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论集(增订本) 平装欧亚备要

分享到:

定价:¥98.00

  • 著者:183125 
  • 出版时间:2020年02月本印时间:2020年0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13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7353-7
  • 读者对象:西北地区考古研究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者
  • 主题词:青铜时代文化西北地区文集
  • 人气:112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中国西部考古研究的经典之作


本书综合了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参考价值,书中许多观点对于推动中国西部考古学文化研究、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环境考古研究、边疆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可供西域史、边疆史地、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学、民族学、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研究者和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丛书简介:
《欧亚备要》丛书所谓“欧亚”指内陆欧亚(Central Eurasia)。这是一个地理范畴,大致包括东北亚、北亚、中亚和东中欧。这一广袤地区的中央是一片大草原。在古代,由于游牧部族的活动,内陆欧亚各部(包括其周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内陆欧亚常常被研究者视作一个整体。
由于内陆欧亚研究难度大,早期的研究者要克服的障碍往往多于其他学科。本套丛书选择若干较优秀、尤急需者,请作者修订重印。这些原来分属各传统领域的著作(专著、资料、译作等)在“欧亚”的名义下汇聚在一起,有利于读者和研究者视野的开拓。

 

显示全部序言



水涛《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论集》(以下简称《论集》)是他自1988 年以来撰写的论文合集。1988 年秋,我曾同他到新疆做过一次比较广泛的考古调查(复查),回京后,他便写成《新疆青铜时代诸文化的比较研究》一文,发表在北京大学《国学研究》创刊号(第一卷)上,得到学术界的好评。当时,他开始在北京大学攻读夏商周博士研究生。1993 年年底,他写完学位论文《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结构和经济形态研究》,经答辩顺利通过,取得博士学位。尔后,他继续研究西北地区考古,不断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现在合印成册,让我写篇序言,我便高兴地承应了。
水涛原籍甘肃而生在新疆,大学毕业后又长期在甘肃做考古工作,对西北地区的人地情况都很熟悉,所以我建议他专门研究西北地区的考古。10 年来,他对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五省区的考古材料及其有关论文做了广泛的搜集,有些重点遗址他还亲自考察过,对这五省区的考古情况已有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的钻研,对各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地理 环境、年代分期、文化特征、文化来源以及经济结构等问题都做过通盘考虑, 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多篇,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不仅使西北地区的考古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对全国考古学界的发展也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论集》的重点是研究西北地区的青铜时代考古,对青铜时代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特别是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也都做过一番研究,他是把西北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作为整体来考虑的。

对于新疆的青铜时代文化,《论集》首先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各类典型区域逐一加以分析,把新疆划分为八大区域,即哈密盆地区、吐鲁番盆地区、巴里坤草原区、阿勒泰草原区、天山中部山谷区、伊犁河谷区、帕米尔高原区和焉耆盆地区。经过详细比较研究,认为新疆境内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至少可以区分为八种不同的文化。这八种不同的文化主要是在新疆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这八种青铜时代的文化,各有不同的来源,总体来说,则不外东来的、北来的和西来的各种文化。
存在于甘肃西部、青海东北部地区的一些年代较早的文化,例如四坝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西部,与新疆东部接邻,它的向西发展,最有可能对东疆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如焉不拉克类遗存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这还不是直接的。《论集》认为,广泛存在于青海东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卡约文化向西发展,才对新疆东部地区的焉不拉克类遗存产生了直接影响,卡约文化应是焉不拉克类遗存的主要来源。
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正好处在南西伯利亚地区东西两个文化区的交界地域,《论集》认为,阿勒泰地区克尔木齐墓地所代表的青铜文化遗存,主要是接收了来自米奴辛斯克盆地的卡拉苏克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吸收了来自西部的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固有传统因素。
新疆西部地区与中亚各国有漫长的边境接壤地带,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横亘其间,这一地区又可分为西北部和西南部两大区域。新疆西北部,在伊犁河流域发现的几处青铜时代晚期遗存,特别是以铁木里克墓地为代表的青铜文化是中部天山及中亚七河地区约相同年代的青铜文化不断向东迁移的产物。这种青铜文化在中亚地区的产生,应与中亚地区稍早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新疆西南部在天山以南的帕米尔地区和环塔里木盆地的山前地带,则是以香宝宝墓地为代表的青铜文化。这种青铜文化,来源于中亚地区以楚斯特文化早期类型为代表的青铜文化。《论集》最后总结为:在公元前二千纪初叶到公元前一千纪下半叶,我国中原地区和中亚大部地区都已先后进入了统一城邦国家,或城市化发展阶段,或大规模的游牧中心文化区域,但新疆各地区却呈现出多种文化同时并存的局面,虽同为青铜时代,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在绿洲地区发展了较进步的农业文化,在山地或高原地带,则主要发展为较原始的游牧文化。甚至到公元前 1 世纪,西汉政权经略西域以后,很长时间内仍然不能形成一统的文化发展格局。
不过,作为东西文化传播通道的所谓“丝绸之路”,现在由于新疆青铜时代诸考古学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已把这条通道的开辟,提前了至少 1000多年。

关于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考古工作起步比新疆要早,材料也比较丰富,学术界早有各种论述,解决了不少的学术问题。《论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另一个高度,对甘青地区现已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全面地加以总结,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要问题。
甘青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已发现的有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卡约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诺木洪文化、先周文化、西周文化和铲形袋足鬲遗存共 10 种。关于这 10 种青铜时代文化的文化分布、文化特征、年代和分期,《论集》都做过通盘整理,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对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进一步研究,自然是很有意义的。对于各种文化的渊源彻底清理,《论集》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特别是对各种文化的构成及其关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论集》认为,甘青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是一个多元的结构系统,表现在文化多样,小而分散,不存在主流文化。文化来源也多样,或由当地早期文化演变而来,或由外来的文化发展而来。文化关系多样,有的单独存在于一定地域和时间阶段,有的共存于一定的地域或时间阶段。文化 的多元分化发展,是甘青地区青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既不同于 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也不同于中原地区青铜时代。
文化的分化与融合,是发展中的两种不同形态。从黄河流域总的文化发 展趋势看,龙山文化时期到夏商时代,是中原各地区文化开始进行融合发展的时期。融合发展进程,最后形成了中华远古文明的基本形态——城邦国家。而在甘青地区,从距今 4000 年开始,文化发展却是以分化为主。由于中 心聚落、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衰落,总的表现出一次文化的整体退化现象, 没有形成城市经济和以国家形态为特点的社会组织结构。

在方法论方面,《论集》除了运用考古学界通常使用的地层学与类型学之外,还特别重视多学科的合作,尤其注意地理环境的研究。因为地理环境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西北地区表现最为直接,最为显著。西北地区,由于 自然条件的复杂多样,在史前时期,既产生了比较发达的锄耕农业经济文 化,也出现了典型的畜牧经济文化。后来进入到青铜时代,由于气候的变 化,多数地区已由锄耕农业经济向比较原始的畜牧经济转化,整个社会经济 呈现明显的退化现象,而且延续的时间很长,致使西北地区长期落后于其他地区。
邹衡
2001 年 3 月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水涛,男,1960年生,甘肃兰州人。1978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后又在北京大学考古系读硕士和博士,199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长期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任职,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早期中西交流考古,以及长江流域青铜时代考古研究。已发表各种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作者关于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的论文集。原收录21篇论文,此次增订时又加了4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新疆地区,共15篇论文,主要探讨丝绸之路开辟之前的新疆早期文化的类型、分布、渊源和总体发展格局,特别是对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对骑马民族的东进过程、塞人文化的确认、塔里木盆地文化与境外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做了专题研究,对中外文明比较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和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第二部分为甘青地区,共10篇论文,主要分析了该地区青铜时代九种文化遗存的时空分布、结构体系和经济形态等问题,特别着重考察了青铜时代文化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提出了由于环境变化而导致文化和经济形态发生一系列相应变化的认识。本书许多观点对于推动中国西部考古学文化研究、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环境考古研究、边疆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书可供西域史、边疆史地、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学、民族学、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研究者和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
新疆地区青铜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 3
新疆青铜时代诸文化的比较研究——附论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 ...... 9
论塔里木盆地青铜文化的来源及相关问题 ...... 49
对新疆早期文化定性问题的基本认识 ...... 54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rim and Fergana Basins in the Bronze Age ...... 59
从周原出土蚌雕人头像看塞人东进诸问题 ...... 68
驯马、马车与骑马民族文化 ...... 76
中外文明比较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 80
New Finds of the Bronze Cultural Remains of Xinjiang in Recent Years ...... 90
The Meaning of Xinjiang Mummi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History ...... 96
论新疆地区发现的早期骑马民族文化遗存 ...... 99
新疆古尸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115
关于中亚安诺遗址出土的印章及其相关问题 ...... 121
中国西北地区早期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 ...... 124
西域史前文明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 131
第二部分 甘青地区
西北地区史前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 145
关于寺洼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 159
史前考古学研究中的环境因素分析(摘要) ...... 165
辛店文化研究 ...... 167
论甘青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和经济形态转变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 207
中国彩陶研究的一部力作 ...... 217
中国史前时期与文明时代初期的环境变化与文化发展 ...... 224
甘青地区早期文明兴衰的人地关系 ...... 235
20世纪中国西部与中亚史前考古学的主要进展 ...... 260
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结构和经济形态研究 ...... 268
参考文献 ...... 401
索 引 ...... 405
后 记 ...... 410
再版后记 ......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