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精神现象学(上卷)(精)

分享到:

定价:¥17.30

  • 出版时间:1997年03月
  • 页数:292页
  • ISBN:7-100-02299-1
  • 主题词:精神现象学上卷
  • 人气:182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FONT size=3><STRONG>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STRONG></FONT>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是根据荷夫麦斯特本1952年版(Hegel:Ph&auml;nomenologie des Geistes,herausgegeben von Johannes Hoffmeister,1952,Verlag von Felix Meiner in Hamburg)翻译的,而荷夫麦斯特本又主要是在稍早出版的拉松(G.Lasson)本基础上加工出版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曾参考贝利(J.B.Baillie)1932年重版的英文译本,和伊波利特的法文译本(La Phénoménologie de l'esprit,traduction de Jean Hyppolite,Aubier, &Eacute;dims Montaigus,Paris,1939)。本册中文译本正文中每一篇章之下用方括弧〔 〕加入的小标题是根据1921年的拉松版和法文译本中的小标题翻译过来,增补进去,以便读者参考的。

  本书的序言、导论和丙(甲)理性部分是王玖兴译的,甲意识和乙自我意识两部分是贺麟译的。除了王玖兴的译文曾由贺麟校阅一遍,贺麟的译文曾由王玖兴校阅一遍,彼此互提意见,进行修改外,本书的译文有好几部分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组的几位同志通读了一遍,提过意见,帮助改进。本书的译者导言是由贺麟执笔,经过多位同志提意见修改过的。

  德文原本分段太长。许多本应分成两段的地方,都只是在中间用一个破折号,以表示段落的转换。中文译本在许多地方把太长的段落分成了两段。

  译者在极少数的地方为了补足原文语意,采取了略增加几个字或一句话的办法。译者增补的字句都用方括弧〔 〕标明。

  译文有欠确切、妥当甚或有错误的地方,希望读者多提意见。


                            译 者

                              1961年12月


               再版后记

  译者趁此书再版的机会,对译文作了一些修改,对个别名词的翻译,也作了订正,与此书下卷译名统一。此外,“译者导言”也作了修改。译文和导言都不免有错误的地方,望读者多提意见。


                            译 者

                              1978.5.4.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大师。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的第一部独立巨作,黑格尔思想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及其辩证方法都渊源于此。

显示全部目 录

<STRONG><FONT face=黑体>序言:论科学认识</FONT></STRONG>

  〔一、当代的科学任务〕

   〔1.真理之为科学的体系 2.当代的文化 3.真理之为原则及其展开〕

  〔二、从意识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绝对即主体的概念 2.知识的生成过程 3.个体的教养〕

  〔三、哲学的认识〕

   〔1.真实与虚假 2.历史的认识和数学的认识 3.概念的认识〕

  〔四、哲学研究中的要求〕

   〔1.思辨的思维 2.天才的灵感与健康的常识 3.结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STRONG><FONT face=黑体>导 论

甲、意识

</FONT></STRONG>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第二章 知觉;事物和幻觉

  〔一、事物的简单概念〕

  〔二、事物的矛盾概念〕

  〔三、朝向无条件的普遍性和知性领域的发展运动〕

  第三章 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官世界

  〔一、力与力的交互作用〕

  〔二、力的内在本质〕

    〔Ⅰ.超感官世界〕

     〔1.内在核心,外表现象,知性或理智 2.超感官世界即现象界

      3.规律作为现象的真理〕

    〔Ⅱ.规律作为差别与同一〕

     〔1.特定的规律与普遍的规律 2.规律与力 3.说明或解释〕

    〔Ⅲ.关于纯粹差别的规律〕

  〔三、无限性〕

<STRONG><FONT face=黑体>乙、自我意识

</FONT></STRONG>  第四章 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Ⅰ.自我意识自身〕

    〔Ⅱ.生命〕

    〔Ⅲ.自我与欲望〕

  一、自我意识的独立与依赖;主人与奴隶

    〔Ⅰ.双重的自我意识〕

    〔Ⅱ.对立的自我意识的斗争〕

    〔Ⅲ.主人与奴隶〕

     〔1.统治 2.恐惧 3.培养或陶冶〕

  二、 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和苦恼的意识

    〔Ⅰ.斯多葛主义〕

    〔Ⅱ.怀疑主义〕

    〔Ⅲ.苦恼的意识,坏的主观唯心主义〕

      〔1.变化的意识 2.不变的形态 3.现实与自我意识的统一——(1)

       纯粹的意识 (2)个别的本质与现实性,虔敬的意识的活动 (3)自我

       意识达到了理性〕

<STRONG><FONT face=黑体>丙(甲)、理性

</FONT></STRONG>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

    〔Ⅰ.唯心主义〕

    〔Ⅱ.范畴〕

    〔Ⅲ.空虚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知识〕

  一、观察的理性

   (a)<FONT face=黑体><STRONG>对自然的观察

</STRONG></FONT>    〔Ⅰ.对无机物的观察〕

      〔1.描写 2.特征 3.规律的发现——(1)概念与规律经验(2)实验

       (3)物质〕

    〔Ⅱ.对有机物的观察〕

      〔1.一般规定——(1)有机物与自然原素(2)理性本能所理解的目的

       概念(3)有机物的行动及其内在与外在的方面 2.有机物的形态

       ——(1)有机属性与有机系统(2)内在方面的诸环节相互关联

       (3)内在与外在方面的关系 3.关于有机物的思想——(1)有机的统一

       (2)规律的扬弃(3)整个有机物,它的自由与规定性〕

    〔Ⅲ.将自然当作一有机整体来观察〕

      〔1.无机物的组织:比重,凝聚性,数 2.有机物的组织:类属,

       种,单一性,个体 3.生命,偶然的理性〕

   (b)<STRONG><FONT face=黑体>对自我意识的纯粹自身及其与外在现实的关系的观察;

    逻辑规律与心理学规律

</FONT></STRONG>    〔Ⅰ.思维规律〕

    〔Ⅱ.心理学的规律〕

    〔Ⅲ.个体性的规律〕

   (c)<STRONG><FONT face=黑体>对自我意识与其直接现实的关系的观察;面相学与头盖骨相学</FONT></STRONG>

    〔Ⅰ.器官的面相学的含义〕

    〔Ⅱ.这种含义的双义性〕

    〔Ⅲ.头盖骨相学〕

     〔1.头盖骨作为精神的外在现实 2.头盖骨的形状与个体性的关系

       3.潜在与现实 结束语〕

  二、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

    〔Ⅰ.自我意识的直向运动;伦理世界〕

    〔Ⅱ.自我意识的反向运动;道德世界〕

   (a)<STRONG><FONT face=黑体>快乐与必然性</FONT></STRONG>

    〔Ⅰ.快乐〕

    〔Ⅱ.必然性〕

    〔Ⅲ.自我意识里的矛盾〕

   (b)<STRONG><FONT face=黑体>心的规律和自大狂

</FONT></STRONG>    〔Ⅰ.心的规律和现实的规律〕

    〔Ⅱ.将心置入于现实〕

    〔Ⅲ.个体性的自大狂〕

   (c)<STRONG><FONT face=黑体>德行与世界进程

</FONT></STRONG>    〔Ⅰ.自我意识与普遍的关联〕

    〔Ⅱ.世界进程是普遍在个体性里的现实性〕

    〔Ⅲ.个体性是普遍的实在性〕

  三、自在自为地实在的个体性

   (a)<STRONG><FONT face=黑体>精神动物的王国和欺骗,或事情自身

</FONT></STRONG>    〔Ⅰ.个体性的概念作为实在的个体性〕

    〔Ⅱ.事情自身与个体性〕

    〔Ⅲ.相互欺骗与精神实体〕

   (b)<STRONG><FONT face=黑体>立法的理性

</FONT></STRONG>   (c)<STRONG><FONT face=黑体>审核法律的理性

译后记

再版后记</FONT></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