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跃然纸上江城象

2022-04-22作者:涂文学刊发媒体: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浏览人数:17
《城象:武昌的历史景观变迁》(商务印书馆2021年出版)
 
  武昌是武汉三镇的历史文化重镇,按通行说法,这座古老的城市即将迎来1800岁的生日。虽在历来研究武汉城市史的论著中不乏对武昌古城的关注,不过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由青年学者刘文祥博士所著《城象:武昌的历史景观变迁》一书,仍然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该书跳出了对城市历史方方面面作泛泛而谈的窠臼,另辟蹊径,如书名“城象”所点出的,将城市景观作为切入口,以城市历史进程中的景观变迁为主线,围绕“城象”的演变展开讲述,从而打开了武汉城市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事实上,对今天的研究者而言,选择这样一条路径来讲述武昌城市历史,是有一定难度的。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今天的武昌旧城看上去已然古风不再……所有一座中国古城应该具有的符号性建筑景观,竟然都无一得以完整留存,甚至于在城内已几乎很难看到原貌尚存的普通传统民居。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于过往百余年历史进程所裹挟的磅礴巨浪,在改变城市景观上展现出的惊人力量。”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还原出武昌这座历史古城的“城象”之变,无疑更加具有价值。
  对城市历史景观的研究,需要论者具备宽博的知识储备和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在此方面,该书作出了一个成功的示范。通读全书,不难发现作者在具备扎实史学研究功底的同时,对于建筑史、城市规划史等专门领域的相关知识亦熟稔于心,运用自如。作者对古代和近代武昌古城若干重要历史建筑,从建筑风格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之置于相应历史时空中加以观照,在空间里的建筑景观之下,看到了时间中的历史信息。如书中细致分析了黄鹤楼在晚清民国时期变成西式钟楼建筑的这一历史细节,藉以剖析这座内陆古城在近代所呈现出的复杂面向。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传统中国内陆古城,又是一座站在近代中国变革前沿的城市,正是这种种碰撞,纠葛出了武昌别样的“城象”。
  对“城象”的追寻,离不开对影像史料的深度挖掘和影像史学方法的广泛运用。该书运用了多达200幅各类图像材料穿插其中,通过精美的彩色印刷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成为该书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和历史叙述的重要媒介。如对于已经消失的城垣,作者在深入挖掘明清舆图与绘画、近代报刊、明信片、老照片等材料的基础上,不仅完整呈现了武昌城垣全部十座城门的近代影像,更藉由影像深入分析了每座城门的建筑特征,挖掘出许多既往未曾被留意的细节。书中专门关注了近代早期外国人在武昌的摄影活动,对十九世纪中叶的武昌古城早期影像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作者还运用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无人机技术,对武昌若干重要景观和遗址进行航拍,呈现给读者更加直观而别样的景观视角,在古今时空的交叠之中,使得武昌“城象”更加多维而立体。
  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新研究,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亦是该书作为一部城市史研究著作所具有的优秀特点。如关于明代武昌楚王府,作者在对有限的传世史料进行深入辨析的基础上,结合明代藩王府建筑制度史和其他各地明藩王府建筑遗存的相关研究,旁征博引,去伪存真,不仅基本厘清了这一武昌城史上最大规模宫殿建筑群从兴建到废毁的历史脉络,还对王府的建筑礼制制度、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若干新解。
  作为一城市历史读物,《城象》在具备扎实严谨学术性的同时,又做到了很好的大众阅读性。该书文字优美,语言晓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兼以图文并茂,印刷精良,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相信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阅之也不觉乏味。
  当然,读罢全书,仍有诸多意犹未尽乃至稍感遗憾之处。对于武昌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而复杂的城市而言,即使是在城市历史景观变迁这一维度上,亦有诸多值得进一步深化的面向。相信对于一位专注于武汉城市史研究的青年学者而言,该书应只是其在武昌城市历史研究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也期待作者继续深耕钻研,为英雄武汉的城市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作出更多贡献。
 
原载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4月22日第4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