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家发言
专家发言
止庵:茅盾——从《小说月报》说起
2016.12.05作者:止庵浏览人次:55

著名作家、学者止庵先生

 

  《小说月报》这个事情涉及到几个题目是有意思的。

  第一,《小说月报》跟文学研究会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偶然的关系——同时发生的两个事情,但是变成一个事情了。第二,《小说月报》跟《新青年》的关系,这个值得大家留意,当《新青年》逐渐由一个有很多文学因素的杂志转型成为政治杂志的过程中,《小说月报》以一个接近于纯文学性质的杂志面貌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重要性。第三,《小说月报》展现了一个世界视野,我们现在也未必能够有当年那么宏大的视野,尤其是关注弱小民族文学这一方面,当时对于东欧、北欧文学的关注,到现在我们也不一定能达到。第四,《小说月报》跟中国现实主义的关系,如果大家读周作人写的文学研究会宣言会知道,文学研究会其实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但是因为有了这些作品,这些作品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就有了奠基作用,现实主义文学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

  这里面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现实主义在世界上就不是一个很清楚的概念,它本身包含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这两种东西,我们很难分清哪个是现实主义,哪个是自然主义,后来苏联又出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国的现实主义本来就是这么几种因素揉合在一块儿,相互消长的一个东西。茅盾自己的创作也体现了前面这几种因素,我们很难简单地把它定义为其中的哪一种。

  但是茅盾写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是毋庸讳言的,这在当时可能也是必要的,但是到现在为止确实成为我们普通读者阅读茅盾的一个障碍,就是他当年这么写,以后的人不这么读。另外一个今天读者阅读茅盾的障碍是在他的文学语言上,茅盾的语言风格是欧化很厉害的,这个语言对今天读者来讲确实有障碍,这两点我们都应该承认,但这不是我们不读茅盾的理由。我想如果我们过度解读他写作中的政治倾向,仅仅从政治里解读茅盾,强调茅盾在政治上如何如何重要,未必有助于感染现在的读者去读茅盾的。所以要让茅盾能被今天的读者接受,除了政治解读之外,还应该有多种解读,比如说茅盾小说里面有很强的自然主义色彩,相比来看,巴金甚至老舍在这方面都比茅盾弱很多,后来因为自然主义被大家否定了和低估之后,这个东西没传下来,但是今天读者读到茅盾接近于自然主义的描写,应该是能够有所共鸣和更多地接受茅盾,这是一个入口。

  还有一个入口就是刚才李玲老师谈到的茅盾对于新女性的关注,在中国现代文学里很少有人这么多地塑造新女性形象。刚刚张复老师也提到茅盾的西北之行,茅盾曾经在他的回忆录里讲了一个事,他在兰州的时候同一个旅馆里住了两个年轻女人,女人穿着马裤、马靴,打扮非常奇怪,他就怀疑她是女特务,就千方百计阻挠她到新疆去,最后那人就没去成,也救了她一命。但是这个人很奇怪,她是茅盾的一个崇拜者,她老来找茅盾来谈她作为读者的感想,说她深受茅盾小说里面女性形象的影响。

  茅盾对自然主义的描写和他对现代女性的关注以及对现代女性形象的塑造这两点,可能是茅盾作品能够和今天读者达到共鸣、重新为大家所阅读的一个因素。刚才听了各位的发言深受启发,但是我冒昧地说,如果我们只是强调茅盾政治上的重要性,可能普通读者未必认我们这个说法,就导致圈子里的人越来越觉得这个人重要,圈子外面的人越来越觉得这个人不重要,如果出现这个反差,我想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不幸,也是茅盾本身的不幸。

  茅盾被大家误解和忽略很多,如果拿茅盾、巴金和老舍相比,现在可能巴金、尤其是老舍可能比茅盾更有名,但我个人的看法,茅盾最好的作品可能不如老舍最好的作品,但茅盾最不好的作品远远高于老舍最不好的作品,就是说茅盾的水准总的来说是不低的。比如我读过他的失败之作《走上岗位》,我觉得都比老舍《火葬》等作品要好得多。所以茅盾实际上是一个文学水准很稳固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