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1937-1949)(第二版) 平装民国时期审判机关研究丛书

分享到:

定价:¥89.00

  • 著者:3125,1653 
  •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本印时间:2018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90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5873-2
  • 读者对象:法律专业、司法行政管理、历史专业者
  • 主题词: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法院法制史1937—1949
  • 人气:1583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国统区法律与边区法律,同时存在于不同的空间。研究边区法律,知晓新中国司法的孕育时期,及其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理解新中国司法的本来意义。同时,比较不同区域法律的异同,可以抽检出法律规范的通俗内容,及其一般价值。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汪世荣,1965年生,甘肃陇西人。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第八届执行会长。著有《中国古代判词研究》、《中国古代判例研究》等。
  刘全娥,1966年生,陕西周至人。在读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在《政法论坛》、《现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王吉德,1964年生,陕西西乡人、研究员。原陕西省档案局副局长,现任陕西省政协副秘书长。代表性文章有“浅析陕甘宁边区法制建设的人本特征”等。
  李娟,1977年生,河南安阳人。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讲师。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历时七年研究的收获。作者旨在通过对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历史与司法实践的深描和解读,展现革命法制发展和演进的历程,揭示司法在解决立法与现实的冲突、推动法律发展和构建新型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本书充分借鉴了已有的学术成果,挖掘利用了一百余卷尚未整理出版的档案文献,运用了宏观与微观结合、史学与法学结合、动态的法和静态的法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边区高等法院在民国法史中的地位。

  全书以高等法院为中心,采用了专题式结构:在历史发展层面,既有对边区司法机构沿革的史实梳理,又有对其功能体现、人事更迭、判例编纂活动的分析;在司法实践层面,既有对黄克功杀人案和抗属李莲离婚案等典型个案的解读,对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及婚姻自由原则推行的实证分析,又有对风俗习惯调查、民间调解活动的条分缕析,对马锡五审判方式的重新认识及对不同司法理念激烈争锋的深入比较研究。本书视角新颖敏锐,是一部民国时期革命根据地司法史研究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