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艺高德劭 一代巨擘——王金璐传 平装中国京昆艺术家传记丛书

分享到:

定价:¥66.00

  • 著者:119923 
  •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本印时间:2016年09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16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12268-9
  • 读者对象:京剧爱好者、戏曲院校学生、王金璐艺术研究者
  • 主题词:王金璐传记
  • 人气:271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武生泰斗展现京剧魅力   百岁老人谱写精彩人生

 

  1.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情感人。其中写王金璐和其师父丁永利的师徒之情,以及与妻子李墨璎的夫妻之情是作者讲述的重点。

  2.本书是经过王金璐夫妇生前审订过的一本书,内容真实可信。

  3.本书收录有王金璐家人提供的近百幅珍贵照片,包括有马连良、焦菊隐、马富禄、老舍、侯喜瑞、翁偶虹等人,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4.本书文后附有王金璐年表,将其一生中重要的事迹整理辑录,具有资料价值。

 

名家推荐:

  我十分崇敬的忘年交、96岁的我国当代国粹京剧武生泰斗、艺术大师王金璐先生今晨在家中安详离世,这是戏曲武生艺术一个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深感悲痛。

—著名表演艺术家  六小龄童

  以我本人这六七十年来看戏的经验和阅历而言,我之所以爱看金璐的戏,正是由于他是一位具有“王金璐”特色的标准杨派大武生。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小如

  武生泰斗顾问武生泰斗,你和墨璎是成双的玫瑰。

——著名文学家曹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茹对王金璐、李墨璎的题词

  以本人所见,就王金璐先生深厚的艺术积累和过人的艺事水平、对发展武生表演艺术作出的卓越贡献、执教二十余年薪火相传的重大成果以及他高尚的艺德和社会知名度,称其为“武生泰斗”绝非溢美。

— 本书作者  朱继彭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朱继彭,大学教授。1938年出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后从事石油化工研究,1981年起任教于华东理工大学。自幼酷爱京剧,在六十多年的戏迷生涯中,常以自研为乐。20世纪90年代开始写作,著有《童芷苓》《武生泰斗王金璐传》和《坤伶皇座:童芷苓》三本名家传记,并发表有《荧屏觅梅影洛水忆故人——评京剧<洛神>》《童芷苓与武则天》《武生泰斗王金璐》《童芷苓的旗装戏》等多篇戏评文章。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武生泰斗”王金璐的艺术之路,并配以百余幅珍贵照片展现其人生不同阶段的风采,是读者全面了解其人其事的重要资料。作为一位舞台生涯长达八十 多年的老艺术家,王金璐的成功与其几十年如一日练功不辍密不可分。此外,妻子李墨璎给予他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早年两人因戏结缘,在冲破重重阻力后 走到了一起。婚后两人互相砥砺,携手走过了近八十年的风风雨雨。纵观王金璐的一生,可见中国众多京剧老艺人的身影,通读本书可以侧面了解中国京剧百年巨变 的沧桑。

显示全部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求学篇
第一节 少小已识愁滋味 / 1
第二节 走进学堂 / 6
第三节 少年立志 / 10
第四节 马门立雪 / 15
第五节 三番请缨 破围而出 / 22
第六节 玉不琢不成器 / 28
第七节 干殿下 / 42
第二章 闯荡篇
第一节 三生石上缘 / 60
第二节 拳拳之心 / 74
第三节 “中华”弟子下江南 / 84
第四节 退后一步海阔天空 / 95
第五节 “千岁”“殿下”闹申江 / 104
第六节 安营扎寨 / 113
第七节 小杨小楼 小黄月山 / 125
第八节 “中华”重光 / 136
第九节 《连环套》 / 145
第十节 恩师去矣 / 153
第十一节 苦行僧 / 159
第三章 磨砺篇
第一节 北雁南飞 / 167
第二节 新锋初试 / 174
第三节 “四大武生”一说 / 181
第四节 访苏纪实 / 202
第五节 逆水行舟 / 208
第六节 扬帜西安 / 216
第四章 韬晦篇
第一节 黯然身退 / 228
第二节 师徒缘 / 233
第三节 擎天柱一根 / 241
第四节 大器晚成悟 / 247
第五章 升华篇
第一节 还我本色 / 254
第二节 当阳又现活赵云 / 262
第三节 生花妙笔《潞安州》 / 271
第四节 执鞭教帐 / 278
第五节 海内独步《战宛城》 / 284
第六节 以艺会友 / 293
第七节 春华秋实 / 301
第八节 硕果仅存《走麦城》 / 308
第九节 唱活关壮缪 / 316
第十节 鲁殿灵光道黄派 / 322
第十一节 《武生泰斗》 / 328
第六章 不悔篇
第一节 晚霞红似火 / 338
第二节 春蚕吐丝犹未艾 / 346
第三节 锻声铸艺晚潮圆 / 358
第四节 此生不悔 / 367
初版后记 / 376
附篇一 / 379
附篇二 / 384
王金璐年表 / 400
“中国京昆艺术家传记丛书”出版情况 / 414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第二章 闯荡篇

第一节 三生石上缘

  老天爷睁开了三分眼,月老终于没有遗忘这个无家可归的“苦人儿”。王金璐恋爱源头始于他的花季年华,1935 年一个金谷飘香的收获季节。

  那个年代,京剧有“国剧”之尊,社会各界入迷者颇众。尤其一些女学生,“捧角”旗帜鲜明而目标专一,斯人演毕,翩然离座者大有人在。王金璐南校后期已是台柱之一,拥有众多的淑女戏迷,捧客之中唯有一对佳丽引起了台上王金璐的注意。个子较高的一位小姐亮丽过人美艳出众,她是某老生的千金,思想新潮,举止开放,中学尚未毕业已然韵事频传,她力捧的目标便是王金璐。北平各报时有“捧角嫁”之谓,“家”旁有“女”,不仅意指女性,且蕴有先捧后嫁的含义。报章所向,她无疑是这群“捧角嫁”里的领袖人物。另一位身材相对姣小,比不上前者那么灼目,也不会入场后到台口做一番溜步亮相、一展芳容。她总在座位上默默地坐着,不动声色也不胡乱走动,更不找人搭讪,颇有几分莫测高深。日子久了,王金璐发现捧他最为心诚的少女中,首推那位高挑的小姐和这位素不相识的“冷面女郎”。

  他开始注意台下了,有时幕侧撩开一缝,有时台上抽冷子捎上一眼。台下光线不足,这位仪态端庄的小姐姿容不甚分明,后经日积月累地细细端详,才渐渐从“雾”里看清了“花”。这位雅淑文静的大家闺秀自有一种内敛的秀美,双眸中隐隐透出的是含蓄的灵气,大有无声胜有声之妙,也蕴有一种东方仕女的风韵,典雅大方之中更有一股凛然不可犯的气派。怎样才能探明这位小姐的底细呢?他显然对台下的“冷面女郎”发生了兴趣。王金璐睁眼便是“戏”,一年唱戏不下三百场,虽养成“凭本事吃饭”的信条,可对人情世故、男女情爱却是混沌不清。他见她身边总带着仆人,猜想准是富贵干金,他又不禁自惭形秽起来。他在怀疑自己莫非想入非非了,可“浮想”插上了翅膀,又怎能收得回来?

  这位戏迷小姐芳名李墨璎(原为“婴”字,后多用“璎”字),山东历城县人,在北平一所颇有名望的教会学校读书。她生于官宦之家,父亲曾是东南五省军阀孙传芳手下的师长。几位舅父均有来头:大舅乃护卫慈禧太后銮驾的御林军统领;二舅同父亲皆黄埔军校出身,在日本军官学校与蒋介石有同学之谊;三舅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陆军参谋长。李父安家北平,李母王氏生女三人,她排行第二。李父一心得嗣,娶下二房后果得一子,家里因之常生不和。因原籍山东大明湖有大宗买卖和大片水产,李父便携妾抱子回山东坐享清福去了。三姐妹一起说服母亲留在北平过日子,仗着有三舅在,一家女眷四人多少有人照顾。李母手头有积蓄,且有一处房产,吃喝不愁,但心情抑郁,终日消磨时光的是麻将、鸦片加念佛。大姐长她八岁,嫁给舅家,亲上加亲;妹妹不幸因误服了药变成了聋哑人。李家条件优裕,家里雇有保姆、厨司、裁缝、车夫多人,渐渐地,少而更事的墨璎开始边上学边代母亲掌管起家政来,分派佣人、内外应酬、理财调度全由她做主。在这样一个气氛沉闷的家庭里,她养成了刚强果断的性格,小小女孩儿家极有主见,就连三舅家的少爷们也得让她几分。

  李家人都爱看戏,墨璎四五岁就进戏园子,因赶的年代早,故陈德霖、钱金福、龚云甫等老前辈的戏全没漏掉,也没落下杨小楼的戏,还看过余叔岩的《盗宗卷》。在她十二三岁光景,家里订了不少有关戏剧的报刊,如《立言报》《三六九画报》《时事白话》……家里的唱片也层层叠叠好似小山一座,这出那出的唱段她全能背诵如流。富社和戏校演出多在日场,票价低廉且演员年龄与己相近,故李二小姐后期看戏以童伶为主。她通常订下长座,不去也照样付钱,因家无男丁,出门看戏总由保姆梁妈随行保驾。

  一出《南阳关》,让李二小姐脑海里留下了王金璐的第一面印象。戏中这位伍云召文武兼长,唱得中规中矩合弦合辙,又是一副英姿勃勃的扮相,很能抓人视线。由此而起,她渐渐成了王金璐的台下常客,也渐渐由对戏的欣赏转向了对人的兴趣。尽管那时的感觉是十分的微妙和朦胧,但女孩子的心也不见得全是天上的云。金璐每次登台,常会下意识地对台下第一排某一固定方位投以一瞥,面对一位名媛,他焉敢造次,至多仅是示意而已。台下的小姐照例毫无反应,自始至终保持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在金璐眼里,愈“冷”反觉愈“艳”,他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不时在后台扒开台帘看台下,轮廓果然愈看愈清楚。这位小姐长得黑里透俏,左眼边还有一块胎记,从不见她涂脂抹粉珠光宝气,倒是一位正宗“青衣”。“瞧她上下,一片乌云把她罩住了”,金璐对她的表现,印象就是一个“青”字。让他颇为得意的是黑、白二小姐捧的都是他一人。有的小报对“捧角嫁”的话题开始爆炒,此事八字尚无一撇,报刊之上竟描绘得有根有据绘声绘色,让人不得不信。认为“无风不起浪”的真还大有人在呢。看戏校唱戏,女学生众多,这里也有“追星族”,由于台口离座近在咫尺,向台上扔信掷物轻而易举,抬手之间情笺一片就飞上了台,于是很快便成了翌日报上的花边新闻。李二小姐是头排常客,观众席上众目睽睽,不少人都在等着捕捉她的飞笺画面,可眼前的这位小姐始终如同菩萨一尊端坐不动。即使如此,那些新闻狩猎者也从不曾对她放过手。

  李家有女初长成,上门提亲者渐多,一直在经济上支持她们母女的三舅家尤为热衷,当然,人选不外乎富家公子与纨绔子弟一类,墨璎一个也看不上。三舅家的二太太也找李母叙话,问道:“你二闺女的事怎么办?”做母亲的怎不知女儿性格刚烈,这事非得从长计议不可,答道:“要同她商量,这二的不好办。”二太太十分热心:“我给你二闺女说一家,今后到手一笔房产,也好有个依靠。”李母似有所悟:“你是否有了目标?”二太太高兴地笑道:“有了,我特为此事找你商量,某家的大公子三十多岁,要找个年轻、像样、能干的偏房,答应给三进院子有廊子的大房两所,还有一笔相当可观的聘礼。”李母心存犹豫不敢拍板,一再推说:“我得找她商量商量。”姑嫂俩烟榻上的一番机密话全让梁妈听得一清二楚,她如数告知了二小姐。墨璎显得十分镇定,她心里有底,仗着母亲平时疼爱,必不会相逼,她不加理会,治家、上学、看戏一切照常。威胁既已露头,务须速作良谋,与其找个游手好闲、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宁可下嫁唱戏的,李二小姐已然悄悄倾心于年长她两岁的王金璐了。

  “情人眼里出西施”,男女都一样。王金璐长相、身材出挑适中,双目炯炯英气逼人,戏由他演来,富清新之气不似旧科班里的小“老艺人”;王母早逝,王父远出谋生,贫且无家,投以关爱,他日感情回报必专;戏界评说、观众谈艺,无不称其来日必成大器;更何况本人嗜戏许也不在他之下,共同语言有的是活水源头…… 李二小姐被王金璐身上太多的诱人光点所吸引,心田里的情苗不经意地在萌生,难道他真是自己要寻觅的未来郎君?

  王金璐见惯了贵妇名媛的逢场作戏,但他禁不住台下这位楚楚动人的闺秀日复一日投向他的那种特殊眼神。他美好的憧憬被激发了,第一次为女性打破了心里的平静,不知不觉中有了一股心潮涌动,即使在散戏时刻也不忘稍稍在帘幕后窥视一眼这位心仪已久的女郎。台上台下,一对少男少女,无心蕴涵着有意,有意又表现于无心,是,又不是,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情中的至清至纯。”

  无巧不成书,梁妈和王金璐的干妈年轻时当过邻居,梁妈一次外出收房租巧遇干妈,说起东家二小姐放下书包就看戏,自己也经常陪着上戏园子。干妈顺便一问:“常看哪儿的戏?”当梁妈说起中华戏校,干妈不由自夸起来:“我干儿子王金璐是那儿最好的。”说着说着,就说起了王金璐的家境,她正为干儿子毕业后没处安身而犯愁,眼下也许是段缘分也未可知,便竭力主张让二人见上一面。那边梁妈似也摸透了二小姐的心思,看出她对台上这位美少年情有独钟,既然所见相同,自当居间促成。勇敢的墨璎小姐果然心动,她立时写下一信托梁妈借金璐干妈之手转送金璐,定下某一礼拜天,相约于北海公园。经老姐妹俩一番策划,冥冥之中二人缘定三生石上的那根红绳来到了他们中间。

  首次约见在大冬天,李二小姐为使金璐不致因穿校服而惹人注目,特意先为他置办了一件黑呢子大衣,同时也使心目中的人儿气派一些。可没料到,当这件“礼服”由远而近直到映入眼帘之时,本应装出几分绅士风度的“他”居然踮起脚尖,一路踩着花池子边沿的立砖,练杂技似的走将过来。眼前一幕实在叫这位淑女小姐啼笑皆非。王金璐在这非常的礼仪场合都改不了猴子属性,他那过于淘气的猴性来得确实不合时宜。大度的李二小姐双眉微微一皱,立即恢复常态,头1936年,王金璐和李墨璎在北海公园次见面,怎可过分计较。

  那天暖日融融,天气晴朗,无风无沙,空气也清新宜人,大冷天不见寒意,这是一个好兆头。梁妈和干妈完成了联络接头的“使命”后便走开聊天儿去了。头次见面,王金璐、李墨璎二人互致一躬,全然学生礼节,继而缓缓作散步行,彼此之间距离盈尺。今天王金璐总算见识了芳颜。他首先注意的是对方肤色,看来并不那么黑,大概小姐在戏园里不抬头的背灯之故吧。他心里高度紧张,时时感到手足无措,拘谨之中动作都显得略略变形。王金璐在台上叱咤风云英武绝伦,多大的“份”呀!可在李二小姐面前不见“份”只露“怯”,说穿了,他打从根子里的自卑感在作祟,墨璎小姐只当没见。他们在一张长椅上开始了第一轮“会谈”,率先打开话匣子的是李墨璎,有意思的是开口除了戏还是戏。她先是夸了他一通,又问现今在学什么、演什么,其实报上全有,看了便知,此时无非找个话题而已。李二小姐操起轻软甜脆的北京腔闲闲地、款款地大侃起戏经来,竟也是有经有纬。花蕊初绽的李二小姐长得身材适中、灵秀大方,水灵灵、黑晶晶的双眸如秋水、如宝珠、如粲星,这目光含蓄中见热情,兼有一种女性特有的敏感和警觉,虽是富家千金,可绝非絮聒撒娇之人。太叫人有好感了,小小年纪,那老到的对答、沉着的气派、典雅的举止,又有浑身上下的青春气息里透着些成熟女孩的韵味。王金璐愈来愈发怵,想找些文绉绉的词憋出几句有水准的话,可怎么也憋不出。二人似乎年龄颠倒,李墨璎反成了姐姐。

  第二次见面在景山,金璐依然木讷,堂堂大武生变成小媳妇似的,看来李二小姐岂止道高一尺。王金璐犯上了心事,变得深沉起来,人家体面小姐,每次都换行头,自己穷唱戏的怎能攀得上。对方稳重而矜持,自己万万不能犯粗,他走道斯文多了,身边的姣小姐娉娉婷婷、款款盈盈,自己哪能再走什么四方步、弓箭步、骑马蹲裆式…… 冰雪聪明的李墨璎不会让王金璐发窘而语无伦次,交谈尽在共同话题中展开,渐而渐之,他消除了身上的拘谨,变得轻松自然,话也多了,嗓音也大了。小姐确是懂戏,谈到《锤震金蝉子》,谈到马德成的黄派戏,也谈到《八大锤》中的“云步”…… 看着她脚下比画的“样步”,他不觉走了神,李二小姐漂亮的腿和高跟鞋牵走了他的视线。金璐总有一种梦幻感,他爱慕和感激同在,竟不敢相信这位富家小姐最后会垂青自己这个穷小子。

  缤纷的红梅还未落尽,鲜艳的桃花已捷足占领了春的时光。在这明媚的春色里,谁不憧憬爱神的降临呢?说偶然也偶然,说必然也必然,几次约会过后,少年子弟开情窦,闺阁千金动春思,李二小姐发现自己已经坠入情网了。见面多了,由相识而相知,由相知而相恋,初恋的情丝已牢牢缠住了这对年轻人,互递的玫瑰枝很快被双方接过,爱情的火焰愈燃愈旺。

  李墨璎有一定的处事之规:绝不以富欺贫,显出哪怕是纤毫的娇贵气,更不能宽容自己有半分轻浮之举,用她本人的话来说:“我就认定这个做人的道理,姑娘家要的是自尊和自珍,我绝不会被人指着脊梁骨笑骂。”二人的恋情在升温,李墨璎的矜持在继续,彼此相敬如宾,见面仍保留着第一次见面的鞠躬礼,从未有过任何形式的肌肤之亲。出于对李二小姐的尊重,王金璐时时刻刻在注意自己言行的规范性,不敢越雷池一步。

  李二小姐既把自己的一切萦于王金璐之身,其之壮举岂非《彩楼配》《三击掌》的王宝钏再世。王金璐开了情窍,尝思墨璎小姐不惜背叛家门,不计名节损失,置世人讥笑于不顾,敢于向礼教挑战的无畏勇气,对于这样的恋人,足有一百个理由为之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