆虫学界泰斗朱耀沂博士主笔的《昆虫Q&A》几乎涵盖了昆虫学的所有内容,第一章讲昆虫的演化及历史,第二章谈昆虫的形态及功能,第三章写昆虫的生活习性,第四章说昆虫趣谈,第五章述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六章论昆虫应用。

  通过作者的丰富学养及生花妙笔,140则令人好奇的问题及其解答,汇集成一本可以学习、可以典藏、可以省思的经典之作。

 

  5. 《自然老师没教的事:100堂都市自然课》

  许多人一听到“大自然”,脑海中浮现的常是非洲的莽原或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是我们平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国度。事实上,大自然绝非人烟罕至的蛮荒地带, 自然就在你我生活的周遭,只是长久的漠视与隔阂,让我们与自然之间有了认知上的鸿沟,而人工化且便利的生活环境更强化了这样的想法。

  为了让生活在都市的人对周遭的大自然有崭新的认知,我们特别策划制作了《自然老师没教的事》,筛选出都市与郊区生活均适用的“100堂都市自然课”,按照 月份编排,内容包罗万象,有动物、植物,也有当季的自然景观,与学校课堂的教授完全不同,除了自然知识之外,我们更希望借由精彩的摄影与自然插画,提供一般人容易亲近的入门路径,特别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题材,让大家愿意重新看待大自然,使人人听得见大自然的心跳。

  每个人体验大自然的方式可能大不相同,例如有的人特别喜爱赏鸟,或拍摄野鸟;有的则选择欣赏野地路旁小小的野花,或寻觅难得一见的野生兰花;也有的特爱蝴 蝶、甲虫等昆虫。不管以何种方式接近大自然,丰富的自然知识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没有知识的基础,感动都不过是短暂的悸动,无法真正落实。自然知识宛如第 三只眼,可以让人真正看见大自然,随时随地体验大自然之美。

  就像平凡的每一天,因为听得到大自然的声音,而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季节的脚步、生命万物的循环,就在每天的风声、雨声、落叶声,而每一次体验都让人觉得原来自然可以这么有趣。记得以前在学校上自然课时,总觉得跟日常生活毫不相干,课本里提到的尽是一些永远看不到的异域动物或植物。其实自然教材就在我们的 生活周遭,关键只在于看不看得到,但愿大家耐心且满怀欣喜地上完这100堂课,相信会对大自然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6. 《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

  “不论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在生活周遭体验小小的自然乐趣,从而发觉‘自然就在我身边’。”《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从读者身边入手,用100节课引导父母和孩子一起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保护环境的理念。

  本书前半部分带领读者领略各季的自然美景:春天草地冒出的紫色通泉草,透露了大地回暖的信息;街道骑楼里家燕忙进忙出,忙着筑巢和哺喂雏鸟;台湾拟啄木鸟 一声声敲木鱼的嘹亮鸣声揭开夏天的序幕;震耳欲聋的蝉鸣是炎夏的背景音乐;秋风起,带来一拨拨候鸟飞临台湾,世界级的鹰群迁徙至此,黑脸琵鹭大驾光临;冬天是自然沉睡的季节,也是捡拾落叶、松果的好时机,更可以去欣赏欣赏树木本身的千姿百态。后半部分从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着眼,关注亲子互动,思考如何把自然引入生活,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带领大小读者在菜市场里学自然,认识各种水产,了解它们背后的自然故事;建议日常生活中减少消耗、低碳生活, 做出有益于自然的改变。

  跟随《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不论是身处都市还是来到野外,都可以尽情享受自然之美。《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既不深奥,也不枯燥,都是从生活出发,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然感悟(已出5种)

  1. 《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一种植物发源于何处?如何被传播交流开来?在不同的文化中又有怎样的意象?

  在不同的国度,植物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而即 便在同一种文化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也会随着历史变迁而改变。从科学性、人文性出发,结合中外文化交流史、园林史、美术史等,本书从更为综合的角度看待人类 如何认识植物、如何赋予不同植物不同的文化意义,以及各种植物在不同地区、文化中传播的历史细节和反映的文化现象。

  名称来历、全球传播、文化内涵与历史典故,40篇植物文化随笔构成的这本书,让你有一种在文化与植物交织的时空中畅游的感觉。

 

 

  2. 《野草离离》

  用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眼光,以生态和文化两方面视角,对于被现代人遗忘而古时国人所熟知的不起眼的小草,重新予以诠释。作者将野草食用和名字、评价等流变结 合起来,让本书具有了传统的美;此外,作者结合自身认识草类的经历以及科学分类上的故事,让本书带有都市现代的情调。可堪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便读者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并能够体验身边的大自然所寓含的诗情画意。

 

  3. 《桃之夭夭:花影间的曼妙旅程》

  结合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古代与现代博物学视角,《桃之夭夭》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传统花卉的一种全新视角。对这些传统花卉,书中详述了她们中文名字的由来,记录了她们在诗词歌赋里传递的悲喜忧伤,以及古人与她们情感交织的典故,此外,亦披露了作者与她们邂逅相遇的故事。这些内容,或清新,或厚重,同时兼具现代都市生活的情调和传统经典的美。伴随着文字的引领,让我们得以重拾身边的美好和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4. 《猿猴家书》

  这是一本以猴子来信并解答的形式介绍灵长类及其进化和社会化的科普书。

  猿猴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动物,它与人类都属于灵长类。我们虽然能立即指出它与人的差别,但是又难以否认他们与人类有相似的手脚、体形、表情和行为特征。20 世纪以来,灵长类研究为理解人类自身提供了新的视角。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意识到我们不能只关注人类自身,而可以通过比较人类与其他670余种灵长类的异同探 索人性本质。在欧美日本等国家的知名大学都开设了灵长类进化论或生物人类学的通识课程,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内容。站在黑猩猩笼舍 前,不禁会怀疑栏杆的两边是我们在观察他们,还是他们在观察我们。我们常常疑惑,黑猩猩为什么没有变成人?黑猩猩什么时候会变成人?就此问题,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展现了一个猿猴世界。

 

  5. 《时蔬小话》

  《时蔬小话》是一本关于生活里时蔬记忆的小集子。在日常生活,每天三餐都离不开的蔬菜,是人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食物之一。正因为我们对蔬菜们太熟悉了,却早已忽略了那些关于蔬菜的身世和趣闻。《时蔬小话》正是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风趣和温暖的故事,让大家对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有新的了解。它不是深奥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淡雅清爽的开胃蔬菜,为大家献上来自植物的问候。书中除了介绍蔬菜的基本起源以及分化过程外,还就蔬菜对应的人文典故、烹饪方法和博物记忆等方面做了介绍,使得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形象鲜明而清新。

 

  6. 《南开花事》

  本书以开花时间为线索记录了南开校园中的115种春季开花植物以及它们的简要识别特点和在南开校园中的位置。每一篇中,除了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植物学知识之外,作者还讲述了与植物相关的故事,有在他丰富的自然观察经历中那些人和事,也有大家都关心的“能好怎”的问题,也有一些我们关于植物的集体记忆 ——春天的荠菜、冬天的白菜。吃并不是本书的主题,植物和对它们的爱才是。

  书中藏有一副南开校园的手绘地图,配合每一篇中关于植物位置信息的介绍,构成了一份南开植物指南。依照本书游览南开校园,可以看到与往常不同的风景。不在南开的读者也不必失望,你可以参考本书的目录,对自己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花事日历。

 

  自然雅趣(已出3种)

 

  1. 《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

  这本小书记录了一位25岁的伦敦姑娘偏居城市一角的生活乐趣。而真正的主角是卧室外那片不足三平米的屋顶阳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作规划、购置种子及工具,再到育苗、培植、收获,花园陪伴着作者经历了从春到冬的一年时光。

  在这条主线之外,作者还描述了她眼中伦敦的自然生态环境,从高楼观鸟到参观都市农场,从城市骑行到雨中长走,揭开了伦敦这座大都市不为人知的一面。

  本书行文素朴,不营造曲折,但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感情自然带来一种平缓、抒情的散文风格,使得本书自始至终充满了一种小清新的韵味。

 

  2. 《怎样看到鹿》

  《怎样看到鹿》通过佛农山——北京——里诺——瓦尔登湖这样一条叙述主线,详细地描写了作者在近10年间的自然观察和生活体验。

  文中以作者在不同地方生活时每日的所见所闻为主,观察遍及身边的草木鸟兽以及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人情世故,例如佛农山的本地农场、美国国鸟白头海雕、不同时节所开的花、家中窗台上的红隼。在对自然观察的细致描写的基础上,作者深究这些自然对象背后蕴涵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乃至由人与环境关系而引发的 深层思考。中美两种环境之间的自然和文化体验的比照也是本书的重点。

 

  3. 《了不起的地下工作者:蚯蚓的故事》

  美国自然文学畅销作家艾米•斯图尔特力作——从一只小小蚯蚓,“撬动”整个地下王国的自然史。

  从卑微蚯蚓到广阔生态系统,达尔文之后,博物学家对地下王国的再次聚焦!

  一本名至实归的“趣味自然史”。

  全世界的蚯蚓终于能把腰挺得更直一点了!

 

  自然文库(已出4种)

 

  1.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珍藏本)》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这部叙事优美的作品,让人想起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John Muir)、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麦克非(John McPhee)、自然学者和作家彼得•马修森(Peter Matthiessen)书写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国故事,驾着1964年福斯小巴从西到东横越美国大陆之旅。但汉普顿的旅程如此与众不同。他背着录 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 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这次充满启发性的宁静探索,使得如今美国生态议程中已纳入大自然的宁静。
 

  2.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珍藏本)》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 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戴维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 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 本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作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我们脚下或者藏在我们后院里的奇妙世界。

 

  3. 《鲜花帝国》

  或许将花称为商品或者人工制品实在有失浪漫,但现今的鲜花却兼有这两种属性。花卉贸易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鲜花都是实验室制造、试管育种、工厂种植、 机器收割,接着被打包装箱、拍卖出售,然后搭乘飞机漂洋过海走进大型超市或当地花店。艾米•斯图尔特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 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这些花的花形更大、色彩更艳、茎杆更强韧,远非自然之力可以生成。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鲜花帝国》深 入探讨了这种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与相融。

 

  4. 《种子的故事》

  学校老师都教过,植物是由种子生长而来。但种子又从那里来?《种子的故事》作者告诉我们,种子可不是从花店买来这样简单,其背后是一个长达数千年的 自然史历程。从一粒撒在焙果上的芝麻,到重达二十公斤的海椰子,“种子”提醒我们地球上存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植物模样,而其生成之初均源于此。

  作者从种子的起源谈起,向读者描述了,在万物并茂的地球上,种子所具有的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地球上第一粒种子来自于近似蕨类的先祖,距今已有三亿六千万 年,从这个故事开始,作者带我们环绕世界,探看种子们如何散播各处,如何展现生命特性。它们何以能够年复一年处于休眠状态?它们如何演化?如何广泛地被人 类运用发展成新品种,并制作成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包括食物、食用油、香料和药品呢?

  《瓦尔登湖》作者梭罗曾经说过:“我对种子有莫大的信仰。若让我相信你有颗种子,我就要期待生命显现奇迹。”

  与梭罗一样对自然生命有着无比的热诚,作者擅于发掘种子的不凡之处,乐于带领读者探索种子与世界的关联。从莱姆病(Lyme Disease)、人类色盲,到赛伦镇(Salem)女巫审判事件。他用清晰且诚挚的口吻,娓娓道出种子的科学知识,同时以风趣的笔触,探讨人类使用种子 的各式方式。作者不忘时时提醒我们,推动种子故事发展的正是“演化”;演化有个难以抗拒的习性,就是为生命中的挑战发掘新的解答,继续向恶劣的环境和新的 挑战对抗,种子于是得以延续它们的生命。

  《种子的故事》兼具科学家的渊博知识及园丁的快乐情调,书中展现各式奇景,无论您嗜读科学新知,或爱好莳花弄草,都难以抗拒本书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