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英吉利教会史 平装

分享到:

定价:¥41.00

  • 著者:46720 
  • 出版时间:1997年02月本印时间:2016年05月
  • 版次:1印次:4页数:455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00809-9
  • 主题词:英吉利教会
  • 人气:317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序言

              中译本序言
  享有“可尊敬的”称号的比德是最早出现在英国历史上的卓越学者、历史家。他在中世纪早期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奋力撰述,著作等身,为英国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确实是值得尊敬的。
  比德诞生于公元672或673年,正值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他的故乡在韦尔河畔,属于七国中的北方大国诺森伯利亚。在七岁时被送入建立在他家乡的韦穆修道院,托付给修道院长比斯克普扶养。不久他转入与韦穆修道院结为一体而且相距不远的贾罗修道院,在此后的五十多年里一直居住于此。
  比德在贾罗修道院的生活,除了研习宗教经典,奉行宗教仪式以外,经常以“攻读、教授和写作为乐”。修道院里有一个图书室,经最初几任修道院长的热心搜集,藏有大量的基督教典籍和异教的古典作品。比德自幼受到良好的修道院教育,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并略通希伯来文,可以在这所图书室里尽情浏览。他深入研究《圣经》和教父著作,沿袭爱尔兰教会传统对这些典籍进行注释。这项工作占用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他广泛涉猎古典著作,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维吉尔等人的作品都曾在他的著作中被援引。他担任的一项繁重工作是主持修道院所属的一所学校并从事援课。修道院中有修士六百人,另外还有大量外来者前来受业。比德为此也付出了大量辛劳。
  然而,比德始终以极大兴趣从事写作。他在教会史第5卷第24章中列举了自己毕生的著述成果,计三十六种(一说三十七种)。著述的大部分是对《圣经》的阐释,有些是对圣徒的记述,还有一些以天文、历法、音乐、哲学、语法、修辞、算术、医药等为内容的作品,则是供听课者学习的教材。历史著作主要有两种,一是《英吉利教会史》,另一是《修道院长列传》,另外还有一封给埃格伯特的信,在比德著述中都成为传世之作。
  比德的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以多方面的成就被后人誉为“英吉利学问之父”。他的讲学和著述推动了当地的学术风气。诺森伯利亚成为欧洲在7、8世纪时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英吉利教会史》是比德最重要的成果,撰于暮年,此时他在各方面都已成熟。此书除以开头的半卷篇幅追记罗马不列颠时期外,下余部分叙述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以后的历史,直到731年为止。这段历史虽然距离比德生活的时代并非遥远,而且最后几十年还属同时,但因时局混乱,地区阻隔,文化衰微,史料很少流传。作者为搜集材料,煞费周章。他在书的前言中列举了许多教会人士从不列颠各地区,甚至远自罗马教廷为他提供资料。作者本人除利用前人著作之外,也尽力在本地区征集口头或文字材料。这就使得大量珍贵史料凭借这本名著保存下来。
  本书以罗马天主教会在不列颠的布教为主要内容,记述自奥古斯丁受命来不列颠布教开始直到罗马天主教在各国相继取得胜利前后一百余年的历史。全书五卷,如金氏在英译本序言中所指出,主要是依据教会的重大事件来划分的。对于七国的政治史,叙述则较简单。至于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作者并未在意,只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少量消息。
  基督教早在罗马不列颠时期传入,与当地的多神教并存。罗马军团撤出以后,基督教在岛上逐渐销声匿迹,只在威尔士地区继续传播,后来传入爱尔兰。盎格鲁撒克逊人到来后,带来的是崇拜偶像的沃丁教。6世纪末教皇格雷戈里在位时,罗马教会在扰攘不安的西欧已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大量的传教士被派到日耳曼各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传教活动,并取得成就。596年格雷戈里派遣奥古斯丁赴不列颠传教,以后续有教士前往,传教取得进展。由于一些国王信仰未深,时常出现反复,教士往往被逐。幸赖此时教士信仰甚坚,不畏艰险,坚持传播,终于使各国君民皈依于罗马教皇的教座之下。在此期间,罗马教会的传教士不但要同沃丁等异教教派争夺,也要同由爱尔兰经苏格兰传回的原先流传于威尔士的基督教派竞争。比德的老师比斯克普属于罗马教会,比德在教会史中对这一派取得胜利的记载是不惜笔墨的。
  书的第3卷第25章以“与来自苏格兰的那些人在复活节日期的问题上所进行的争论”为标题,以很长的篇幅记述了在英吉利宗教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664年惠特比宗教会议。“来自苏格兰的人”指信奉爱尔兰教派的教士。该教派在艾奥纳岛上建立中心,称艾奥纳派,在诺森伯利亚颇有影响。这个教派主张清修,与世隔绝,不理睬罗马教皇诫令。辩论的对方则是遵信罗马教廷训令、隶属于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教士。辩论的焦点表面上只是无关宏旨的复活节时间和削发式的争执,但实质上却是在教派信奉上何去何从的重大问题。坎特伯雷派由于得到深受王后影响的诺森伯利亚国王的支持,获得辩论的胜利。此后罗马教会逐步扩大其在不列颠的组织,积极干预世俗事务,使英吉利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一员,对此后英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奥古斯丁到来之前,不列颠并无主教管区的设置。在比德书中提到此时的主教管区达十七个。坎特伯雷已成为大主教教座所在地,约克在众主教城市中也脱颖而出,就在比德修史搁笔的那一年,它也升格为大主教管区。长期存在于英国的主教管区制此时已初具规模。修道院的建立由来已久,书中更记述了许多新修道院的建立。这类有关教会组织创建的材料同样十分珍贵。
  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位虔诚的修士在记述教会业绩的同时也记录了教士的丑闻。第3卷第7章提到一位被赶下台的主教用钱购买伦敦城主教的职位。他在《给埃格伯特主教的信》中对于一些修道院的丑闻揭露得更是淋漓尽致(第12节)。作者指出:这些俗人送钱给国王,以创建修道院为借口为自己买下他们能够更加自由纵欲的地方。把土地变成世袭财产,谋取特许状,攫取土地或村庄,收容乌七八糟的人滥充修士,让妻子住在修道院,或者为并非修女的妻子另造修道院等等。看来教会的这些痼疾竟是与开创而俱来的。
  《教会史》中政治方面材料不多,但对于七国并存局面仍能勾划一清晰轮廓。书中记载了5世纪中期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迁来岛上的分布和所建的国家。新来的部族受到岛上居民,包括不列颠人、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的强烈反抗。书中于此记载颇多,特别是德格沙斯坦一役尤为详细。诺森伯利亚人在此役中击败苏格兰人之后便在岛上建立起霸权。对于不列颠人的英雄国王卡德瓦龙也有不少的记载。七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的战争连绵不断。书中记载了最初称霸的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的“明智”统治。但更多记载的则是作者长期居住的诺森伯利亚。这个王国在6世纪末到7世纪末执掌霸权约一百年。爱德文国王在位时,国内安定,比德记下一个传说,“即使有一位妇女想抱着她新生的婴儿,从这一海边走到那一海边,走遍了全不列颠,她也不会遭到任何人伤害。”但进入7世纪后,麦西亚兴起,开始同诺森伯利亚争雄。比德详细地记述了633年的希思菲尔德战役,诺森伯利亚王爱德文被麦西亚王彭达的军队杀死,全军覆没。655年的温沃伊德战役中,诺森伯利亚国王奥斯维又打败麦西亚并斩杀其王彭达。但在奥斯维死后,霸权终于转入麦西亚之手。
  在这些不大的国家中,政府机构是十分简单的。国王是最高统治者,其人的贤愚强弱影响着国家的命运,而其宗教信仰也决定着臣民的皈依。在国王身边共商大计的是贤人会议。前面提及的埃塞尔伯特国王曾接受这一机构的建议,效法罗马人制定法令。书中提及国王的臣属,主要有贵族、顾问官、亲兵、侍从等。贵族被国王尊为“朋友”,地位较高。此时的亲兵似乎已不是过去专门随同国王作战的战士,而是一种供国王派遣的职务,这种简单的政权机构正表明了这是一些刚刚脱离部落联盟阶段,伴随征服和战争而形成的初始的封建国家。
  比德无意记述此时不列颠的社会经济状况,但是书中吉光片羽的材料依然传递了这一方面的信息。大土地占有现象业已出现,这是入侵和征服的结果。各国国王将土地封赠给从征的贵族、亲兵。诺森伯利亚国王奥斯维在击溃麦西亚国王军队之后,将住有五千户的麦西亚南部授予姻兄弟皮达,而将住有七千户的北部交由自己的官员治理,可以视为征服以后分封的例证(第3卷第24章)。亲兵也拥有自己的庄园,第5卷第4章中的普奇即是一例。书中关于教会获得地产的记载颇多。奥斯维在战胜彭达以后,献给修道院十二块小册封地,有住家一百二十户。圣彼得修道院修建之初,从埃格弗里德国王处获得七十海得土地。圣保罗修道院于切奥尔弗里德院长在任时,共获得三十海得土地。威尔弗里德主教曾从埃塞尔沃尔奇国王处接受八十七海得土地,后来又从阿尔奇弗里德国王手中获得四十户住家大小的土地。这些还只是来自赠赐,另外还出现了比德所谴责的“攫取土地或村庄”的现象。从这里,人们看到大土地占有制度正在形成和发展。
  比德在著述中也为此时不列颠的社会阶级结构勾划出一幅草图。国王及其臣属是不同规模的大土地占有者,构成统治阶级。这个阶级在继续扩充。比德在《给埃格伯特主教的信》中有一节指责正常等级制度被破坏,于是便有许多人自称修道院长、地方官员、国王亲兵或侍从。这表明陆续又有大量获得财势的人进入了统治阶级的行列。作者无意记述被统治阶级的活动,但在书中也有时出现诸如主教的“人”、亲兵的“仆人”的字样,他们的身分可能即是奴隶。由于大批土地转入教俗领主之手,与土地同时转移的住家也不免归附于主人,成为依附农民。这个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值得注意的是处于这两大社会集团之间的自由农民,这一阶层在盎格鲁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以后曾经大量存在。随着封建化的进展,这一阶层的人数在逐渐减少。但是由自由农民结成的村社组织比较牢固,它对村民的自由起着保护作用。书中一再提及村庄里的晚宴,参加者都是些村民或在修道院里服务的下层人物。这反映了村民的生活还过得去,所以有时还可举行酒宴活动。然而这种好日子已经无多,就在比德《教会史》停笔以后不久,来自北欧的丹麦人就开始了对不列颠的侵犯,以后更是每下愈况,到诺曼征服时绝大部分自由农民走向破产,进入了威兰(农奴)的队伍。
  从这些材料中,人们可以朦胧地看到这一时期不列颠社会经济的变化,可以看到岛上一些早期封建国家的统治和斗争,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罗马教廷的振兴,业已适应于封建制度并为之服务的基督教在英吉利国家的积极活动。这部教会史为人们展示出一幅英国正在循着封建化道路行进的画卷。
  关于比德的治史态度,人们对于他在临终前说的那段话“我决不愿意在我死后让我的子孙后代读到谎言”往往津津乐道,对于他在书的《前言》中表示的对待史料的严谨态度也是备加称许,因之对于书的大部分内容是许为信史的。但是作为中世纪早期的虔诚修士,是无法超脱其宗教世界观的。他接受了当时盛行的圣徒显灵、救灾、医病等“神迹”的传说,并且纳入书中,使得这部巨著玉石混杂,泥沙俱下。金氏在英译本序言中的开脱之词,并不能取信于今天的读者。这些瑕疵在同时代其他国家的史书中(例如[法兰克]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也出现过,这正是作者们所受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所致。抛开这些迷信内容,这部教会史所记述的教会活动和所收集的教皇信札、宗教会议记实等文献,仍然是十分珍贵的资料。
  人们在阅读比德此书时,往往在脑中泛起这位学者的老年身影。他在垂暮之年为给后人留下一部信史而奋力撰述,直到生命的末刻。而这部教会史却成为他毕生耕耘所获得的永存的硕果。自从盎格鲁撒克逊人迁入以后,不列颠几乎没有留下历史记载。在比德之前曾有吉乐达斯(约死于570年)撰写的《哀诉不列颠的毁灭》,但内容只是对入侵的控诉,缺乏具体人物和时间,不被认作一部严肃的历史。比德的《教会史》成为5世纪中期到731年这段时间唯一的记录,为英国保存了这段珍贵的历史。这部史书长期以来被视为英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早在阿尔弗雷德大王时(871—899年)已被译成古英语,成为英国人的读物。后世的史家对本书继续进行考订、注释和译成现代英语的工作,并陆续出版了多种版本,详见英译本序言。
  比德长期以来受到英人的尊敬,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英国老一辈的史学大师格林评价比德时说:“作为英国学者的第一位、英国神学家的第一位和英国历史家的第一位,正是在这位贾罗修士的身上,英国的学问赖以植根。”美国著名的史学史专家T.W.汤普森评价这部书时说:“在材料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写作技巧方面,在所有中世纪早期文献中,没有任何其他作品可以比得上它。这是蛮族时期写出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可以认为,其人其书都是当之无愧的。

                            戚国淦
                           1990年12月

显示全部后记

  《英吉利教会史》原版是比德用拉丁文写成的。我们是从J.E.金(King)以托马斯•特普尔顿(Thomas Stapleton)1565年的英译本为基础重译的英译本译出的。因为内容是英国成立前的基督教初期历史,所以译文的难度较大。译文经过福建师范大学许崇信教授审订;有关西方古代史方面又请教了北京师范学院戚国淦教授;发稿前又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汪美秀同志就宗教史上的习惯译法等对全文作了校正,译文质量有了一定保证。中译稿虽经多次校阅,但仍不免有误,请读者不吝指正。
  本书作者所引《圣经》均为《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故与《新旧约全书》章节不同,希读者注意。
                            1989年5月

显示全部目 录

上集
英译本序言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下集
第四卷
第五卷
修道院长列传和给埃格伯特的信
可敬的比德给埃格伯特主教的信
国王一览表
历任主教一览表
索引
地图一幅
编后记

               各卷目录    
英译本序言
卡思伯特给卡思温的信
可敬的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前言

               上  集
               第  一  卷

一、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地理位置及其古代居民
二、第一个罗马人盖乌斯•尤利乌斯来到不列颠[公元前55—54年]
三、来到不列颠的第二个罗马人克劳迪乌斯把奥克尼群岛划进罗马帝国的版图;此外,他派出的维斯伯西安也把怀特岛置于罗马人的管辖之下[公元43年]
四、不列颠王卢修斯写信给教皇埃路塞路斯,希望成为基督教徒
五、塞维路斯用一道壁垒把他所收复的那部分不列颠同其它部分分隔开来[193—211]
六、戴克里先的统治及其对基督徒的迫害
七、圣奥尔本的殉难和那些同他一道为主流血的同伴
八、这场大迫害停止之后,不列颠教会经历了一段略为平静的日子,直至出现阿里乌的疯狂时代
九、格拉齐安在位时,马克西姆斯在不列颠被推上皇位,接着率领大批军队回到高卢
十、阿卡迪乌斯皇帝在位期间,贝拉基•布勒特狂妄地攻击天主的恩惠
十一、荷诺里乌斯当皇帝时,格拉齐安和君士坦丁成为不列颠的专制统治者;第一个不久后在那里被杀,另一个在高卢被杀
十二、不列颠人在受到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的蹂躏之后向罗马人求援;这些罗马人在第二次来到不列颠之后,建造了横贯全岛的长城。但是,不久后长城被苏格兰人和皮克特人攻破,不列颠人经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重的痛苦
十三、西奥多修斯二世在位时,不列颠人向当时的执政官艾提乌斯求援但遭拒绝;同一时期,帕拉迪乌斯被派遣到信奉基督的苏格兰人中间
十四、不列颠人迫于一场大饥荒的威胁,终于把野蛮人赶出自己的家园;紧接着的是丰收、混乱、瘟疫和人民的毁灭
十五、应邀前来不列颤的英吉利人起先确实把敌人赶到较远的地方,但不久便勾结敌人,回过头来打击他们的同盟者
十六、不列颠人在罗马人安布罗斯的率领下第一次打败英吉利人
十七、与卢普斯一道乘船登上不列颠的主教杰马努斯藉着天主的力量,先平息了一场海上风暴,接着又平息了贝拉基风暴
十八、杰马努斯使一位护民官的失明的女儿重见天日;他来到圣奥尔本的神殿拿了一些遗物,并把神圣使徒和其他殉道者的遗物放在那里
十九、主教杰马努斯因伤继续留在原来的住处。他用祷告平息了一场房屋大火灾,继而通过显灵治好了他自己的病
二十、上述主教凭着天主的力量帮助不列颠人作战,然后回国
二十一、贝拉基异端邪说死灰复燃;和塞维路斯一道返回不列颠的杰马努斯首先使一个破脚青年恢复了行走能力,接着谴责和制止了持异端者的恶行,从而使天主的臣民重新走上基督教的正确道路
二十二、不列颠人经历了一段没有与任何外敌作战的时期,而内部互相残杀却造成了自己的衰微,接着陷入更加严重的困境
二十三、神圣的教皇格雷戈里派出奥古斯丁和修士向英吉利人传教,同时还捎上一封信,劝诫和鼓励他们不怕劳苦,不要退却
二十四、格雷戈里写信请阿尔的大主教接待奥古斯丁一行
二十五、奥古斯丁到不列颠后,先在萨尼特岛向肯特王传教,获得允许后,来到肯特传教
二十六、上述的住在肯特的奥古斯丁象早期教会那样传教和生活,并在王都接受了主教的职务
二十七、奥古斯丁担任主教后,向教皇格雷戈里禀报了他在不列颠的作为并收到了格雷戈里就他所提出的一些紧要问题所作的答复
二十八、教皇格雷戈里写信给阿尔勒主教,要他在神的事业上协助奥古斯丁
二十九、教皇格雷戈里给奥古斯丁送去一件披肩和一封信,还派去了更多的传播福音的人员
三 十、格雷戈里写给前往不列颠的院长梅里图斯的一封信件的抄本
三十一、格雷戈里写信给奥古斯丁,告诫他不要为自己所行的神迹而沾沾自喜
三十二、格雷戈里写信、送礼物给国王埃塞尔伯特
三十三、奥古斯丁修缮了我主的教堂,建造了使徒彼得的修道院;该院的第一任院长彼得
三十四、诺森伯里亚人的国王埃塞尔弗里思在战斗中击败了苏格兰诸部族并把他们赶出英吉利人的边界
   
                第  二  卷

一、神圣的教皇格雷戈里去世
二、奥古斯丁在不列颠人的主教面前展现了神迹,劝告他们维护公教的安宁,不列巅主教们置之不理终遭报应
三、奥古斯丁任命梅里图斯和贾斯图斯为主教;奥古斯丁去世
四、劳伦斯及其主教同仁劝诫苏格兰人服从神圣教会的统一,特别是在守复活节方面;梅里图斯来到罗马
五、国王埃塞尔伯特和萨伯特死后,他们的继承人再次刮起偶像崇拜的歪风;梅里图斯和贾斯图斯因此离开不列颠
六、劳伦斯在受到使徒彼得的惩戒后使伊德鲍尔德王皈依基督;伊德鲍尔德迅速把梅里图斯和贾斯图斯召回到不列颠传教
七、主教梅里图斯用祷告扑灭了发生在他城市里的一场大火
八、教皇卜尼法斯给梅里图斯的继承人贾斯图斯送去一条披肩和一封信
九、爱德文王的统治;前来向他传播福音的波莱纳斯首先教育他的女儿和其他同她在一起的人接受基督教的奥秘
十、教皇卜尼法斯写信给爱德文王,规劝他皈依基督教
十一、教皇卜尼法斯写信给王后,劝她为拯救国王而努力
十二、爱德文因在以前流放期间所见到的异象而信受基督
十三、爱德文与他的首领们商量接受基督教事宜;他的祭司长亵渎自己的祭台
十四、爱德文和他所有的亲属都成为信徒;波莱纳斯为他们洗礼的地方
十五、东英吉利地区接受基督教
十六、波莱纳斯在林赛地区传教;爱德文王国的状况
十七、教皇洪诺留斯写信劝诫爱德文王,还给波莱纳斯送去一件披肩
十八、继承贾斯图斯担任坎特伯雷教会主教的荷诺里乌斯从教皇洪诺留斯那里收到一件披肩和一封信
十九、先是同一个洪诺留斯,后是约翰,不仅因贝拉基异端问题,而且还因复活节问题,写信给苏格兰人
二十、爱德文被杀后,波莱纳斯回肯特去当罗切斯特教会的主教

                 第  三  卷
一、  先是,爱德文王的两个继承人双双抛弃了他们国家的基督教信仰;接着最虔诚的基督教徒奥斯瓦尔德收复了两个王国 (623—634)
二、奥斯瓦尔德王在出征野蛮人之前竖起的一个木十字架引出了不少治愈疾病的神迹,其中之一是,它治好了一位手臂受伤而无力的人
三、奥斯瓦尔德王向苏格兰人提出要一名主教后得到了艾丹,并授给他林迪斯凡岛的主教职位
四、皮克特人接受基督教的时候
五、主教艾丹的生平
六、虔诚笃信的奥斯瓦尔德王
七、经比林纳斯传教,西撒克逊人接受了《圣经》;比林纳斯的继承人阿吉尔伯特和洛西尔
八、肯特王厄康伯特下令销毁偶像;他的女儿厄康格塔和亲属埃塞尔伯格成为献身天主的修女
九、奥斯瓦尔德被杀的地方出现了许多治病的神迹:先是治好一位旅游者的坐骑,后又治好一位瘫痪的年轻女子
十、那个地方的土可以克火
十一、出现在奥斯瓦尔德王的遗骸上方的来自天上的亮光彻夜不灭;他的遗骸治愈了许多恶鬼缠身的人
十二、一个小男孩紧靠着奥斯瓦尔德的坟墓而坐,治愈了他所患的疟疾
十三、奥斯瓦尔德的遗物在爱尔兰救活了一名垂危的病人
十四、波莱纳斯死后,伊撒马尔接任罗切斯特教会主教;奥斯温王谦卑恭顺得出奇,他后来被奥斯维残酷杀害(644—651)
十五、主教对船员们预言特有风暴来临,同时送给他们圣油以消除风暴(642—644)
十六、艾丹主教的祷告扑灭了敌人向王都所放的火
十七、大火烧着了房子里其它的一切,却未烧毁艾丹主教离开现世时所倚靠的一根教堂扶壁;艾丹主教的内心生活
十八、虔诚的国王西格伯特的生平及其遇害(631—634)
十九、富尔萨在东英吉利建造了一座修道院;他的圣洁和他所见到的异象;他死后躯体不朽是对他的验证(约630—648)
二十、荷诺里乌斯去世后由多斯德迪特担任主教;当时他担任东英吉利的主教和罗切斯特教会的主教
二十一、在皮达王领导下,高地英吉利人成为基督教徒(653)
二十二、西格伯特王统治下的东撒克逊人听了切德的传教,重新接受以前抛弃过的基督教
二十三、主教切德从国王埃塞尔沃尔德那里得到一块建造修道院用地,通过祷告和斋戒把它奉献给主;他的去世(664)
二十四、麦西亚地区在彭达王被杀后接受了基督教,奥斯维为所获取的这场胜利捐出财产和土地建造修道院(655—658)
二十五、与来自苏格兰的那些人在复活节日期的问题上所进行的争论(664)
二十六、科尔曼在论战失败后回家;图达接替他任主教;在那些导师教诲下的教会的生活风气(664)
二十七、英古利圣人埃格伯特在爱尔兰当修士(664—729)
二十八、图达去世后,威尔弗里德在法兰西,查德在西撒克逊人中被任命为诺森伯里亚主教(665)
二十九、神父威格哈德被从不列颠派到罗马接受大主教任命;他在罗马去世;不久教皇写来一封信说明此事(667)
三 十、东撒克逊人在发生致命疾病的时期重新崇拜偶像,但由于他们的主教贾路曼的敦促,他们很快就纠正了错误(665)

               下  集
               第  四  卷
一、多斯德迪特死后,威格哈德被派往罗马接受主教任命:但他在罗马刚一去世,西奥多便被任命为大主教,并和修道院院长哈德良一道被派住不列颠(664—669)
二、西奥多走遍全国,与普世真理保持一致的英吉利各地教会开始学习如何研究《圣经》;普塔接替达米安成为罗切斯特主教(669)
三、上述查德被让出来担任麦西亚主教;他的生平、去世和安葬 (669—672)
四、离开不列颠的科尔曼主教在苏格兰人的土地上建造了两座修道院,一座给苏格兰人,另一座给随行的英吉利人(667)
五、奥斯维王和埃格伯特王之死;大主教西奥多在赫特福德主持召开的宗教会议(673)
六、温弗里德被革除神职,塞克斯伍尔夫接替了他的主教职务;厄康沃尔德担任东撒克逊人的主教(675)
七、来自天上的亮光指示人们应在巴金修道院里的什么地方埋葬修女们的遗体(?664)
八、该修道院中的一位濒临死亡的小男孩,喊叫着即将跟随他离去的一位修女的名字,另一位即将离去的修女看到了那将照临的亮光的一小部分(?664)
九、院长嬷嬷去世时上天所显现的迹象
十、一位在这座修道院墓地上进行祷告的失明妇女重见光明
十一、此地的国王塞比在过修道院生活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十二、赫迪接替洛西尔担任西撒克逊人的主教;奎切尔姆接替普塔担任罗切斯特教会主教;格布蒙德接替奎切尔姆任主教;当时在诺森伯里亚担任主教的是哪些人(676)
十三、主教威尔弗里德使南撒克逊地区皈依基督(678—686)
十四、奥斯瓦尔德王的代祷驱走了一场山瘟疫引起的大规模死亡
十五、格维莎斯的卡德瓦拉王杀害了埃塞尔沃尔奇王,并且大肆残杀、破坏、蹂躏他的地区(686)
十六、怀特岛接收基督教徒居民;岛上两个王室的男孩接受洗礼后立即被杀(686)
十七、在希思菲尔德平原举行宗教会议,由大主教西奥多主持(680)
十八、前来不列颠教唱的罗马教廷的领唱约翰
十九、王后埃塞尔思里思始终是贞女,她的遗体久埋不腐(672—680)
二十、圣女赞歌
二十一、西奥多在埃格弗里德王和埃塞尔雷德王之间调停劝和(679)
二十二、某囚犯的镣铐因有人为他作弥撒而自行松脱
二十三、女修道院院长希尔德的生平及去世(614—68O)
二十四、天主赐给她的修道院里的一位修士唱诗的才能
二十五、在科路蒂城的修道院毁于大火之前,一位属天主的人见到异象
二十六、国王埃格弗里德和洛西尔之死
二十七、属主的人卡思伯特被任命为主教;当他还是个修士时,他是如何生活和教导别人的
二十八、隐居修道的卡思伯特通过祷告,从干枯的石头地里掘得清泉;他自己动手耕种,虽播种误时却获得丰收
二十九、卡思伯特主教向一位名叫赫伯特的隐士预言:他的死期将至
三 十、埋葬了十一年的卡思伯特,遗体不朽;他的主教职务的继承人不久也离开尘世
三十一、一个偏瘫患者在他的墓旁治好了疾病
三十二、卡思伯特的遗物不久前又治好了一位眼疾患者

                  第  五  卷
一、卡思伯特的继承人,隐居修士埃塞尔沃尔德通过祷告为在海上处在危境的教友们平息了一场风暴
二、主教约翰的祝福治愈了一个满头疥癣的哑巴
三、他的祷告治愈了一名患病少女
四、他用圣水治愈了一位乡绅的妻子
五、他的祷告又救活了一位乡绅的仆人
六、他的祷告和祝福使自己的一位跌倒负伤的教士起死回生
七、西撒克逊王卡德瓦拉去罗马接受洗礼;他的继承人,虔诚的英尼前往圣徒教堂
八、西奥多去世后,伯特沃尔德接替他担任大主教;他任命了许多主教,包括任命博学的托拜厄斯为罗切斯特教会主教
九、圣人埃格伯特本来可以愉快地到日耳曼去传教,但却没去成;威特伯特确列过日耳曼,但却因为一事无成,只好回到他的出发地爱尔兰
十、在弗里斯兰传教的威尔布罗德使许多人皈依基督;他的两位名叫休厄尔德的同伴以身殉道
十一、可敬的斯威德伯特和威尔布罗德分别在不列颠和罗马被任命为弗里斯兰的主教
十二、诺森伯兰地区一个死而复活的人讲述了他所见的许多既可怕又值得向往的事
十三、与此相反,另一个人临死时见到了魔鬼送来一本记载着他全部罪过的书
十四、另一个人在临死时同样见到了指定给他的在地狱里的受罪地点
十五、亚当南及时传教,使许多苏格兰人的教会接受了普世复活节,他还写了一本关于圣地的书
十六、他在这本书中叙述的事情涉及到我主的诞生、受难和复活的地方
十七、他还提到主升天的地方以及祖先的墓地
十八、南撒克逊人接纳伊德伯特和埃奥拉为主教,西撒克逊人接纳丹尼尔和奥尔德赫尔姆为主教;奥尔德赫尔姆的著作
十九、麦西亚王森雷德和东撒克逊王奥法在罗马当修士时去世;主教威尔弗里德的生平和去世
二十、阿尔宾纳斯继承了虔诚的哈德良院长;阿卡继承威尔弗里德任主教
二十一、院长切奥尔弗里德派建筑工人去为皮克特人的国王建造教堂,同时还送给他一封有关普世复活节和削发式的信件
二十二、海伊岛上的修士及其管辖下的修道院,经埃格伯特传教,开始守正统复活节
二十三、英吉利,或整个不列颠现时的状况
二十四、按年代顺序扼要重述整部著作中的大事;有关作者本身的概况

修道院长列传和给埃格伯特的信  
 韦穆和贾罗修道院各位神圣院长:本尼狄克、切奥尔弗里德、埃奥斯特温、西格弗里德和瓦特伯特的生平——由该院神父和修士比德依次列出
可敬的比德给埃格伯特主教的信

国王一览表
历任主教一览表
索引
地图:英格兰和威尔士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