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快讯︱爱智学子,百廿商务,共赴520之约
第25届“爱智杯”获奖选手参观商务印书馆120年纪念展
2017-05-23作者:北大哲学系学生会新闻来源:北京大学哲学系浏览人次:578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创办于上海。作为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一同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2017年恰好是商务印书馆创业120年。此次,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团委书记李林的带领下,第二十五届“爱智杯”选手来到商务印书馆,重温商务120年来的辉煌与艰难。

  首先,商务印书馆百年资源部主任张稷老师对于我们本次的参访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耐心地跟我们讲述了商务印书馆120年来走过的历程。

 

北京大学哲学系李林老师介绍获奖选手情况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原是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报馆和书馆的排字工人,而最开始的商务印书馆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印刷作坊,可如今商务印书馆已经走过120年,成为了出版界的杰出代表。

  商务印书馆从1907年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进入鼎盛阶段。鼎盛时期的商务印书馆员工总数达到了4500人,并且在海内外设有36家分馆,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亚洲所有出版企业。

 

百年资源部张稷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商务印书馆创业、发展阶段的成就

 

  一百多年的历史,有辉煌也有苦难。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上海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被称为“东方第一图书馆”的东方图书馆等被日军炸毁,损失殆尽,被迫停业,在这场灾难中,商务印书馆资产损失1630万元以上,占总资产的80%。有学者认为:火烧圆明园和商务印书馆被炸,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商务印书馆才刚从之前的困境走出来,新的灾难又来临了。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商务印书馆再受重创。出版社在人力不足、设备减少、纸张短缺、运输受阻的困境之下仍然坚持出书,矢志不渝。

 

同学们在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炸毁的图像前默然肃立

 

  苦难会有时,阴霾终消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商务印书馆也随之获得新生。在1949—1978年这一阶段商务出版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俄语大词典》《汉英词典》等工具书以及一大批汉译世界名著。商务印书馆于1971年与中华书局合营,又于1979年恢复独立建制,仍然以翻译介绍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和编纂出版中外语文工具书为主要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帷幕渐渐拉开,商务印书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时代给了商务机遇,商务亦不负时代,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图书。这一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也开始与一批著名的外国出版机构建立了合作出版关系,组建了由京、港、台、新、马五地商务合营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还创建了辞书研究中心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

  商务印书馆从未对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故步自封。为了紧跟时代潮流,新时期的商务印书馆还启动了以办公自动化、管理网络化、资源数字化、商务电子化、外部互联网、内部局域网和辞书语料库为主的“四化二网一库”信息化工程,以期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市场化的时代取得更大的发展。

 

同学们对商务印书馆近年的新发展表现出浓厚兴趣

 

  发展至今,商务印书馆成绩斐然。《新华字典》出版第11版,2013年生产1.2亿册,2016年获“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达700种;“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出版共200种……不仅如此,商务印书馆还把公益活动纳入企业经营常态,建设多家乡村阅读中心。如今商务印书馆正致力于与外国出版社开展战略合作,逐步探索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国经营,力图成为文化内涵丰富、品牌影响卓著、主业特色鲜明、规模实力雄厚、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出版传媒企业。

  商务印书馆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出版社,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更是中国近代艰难过往的见证者,相信也会成为今后出版行业的领航者。

  参访结束后,哲学系李林老师向张稷老师赠送了第25届爱智杯优秀作品论文集。随后,两位老师带领着本届爱智杯获奖选手们一起在商务印书馆大楼前合影留念。到此,本次对商务印书馆的参访活动圆满结束。
 

 

第25届“爱智杯”获奖选手在商务印书馆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