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景德镇(第一辑) 平装

分享到:

定价:¥98.00

购买电子书:
  • 主编:  
  •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本印时间:2018年10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47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6595-2
  • 读者对象:国际组织、国内外文化与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官员、文化交流组织成员等
  • 主题词:陶瓷工业产业发展研究景德镇
  • 人气:144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千年的景德镇和它丰厚的文化遗存,滋养并催生出“景德镇学”这一备受瞩目的新兴显学。

  从文化寻根到文化保根,千年的景德镇和它丰厚的文化遗存,滋养并催生出“景德镇学”这一备受瞩目的新兴显学。学刊具有学术性、文化性、商业性,整体风格体现生活化、潮流化、产业化。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陈雨前,男,1962年生,江西余江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景德镇学院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景德镇学”创始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陶瓷主要行业动态、国内陶瓷主要行业动态及景德镇陶瓷相关领域的创新动态、景德镇学的学术动态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观景”主要是介绍景德镇学的发展动态和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知世”包括与陶瓷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叙事,一些国际性重大活动的介绍、分析;“寻源”主要是介绍陶瓷历史上的一些古迹、人物的一些探索发现与研究论证;“博雅”突出的是陶瓷艺术、设计、技艺等与人文生活的话题。

显示全部目 录

观 景
大道成景——景德镇学专家纵谈 .................3
景德镇学与文化思考....................陈雨前 20
盛世图景,归元致和世界文明新时代下的景德镇学与未来 ...........姚若晗 35
景德镇瓷器——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斯•道维勒 61
景德镇学应当成为国际显学..................郑云云 李燕芬 67
再论景德镇的三大宝库.....................王能宪 85
陶瓷精神初探.........................王力农 90
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赞人类文化的传承者 ...........喻 干 102
知 世
瓷行天下..............................王鲁湘 107
世界陶瓷艺术领域的挑战与对话——兼论国际陶艺学会的性质与任务 ...........周光真 131
中国文化在18 世纪的欧洲..................张西平 140
美国开国元勋与中国瓷器.........................王小良 156
陶瓷文化是“一带一路”民心交流的纽带................徐 波 162
相会于历史十字路口的中国与波斯——中国瓷器如何开启了永久的联系 ...梅里•马达沙希 172
留驻永恒的一瞬间——用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刘凌宏 176
寻 源
略谈景德镇瓷业历程暨明代御器厂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意义.....吕成龙 183
浅析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余乐明 213
清朝十帝与其对应朝代的瓷器.....................陈树威 237
景德镇陶瓷及其历史文化生态....................艾春龙 白光华 250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主要收获..............江建新 260
欧洲第一名瓷是怎样炼成的?——梅森品牌发展历程回顾 .........弗朗西斯科•阿丽贝蒂 289
博 雅
陶瓷文化与中国梦..............................陈 平 303
鸡缸杯影:多情的皇帝、开放的时代....................方志远 319
读壶之境,论器之道——浅谈中华文化对紫砂壶的影响 .............葛 军 331
广彩:岭南名瓷探秘.................. 刘致远 口述 李焕真 整理 336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与世界对话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

寥寥数语,道尽从人类诞生至今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文明迭代、国家兴亡、民族荣枯、文化盛衰,也在其间往复上演。

而从石器时代开始就见证了这一切,并以其深远影响成为人类共同记忆的,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种人造材料—陶。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瓷源于陶而胜于陶。从材料学角度,陶与瓷虽然并称,但在原料、工艺与材料特性方面都有显著差别;而从文化学角度,陶与瓷虽然渊源极深,但其发展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审美内涵更是迥然不同。

在人类文明史上,用泥土制陶是全球人类的远古创造。远古文明时代的陶器在世界各地均有考古发现,而且大多是各个文明发祥地原生的。人类究竟从何时开始发明了陶器,在学术界尚无定论,但发明瓷器却毫无争议是中国人独享的荣光,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独特而杰出的贡献。

瓷的出现不仅赋予陶器以惊艳世人的光洁晶莹,更为之融入了文化与艺术的精魂,从此倾倒众生、风靡世界。以陆、海丝绸之路为纽带,远隔重洋的东西方文化,也包括广大的伊斯兰文化区域,由此找到了互鉴共通的器物载体与审美语言。

在世界器物文明领域,中国的瓷器、丝绸与茶叶举世闻名,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在这三大产品中,又是以瓷器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居首。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物质方面,而且从生活方式与文化观念层面,让世界认识了中国,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无数欧洲人就是先认识瓷器,再认识中国。瓷器,就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对话最重要的沟通语言。

正因如此,也让世界把china(瓷器)当作China,“china”由此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瓷器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历代财富的重要来源。在中国历史上,瓷器以其特质,一统天下财物,汇为巨大产业,并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器物;在文化情感上,瓷器又是中国人的无间纽带,以其美轮美奂,上达宫廷,下遍黎庶,跨越千年,横贯东西,成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一部中国陶瓷史,堪称一部中华文明史!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文化中的生活哲学,强调器以载道。

瓷器,承载的是生活之道、人文之道,融会的则是富有不同时代精神内涵的文化生活方式。自瓷器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无分贵胄黎庶,瓷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可或缺的器物,并在世代相续中逐渐成为中国器物文化的典型代表。

而瓷文化之集大成者与辉煌之顶峰,就是誉满天下的景德镇。

景德镇瓷业肇始于汉世,崛起于宋初,鼎盛于明清,闻名于世界,绵延至当代,“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以一业独撑一城,历千年而不衰,迄今仍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陶瓷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最完整鲜活的手工制瓷业体系与无与伦比的文化象征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文化自信才是最根本的自信。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文化思想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思想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历史上,中华文明的辉煌,乃至民族文化的融合、国家版图的形成与巩固,固然是以强大的国力为前提,但最终依托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而在中国最危难的时期,凝聚起全民族人心、激发出惊人力量的也唯有文化向心力。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华文明异彩纷呈,引领世界逾千年,成为先进文明典范。

近代以来,国力式微;神州百年陆沉,国运多舛。西方文明强势主导世界,中华文明顿失先进地位,国人亦渐失文化与制度自信。

仁人志士,世代以继;血火洗礼,中华重生。筚路蓝缕,奋发图强;万众一心,国力日增。与此相映照的则是西方文明遭遇瓶颈,缺陷凸显,世界文明迭代,驱动格局重排。

今日之世界,矛盾交织,暗流涌动,正面临沧桑巨变;今日之中国,扬鞭疾进,曙光在前,前路依然艰辛,考验更为严峻。而最大的考验,就是凝聚人心;最艰辛的道路,就是重建文化自信。

在这一无比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并将逐渐担负起引领世界文明新时代的责任,这是中国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的文化使命。而树立文化自信,是必然也是必需的前提。

在中国文化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从文化寻根到文化保根,瓷器所承载的瓷文化必然不可缺席,而以瓷文化辉煌的象征—景德镇—及其丰厚的文化遗存滋养并催生出的“景德镇学”这一新兴的文化学科,其学术研究与交流传播体系的全新构建,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复兴,文化擎旗。器以载道,启文致远。

这,就是《中国景德镇学》学刊创办的核心宗旨!

创办《中国景德镇学》学刊,还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基于景德镇乃至中国瓷文化学术研究与推广不尽人意的现状。

众所周知,景德镇是伟大的历史空间,拥有金字塔般的陶瓷文化品牌,但并未建立起真正的塔尖文化,甚至遭受“有历史,没文化”之讥。

古往今来,一代代能工巧匠创造了景德镇博大精深的瓷文化,但这些创造者受制于文化地位,虽有名器传世,却难著书立说。而由于中国“重道轻器”的儒家传统,文人士大夫普遍将瓷艺视为“君子不器”的工匠之作,鲜有将其提升到文化层面来审视。虽然也有南宋蒋祈《陶记》,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清代唐英《陶冶图说》、蓝浦《景德镇陶录》等古代文献传世,但数量之少、篇幅之短、范围之窄、角度之狭,不过渺如沧海一粟,即便加上目前的陶瓷文化研究成果,也仅是冰山一角,无尽的陶瓷文化宝藏尚待挖掘,这与景德镇在历史、在世界与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十分不相称,也难以从文化体系的角度支撑景德镇乃至中国瓷文化的复兴大业。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从家庭到社交,从产业到意识形态领域,颠覆与创新无处不在,解构与重构势在必行,瓷文化也必须和当代生活方式共同转移,并以与时俱进的呈现形态,汇入新时代世界文明的巨大潮流。

景德镇世界瓷都地位的重塑,乃至中国瓷文化自信的恢复,无疑需要有真知灼见的学术导引,而从文化寻根到当代塔尖文化的设计,也都需要构建起一套能够代表景德镇历史与文化价值的理论研究体系。

但目前,学术几乎缺席。

盛世兴学,经世致用。

与以往对景德镇的所有研究相较,景德镇学的指导思想是更多体现出系统性、广泛性、文化性、当代性以及与产业的融合性,不可一味钻进故纸堆皓首穷经,也不可徘徊在器物层面不及于道,更不可局限在地域层面以偏概全。

因此,景德镇学的研究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着眼于未来,体现特色化人文发展与科学发展。景德镇学不是给中国瓷文化修史,更不是为景德镇陶瓷修史,而是更多地关注对现状的深入剖析与对未来的指导性。二是拓宽研究视野,不局限于器物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研究,而是广泛深入研究景德镇陶瓷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并由此揭示人类文化生活方式和美的样式。

在这个意义上,景德镇学的创立与发展,不仅可助力景德镇重塑世界瓷都的形象与地位,更可使陶瓷文化血脉相连、继往开来,重新擦亮中国文化的这张名片。

天降大任于斯学。如此大任,绝非个人或小团体殚精竭虑即可担当,而应有更大的视野与格局,在世界范围内集众合力、集思广益。2017 年5 月,陶瓷文化领域的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申报成功并落户景德镇,这对于促进景德镇学学术体系的国际化研究与传播,具有深远意义。而《中国景德镇学》学刊的创办,更是搭建起了让世界各地、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广泛参与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提升景德镇学的学术研究水平,也有利于景德镇学学术思想的广泛交流与传播。

自古以来,中国的哲学观就是崇尚自然之道,强调阴阳平衡、相生相克。无论儒释道还是中医理论,其文化根性都是信奉和而不同,更擅包容融合,这是中华文明永不断代的根由,也决定了中国必将在世界文明重归平衡乃至实现大同中承担起最重要的使命。

多难兴邦,实干兴邦。中国近代以来遭受的深重苦难,驱使中国以积极、谦卑、开放的心态不懈努力,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了建立在强大国力根基上、内涵不断深化、形态不断创新的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新体系。

中国的文化自信,正源于此。中国文化的输出,也需要在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文化强音,树立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讲好中国的故事,而瓷器就是源于中国的世界语言,是与世界对话最悠久、交流最广泛的中国文化标识,瓷器的故事就是全世界听得懂又有亲和力的中国故事。

《中国景德镇学》学刊,将汇集最动人的故事,与世界对话。

是为创刊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