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科学哲学的兴起 平装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28.00

  • 著者:4600 译者:
  • 出版时间:2004年08月本印时间:2016年08月
  • 版次:2印次:8页数:292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01106-8
  • 主题词:科学哲学兴起
  • 人气:363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序言

  许多人都认为哲学是与思辨不能分开的。他们认为,哲学家不能够使用确立知识的方法,不论这个知识是事实的知识还是逻辑关系的知识;他们认为,哲学家必须使用一种不能获致证实的语言——简言之,哲学不是一种科学。本书旨在建立与此相反的论点。本书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它认为,一种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就有。本书想指出,从这个基础上已出现了一种科学哲学,这种哲学在我们时代的科学里已找到了工具去解决那些在早先只是猜测对象的问题。简言之,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要指出,哲学已从思辨进展而为科学了。
  这样一种写法,在它对于哲学的以前各阶段进行分析时,必然是批判的。因此,在本书第一部分所涉及的是考察传统哲学的种种缺点。这部分的探讨方向是思辨哲学所以发达的心理根源。因此,它对于弗朗西斯•培根称为“剧场的偶像”的东西采取了攻击的形式。这种偶像即以前种种哲学体系的力量,在培根死后三百年,仍旧足以向批判进行挑战。本书的第二部分转向对于现代科学哲学的阐述。它企图把经由现代科学的分析和使用符号逻辑而发展出来的种种哲学成果收集在这里。
  本书所涉及的虽说是哲学体系和科学思想,但在写作时并没有假定读者对于它的主题已具有专业知识。这里所谈到的哲学概念和学说一一都伴随着它们所受的批判而作了说明。本书虽然论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逻辑分析,但并没有预先假定读者是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只要读者有足够的普通常识,期望学到一些多于普通常识的东西,他就具有充分准备,能够随着本书的论述前进了。
  因此,本书可以用来作为一本哲学的入门书,特别是科学哲学的入门书。但它并不打算对传统哲学材料作所谓“客观的”阐述。对于种种哲学体系也没有企图采取那种解释者的态度去加以说明;那种解释者希望在每一种哲学里都发现一些真理,希望能使他的读者相信每一种哲学学说都是能够为人理解的。这种讲解哲学的方法是不很成功的。许多人曾经想从自称为客观的阐述中学哲学,结果发现哲学学说仍旧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另外有一些人用尽方法想理解各种哲学体系并想把哲学的成果和科学的成果结合起来,但后来发现他们没有办法使科学和哲学联结在一起。现在,如果哲学显得不能为无偏见的人所了解,或不能与现代科学并存不悖,这过错必定在哲学家方面。他过于喜欢牺牲真理去迎合作出答案的欲望,牺牲明确性而屈服于用图像来说话的诱惑;他的语言缺乏精密性,而这正是科学家避免错误的暗礁的罗盘。因此,如果一部阐述哲学的著作是客观的,它应该在批判标准上是客观的,而不应在哲学的相对主义的意义上是客观的。本书所作的探讨,意图达到这样一种意义的客观性。这本书是写给许多那样的人看的:他们曾读过一些论哲学和科学的书而得不到满足,他们努力要获得意义,却碰在词句的壁障上而受到阻难;但他们并不放弃希望,认为总有一天哲学会变成像科学一样令人信服、一样具有威力。
  这样一种科学哲学已经存在这一事实是还未为人充分知道的。作为思辨哲学的一种残余,一片暖昧的雾气仍旧遮住了那些没有受过逻辑分析方法训练的人的眼睛,使他们不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哲学知识。为了希望这片雾气能在清晰意义的新鲜空气中消散掉,因此我作了这样一次研究。本书的意图是探讨哲学错误的根源,然后提出例证,证明哲学已摆脱错误而升向真理了。

H.赖欣巴哈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汉斯•赖欣巴哈(Hans Reichenbach,1891年9月26日——1953年4月9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德国汉堡,科学哲学的先驱、柏林小组的创始人、逻辑实证主义(也称作新实证主义或者逻辑经验主义)的支持者。赖欣巴哈批判以思辨作为哲学的基本工作,特别是黑格尔的将理性作为实体来研究的思想。他认为,哲学思辨是一种过渡阶段的产物,发生在哲学问题被提出,但还不具备逻辑手段来解答它们的时候。赖欣巴哈认为对哲学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仅现在有,而且一直都有,这个基础上已出现了科学哲学,哲学已从思辨进展为科学并将像科学一样令人信服。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德国著名科学哲学家赖欣巴哈为广大读者撰写的一部科学哲学入门读物。篇目主要有:原序;第一部思辨哲学的根源  1.问题;2.普遍性的寻求和假的解释;3.确定性的寻求和唯理论的知识见解;4.道德指导的寻求和伦理—认识平行论;5.经验论的研究法:成功和失败;6.经典物理学的两重性:它的经验论方面和唯理论方面;第二部 科学哲学的成果 7.新哲学的来源;8.几何学的本性;9.什么是时间?10.自然的规律;11.原子存在吗?12.进化;13.现代逻辑;14.预言性的知识;15.插曲:哈姆莱特的独白;16.关于知识的功能论见解;17.伦理学的本性;18.旧哲学和新哲学:一个比较。

显示全部目 录

原序
第一部 思辨哲学的根源
  1.问题
  2.普遍性的寻求和假的解释
  3.确定性的寻求和唯理论的知识见解
  4.道德指导的寻求和伦理—认识平行论
  5.经验论的研究法:成功和失败
  6.经典物理学的两重性:它的经验论方面和唯理论方面
第二部 科学哲学的成果
  7.新哲学的来源
  8.几何学的本性
  9.什么是时间?
  10.自然的规律
  11.原子存在吗?
  12.进化
  13.现代逻辑
  14.预言性的知识
  15.插曲:哈姆莱特的独白
  16.关于知识的功能论见解
  17.伦理学的本性
  18.旧哲学和新哲学:一个比较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