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什么? 平装

分享到:

定价:¥68.00

  • 著者:131013 译者:
  • 出版时间:2017年08月本印时间:2017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63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2514-7
  • 读者对象:电影从业人员、影视专业的大学生、电影研究者、流行文化研究者、影迷。
  • 主题词:电影评论文集
  • 人气:146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电影的亚里士多德”奉献给广大影迷的“电影圣经”。

 

相关推荐:

  巴赞可以被看作语言了多样化电影的理论家,他将娱乐从剧作理论的限制之中解放出来,增强了观众与银幕的积极关系,消除了趣闻轶事的奴役地位的距离和期限。

——巴泰勒米·阿芒加尔

  这是我读过的最辉煌的影评人,一个没拍过任何电影却永远地写进电影史的人。

——罗伯托·罗西里尼

  战争之前,巴黎著名的知识分子几乎不去看电影,也很少有人在看过之后考虑去评论,然而巴赞,却像谈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那样评论那些电影。

——安德鲁·杜德雷

  巴赞让人们开始用马尔罗、萨特、加缪同样的严谨,让人们像谈论拉辛、夏多布里昂和雨果一样谈论罗西里尼,谈论希区柯克,谈论奥逊·威尔斯。

——亚历山大·阿斯特鲁克

  他认为电影就像人一样,只有在察觉本身的不足而奋力寻求超越时,其本身的意义才能显现出来。

——道利·安祖

 

 

  1、巴赞和《电影是什么?》,为电影开启了通往新时代的大门,开启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2、他让“让人们开始用马尔罗、萨特、加缪同样的严谨”谈论电影,让“人们像谈论拉辛、夏多布里昂和雨果一样谈论罗西里尼,谈论希区柯克,谈论奥逊·威尔斯”。

  3、他让电影成为美学,更让电影成为哲学。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安德烈•巴赞,法国《电影手册》创办人之一,著名电影批评家、理论家,提倡现实主义美学,提出了长镜头理论,阐述了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重要价值,以及蒙太奇与景深镜头在电影语言中的重要性和辩证关系。因为对电影事业的重大贡献,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巴赞在西方电影备受推崇,被誉为“法国影迷的精神之父”“新浪潮电影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主要著作有《电影是什么?》《查理•卓别林》《残酷电影》《让•雷诺阿》。
  译者简介:崔君衍,中国著名电影理论家、翻译家,国内最早公开发表现代电影理论译著的学者,巴黎大学访问学者,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及澳门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电影基金会副会长,主要著译作有《电影是什么?》《影片美学》《电影哲学概说》《现代电影理论信息》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父巴赞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影评和电影评论的结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在电影理论史上,巴赞的电影理论是一座卓越的里程碑,他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宣扬的摄影影像本体论和真实美学也形成了与蒙太奇理论不同的电影美学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正是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才成为严肃的研究课题。作为巴赞电影理论的经典代表,《电影是什么?》从问世之初就受到电影从业者和广大影迷的好评,被誉为“电影的圣经”,也为巴赞赢得了“电影的亚里士多德”的崇高荣誉。

显示全部目 录

译者前言:我和巴赞的《电影是什么?》结缘
原编者前言
原序
1 摄影影像的本体论
2 “完整电影”的神话
3 电影与探险
4 寂静世界
5 于洛先生和时间
6 被禁用的蒙太奇
7 电影语言的演进
8 非纯电影辩
9 《乡村牧师日记》与罗贝尔•布莱松的风格化
10 戏剧与电影
11 帕尼奧尔专议
12 绘画与电影
13 一部柏格森式的影片:《毕加索的秘密》
14 评《德意志零年》
15 评《最后的假期》
16 西部片,或典型的美国电影
17 西部片的演进
18 西部片典范:《血战七强盗》
19 《电影中的色情》一书旁议
20 电影现实主义和解放时期的意大利流派
21 评《大地在波动》
22 评《偷自行车的人》
23 导演德•西卡
24 杰作:《温别尔托.D》
25 《卡比莉亚之夜》,或新现实主义历程的终结
26 为罗西里尼一辩
27 评《欧洲,1951年》
索引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对于一部众所稔知的著作,不宜赘述。况且,我们也无意在此评介安德 烈•巴赞的评著。旁人已有专文,而我们未必能写得更髙明,最近,安德烈•西尔 万•拉巴尔特为《奥逊•威尔斯》 书作序,出色阐明了安德烈•巴赞的研究方 法的独创性:使观众摆脱消极态度,让观众自己去挖掘含义。我们在这里仅略谈 几点,聊作本书引言。

  1958年,安德烈•巴赞论文集第一卷问世,全书拟包括四卷,总称《电影是 什么?》。作者撰写了序言,其主要内容已收人本书,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写作本意,这一书名并不意味许诺给读者现成的答案,它只是作者在全书中对自己 的设问。”这种做法显然与至今仍左右电影批评的两种倾向截然对立:一曰意 识形态批评,这种批评把电影之外的知识不适当地扯人电影领域中;二曰随情 所至的批评,这种批评以主观感受为依据,夸夸其谈,不着边际。而对于安德 烈•巴赞来说,在解读过程中,实践与理论是互为印证的,“天真的”设问则是 达至透彻理解的一个环节。毫无疑义,正是这种严谨性保证了这部严谨之中 不乏激情的著作自第一卷问世便深受好评。

  由于安德烈•巴赞早逝,专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第四卷文集未及定稿D 他的朋友雅克•里维特于1962年负责完成了出版工作,以此悼念这位整整一 代批评家和电影导演的良知。

  这是一段旧话。此后,这部著作曾多次重印,这表明,对它的需求不减当 年。今天,从《电影是什么?》四卷本中选出主要的文章,缩编成一册,以繪读 者,恐怕是适时的。凡是选择,必担风险。我们与巴赞夫人共同挑起了这一重 任,并取得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指教。因此,我们认为,抽掉对今天来说意义 不大的篇章,或删去最近已经辑录成专册的评述卓别林的文章 ,还不至于违 背作者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选集是《电影是什么?》一书的定版本。

  我们把这部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的著作奉献给读者,期望与读者一起重温 安德烈•巴赞对电影艺术的酷爱之情,这种爱曾经是鼓舞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