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呼啸山庄 平装经典名著大家名译

分享到:

定价:¥28.80

  • 著者:3839 译者:
  • 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 版次:1印次:5页数:338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10642-9
  • 读者对象:8-18岁青少年、中小学生及对经典名著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 主题词:呼啸山庄
  • 人气:411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青少年名著阅读领域换代产品,无障碍阅读,开创名著阅读新范式。
    着眼素质教育实践,培养一生受用的好品质,价值人生从价值阅读开始。
    名家名译,教学专家审定,朱永新作序,多位文学家、评论家推荐。


    阅读本书,学宽容、坚强、善良的品质。
    《呼啸山庄》是世界上最震撼人心的“黑色英雄”小说作品之一,有“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之誉。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出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的事件。这部小说开始曾被人看作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而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至今久演不衰。
 

显示全部序言

                                             中译本序
    现在,艾米莉•勃朗特已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是“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可是,这位仅仅在世上度过三十个春秋的女子,她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郁郁寡欢,孤寂凄凉。命运没有给过她一丝微笑,一缕爱情,一点荣誉,就连她呕心沥血写成的《呼啸山庄》,出版后也没有得到公正对待,甚至被评论界的某些人斥责为“一部骇人听闻、荒谬绝伦、毫无意义的作品”“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呕的小说”“小说充满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
    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本质,承认它是一部奇书,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从而把它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列。

    一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她1818年7月30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一山区小镇桑顿。和她的姐姐夏洛蒂一样,她曾就读于柯恩桥学校和伍勒小姐学校,还曾跟夏洛蒂一起去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埃热夫人学校学习,但她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哈沃斯的家中自学。艾米莉从小就爱好写作,十二岁时就开始和妹妹安妮一起,创作贡达尔史诗,还写了大量的抒情诗。她们三姐妹用笔名在1846年出版的《柯勒、埃利斯、阿克顿•贝尔诗集》,就是在夏洛蒂偶然发现了艾米莉的诗稿后,才决定自费结集出版的。接着,艾米莉写成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并且继姐姐夏洛蒂的《简•爱》之后,跟妹妹安妮的《艾格妮斯•格雷》一起,在1847年12月出版。可惜的是仅仅一年之后,艾米莉就于1848年12月19日病逝,结束了自己短促而凄苦的一生。
    曾经有人认为,在勃朗特一家的生平研究中,还存在着五大悬案,其中之一便是艾米莉的性格之谜,甚至还有人断言,这将永远是个不解之谜。由此可见,艾米莉的性格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而且它和《呼啸山庄》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艾米莉继承了凯尔特人的血统,出身于牧师家庭,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乡,过着斯多葛式的生活,因而养成了外表沉静、内心刚强的性格,外表如冰,内心似火,意志坚强,宁折不弯。夏洛蒂就说她“比男人还要刚强,比小孩还要单纯”。她独立不羁,充满激情,有着非凡的想象才能和突出的独创精神。她的老师埃热先生曾经说过:“艾米莉具有一种逻辑的头脑,一种辩论的才能,这在男人身上已不同寻常,在女人身上则更属罕见。她真该是个男人——是个伟大的航海家。她那强有力的理智会从原有的知识中推演出新发现的天地。”如此看来,《呼啸山庄》在题旨和手法上的独创性和超前性,显然和她的这种性格及才能,有着密切关系。但另一方面,艾米莉又偏于沉郁、孤傲,藏而不露,自我遏制,这种性格又使得她不善交往,不合群。她渴望爱,但又得不到爱,不被理解,遭到冷落。加之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恶行和弊端,她感到人生的痛苦和失望。
    实际上,从《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身上,同时也通过她所写诗歌的引证,基本上可以使我们看清她的性格,她的内心,她对世界的看法,她对自由的向往,她的反抗,她的追求,她的失望和她的悲凉。

    二

    从情节来看,《呼啸山庄》所叙述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这样一个来自现实生活的不算太奇特的故事,怎么会引起人们的震撼的呢?
    首先是《呼啸山庄》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作品,作者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这样一个主题,它没有经过城市文明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乡荒原的自然色调绘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风呼啸的荒原,故事中的人物保留着大自然的风貌和原始的本性:质朴、粗犷、率直、刚强,感情奔放不羁,举止疯狂无度,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这在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看来,自然显得野蛮而奇特。至于书中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行为,就更显得阴森恐怖了。
    当然,使《呼啸山庄》成为不朽之作,成为“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的,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激情,以及把主题提高到哲理高度的才华。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生死恋,爱得这样强烈,这样真挚,真是“和山峰一样不变,和闪电一般凶猛”,这是在文学史上的任何一本文学作品中所没有见过的。
    凯瑟琳在对艾伦•丁恩讲到她爱希思克利夫时说:“我这么爱他,并不是因为他长得英俊、内敛,而是因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样的。”
    希思克利夫则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了: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为了要见凯瑟琳一面,他半夜去挖开凯瑟琳的坟墓。他撬开她的棺材一侧,还买通教堂执事,待他死后把他的棺材一侧也撬开,以便相通。直到最后睁眼闭眼都只见到凯瑟琳而死去。这样的爱,是自然之爱,原始之爱,精神之爱,灵魂之爱,因为他们俩的灵魂曾经是一个不分彼此的整体,只不过是肉体有两个而已。可是,画眉田庄宁静、温存、柔弱的诱惑,五个星期的调教,把凯瑟琳调教成了一个文雅的淑女,使这个两人的整体发生了分裂。凯瑟琳爱上埃德加的年轻、英俊、活跃、有钱,嫌希思克利夫没钱,身份低下。希思克利夫亲耳听到凯瑟琳说嫁了他就降低自己的身份,便愤而出走。三年后他归来发现凯瑟琳已嫁埃德加,深深的爱由此变成深深的恨,他决心进行报复。正是希思克利夫的复仇意识和复仇行动,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引起评论界一些人对该书和它的作者进行指责。可是,是谁剥夺了他的爱?是什么扭曲了他的人性?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富豪踌躇满志,世俗等级观念到处横行,身份第一,金钱至上,人们的精神受到强烈的压制,人性被残酷地扭曲。正因如此,具有强烈反叛意识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才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罪恶现象给予揭露,起而抗争,把自己的正义、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愤怒都融入了这部作品之中。作者为主人公所取名字希思克利夫,系由义为“长满石楠的荒原”和“陡崖”两词构成,这不也给我们泄露了她一丝内心的隐秘吗?艾米莉酷爱长满不畏狂风、倔强生长的石楠的荒原,也敬仰高耸突兀、巍然傲立的陡崖。从这里也可看出她对希思克利夫寄予怎样的感情了。更何况,希思克利夫的爱毕竟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恨,当他的复仇计划一一实现时,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还是在茫茫荒原上漫游,最后不吃不喝,安然死去。这样一个饱受苦难和屈辱的人物,对爱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真是一生追求,死而无悔,尽管复仇手段显得残忍,但读来还是让人感到苍凉和悲壮。为了摆脱生存的困境,保持人性的尊严,获得心灵的自由,人们面临着多么严峻的挑战,经受着多么残酷的考验,面对着多么艰难的抉择啊!艾米莉愤世嫉俗,酷爱自由。
    可是,艾米莉发现,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生存困境,心灵才能获得自由,才能从罪恶中解脱,重归大自然,才能得到净化,求得永恒。她在《呼啸山庄》中给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命运安排,以及她自己病重时拒绝治疗,拒绝服药,不能不说是这种人生观、生死观的形象体现。

    三

    《呼啸山庄》的独创性、超前性也反映在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叙事手法上,这种构思和手法使作品有了超常的深度和力度。《呼啸山庄》通过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叙述了恩肖和林敦两家两代人的感情纠葛这样一个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故事。如果按当时的传统手法来写,很可能会落入单线结构的窠臼,而且势必洋洋大观,才能交代清楚。艾米莉打破传统,率先采用了基本倒叙法,即小说的主体部分采用倒叙,只有开头的三章和结尾的四章是顺叙。一上来就让读者看到了这场爱情复仇风暴的基本格局,把呼啸山庄的那种荒凉、败落的环境和人际间冷漠、紧张的气氛,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和洛克伍德一起产生了种种疑团。通过洛克伍德夜宿山庄的所见所闻和可怕的梦魇,有了一种悲凉和神秘的色彩,更增加了悬念,迫使读者非去寻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而且开头这序幕式的三章极为重要,特别是第三章中洛克伍德睡进那张柜式的卧榻,看到窗台上画的“凯瑟琳•恩肖、凯瑟琳•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林敦”三个名字,梦见幽灵要进房间,以及希思克利夫朝窗外哀声呼唤“进来吧!凯茜,来呀!”等情节,都是和整个故事遥相呼应的,而且还有着象征意义。
    至于叙述故事的人,作者也设置得极为巧妙。除了一个和读者处于同等地位的局外人洛克伍德外,主要是原来的女仆、后来的管家艾伦•丁恩(虽说十五章后改由洛克伍德据她所说复述)。她从小就生活在呼啸山庄,是个知情人,虽为女仆,但有文化,而且既是旁观者,又是不少事情的亲身经历者,她的叙述完全可信,可是她的是非标准显然和作者有所不同,这是作者有意把她和自己做了疏离。除他们之外,参加叙述的还有凯瑟琳、伊莎贝拉•林敦、小凯瑟琳、女仆齐拉等人。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用口述或文字向读者共同叙述了故事的全过程,使得故事层次分明,丝丝入扣,互为补充,互相引证,从而使整个叙述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而作者本人,则一直深藏在背后,既不出场说教,也不出面评论,是非曲直完全让读者自己做出判断,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多视角的叙事方法,以及作者不做全知全能上帝,深藏背后和读者疏离的做法,完全是现当代文学中的叙事手法,而艾米莉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开始采用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一种超前。
    从人物的设计来说,《呼啸山庄》中主要有两个三角模式,一个是凯瑟琳、希思克利夫、埃德加,一个是小凯瑟琳、哈里顿、小林敦,都是一女二男,但是反映的是两代人不同的爱。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爱称为原始爱和文明爱的话,第一代的爱是原始爱最终超过了文明爱,凯瑟琳不仅病中思念呼啸山庄,临终前终于投入希思克利夫的怀抱,紧搂着希思克利夫,而且死后成了孤魂,还迫切盼望回到呼啸山庄,发出“我回家来了,让我进去吧!”的苦苦哀求。而第二代的爱则是文明爱超过了原始爱,小凯瑟琳则日思夜盼地想回到画眉田庄,在她教育改造了哈里顿、使他摆脱了愚昧和粗野之后,终于双双回到了象征文明的画眉田庄。
    第二个三角的故事,写得显然不如第一个三角,而且小说最后的这一“幸福”结局,从作者的人生哲学和整体的情思来看,这样的设置总显得较为勉强。也许是怕读者觉得太压抑了,给他们一点安慰,一线希望,也许是囿于当时的流行手法,从俗一下,来个小团圆作为结局,也许还出于别的考虑,反正对艾米莉来说,我觉得似乎都是一种无奈的举措,一种痛苦的抉择。
    《呼啸山庄》不仅结构奇巧,手法独特,而且在对细节的描写和语言的运用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不管是景色、器物还是人物外表,描写都极为鲜明精细,如对两个庄园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内部的家具布置的描写等,就连故事情节的年月日,也都非常确切严密,甚至可以列出一张精确的年代表。所用的语言质朴、生动、明快、流畅,不事雕琢,但又遒劲、凝练、简洁,惜墨如金,从而使作品大大地增强了真实感人的生活气息,渲染了强烈浓厚的思想感情,丰富了奇特超凡的主观想象。再加上梦幻、象征、预兆、隐喻的运用,以及神秘、怪诞的哥特式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诗意,并加强了其深度和力度。
    由于《呼啸山庄》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一百五十年来,对它的评述和研究卷帙浩繁、歧见纷陈。20世纪以来,桑格的研究肯定了作品的严谨结构和作者的准确想象力。塞西尔的“风暴和宁静”说,运用自然哲学的概念做了阐释,认为该书写的是风暴和宁静的冲突与复归,艾米莉是个神秘主义者,她所依据的哲学基础是超验世界。凯特尔的“被压迫者的反抗”说,认为希思克利夫的复仇是被压迫者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弗洛伊德主义者认为,艾米莉的创作动机是“出于受压制的性饥渴”。新批评的“窗子喻象”说,通过对《呼啸山庄》的阐释,说明野蛮对文明的威胁。结构主义者则通过对此书的阐释,进一步证实“文本内在的多义性事实”,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文明的危机”。除此之外,还有解构主义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等。总之,对《呼啸山庄》,各种理解和阐释层出不穷,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呼啸山庄》是一部奇书,也是20世纪文学批评界的一部宠书,从对它的评论中,就可以看出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演变;对它和它的作者的评论,简直就是一部20世纪文学批评史的缩影。
    可以想见,对《呼啸山庄》这样一部“神秘莫测”的作品,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阐释,更多的评述研究著作。真是说不完的《呼啸山庄》,道不尽的艾米莉•勃朗特。

                                                                       宋兆霖
                                                             1995年10月于浙江大学求是村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30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宋兆霖,毕业于浙江大学外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翻译家。代表性译作《呼啸山庄》《简•爱》《大卫•科波菲尔》《赫索格》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呼啸山庄》讲述的是一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希思克利夫是老恩肖收养的孤儿,虽遭到了老恩肖的儿子亨德利的仇视,但他女儿凯瑟琳喜欢他,只是由于地位的差异而无法在一起,于是他愤然出走。当他回来时,凯瑟琳已嫁给画眉山庄的主人埃德加•林敦。希思克利夫骗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企图占领画眉山庄。经过很多事后,希思克利夫终于达到了复仇的愿望,但并不感到高兴,于是在一个风雨之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读书笔记
人性的善与恶
主要人物关系
品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