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金宋关系史研究(增订本) 平装欧亚备要

分享到:

定价:¥138.00

  • 著者:57234 
  •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本印时间:2019年11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601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7321-6
  • 读者对象:金宋历史研究者、爱好者,中国古代史爱好者
  • 主题词:中国历史古代史金代宋代
  • 人气:171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曲《满江红》,满腔臣子恨——聆听专家学者为您解读“靖康耻”背后的历史故事

 

显示全部前言

前 言
(节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旧史常常把女真族视为外族,把以女真人为统治者建立的金朝看成是外国,致使一些人不敢涉足金史及金宋关系史,即使有一些人涉足宋金关系史,写出一些有关宋金关系史研究方面的文章,也是多从宋朝角度着眼去谈论宋金之间的是是非非,而未能从金朝方面去考虑问题。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好转,从金朝方面谈论金宋关系的文章日渐增多,除了笔者完成的《金宋关系史》专著以外,尚有多部有关宋金关系史方面的著作问世。
笔者在大学学习期间,曾参与《中国古代史》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承担元史部分的统稿任务,对元史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大学毕业以后,来到吉林师范大学(原四平师范学院)历史系工作,主讲辽宋夏金元历史,开始把元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后来,我又意识到,要研究好元史,必须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及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基础,否则很难深入下去,而我偏偏不具备这些条件,要继续研究下去,困难较多。于是,我又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移到辽金史研究方面,重点研究金史。在接触一些史料以后,我发现金宋关系史研究十分薄弱,又把我的主攻方向调整到金宋关系史研究方面。
通过学习,自己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各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金朝是中国的一部分,宋朝也是中国的一部分,金朝和宋朝都是中国,都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研究宋金历史及宋金关系史或金宋关系史,必须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不美宋朝,不恶金朝,不为任何一方避讳和辩护,实事求是,正确评价,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以供借鉴。
在此思想指导下,我开始了金宋关系史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宋金之间有兵戎相见时期,也有和平相处时期;有钩心斗角时期,也有友好联盟时期。而和平相处时期和兵戎相见时期所占比例相差悬殊,双方注意追求和好与保持和好,所以,和平相处应该是宋金关系的主流。当时,以汉族为统治者建立的宋朝,在各方面都比较先进,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以女真族为统治者建立的金朝,也有许多突出的地方,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我国中央制度从三省制过渡到一省制以及地方上沿用的行省制度,就是从金朝开始的;金朝对东北地区实行直接统治,进一步开发了我国东北地区,使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浑然融为一体,再也没有人能将我国东北地区游离或独立出去;金朝以北京为首都,一直影响到今天;金人文化很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是金朝为中国历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毫无疑问,宋朝有许多可以学习的地方,金朝同样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因此,宋金双方十分注意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交往,并在频繁交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了解,促进了双方的和平稳定及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中华各民族在整体上的发展,为中国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是我多年来学习和研究金宋关系史(宋金关系史)的论文选集,定名为《金宋关系史研究》并非是要抬高金朝的历史地位,也非有意标新立异,而是因为,在宋金对峙时期,金人说战就战,说和就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要弄清楚宋金关系发展的基本情况,就必须弄清楚金朝对宋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否则,对宋金关系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就会模糊不清。本书所选论文大部分是从金朝对宋政策的发展变化入手去研究金宋关系,以便更容易认清和理解金朝对宋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也就是说,本书主要是研究金朝对宋关系的著作,而不是研究宋朝对金关系的著作(书中叙述宋朝史事时涉及对金关系使用“宋金”一词,叙述金朝史事时涉及对宋关系使用“金宋”一词),属于金朝对外关系范畴。这就是本书定名为《金宋关系史研究》而没有定名为《宋金关系史研究》的原因。
本论文选集共选有关金宋关系史研究方面论文41 篇,分为五编。……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赵永春,男,1953年生,197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辽金元史、宋金关系史、东北民族关系史教学与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研究》、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中国古代东北民族的“中国”认同与民族凝聚力研究》、全国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宋人出使辽金“语录”研究》等项目多项。独立完成《金宋关系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金宋关系史研究》(论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年)、《奉使辽金行程录》(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辽宋金元史论》(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元世祖忽必烈》(哈尔滨出版社1997年)等著作;二人合著《班固评传》(第二署名,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2年)、《中国通史》(第一署名,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等;主编或参编《中国东北民族关系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等著作20余部;撰写《关于中国历史疆域问题的几点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3 期,《新华文摘》2003年1期转载)、《宋金关于“受书礼”的斗争》(《民族研究》1993年6期)、《试论金人的“中国”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4期)、《试论辽人的“中国”观》(《文史哲》2010年第3期)等论文百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学习和研究金宋关系史(宋金关系史)的论文选集,定名为《金宋关系史研究》并非是要抬高金朝的历史地位,也非有意标新立异,而是因为,在宋金对峙时期,金人说战就战,说和就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要弄清楚宋金关系发展的基本情况,就必须弄清楚金朝对宋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否则,对宋金关系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就会模糊不清。本书所选论文大部分是从金朝对宋政策的发展变化入手去研究金宋关系,以便更容易认清和理解金朝对宋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也就是说,本书主要是研究金朝对宋关系的著作,而不是研究宋朝对金关系的著作(书中叙述宋朝史事时涉及对金关系使用“宋金”一词,叙述金朝史事时涉及对宋关系使用“金宋”一词),属于金朝对外关系范畴。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编 总 论
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分离与重合——中国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进 ...... 3
试论金人的“中国观” ...... 19
“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 ...... 37
关于辽金的“正统性”问题 ...... 55
关于宋金关系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87
论宋金关系的主流 ...... 93
关于民族英雄评价问题的学术讨论 ...... 105
阿骨打是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 124
第二编 宋金“海上之盟”研究
北宋联金复燕之议始于何时? ...... 137
北宋联金复燕的活动及其经验教训 ...... 144
关于宋金“海上之盟”的几个史实问题 ...... 151
宋金“海上之盟”平议 ...... 162
第三编 金宋和战研究
完颜阿骨打对宋政策探析 ...... 175
宋金战争爆发原因初探 ...... 192
完颜宗翰对宋政策述论 ...... 205
完颜昌对宋态度的转变及其成因 ...... 219
“兀术不死,兵革不休”考辨 ...... 233
金国归宋河南陕西地的目的新探 ...... 246
关于《试论金国归宋河南陕西地的目的》一文中的几个史实问题 ...... 258
伪齐刘豫被废原因考辨 ...... 266
金熙宗对宋政策的转变及其作用 ...... 286
宋金议和后宋钦宗为何没有归宋? ...... 299
“澶渊之盟”对宋金和战的影响 ...... 308
金世宗对宋议和述论 ...... 319
金章宗对宋政策析论 ...... 335
金宣宗对宋政策之失误 ...... 353
第四编 宋金交聘制度与经济文化交流研究
宋金交聘制度述论 ...... 367
宋金关于交聘“国书”的斗争 ...... 382
宋金关于“受书礼”的斗争 ...... 393
宋人出使辽金“语录”研究 ...... 406
“语录”缘起与宋人出使辽金“语录”释义 ...... 420
宋金“海上联盟”期间的领土交涉——以赵良嗣《燕云奉使录》的记载为中心 ...... 436
《茅斋自叙》记载的女真生活习俗与宋金关系 ...... 445
范成大与《揽辔录》 ...... 459
宋金聘使对文化交流的贡献 ...... 467
洪皓使金及其对文化交流的贡献 ...... 481
金上京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 491
第五编 附 录
清人赵翼的宋金关系史研究 ...... 505
近二十年大陆金史及宋金关系史研究 ...... 515
日本的金史及宋金关系史研究 ...... 549
西方学者的金史及宋金关系史研究 ...... 560
参考文献 ...... 570
索 引 ...... 580
增订本后记 ...... 599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分离与重合

——中国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进

 

 

关于如何认识中国历史疆域问题,人们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对历史中国如何理解的问题,亦即何为“中国”的问题。古代汉儒常常将“中原政权”或“汉族政权”视为中国,由此导致一些外国学者视中国为单一民族国家,出现“中国乃汉族国家”、“长城以外非中国论”等论调。后经学者们多方讨论,逐渐形成了历史上的“中国”并非汉族所独有、并非中原政权所独有的新认识,但也存在不同意见,时至今日,仍然有人认为,“中国是指中原王朝直接控制下的区域”等。实际上,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原政权”或“汉族政权”并非是一个概念,“中原政权”或“汉族政权”等各个朝代的政权均有各自的国号,用以代表各自的国家政权。而中国古代的“中国”一词则不是一个政权的正式国号,用以指称政权时,除了是一些政权习惯自称以外,更多的则是后来的政权对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以及为自己国家所继承的多个政权的通称,历史上的“中国”实为各个民族所共有。因此,我们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就应该像各个后来政权称其前相互递嬗的政权为“中国”一样,也应该承认今天中国所继承的历史上相互递嬗的各个政权都是“中国”,按照这一认识去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应该符合中国历史实际。本文即想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探讨,不正确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 中国古代的“国号”及其国家观念

 

中国古代自夏朝建立以后,相继出现众多朝代和政权,这些朝代和政权都给自己的政权确立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是“国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国号,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因为,中国古代多实行王位世袭制,某一姓氏的帝王家族的延续统治,就被称为一朝或一代,一直使用一个相同的朝代名称,也就是使用一个相同的国号。如果某一姓氏的帝王家族的统治走向了灭亡,改换成另一姓氏的帝王家族的统治,就出现了改朝换代的现象,也就是说原来的“国”灭亡了,于是,又出现了新建立的“国”,朝代的名称也就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动,出现了改变国号的现象。当然,也有人不同意用朝代的称号来代替国号,认为那些历代递嬗的政权可以称为朝代,而有些不在这些政权递嬗之列或与这些递嬗政权同时并存的政权,就不能用朝代来称呼,认为这些政权所创建的是“国”,而不是朝代,国号与朝代不能完全等同等。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确立了国号的政权都已经“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并且完成了“公共权力的设立”,设有管理民众的一套官僚机构和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具备一般国家形态,可以称之为“国”或“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