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错误的喜剧 莎士比亚注释丛书

分享到:

定价:¥7.30

  • 出版时间:1998年11月
  • 页数:154页
  • ISBN:7-100-01517-0
  • 主题词:错误喜剧
  • 人气:297

显示全部序言

莎士比亚注释丛书总序
    莎士比亚研究在新中国有过不平坦的道路和坎坷的命运。解放后不久,大家纷纷学俄语,学英语的人数骤减。研究英国文学,要看苏联人怎么说。“文革”十年,莎士比亚同其他西方“资产阶级”作家一样被打入冷宫。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在朱生豪译文基础上修订补足的《莎士比亚全集》。随之又出版了一些个别剧的不同译本,如方平译的《莎士比亚喜剧五种》(1979年)和卞之琳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1988年)。梁实秋的译本,现在大陆上也可以读到了。评介和研究莎士比亚的文章,从“文革”结束后才逐渐多起来。
    但是,目前多数人学习、欣赏和研究莎士比亚,是通过中译文来进行的。精通英语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不是没有,然而他们人数不多,年纪却老迈了。最近若干年,才有一些年轻人到英国或美国去学习和研究莎士比亚。
    1981年我就想到有必要在中国出版我们自己注释的莎士比亚著作。谈起来,许多朋友都赞成。1984年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筹备和成立时,我自告奋勇,联系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共同开始编写莎士比亚注释本。商务印书馆大力支持出版这套丛书。到1993年底已出书15种,而且第一次印刷版已全部售完。这证明这套丛书是很受欢迎的。
    要知道,莎士比亚是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又是英语语言大师,学习、欣赏和研究他的原著,是译文无法替代的。商务印书馆以它的远见卓识,早在1910年和1921-1935年间,就出版过几种莎士比亚剧本的注释本,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那时的教会学校学生英文水平高,能读莎著;不但大学生能读,连有些中学生都能读。可从那时以后,整整50年中国就没印过原文的莎士比亚。
    世界各国,莎著的注释本多得不计其数。如果唯独中国没有,实在说不过去。如果没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欣赏和研究莎士比亚十分不利。近年来,中国人学英语的越来越多了,他们的英语水平也逐渐提高了。因此,也存在着一定的读者市场。
    有了注释本,可以为明天的莎士比亚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群众基础。而译本显然不能提供可靠的基础。
    莎士比亚是十六、七世纪之交的作者,他写的又是诗剧。对于现代的读者,他的英语呈现着不少的困难。不要说掌握了现代英语的中国读者,就是受了一般教育的英、美人士,在初读莎士比亚原著时也面临许多障碍,需要注释的帮助。
    莎士比亚的时代,英语正从受屈折变化拘束的中世纪英语,向灵活而丰富的现代英语转变。拉丁语和法语当时对英语影响很大。而莎士比亚对英语的运用又有许多革新和创造。
    主要的困难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也就是注释要提供帮助的方面:
    (一)词汇:许多词汇虽然拼法和现在一样,但具有不同的早期含义,不能望文生义。另有一些词拼法和现在不一样,而含义却相同。莎士比亚独创了一些词。他特别喜欢用双关语,在他创作的早期尤是如此。而双关语是无从翻译的。这是译本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注释本的原因之一。
    让我们举《哈姆莱特》剧中,男主角出场后最初讲的几句话为例:
    King:But now,my cousin Hamlet,and my son—
    Hamlet[Aside]: A little more than kin,and less than kind!
    King: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
    Hamlet:Not so,my lord.I am too much i'the sun.
    ●梁实秋的译文如下:
    王:现在,我的侄子哈姆雷特,也是我的儿子,——
    哈【旁白】:比侄子是亲些,可是还算不得儿子。
    王:怎么,你脸上还是罩着一层愁云?
    哈:不是的,陛下;我受的阳光太多了。
    ●卞之琳的译文如下:
    王:得,哈姆雷特,我的侄子,我的儿——
    哈【旁白】:亲上加亲,越亲越不相亲!
    王:你怎么还是让愁云惨雾罩着你?
    哈:陛下,太阳大,受不了这个热劲“儿”。
    ●朱生豪的译文如下:
    王: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莱特,我的孩子——
    哈【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王: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
    哈: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这里,主要困难在于莎士比亚让哈姆莱特使用了kin和kind以及son和sun两组双关语,kind 一字又有双关意义,翻译无法完全表达,只能各译一个侧面。结果,梁和卞两先生还得用注释补足其义,朱译则连注释也没有。这种地方,能读原文注释本的人才能充分领略莎氏原意。
    哈姆莱特在旁白里说:比亲戚多一点——本来我是你的侄子,现在又成了你的儿子,确实不是一般的亲戚关系啊;然而却比kind 少一点——kind有两层意思,一是“同类相求”的亲近感,一是“与人为善”的善意感,我同你没有共同语言,我也不知道你是安的什么心。这话只能对自己说,在舞台上假定对方是听不到的。哈姆莱特的第二句话是公开的俏皮话:哪里有什么阴云呀,我在太阳里晒得不行呢。sun是跟clouds相对;太阳又意味着国王的恩宠,“你对我太好了,我怎么会阴郁呢?”sun又跟son谐音,“做你的儿子,我领教得够了。”原文并不是像梁实秋所说的那样晦涩难解。可是含义太复杂,有隐藏的深层感情,所以无法译得完全。
    (二)语法。有些现象,按现代英语语法的标准看,似乎是错误的,但在当时并不错,是属于中世纪英语的残余因素。例如有些动词过去分词的词尾变化、代词的所有格形式、主谓语数的不一致、关系代词和介词的用法等方面,都有一些和现在不同的情况。注释里说明了,可以举一反三去理解。
    (三)词序的颠倒和穿插。词尾屈折变化较多的中世纪英语本来对词序没有严格的要求。伊丽莎白时代继承了这种习惯。同时,诗的节律和押韵要求对词序作一定的灵活处理。莎士比亚的舞台语言以鲜明、有力、生动为首要考虑。有时他就把语法和句法放在从属的地位。在激动的台词中,由于思路、感情的变化,语言也常有脱出常规的变化。这些地方,有了注释的指点,理解就容易得多。
    (四)典故。莎士比亚用典很多。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英国民间传说、历史轶事……他都随手拈来。其中有一大部分对于英、美读者来说乃是常识。但中国读者就很需要注释的帮肋。
    (五)文化背景。注释可以提供关于基督教义、中世纪传统观点、文艺复兴时期新的主张、英国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除上述以外,还有莎剧中影射时事,以及版本考据诸问题,在注释本中可以详细论述,也可以简单提及。
    世界文豪莫不是语言大师,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一位大师的文笔,当然非读他的原著不成。出版莎士比亚注释本,首先是为了让中国读者便于买到和读到他的原著。不过我们自知现出的十几种在版本、注释和其他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读者多提意见,以便今后不断改进。
                                裘克安
                               1994年3月

显示全部前言

    《错误的喜剧》是莎土比亚最短的剧本,也可能是他最早写成的剧本。它是莎翁早期的作品,这一点是无可疑义的,因为它具有莎翁早期作品的许多特点:例如剧中大量运用了双关语和围绕着一词多义的词汇做的文字游戏;又如在说话结束时常有押韵的二行诗出现;再则它的情节也不像后来作品那样复杂而曲折等等。根据记载,它首次上演是在1594年12月28日伦敦格雷法律协会的圣诞假狂欢晚会上,至于它究竟完成于何时则没有确切的记录可供依据。不过,从剧中暗指的历史事实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如在大德洛米奥形容厨娘胖得像个地球仪时,曾说过法国在她的额上,理由是那里的人“拿起武器在造反,向自己的王储打仗。”这显然是影射1589—1593年的法国内战。这里说的王储是亨利三世指定的王位继承人纳伐尔亨利。1589年亨利三世遭暗杀后,国内的天主教联盟因纳伐尔信奉新教,反对他继承王位,从而引发了一场内战,直到1593年纳伐尔改信天主教后,内战才告结束。这说明在写该剧时,法国内战还在继续,而纳伐尔也只是王储。又如在问到西印度群岛的方位时,说是在她鼻子上,因为那里到处是宝,而西班牙一发现这些宝物,就派遣大批舰队前往装运。这说明当时西班牙国势还较强盛,尤其在海运方面,还不可一世。待至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它的海霸地位也就逐渐丧失了。根据这些事实,有些人推断该剧约在1590年写成,这是不无道理的。
    《错误的喜剧》的主题来源于罗马喜剧作家普劳图斯Plautus,C.254—184.B.C.)的《孪生兄弟》(Menaechmi)。这个剧本的情节大意是说:在舒拉古有一对名叫密奈克默斯的孪生兄弟,其中一人幼年从家里走失,流落到埃必丹农,并在那里成家立业。留在家里的那个,找寻他兄弟到埃必丹农。由于二人长相酷肖,人们把他误认为他的兄弟,引起了许多误会与麻烦,直到后来二人邂逅于途,一场误会才云消雾散。相比之下,《错误的喜剧》在情节方面远较《孪生兄弟》曲折而有趣。首先,在莎剧中除了主人是孪生兄弟外,仆人也是孪生兄弟。这样两对主仆,不但被别人错认,他们相互之间,也不时交叉误认,引来了不少有趣的场面。其次,莎剧中多了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即孪生兄弟的双亲。二人的戏不多,但他们的作用很大。伊勤在开场时对自己悲惨身世的哀诉,不但为后来的剧情提供了背景材料,也为观众在看到剧终大团圆场面时会感到的莫大愉快作好了感情上的铺垫;至于爱米莉娅则是唯一能将一切疑团解释清楚的关键人物。露西安娜的介入突出了阿德里安娜的无端猜忌,也引来了一段求爱的场面,为剧本添加了一些浪漫情调。厨娘乃尔虽没有出场,而只在大德洛米奥和他主人的谈话中提及,但她那滑稽可笑的形象的确使人忍俊不禁。公爵只在开场和剧终时露面,但他的作用也是不小的。开场时他为伊勤提供了诉说身世的机会;而剧终时他一反开始时小心谨慎的态度,毅然推翻了“无法收回的成命”,非但赦免了伊勤的死刑,连赎金也蠲除了,为剧本加敷了一层喜剧色彩。从这些方面看来,这个剧本虽是莎翁的早期作品,但他那超凡的剧作技能,可说已经初露端倪。    
    剧中笑闹的场面较多:有些笑料,如大安提福勒斯主仆之间由于“不管做什么都该选个适当时机”一句话所引起的那段冗长的谑言,与剧情发展无多大关系,使人有节外生枝之感;又如小安提福勒斯和鲍尔萨泽关于盛情款待与好酒好菜孰重孰轻的那段议论,虽因后来二者都成泡影,颇有讥讽意味,但终因是老生常谈,有滥竿充数之嫌。由于戏谑众多,有些人将本剧目为笑剧,甚至在演出时,对剧中对话任意取舍或即席发挥。其实剧中除了德洛米奥兄弟两人生性诙谐,一味调侃外,其他人说话做事都是正经慎重的。再说剧中也不乏严肃的题材。即如夫妻关系问题,剧中即曾一再触及。一开始露西安娜劝说她姐姐要有耐性,说妻子顺从丈夫、丈夫爱护妻子是天经地义;其次是阿德里安娜哀叹自己容颜消退,因此失宠于丈夫,又把自己喻为蔓藤,把丈夫比为榆树,说明妻子必须依附丈夫,才能生存;再其次是露西安娜在劝说她认为是姐夫的大安提福勒斯时说的女子深居闺中,丈夫即使另有新欢,只要对妻子稍假词色,即能使妻子深信不疑,和睦相处;最后还有住持尼的那段使阿德里安娜为之折服的开导,即妒妇的唠叨会把丈夫逼疯的说法。这些话都说得委婉动人,使人不由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即使是德洛米奥兄弟的插科打诨,也并不全是为了逗乐。他们一方面要为主人解闷,另一方面也说出了他们的心声,申诉自己挨打受骂的悲惨处境。例如小德洛米奥在把自己比作驴子时那段话,定能唤起观众的同情,从而对不合理的奴隶制度产生反感,可说是寓教于谑。及至后来小安提福勒斯被误认为是疯子,并遭到捆绑时,观众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关切和同情随着上升,直到最后一幕伊勤被押赴刑场问斩,把观众对他们的关切带入高潮,这时住持尼的一席话,使剧中人皆大欢喜,而观众们悬着的心,也如石头落地,顿时轻松起来,这种能紧扣观众心弦的剧情和专事逗趣的笑剧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关于这个剧本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它的事情经过前后不超过一昼夜,地点不出以弗所,剧情也始终围绕着由于误认而产生的误会,因此它完全符合古典戏剧评论家和剧作家所追求的《三一律》,即所谓时间一律、地点一律和情节一律;这在莎士比亚剧本中是比较罕见的,只有在他最后独力完成的《暴风雨》一剧中也做到了这一点,并且二剧如出一辙,都把故事的背景由剧中人长段叙述加以压缩,这在剧作艺术来说是不足取的,因为冗长的追叙会使观众感到厌倦,不过比较起来,伊勤对悲惨身世的诉述还显得自然。
    《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的经常演出剧目之一。虽然由于某些人的不正确看法,在演出时对剧本任意篡改,使剧本无从显出它本身的价值,但无论如何一个剧本过了400多年还能上演,它的价值和生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本•琼生对莎士比亚的评论,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永恒”,真可说是一锤定音。
  本剧注释承老同学裘克安提出了一些修改和补充的建议,特在此表示感谢。

                               支 荩 忠
                         1991年于扬州师范学院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一本滑稽喜剧。剧中主要写主与仆各是一对面貌和形体都十分相象的孪生兄弟,在海上遇难失散后,同在某异乡城市出现,造成许多误认的可笑情节。剧中还就夫妻关系、亲子之爱、手足之谊进行一些严肃的讨论。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团圆。本剧在英美至今上演不衰,同时是有趣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