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2019 北京图书订货会︱含英咀华 综合创新——蒋重跃教授谈
“汉译名著”与当代中国学术发展
2019-01-11作者:官网报道新闻来源:商务印书馆浏览人次:236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蒋重跃教授做主旨演讲

 

  1月10日,商务印书馆在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举办“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20年纪念版•珍藏本)推介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蒋重跃教授出席,并以“含英咀华 综合创新——‘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对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意义”为题做主旨演讲。

  蒋重跃教授在演讲中感慨地回忆了自己在求学与学术成长过程中阅读过的上百种“汉译名著”,他至今还保存着多本当时的读书笔记。蒋教授认为,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在塑造当代中国学术研究和理论思维上居功至伟,并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该丛书对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意义:

  一是“洋学”与“中学”。“汉译名著”既是“洋学”(外国学术),更是“中学”(中国学术)。它是中国学术成长壮大的产物和标志,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如在历史研究领域,搞外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应该意识到,外国历史文化研究是中国学术的一部分,或者终究要成为中国学术的一部分。而搞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更要意识到,我们要自觉发现所面临的外来挑战,主动寻找能够有助于我们的学术健康发展的他者。

  二是“领域”与“高度”。1982年“汉译名著”第一辑50种刊行之际,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的陈原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通过这些著作,人们有可能接触到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 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四十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发展,以及中外交流的扩大和加深,随着“汉译名著”的持续出版和研读,我们对外部世界和外国学术理论的理解,总体上超过了当时的中国读者,现在对“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应该做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它不仅是指知识的领域和范围,更是指知识的高度和深度,没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看起来已经掌握的知识领域和范围也会缩小,甚至消失。

  三是“传承”与“创新”。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学术的创新和发展,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寻自身内部张力的创新,又要寻找外部的他者,做文化间互为他者的矛盾运动,以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对研究者个体而言,要想做出与众不同的学问,一定要在学习传统知识基础上注重吸收他者因素,与原有知识形成结构和张力,才能推动创新。而“汉译名著”的最大贡献,就是提供了这样强有力的异质思想文化和必要的他者因素,并通过创造性的翻译,将其转化为中文作品,做好了与中国学术对接的准备,使得我们的知识结构中有可能形成创新的内在结构和张力。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20年纪念版•珍藏本)

商务印书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