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贫困的哲学(全两册)

分享到:

定价:¥44.00

  • 出版时间:2000年08月
  • 页数:825页
  • ISBN:7-100-02213-4
  • 主题词:贫困哲学全两册
  • 人气:417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本书是19世纪法国小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1809—1865)的一部重要著作,发表于1846年。这是在他的第一部理论著作《什么是所有权?》于1840年问世之后为解答他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转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结果。但是,由于他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的局限性,由于他脱离历史和现实的唯心主义观点,以及由于他对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等学科缺乏真正的了解,加之他太不自量、自吹自擂、狂妄自大的态度,使他彻底暴露了不懂得历史发展的规律,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企图推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改良,在资本和劳动之间摇来摆去的真实面目。因此,如果说《什么是所有权?》是他的最好的著作,至少在论述风格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那么这本书整个说来就“是一本坏书,是一本很坏的书”。

  在《贫困的哲学》出版之后不久,马克思“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本书浏览了一遍”,认为它有碍于在工人中间传播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因此决定系统批判蒲鲁东的观点,同时从科学唯物主义的立场来阐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许多理论和策略问题。1846年12月,马克思在给俄国著名作家巴•瓦•安年柯夫的信中扼要地批判了蒲鲁东的错误观点,这封信后来成为马克思为系统批驳蒲鲁东的观点而写的《哲学的贫困》这部著作的基础。1847年1月,马克思即着手写作,仅用三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用法文写的《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的写作任务,并于同年7月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出版。这就给蒲鲁东的错误观点以致命的打击。

  《贫困的哲学》共分十四章,分别论述经济学、价值、分工、机器、竞争、垄断、警察和捐税、人和上帝在矛盾规律下的责任、贸易的平衡、信用、所有权、共有制、人口、概述和结论。这种分章的结构且不说它们的内容正确与否,但就作者把它们当作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来论述,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些标题有的属于经济范畴的概念,如分工、竞争、垄断;有的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所使用的生产工具,如机器;有的则属于政府所采取的安全和财政政策措施;有的是金融制度,如信用;有的是所有制问题,如所有权、共有制。但是它们无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对于它以前的社会形态来说,都不能构成历史发展的特定标志。这充分表明全书在章的结构上概念含糊,缺乏逻辑,杂而无章。正如马克思所说:“问题提得非常错误,甚至无法给它一个正确的回答。”

  在论述方法上,尽管作者在书中不厌其烦地“胡扯科学”,妄图以科学泰斗自居,但是他并不了解科学,特别是不懂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们的物质关系所起的决定作用。因此,他把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联系说成是理性的自我表现,把经济范畴的概念说成是历来存在的永恒观念,而不是把它们“看做历史的、与物质生产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这就使得作者在书中述及各种问题时,不是立足于现实,从现实实际出发,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求得对它们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而是求助于上帝,求助于理性,用先验的和思辨的方法假设存在的问题和构想解决这些问题的公式。这就无异于用空想来求空想,用头脑中的运动来代替实际运动。

  在论述的内容上,可以说异常庞杂,无所不包。从政治经济学、哲学、政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育,面面俱到。这在表面看来似乎显示了作者的“才华”,其实不过是东拉西扯,信口雌黄,并没有对述及的问题进行历史的、科学的论证。在论述经济学时,他把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者说成是争夺世界领导权的两种对立势力。在论述价值时,他说经济学家没有阐明价值概念的起源(其实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早已阐述过),并说交换价值是一个人不能单独生产他所需要的东西,而要拿自己的产品与别人的产品进行交换而产生的,等等。其错误之荒唐,可见一斑。

  总之,作者在本书中所暴露的种种错误,其中包括提出问题、论证方法和阐述的内容,都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小资产阶级立场和观点。因为在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起来的社会中,小资产者“由于本身所处的地位,必然是一方面成为社会主义者,另一方面又成为经济学家,就是说,他既迷恋于大资产阶级的豪华,又同情人民的苦难。他同时是资产者又是人民”。小资产者这种由“一方面和另一方面”所构成,是个“活生生的矛盾”,这就不能不使他陷入思想上的混乱,陷入“诡辩的泥坑”。因此,如果说本书还有一点用处的话,那就是它集中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矛盾的思想体系。

             1994年12月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经济学

 第一节 社会经济中事实与法律的对立

 第二节 理论的缺陷和批判的不足

第二章 论价值

 第一节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对立

 第二节 价值的构成:财富的定义

 第三节 价值比例规律的运用

第三章 第一个时期——分工

 第一节 分工原则的对抗性后果

 第二节 布朗基、舍伐利埃、杜诺瓦耶、罗西和帕西诸先生的无效处方

第四章 第二个时期——机器

 第一节 机器在它与自由的关系中的作用

 第二节 机器的矛盾——资本和雇佣劳动的起源

 第三节 防止机器灾难性影响的办法

第五章 第三个时期——竞争

 第一节 竞争的必要性

 第二节 竞争的破坏作用及其对自由的损害

 第三节 防治竞争弊病的办法

第六章 第四个时期——垄断

 第一节 垄断的必然性

 第二节 垄断在劳动中造成的灾害和对思想的败坏

第七章 第五个时期——警察或捐税

 第一节 捐税的综合概念——这个概念的出发点及其发展经过

 第二节 捐税的二律背反

 第三节 捐税的无可避免的灾难性后果(生活必需品、禁奢法、农村和工业警察、发

     明专利证、商标等)

第八章 人和上帝在矛盾规律下的责任,或天命问题的解答

 第一节 人的罪责——对原罪神话的说明

 第二节 对天命神话的说明。上帝的退化

第九章 第六个时期——贸易的平衡

 第一节 自由贸易的必要性

 第二节 保护关税制度的必要性

 第三节 贸易平衡的理论

第十章 第七个时期——信用

 第一节 信用观念的起源与衍变——有关这个观念的一些相互矛盾的偏见

 第二节 信用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信用的欺骗性及其矛盾。它的破坏性后果,它制造贫困的能力

第十一章 第八个时期——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一旦脱离经济系列便不可理解。——论常识的组织,或真确性问题

 第二节 所有权建立的原因

 第三节 所有权是如何变质的

 第四节 所有权对上帝存在的假设的证实

第十二章 第九个时期——共有制

 第一节 共有制源自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自有和公有的定义

 第三节 共产主义问题的地位

 第四节 共有制的本末倒置

 第五节 共有制与作为它的形象和样板的家庭是不相容的

 第六节 没有分配规律,共有制就无从实现;但是共有制将随着分配的实行而崩溃

 第七节 没有组织规律,共有制就无从实现;但是有了组织,共有制就将崩溃

 第八节 没有公正,共有制就无从实现,但是,共有制将由于公正而崩溃

 第九节 折衷、明智和可理解的共有制

 第十节 共有制是贫困的宗教

第十三章 第十个时期——人口

 第一节 生殖和劳动对社会的破坏

 第二节 贫困是政治经济学的事实

 第三节 人口平衡的原则

第十四章 概述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