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 平装当代地理科学译丛•学术专著系列

分享到:

定价:¥58.00

  • 著者:4080 
  • 出版时间:2006年08月本印时间:2006年08月
  • 版次:1印次:2页数:390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7-100-04816-8/K•896
  • 主题词: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
  • 人气:565

显示全部前言

    本书的大部分是在里弗克(Liphook)完成的,这里一直为我提供着极好的环境。正是在这里,吉尔伯特•怀特(Gilbert White)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塞尔本自然史话》(The Illustrated Natural History of Selborne;White,1789);当然,我不敢奢望达到他的水平。正当我已决定从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Goldsmiths)学院学监的位置上退休,而且这个意图早就广为人知时,接到了出版商的邀请,要我考虑重新修定《自然地理学的性质》(The Nature of Physical Geography)。这个邀请似乎来得正是时候,此时我不仅可以预先安排出充足的时间,而且能够尽早明确要完成的第一项工作。然而,事与愿违,正如很多人都经历过的那样,所谓的退休并没有给你留下如事先期望的那么多时间;更有甚者,此时要评述整个自然地理学,比之1985年更是难乎其难。我特别感激获得了列维互尔姆退休奖教金(Emeritus Leverhulme Fellowship),以帮助我完成这个差不多要放弃的工作,因为这意味着我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时又能再次投入自己的学术兴趣之河,重返在戈德史密斯期间企图探索的那些高层次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读者和评论者自可判断是否值得写一本关于《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的新书。
    呈现在这里的这本书不可避免地反映和关联着1985年那本《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的某些内容。然而,自1985年以来的变化和将发生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将书名改为《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才是恰当的。我1992—1996年间作为理学院长、副校长、学监和学术评价执行委员会主席,以及1995—1999年间作为皇家学会国际联合委员会中一名英国地理学家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引导着现在的写作。这些多种多样的活动使我能从与很多同仁的交流中受益良多,对此我庆幸不已。除在1985年那本书的序言中提及的所有人士外,我还要感谢多年来与学界同仁和研究生们的学术互动和友谊,我的工作之所以充满乐趣并能长盛不衰,他们的贡献功不可没。
     他们当中很多人对本书的要点、大纲以及一些特殊的章节作了充分的评论,或者讨论了一些特别的方面。我尤其感谢托尼•布朗(Tony Brown)教授、迈克•克拉克(Mike Clark)教授、保尔•克兰(Paul Curran)教授、比特•当斯(Peter Downs)教授、温斯•嘎迪讷(Vince Gardiner)教授、维尔•格拉夫(Will Graf)教授、安格拉•阁勒尔(Angela Gurnell)教授、加讷特•胡克(Janet Hooke)教授、约翰•列文(John Lewin)教授、吉沃夫•皮兹(Geoff Petts)教授、布努斯•罗兹(Bruce Rhoads)教授、戴维•西尔(David Sear)博士、勒泽克•斯达克尔(Leszek Starkel)教授、柯林•索恩(Colin Thorn)教授、德斯•瓦灵(Des Walling)教授。我也要感谢南安普敦大学特别是保尔•克兰(Paul Curran)教授,感谢在我作为访问教授期间所提供的设施;也感谢邀我做荣誉教授的伯明翰大学。我还感谢伦敦大学图书馆让我频繁地占用其资源;感谢我的儿子J.K.格雷戈里帮助我建立了个人电脑系统,这对完成这本书至关重要,而且当我活到老学到老接受再教育时,他总能对我的疑问做出幽默的响应。我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包括卡洛琳、萨拉、拉吉、金尼、狄姆(他扫描了图表)以及我可爱的孙辈们。照惯例总要对妻子表示感谢,我当然不例外,但绝不是例行公事。克丽丝在我写作本书的好几年里与我相濡以沫,为我提供了特别高质量的生活,她还仔细阅读和改正了本书初稿并帮助定稿,有了这样的贤内助,这本书能不出色吗?!
    本书是在深知其写作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写成的。我清楚书中的众多局限,但特别高兴能从读者那里听到他们的反响。从方便而快捷地使自然地理学家获得信息量和文献的角度,按某种特别依时间而定的观点看,或许现在所能提供的一切实际上只是一个引导。看来,吉尔伯特•怀特1788年1月1日在塞尔本产生的那种感触仍然不可能改变:
    如果作者能够……借助所有手段并通过其研究而有助于详述历史界线和地理知识……那么就能完全实现他的目标。

                       肯•格雷戈里
                       里弗克,汉普郡
                       1999年10月1日

显示全部后记

    北京大学开设了一门研究生课程《自然地理学进展》。此课由我主持,相关教员分别讲授某一分支领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自然地理学的前沿论题、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作为自然地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和环境、生态专业很多研究生的选修课,对他们的论文选题确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背景。但由于讲授教员各有专攻,又常变其趣,整个课程就显得不那么全面、系统。为此,我一直寻求为学生提供一部权威专著来弥补此缺憾,以使相关专业的学生对整个自然地理学的全面进展有较系统的把握。我早就注意到本书作者K.J.格雷戈里在1985年出版的《自然地理学的性质》(The Nature of Physical Geography),认为这是一本合适的好书,一直准备将此书翻译为中文。不料诸事繁多,此事就延误下来。
  2000年,格雷戈里又发表了《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The Changing Nature of Physical Geography),正如作者前言指出,这本书既反映和关联着《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的内容,又反映了自1985年以来的变化和将要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商务印书馆建立了“当代地理科学译丛”的宏大出版计划,鉴于以往的翻译侧重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名著的译介就显得尤为迫切。于是,我旧事重提并且“喜新厌旧”,舍去《自然地理学的性质》转而翻译《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
    本书作者格雷戈里现在是英国伦敦大学退休地理学教授、南安普敦大学访问教授和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曾担任伦敦大学理学院长、副校长、学监和学术评价执行委员会主席以及皇家学会国际联合委员会成员等学术要职,在1998—2000年获得列维互尔姆退休奖教金。他的著作无疑具有权威性,此书。又是熔其毕生学术经验于一炉的扛鼎之作,相信其中文译本不仅可成为值得相关专业学生精读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为华语地理学界了解国际自然地理学动态提供方便。当然,我们也发现本书有令人遗憾之处,例如,对地貌学和水文学进展的介绍较为详细,但对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和气候学进展的介绍却显得相对粗略,这可能与作者本身的专业背景有关;又如,本书一再强调综合的重要性,但对综合自然地理学,仅在与地貌学有关的部分提到土地系统研究,在与生物地理学有关的部分提到景观生态学,全面的进展却语焉不详,这可能要归因于欧美地理学原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概念,虽然在原书第46页引用了俄罗斯学派integrate physical geography的概念。好在书末附有丰富的参考文献,不过瘾的读者不妨“按图索骥”,进一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本书各部分的译者如下:
  前言和致谢:蔡运龙
  第一章:蔡运龙、姚 新
  第二章:蔡运龙、汪美华
  第三章:蔡运龙、李燕琴
  第四章:吴秀芹、蔡运龙
    第五章:李卫锋、蔡运龙
  第六章:蔡运龙、景 娟
  第七章:蔡运龙、李 军
  第八章:蔡运龙、宋先花
  第九章:蔡运龙、谭文垦
  第十章:蔡运龙、刘文政
  第十一章:蔡运龙、许月卿
       作者索引和主题索引:蔡运龙
    我最后对全书作了校对和统稿,全部插图由王文博复制。原书主题索引对一些重要概念有所疏漏,此译本特增编了“主题索引补遗”;对作者索引也略有补充。
    译者水平有限,译文欠缺难免,祈望先进指教。

                         蔡运龙
                      2005年11月16日
                        于北京大学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随着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和应用方向的多样化,对该学科的兴趣与日俱增,并更加关注其方法和哲学;同时该学科也从研究技术的发展中受益匪浅。受数量化和系统论的影响,也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自然地理学几十年来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重视环境过程、景观演变、年代学、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和学科应用。本书对此类国际学术进展作了全面的综述,深入地揭示了这些进展如何发生,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趋势如何,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文献和技术途径,展示了自然地理学家们对塑造自然地理学科学形象的贡献。   全书主要以年代为序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涵盖1850—1980年期间的情况,回顾了自然地理学从其奠基到近期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考察了该学科近今的各种研究途径。第三部分展望了该学科在新千年的趋势,特别关注在全球尺度上的创新之路,关注自然地理学的文化层面。最后的结论部分为未来自然地理学提供了一种视角,为其发展提供了一个背景。   自然地理学日益聚焦于环境变化和环境管理,作为对这门多样化学科之性质所作的综合介绍,本书是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教学人员和学生的必读之作。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致谢
第一篇 导论
 1 绪言
  1.1 文献简介
  1.2 背景考察与关联域
  1.3 自然地理学的一种表达
  1.4 行文方法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第二篇 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2 奠定基础:1850—1950
  2.1 自然地理学所受之影响
  2.2 自然地理学各分支的滥觞
  2.3 地貌学与W.M.戴维斯的影响
  2.4 建立于1945—1950年的方法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3 发展:1950—1980
  3.1 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
  3.2 自然地理学中的数量化
  3.3 自然地理学分支的发展
  3.4 1980年的自然地理学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第三篇 自然地理学的近今途径
 4 环境系统
  4.1 科学中的系统
  4.2 系统途径在自然地理学中的发展
  4.3 系统方法的采用
  4.4 作为环境系统焦点之一的力能学
  4.5 力能学、建模和过程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5 环境过程
  5.1 聚焦环境过程
  5.2 过程研究的途径
  5.3 自然地理学分支中的过程
  5.4 过程的格局
  5.5 时间过程
  5.6 过程研究的地位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6 环境变化
  6.1 景观变化模型
  6.2 第四纪科学
  6.3 包括测年的技术发展
  6.4 时间变化的概念方法
  6.5 多学科趋势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7 人类活动:一个越来越盛行的论题
  7.1 研究人类影响的自然地理学先驱
  7.2 评价人类活动的强度
  7.3 地球灾害
  7.4 城市自然地理学
  7.5 自然地理学的涵义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8 自然地理学应用与环境管理
  8.1 应用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8.2 自然地理学各分支中的应用
  8.3 自然地理学家在咨询业中的角色
  8.4 可观的潜力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第四篇 新千年的趋势
 9 全球自然地理学
  9.1 一种更趋全球化的自然地理学
  9.2 技术的发展
  9.3 全球变化情景
  9.4 自然地理学家的未来贡献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10 文化自然地理学
  10.1 朝向文化性的自然地理学
  10.2 几条文化线索
  10.3 走向环境设计?
  10.4 未来的文化论题——我们要走多远?
  10.5 扩展自然地理学方程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第五篇 结论
 11 未来的自然地理学
  11.1 未来的问题
  11.2 可能的选择
  11.3 自然地理学的原则
  11.4 最终结论
 进一步读物
 思考题
参考文献
作者索引
主题索引
主题索引补遗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