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观点 | 书业不适合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之路——做质量效益型出版社的五个维度
2016-04-05作者:王君校新闻来源:百道网浏览人次:91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阶段,政府倡导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微观层面,各类追求规模速度型的传统企业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纷纷寻求转型模式。“质量效益型”是一种经营理念和增长模式,出版社如何将这种经营理念贯穿到行动中、指导出版社度过转型期?华语教学出版社用了十年时间,努力打造质量效益型文化企业,至今仍在探索中。在华教社成立30周年之际,对十年的实践和思考进行总结,尝试从几个维度解读质量效益型理念。

  质量效益型经营理念是华教社必然选择。

  企业文化大都是创始人或高管领导制定的。经营理念也一样,不论是采用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追求规模数量的快速发展模式,还是稳扎稳打、追求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都明显体现着高管领导的个人价值观、对市场的判断等因素。华教社的读者针对汉语学习者,这是一个专业而且小众的市场,不能迅速扩大规模。尽管已经不再强调出版范围了,但我认为,图书是文化创意行业或其下游产业,不适合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之路。加之华教社高管团队整体表现为低调、认真的特征,所以华教社必然选择质量效益型经营理念。

  质量效益型体现在出版社的几个维度

  一、提升产品质量。图书产品质量不仅仅是文字水平、差错率、装帧设计等直观感受,最核心的质量是内容里的价值含量。检验图书质量的标准主要是针对的读者是否买单,是否获得满足感。“选题”就是出版社为针对读者选择有价值内容的过程。从出版图书的脉络基本可以倒推出总编辑的水平,倒推出社长的经营理念。质量效益型的出版社是放弃低价值、低水平的选题,不断提升图书产品质量。

  二、注重管理会计指标。财务报表是出版社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的结果,表明某一时点的企业状况。数字背后的逻辑关系和分析才能体现出版社的运营效率、战略选择、发展质量等情况。管理会计分析能够发现问题,并为今后决策提供依据。资产回报率反映了一个用1亿元资源、利润1千万的企业不如一个用5千万资源、利润1千万的出版社质量好。偿债能力、内生增长率、盈利能力指标等都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真实发展质量。追求质量效益型发展理念的出版社一定会注重管理会计指标。

  三、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是有限度的,提升效率是根本。效率引入了时间概念。任何出版社资源都是有限的,效率反映了使用有限资源的能力。这是管理范畴,也是组织生产方式问题。一个编辑每年编辑五本书,如果十个编辑每年只能编辑五十本书,那仅仅是简单相加,如果组织方式上进行分工协作,技术、质量、时间、人力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编辑一百种书,那么就提升了效率,显示出管理的效果。质量效益型出版社应该随着战略方向调整,即时调整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等工作,这都是为了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效率。

  四、以利润和创造价值为核心。

  出版社应以社会效益为首位,但与企业追求利润和创造价值并不矛盾。企业要给股东带来回报是天职,出版社是国有控股,国有企业自诞生就带有特定责任的基因,出版社创造社会价值满足国家需要是基本常识。利润是企业维持运转、为股东创造回报的基础。出版社就是要就是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企业利润需求之间的关系。国家各项政策和扶持资金也是为了帮助出版社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质量效益型出版社一定是掌握好了二者之间的平衡度。

  五、可持续发展。

  1、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百年企业不是一层不变,反而是因为不断调整变化,才延续百年。不变的是遵循市场规律,变化的是按照市场规律创新产品开发新的供给市场,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出版社针对的读者群体如果改变阅读方式、新增读后交流需求,但出版社依然只出版纸质图书、不理会读者新需求,无异于企业自杀行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就要随时调整战略方向。

  2、注重品牌营销。品牌在出版社可以内化为资产,但实际存在于读者心中。质量效益型出版社通过营销工作树立出版社品牌或系列图书品牌。品牌将每个个体读后的感受聚合在一起,没有浪费每次交易后的价值,化无形为有形。质量效益型出版社大都是读者认同品牌的出版社。

  3、尊重作者。出版社不创造内容。定位出版社为“内容加工”业更为准确。作者是出版社的上游人群,只有尊重作者、“经营”好作者群体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优质稿源,保证持续发展。追求质量效益型的出版社不会出现蒙骗作者印数等下作行为,而是与作者相互尊重,密切合作,达到共赢。

  4、人才培养。事在人为。培养人才是质量效益型出版社的重要特征。培养方式重在给予机会,干中学;培养的内容不仅是知识增长,更为重要的是旧的思维模式的转变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5、企业文化。质量效益型出版社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逐步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整体特征明显。制度管理是底线思维,能够指导员工日常行为、长期传承下去的是企业文化。
 
  规模速度型和质量效益型两种发展模式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前提是深刻理解其本质和内涵,视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等情况加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