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专家发言
专家发言
陈福民:茅盾——现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典范
2016.12.05浏览人次:92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先生

 

  参加这个会议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学习机会,我本人专业做得比较狭窄,我是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对于中国现代编辑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很深入的材料我看得相对少,对茅盾的细致的材料我没有研究,所以我今天来听会学习,通过各位的发言受益很多。比如孙郁老师梳理了茅盾的批评观、批评方法,他提到的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茅盾开始有意识地划清与中国古典文论讨论问题逻辑的界线,这个梳理非常有启发性。我的关于茅盾的想法和这个也是有关系的,尽管我本人不做专业的茅盾研究,但是茅盾先生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巨大启发性,我个人是感受比较强烈的。扣紧“中国现代文化转型”这个题目,茅盾是特别能够代表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代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形象的一位多方面有贡献的人。对我们专业文学研究者来说,茅盾是特别伟大的写作者,他的小说《子夜》、《蚀》三部曲、《霜叶红似二月花》,剧本《清明前后》都特别伟大。

  还有一点,他是中国现代革命的积极参与者,杨扬教授比较强调的是,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里面卷入中国近现代革命最深入的一位,其实在这方面,鲁迅的丰富性不如茅盾。茅盾身体力行全面介入了中国现代社会改革、转型。首先在政治层面,他是中共第一批党员。进入共和国之后,茅盾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部长、第一届作协主席。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介于方面,茅盾先生堪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中国古典文人传统中一直有一种潜流,就是不与政治合作、不与社会合作,把这个标榜为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这样一个影响在今天其实是没有经过认真反思的。比如我们今天看到一种盲目的做法,仿佛只要提出反对似乎就占领了道德立场的优越,在今天当代知识分子当中,受这样中国古典文人思想习惯和方法的影响还是很强烈的。但是在茅盾先生那里,他全面介入了中国现代社会和政治,他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持合作态度,这点也是他后来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被低估甚至被贬低的原因之一。

  刚才钱振纲老师全面介绍了茅盾的研究史,1985年茅盾研究出现了一些争议的声音,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些展开。我们都知道,1985年提出了“重写文学史”,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都用一种历史二元论的方法把它反过来。比如《创业史》表现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这一合作化在经济上是失败的,给农民带来了灾难,由此《创业史》被打入“冷宫”。与此相类似的,包括对茅盾先生《子夜》的批评。其实之前对《子夜》批评的声音一直存在,对文学社会学的问题也有所争议,但 “重写文学史”时代对《子夜》贬低的程度,在此之前是没有的。也就是说,一个写作者过度地卷入现实政治、过度地介入了现实生活,从新时期文学表达逻辑上相对都会有所批评。而那些虚构性比较强的、反历史的、与社会切断联系的文学作品被提得比较高。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旋流式的现象。茅盾先生义无反顾非常深入地卷入、介入、积极参加了中国现代革命、现代文化的创设和改革,这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也是具有启发性的。

  另外,我想着重谈的一点是茅盾先生在文学理念倡导方面的一个贡献。中国当代文学在新时期、后新时期,九十年代曾经有个小的潮流被叫作“新写实主义”,在新写实主义的旗帜下有一批作家,比如池莉、方方、叶兆言等。新写实主义借助的国外理论资源,很多人会把它从罗兰·巴特、零度写作那边挖过来,比如“不抱立场”“作家死亡”,如实地描写生活。中国的新写实主义在九十年代的理论和思想源头主要来自于罗兰·巴特,但其实茅盾先生最早对写实主义进行了倡导,这种写实主义当然是巴尔扎克、福楼拜式的现实主义,但茅盾先生可能走得更远。众所周知,茅盾先生信任和倡导自然主义的文学理念。我个人觉得,茅盾后期对自然主义有一种修正,这种修正孙郁老师、杨扬老师刚才都提到了一些原因,比如他受到苏俄理念如革命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会觉得自然主义有些消沉,会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但他的文学核心理念、创作方法是贯彻始终的,比如认真地观察社会,他特别信任这样一句话——“观察比了解更有趣”。我们把《子夜》当成社会档案去解读也是有可能的。在我看来,这样一种自然主义的文学理念和创作方法在今天还是比较缺乏的,茅盾先生所倡导和信奉的文学理念和方法是不是在今天完全无用?是不是还有可借鉴之处?这个文学理念在今天所处的位置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探讨。茅盾先生的贡献在今天仍然具有创造性和革命意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迪和滋养直到今天都没有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