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类型文学翻译史书写的拓荒之作 ——评《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

2024-03-27作者:张进刊发媒体:陕西日报浏览人数:1

《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

 

  中国科幻文学的发轫、发展和繁荣与翻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幻文学作为一个新兴文类进入我国读者的视野,就是通过翻译。经过百余年的翻译历程,中外科幻文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愈发频繁和深入,中国科幻文学在模仿和借鉴世界科幻文学的过程中博采众长、成长壮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21世纪以来,《三体》在国内外的火爆向世人展示了翻译的力量。然而,由于社会、文化、历史等原因,这样一段百年有余、洋洋洒洒的科幻文学翻译史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未能得到及时的梳理与研究,实为遗憾。

  李琴博士近年来致力于中国类型文学翻译研究,透过21世纪以来《三体》《北京折叠》等中国优秀科幻小说在世界科幻文学舞台上的璀璨光芒,敏锐地捕捉到这光芒背后翻译发挥的作用,并且追根溯源,根据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17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等5个历史时段,对中国百余年的科幻文学翻译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研究。该项研究是国内首次以中国科幻文学翻译为专题,突破前期相关研究集中于断代史书写的局限,对其百年通史进行的研究。该研究立足文化“走出去”战略,有助于人们认识科幻文学翻译与社会和科学进步之间的关系,可以指导科幻文学翻译实践,助力科幻文学的“拿进来”与“走出去”,推动中外科幻文学之间的交流互鉴。

  类型文学是翻译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翻译文学以主流文学为主,类型文学仍处于边缘境地。这与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类型文学的勃兴极不相称。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的书写与研究,将对补益我国翻译文学、丰富我国翻译史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李琴博士的这本著作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史料的爬梳剔抉细致而充分。史料是研究的基础,翻译史料之于翻译史研究亦然。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历程中产生了大量史料,然而,由于类型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边缘地位,以及历史上我国读者对科幻文学这一新兴文学类型的认知分歧,造成我国科幻文学翻译史料在发掘、整理、考辨和分析方面存在疏漏甚或误差,亟待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校勘、考证和纠偏。李琴博士在这本著作中,综合借鉴相关论文、期刊、报纸、百科全书、数据库、互联网资源等,爬梳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料,将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相结合,并将史论结合,使得史料分析有理有据,史料与语境——无论是社会“大语境”还是文本“小语境”之间复杂关系的论证更为具体深入,也更具说服力。

  研究方法多样、科学、可行是该著作的另一突出特点。李琴博士审慎构思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的方法,其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涵盖了文献史料的挖掘整理、翻译主客体研究、传播与影响研究、翻译批评研究等,涉及比较文学、翻译学、传播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作者综合运用历史文献法、史论结合法、文本细读法、个案研究法、历史比较法、口述研究法和语料库研究方法,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直接对象文本研究与间接副文本研究相结合、历史事实与语境阐释相结合,实现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史研究的系统化、立体化和科学化,并尝试对科幻文学翻译史乃至类型文学翻译史研究进行方法论和理论体系建构。这一“翻译考古—历史描述—历史阐释—元历史研究”的方法路径为文学翻译史的研究提供了范例。

  百年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历程悠长、史料丰富,所涉作家作品、译者和译著众多,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复杂,实难在一部二三十万字的著作中悉数澄清。李琴博士的这本著作深描中国百年科幻文学翻译的历史变迁,搭建了一个科学的研究框架,实践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提供了若干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科幻文学翻译史料进行更深入、更细致、更具体的挖掘和研究,将是李琴博士和学界同仁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原载于《陕西日报》2024年3月27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