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俗语词典(修订本) 平装

分享到:

定价:¥89.00

  • 著者:36390,36391 
  • 编者:
  • 出版时间:2004年12月本印时间:2011年07月
  • 版次:2印次:8页数:1375页
  • 开本:32
  • ISBN:978-7-100-03767-9
  • 主题词:俗语词典修订本
  • 人气:724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修订说明

    《俗语词典》自1994年面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先后印刷了四次。为了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发挥词典的作用,我们对本词典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增加俗语数量。词条由原来的一万三千余条增加到一万九千余条,新增俗语仍以近现代为主,适当增加了一些古代俗语。

    二、删去原词典中相同或相近的俗语用例。一般只保留一个例句,个别的保留两个例句,使词典更加精练。

    三、把俗语条目分为“主条”、“副条”和“也说”三个层次。“主条”是指一个俗语群的代表词条或独立的词条,有注音,有释义,有例句;“副条”是指俗语群中与主条意义大致相同的词条,一般排在主条之后,用“又说[……]”表示,因首字字音相差很大而不能直接排在主条之后的副条,则按音序单独出条,释义省作“义同‘……’”;“也说”是指与“主条”或“副条”意义完全一样,只是在用字上有少许变化的词条,附在“主条”或“副条”例句之后,用“也说‘……’”表示,不出例句。

    四、书中所用例句,均有出处,并标明作者名、书名及页码。

    五、在注音方面,按照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公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进行了大胆实践,每条俗语的注音都采用“分词连写”的形式。

    此次修订,得到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得到编辑室主任张万起先生、周洪波先生的真诚帮助,责任编辑金欣欣、马志伟先生更是付出了许多辛劳,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俗语词典》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爱,有的读者还来信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深表谢意。希望广大读者对《俗语词典》修订本继续给予关爱,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完善。

                                 编 者
                         2002年10月于北京语言大学

显示全部序言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人间的事情搞不清,秋天的落叶扫不清,嘴边儿上的俗语儿算不清。

    一些精辟的话,不知道是哪位高人他头一个说的造的,也不知道是谁信谁传谁修改补充完善的,反正只要说得生动,听着过瘾,涵义深刻,意思新鲜,大家伙儿承认是那个理儿,一传十,十传百,可就流行开来了。这还不算完,遇见咱们自己要讲个什么伍的,不由自主这种无名氏的人民口头创作的名言就脱口而出,给自己的言辞增加光彩,至少向对方显示我的话是人人赞同的,你能不信这个“俗语云”“语云”“俗话说”“人云”“古人云”“古语说”“自古道”“有道是”……?俗语的势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不用加上“俗话说”对方就知道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大俗话了。

    俗语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也是人们普遍关心对它有兴趣的。语文工作者研究它的语言结构形式,文艺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重视它的表现力,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工作者以及政工干部分析它所反映的思想、心理状态、是非观念以及社会生活和人生经验等等。

    俗语不但丰富,而且千变万化,既有定型,又有灵活性,如果把古今流传和方言变体都摆到一起,也是洋洋大观的。例如东周末期《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到了现在,常见的就有:

    1.二人合心,黄土变金。

    2.三人合心,黄土变金。

    3.全家合心,黄土变金。

    4.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5.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6.弟兄抱成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

    7.只要大家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

    说法的变换发展证明流传之久远。更值得注意的是:两千几百年前说“其利断金”,只看到同心之坚强;后来说“黄土变金”,就指出坚强的力量能取得有利的效果;从黄土来说,真是农家本色;团结众人,境界更高。可见俗语不但具有灵活性,而且精益求精。

    近数十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俗语在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大大加强。延安整风期间,用“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对牛弹琴”等等来阐明大道理。五六十年代,《红楼梦》里的俗语“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风靡一时。“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大家记忆犹新。“井水不犯河水”是刚刚讲过的。俗语的效用万万不可轻视。

    徐宗才、应俊玲二位同志多年以来留心搜集编成《俗语词典》。读者手此一编,有助于学习运用研究,这书肯定是会受到欢迎的。

    关于俗语的运用,我要啰唆几句。俗语非常丰富,因而也非常复杂,如何运用,要下功夫。如果自己是处于局外人的地位去鉴赏研究俗语,或者从事文艺创作,为了塑造人物,为了安排或展开故事情节,为了深化主题等等而运用俗语,这样广泛而全面地接触俗语,比较从容,有充分时间锤炼加工,往往颇有所得,比较理想。如果自己是处于当事人的地位,即席讲话,运用俗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等等,不宜只图个妙语连珠,俯拾即是,信口开河,弄巧成拙。应该考虑到:一,虽说是俗语丰富,披沙拣金,往往见宝,但它也是五颜六色,光怪陆离,自己须仔细品味琢磨,掂一掂分量看一看成色再用。二,每条俗语多只是一两句话,要把自己的种种细致的意见想法,只借这么一两句话就充分表达得恰切,很不容易,这可真要把俗语吃透了才行。三,俗语多带有特定的风趣,只有在与之相称的适当场合、适当的语言环境中,适当地安排使用,才能有相应的理想效果,才见精彩。总之,以慎重为宜,再求突破。

                              张清常

显示全部前言

    俗语也叫俗话,是一种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民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是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科学知识、生活感受的总结。俗语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比喻恰当,形象鲜明,能绘声绘色地表现社会上各种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情世态。

    通常对俗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广义的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方言俚语等。狭义的俗语是指那些通俗的、形象的定型语句。我们认为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一种语类,它不同于谚语,也不同于歇后语,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交叉。俗语包括大部分谚语和小部分歇后语。俗语来源很广,除了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之外,还有的来自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等。

    俗语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数量之多,运用之广,远在成语、谚语、歇后语之上。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出现,新俗语也还在不断产生,因此搜集、研究俗语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近年来研究俗语的人日渐增多,研究俗语的著作也多了起来,但我们觉得对俗语的研究还很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向广度深度研究,愿本书为人们进一步研究俗语提供一点帮助。

    这部《俗语词典》共收常用俗语一万三千余条,每条引用一至两个例句,所引例句都是从古代白话小说、现代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以及其他书籍中选出的。为了便于读者查找和引用,我们在例句后标注了书名、报刊杂志名及页码。俗语是极其丰富的,但因我们所阅读的作品有限,有些俗语虽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使用,但因我们未在文字中见到,故未收入。

    俗语难免有粗俗的,除了那些不堪入耳、不堪入目的以外,我们一般都酌情收入了。俗语有精华,也有糟粕;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俗语,我们在释义中一般没作批判,相信读者会分清楚的。

    编写这种大型词典,我们还是第一次。以前我们编的《常用俗语手册》,主要是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所收俗语仅千余条。这部《俗语词典》所收俗语超过万条,花费时间之久,遇到困难之多可想而知。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商务印书馆汉语工具书编辑室同志的大力帮助,赵克勤先生、杨任之先生审阅了全稿,并提了许多宝贵意见,著名语言学家张清常教授为我们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并在百忙之中写了序,还有许多同事、朋友为此书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又缺乏经验,这部《俗语词典》在立条、释义、用例等方面,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1987年5月10日于北京语言学院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词典共收常用俗语19000余条。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张清常
前言
修订说明
凡例
条目首字拼音索引
正文
引书目录
条目首字笔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