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2016上海书展•快讯∣艺境“心赏”,如是清凉!
商务印书馆“心赏”丛书之《如是清凉》首发
2016-08-19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浏览人次:722

郎永淳倾情推荐,顶尖苏扇作品的文心雅意

传统文化的哲学与审美,中式礼仪与风尚的精灵

 

《如是清凉》首发式在上海书展举办

 

  8月19日,在昆曲演员柔婉曼妙的水袖身段与一唱三叹的婉转唱腔中,商务印书馆“心赏”丛书之《如是清凉》在上海书展西阳光篷活动区惊艳亮相。苏州制扇大家、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传承人、《如是清凉》作者王健先生携本书设计、制作团队与现场读者分享了制扇及本书的创作心得,畅谈了苏州文人扇的美学内涵和精神趣味。

 

昆曲表演《牡丹亭·惊梦》

首发式主持人张茜女士

 

  《如是清凉》是商务印书馆“心赏”系列丛书的第三本(前两本为《琴中无相》和《听砂手记》)。作者王健先生是苏州制扇大家,1981年进入制扇行,迄今已从业35年,他以对文人扇超乎寻常的热爱,经反复研读、考证、实验,逐步恢复了明式乌木泥金扇、明式水磨玉竹扇、老矾扇面等失传已久的制扇技艺,重新建立起苏州文人扇清雅、朗润的美学规范。《如是清凉》囊括了王健先生35年姑苏扇艺的创作精华,代表着苏州文人扇这门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巅峰,其器物之美、工艺之精、文化内涵之丰赡,在本书中细细呈现、娓娓道来。

 

(点击图片查看图书详细信息)

 

  在首发式上,王健先生由一把乌骨泥金扇引入,介绍了泥金这样一种几近失传、难度极高的技艺与贴金、飞金等技艺的区别,进而谈到扇骨材料的开料与保存之不易。还向读者普及了苏州制折扇的历史、传统制扇工序,以及苏州文人扇与蜀扇之别等,生动呈现了传统江南文人生活的雅致与闲适。

 

乌骨泥金扇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制扇技艺”传承人、《如是清凉》作者王健先生

 

  商务印书馆“心赏”系列丛书总策划刘水先生介绍了《如是清凉》一书的选题缘起以及苏扇制作给他带来的震撼,也特别提到在大家都在谈“匠心”推“匠心”的当代,王健先生对苏扇“从艺不从匠”的坚持,“匠是包含在艺之内的,苏扇是一门艺术,是传统文人的怀袖雅物,是循环往复的匠作所不能概览的”。

 

商务印书馆“心赏”系列丛书总策划刘水先生

 

  《如是清凉》设计团队——苏州“白相文房”总经理钱群先生和设计总监袁鹄先生介绍他们是如何运用设计语言,通过拆解、拼贴、堆叠、组合、缩放、整体与局部的对照等方式,更好地呈现苏扇之美。袁鹄先生指出,书的设计和结构总体而言都是现代的,运用了很多几何元素,并运用几何关系表现苏扇与数据、材质的关系,以尽量体现扇子本身的美。日本竹尾公司上海分部的手岛一英先生也出席了首发式,他对《如是清凉》用纸和印刷予以高度评价。

 

苏州“白相文房”总经理钱群先生

苏州“白相文房”设计总监袁鹄先生

日本竹尾公司上海分部手岛一英先生

 

  郎永淳先生在本书序言中写道:“第一个要普及的概念是,文人扇已经远远超越了它的实用功能,成为一件代表了曾经的礼仪、曾经的风尚的文化用品。”决定折扇工艺与用材的,“是几千年中国文化所形成的哲学与审美”。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先生在丛书总序阐明了丛书的出版初衷:“立足于中国文化中传统文人文房用具制作的手艺传承,甄选一批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掌握精熟的传统工艺,具有现代的思维和眼光的艺术家……通过他们把‘过去和未来凝成一个持久的元素’。在展现精彩艺术作品的同时,如实记述艺术家传承创新的心路历程和艺术感悟,彰显艺术家的精神内涵和心灵格局,以期让艺术给人以滋养,给人以启迪。”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编辑王卫东先生

王健先生和设计团队为读者签售

评弹表演

 

  【精彩视频片段】

王健:苏州制折扇的历史和工序

 

  【相关视频】

扫描二维码观看王健传统手工古扇修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