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

分享到:

定价:¥5.20

  • 出版时间:1997年05月
  • 页数:95页
  • ISBN:7-100-01135-3
  • 主题词:笛卡尔沉思诘难
  • 人气:188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FONT size=3><STRONG>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STRONG></FONT>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序言

  皮埃尔•伽森狄(1592—1655)是法国十七世紀上半叶的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和笛卡尔是同时代的人,两人都旣是哲学家又是科学家;但在哲学思想上两人却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他们的哲学爭辯是哲学史上著名的,这种爭辯不但引起当时西方哲学家和神学家們很大的注意,而且也給后世的思潮以重要影响。

  法国在十七世紀上半叶正处在封建制度逐漸瓦解、資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漸成长的时期。当时的法国同西欧的荷兰和英国比較起来,是一个較落后的国家。法国資产阶級在政治上还很軟弱,沒有能力同封建制度做公开决裂的斗爭。君主专制制度借助宗敎势力,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压制資产阶級,但在經济方面也还能給予資产阶級某些发展的可能,因此資产阶級也幷不拒絕同封建制度达成一定的妥协。資产阶級的这种軟弱性和妥协性在哲学上最鮮明的表现就是笛卡尔的哲学。笛卡尔认为有两个互相依賴的实体——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存在。因此,在物理学,即关于自然的学說中,他是唯物主义者;在形而上学,即关于超感觉的精神世界的学說中,他是唯心主义者。但在实质上他仍然是反对作为封建制度精神支柱的神学和經院哲学的。神学和經院哲学推崇盲目信仰,貶低人的理性。笛卡尔則强調理性的作用,他认为感官知觉所提供的一切都是可以怀疑的,只有怀疑本身,即人的思維(理性)是无可怀疑的,由此得出他的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原理。他进一步就提出思維的清楚明白是眞理的标准,以及“天賦观念”和上帝是最完滿的观念等思想。笛卡尔最后給上帝的存在提出一些証明,幷且企图用上帝的存在来保証科学的可靠性,这是他对神学和經院哲学最明显的妥协和調和。

  伽森狄从唯物主义立場逐条批判了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各种論点。馬克思說:“在法国以笛卡尔为主要代表的十七世紀的形而上学,从誕生之日起就遇上了唯物主义这一对抗者。唯物主义通过伽森狄(他恢复了伊壁鳩魯的唯物主义)来反对笛卡尔。”

  伽森狄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省尚太尔西耶的一个农民家庭,曾在該省的迪尼和艾克斯受过敎育,于1614年在阿維尼翁得神学博士学位;1617年成为神甫,同年担任艾克斯大学哲学讲座。在哲学讲授中,他批評了亚里斯多德,因而引起耶穌会士們的不滿,終于在1623年被迫去职。翌年他发表了《对亚里斯多德的异議》。不久以后他到了巴黎,在那里結識了麦尔塞納、笛卡尔以及当时的其他一些学者。他还到过荷兰和英国,結識了英国唯物論者霍布斯,幷且对他大加贊仰。1631年他回到普罗旺斯省,在那里一直住到1637年,这期間他主要是硏究天文学。这以后他又回到巴黎。1640年笛卡尔写成了他的《形而上学的沉思》,在出版前曾托麦尔塞納替他征求当时在巴黎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們的意见,打算取得巴黎神学院的出版許可。伽森狄写出了他的詰难,这就是我們现在題为《对笛卡尔<沉思>的詰难》这本书。这些詰难收在《形而上学的沉思》里作为第五篇詰难,連同笛卡尔的答辯于1641年出版。伽森狄后来把这些詰难又补充了他对笛卡尔的答辯的反駁于1644(?)年自己单独出版,題为《形而上学探討》。

  1645年伽森狄到法兰西皇家学院敎授数学,翌年发表了《关于重物下落的加速》和《天文学指南》。他关于天文学的著作都是維护哥白尼和伽利略的太阳中心說的。 1647年以后,伽森狄重点深入地硏究了伊壁鳩魯的哲学,采納了他的原子学說。在1647至1649这几年中,他发表了《关于伊壁鳩魯的生、死和快乐学說》和《伊壁鳩魯哲学体系》。不过,慑于反动的天主敎会的压力,他在对伊壁鳩魯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論的闡述上不得不附加上神学性质的說明。

  伽森狄于1655年卒于巴黎,他的全集于1658年在里昂出版。

  《对笛卡尔<沉思>的詰难》是伽森狄的一本非常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十七世紀法国唯物主义的一本宝貴的著作。在这本书里,伽森狄虽然对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沒有做系統的闡述,但是通过他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逐条反駁,我們明显地看到他自己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論观点。笛卡尔的形而上学最充分地表现了他同神学和經院哲学的妥协,因此伽森狄从唯物主义的观点上批判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实际上不难看到这种批判的矛头是針对神学和經院哲学的。

  首先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物质性的,都有广延,而且能够自己运动;反对有所謂精神本原,反对物质不能自动而只能被精神本原所推动的說法。世界是无始的,沒有所謂“第一因”,而物质是不灭的,虽然对于个別物体来說有产生和消灭;这样就实质上駁斥了神学关于上帝創造世界和“世界末日”的宣敎。

  人的灵魂幷不是什么精神本原的东西,而只是一种渗透和散布到肉体中的非常精細、稀疏的物质,当人死了以后,它就烟消云散了(虽然作为物质来說,它不等于消灭);这样就反駁了神学和經院哲学所主张的灵魂不灭和“来世”的說法。

  其次,关于上帝存在的問題,他虽然說他公开承认他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他实际上是抽象地承认,具体地反对,他对于上帝存在的一切“証明”都逐条予以駁斥。他的論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从完滿性上幷不能証明上帝的存在,因为人們加之于上帝身上的那些完滿性实际上都是从某些人和东西上所观察到的一些优点而集于一身的;2.即使肯定了这些完滿性也不能由之而証明上帝的存在,因为幷不是有了完滿性就必然有存在性,而是有了存在性,完滿性才存在;3.从“无限”的槪念也不能証明上帝的存在,因为“无限”是从“有限”推論出来的,它只是“有限”的否定詞,幷沒有一个“无限的实体”。因此他結論說,上帝的观念幷不是天賦的,它一部分是人們从感官接受来的(比如听別人讲的),一部分是人們捏造的。关于上帝存在的問題是伽森狄給神学和經院哲学最严重的打击。

  关于认識論問題,伽森狄强調感官知觉,反对天賦观念說,认为先有感性知識,后有理性知識。事物必須是首先落于我們的感官,被看见、摸到或听別人說过,然后我們才能有事物的观念(槪念)。不是先有一般,而是先有特殊。一般是由許許多多特殊經过抽象和槪括而得出来的。比如,是看到了許多人都有理性之后才做出“一切人都有理性”这个命題的。

  伽森狄反对把感觉視为錯誤的来源。他认为表象永远是眞实的,“即使理性告訴我們不要去相信的东西”(比如一根棍子半截插在水里看起来是弯的),也“幷不能去掉现象的眞实性”。感官不过是如实地把影像按照“当时感官、对象、环境等情况而必然地应該对它[感官]表象的那样提供出来”。因此錯誤幷不来自感觉,而是来自判断。伽森狄强調感觉幷不等于他輕視理性的作用,因为他說:“为了检查和改正我們自己的判断,……我們必須把我們的心灵[指理性]运用到更清楚的认識上去,有了更清楚的认識,随之而来的就一定会是一种更好的、更可靠的判断。”所謂“更清楚的认識”,是由反复、全面的观察而来,比如感性的太阳是較小的,而理性的太阳比地球大一百多万倍,这就要考虑到“理性的經驗告訴我們:同样的东西距离我們远的时候就比距离我們近的时候显得小”。

  此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伽森狄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是唯物主义的,而且也就是这种精神使伽森狄成为一个眞正的唯物主义者。他不止一次地批評笛卡尔不实事求是。比如在笛卡尔普遍怀疑之后,伽森狄就指責他說:“你因此就眞能使你自己相信你决不是醒着,而你眼前所有的和所发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騙人的吗?……对事情直截了当、老老实实、实事求是地加以說明,而不是像人們将会反对你的那样,借助于装腔做势,捏造那些幻觉,追求那些拐弯抹角、稀奇古怪的东西,岂不是更适合于一个哲学家的坦率精神,更适合于追求眞理的热誠态度嗎?”又如“如果你还不相信有地,有天,有星辰,那么請問为什么你在地上走?为什么你抬头看太阳?为什么你靠近火炉取暖?为什么你吃飯来解餓?为什么你轉动舌头說話?为什么你手里拿笔来給我們写你的思想?当然,这些事情很可能是說出来的,或者是巧妙地捏造的,不过人們費不了多少事就可以揭穿这种欺騙;旣然你不可能眞地怀疑这些事物的存在,你不可能不是很清楚地知道它們存在于你之外,那么就让我們严肃地、老老实实地对待这些事物,让我們习慣于按照事物是什么样就把它們說成什么样吧。”这眞是对一切唯心主义的一針见血的、最有力的、再尖銳不过的揭露和駁斥了!

  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他的唯物主义还是不彻底的,甚至有些地方是不科学的,而在論証上仍然是形而上学的。比如,他把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机械地归結为原子的聚合和消散,看不到它的辯証的发展过程;他虽然否认灵魂(意識)不灭,否认它是一种独立于物质的单独实体,但他不是把它視为第二性的、由物质派生出来的东西,而是把它視为本身就是一种有广延的物质,而且也和肉体一样需要摄取营养以維持生存;他虽然也主张物体和运动是分不开的,但是他所看到的运动只是机械的、空間的运动,不认識事物內部的发展变化,当然更不认識事物內部存在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它的发展变化的眞正原因。不过,把这些都拿来要求于新兴資产阶級力量还很軟弱、科学还不十分发达的十七世紀初期的一个唯物主义者,那是不切合实际的。然而伽森狄最大的缺点还在于他的軟弱性,在于他向天主敎神学的妥协、調和,用馬克思的話来說,他想“把自己的天主敎徒的良心和自己的异端的知識,把伊壁鳩魯和敎会”調和起来,这种調和“当然是无益的劳动”。这种調和模糊了他同神学和經院哲学对抗的鋒芒,它給人一种印象,似乎他攻击的目标不是神学和經院哲学,而只是为天主敎会所不能同意的笛卡尔的形而上学,这就使他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論思想給予当时的官方哲学和神学的震动不是很大,而只是在他去世很久以后,到十八世紀法国唯物主义波瀾壮闊地出现时,才对他的哲学做了充分的估計。他的哲学是法国唯物主义的宝貴遺产。


                               譯 者

                              1963年2月

显示全部后记

  1.本书是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七篇詰难的第五篇。七篇《詰难》和笛卡尔的《答辯》,和《形而上学的沉思》一样,原来都是用拉丁文写的,附在《形而上学的沉思》后面。第一版于1641年出版,包括前六篇《詰难》和《答辯》;第七篇《詰难》和《答辯》是在第二版(1642年)里加进去的。

  2.《形而上学的沉思》的法文版第一版于1647年出版,包括前六篇《詰难》和《答辯》。《沉思》的譯者是德吕納(de Luynes),《詰难》和《答辯》部分都是克萊尔色列(Clerselier)譯的。全书(除去第五篇《詰难》和《答辯》)都經过笛卡尔亲自校閱过,幷做了适当的增訂,因此一般公认《形而上学的沉思》法文版比拉丁文版价値高。伽森狄的《詰难》(即第五篇《詰难》),笛卡尔原意不想把它放在法文版里,因此法文譯文沒有經过笛卡尔校閱过。

  3.本书是根据克萊尔色列譯的法文版翻譯的。(手头有的书是《&#338;uvres de Desoartes》,Paris,Charpentier,1865。)在翻譯时也参考了哈耳丹(E.S.Haldane)和罗斯(G.R.T.Ross)的英譯本(The Philosophical Works of Descart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12)。

  4.本书引用笛卡尔《沉思》中的話的地方很多,但伽森狄經常把原話的第一人称改換为第二人称,这样一来就很不适合我国使用引号的习慣;因此就根据拉丁文原版,一律不用引号而改用黑体字表示,以示区别。此外,这些引語和《沉思》中的原話,在文字上有出入的地方不少,翻譯时在譯文上能一致起来的地方都已尽量使其一致,不能一致的地方幷未强求一致,而个别相差較远的地方,已在譯文中注岀。

  5.本书著者伽森狄(Gassendi)近来在有些书里写作“伽桑狄”。按“ssen”在法文里一般讀为“桑”(sang),但恰恰在Gassendi以及 gassendisme(伽森狄主义)这两个詞上应該讀作“森”(sen)。现在在这位伟大的古典唯物主义者的著作还是第一次用中文出版时,考虑到如果乘此机会把他的譯名更正过来,应該算是及时的。同时也建議把“伽”字讀作ga,专用为外文ga的譯音。(我国古时就用“伽”譯ga的音,如yoga譯为“瑜伽”,samgha譯为“僧伽”等。)


                               譯 者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伽森狄(1592—1655)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前驱。他的《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一作,反对笛卡尔的唯理论,并提出了他自己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伽森狄和笛卡尔的论战,并未取得胜利;然而在进一步反对经院哲学,把哲学思想向前推进,同时为18世纪较完备的法国唯物主义作了准备上,他的功绩是很大的。
  《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一书是伽森狄的主要著作,也是硏究西方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复杂斗争的重要文献之一。

显示全部目 录

譯者序

<STRONG><FONT face=黑体>伽森狄:对笛卡尔《沉思》的詰难</FONT></STRONG>

伽森狄致笛卡尔

对《沉思第一》的詰难

 关于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对《沉思第二》的詰难

 关于人的心灵的本性,以及它是比物体更容易认識的

对《沉思第三》的詰难

 关于上帝,以及上帝存在

对《沉思第四》的詰难

 关于眞理和錯誤

对《沉思第五》的詰难

 关于物质的东西的本质以及上帝的存在

对《沉思第六》的詰难

 关于物质的东西的存在,以及人的心灵和肉体的实在区别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