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逻辑的观念

分享到:

定价:¥15.50

  • 出版时间:2001年11月
  • 页数:298页
  • ISBN:7-100-02974-0
  • 主题词:逻辑观念
  • 人气:184

显示全部序言

  自从1978年开始跟周礼全先生学习逻辑以来,至今已有20年。回想起来,我学习逻辑的过程与国内许多人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先学习了传统逻辑,然后学习了现代逻辑。1981年毕业以后,我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室,虽然也教过逻辑,但主要是从事逻辑研究工作。我先是认真研究了逻辑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想和理论,后来又专门研究了现代逻辑的创始人弗雷格的思想。同时我对中世纪逻辑也下过一些功夫。这些年来的学习和研究使我对逻辑这门科学的性质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当我今天写这样一本叫“逻辑的观念”的书时,既感到非常亲切,也觉得非常实在。

  这些年来,除了进行专业研究,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和著作以外,还经常参加一些学术讨论会,与学界同仁进行学术交流。这使我与国内研究普通逻辑、自然语言逻辑、中国逻辑史等方面的学者有了不少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对他们也有了不少了解。我发现,有许多同志对现代逻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得不够,因此不肯在现代逻辑的学习上下功夫。1986年在承德召开的逻辑讨论会上,我在大会报告中曾说:“如果不学现代逻辑,那么混饭吃可以,但是真正想搞好逻辑的教学与研究是不可能的。”结果招致许多人的不满。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年轻气盛,又是刚从国外回来,说话没有遮拦,太直白,也太随便了,因此有些不太礼貌,可能伤了不少人,特别是一些老同志。这里,我为自己的孟浪向大家道歉!但是,至今我仍然认为,我当时的意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后来我在许多学术会议上都发表过应该注重现代逻辑学习的看法,不过再也不用那些比较刺激人的字眼了。但是,我发现,问题并没有改变。特别是在1994年桂林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我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应该注重现代逻辑的报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反对者特别批评我“狭隘”、“不宽容”,认为我以“小逻辑”的观点把“大逻辑”排除在逻辑之外。从那以后,我对逻辑是什么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反思和研究。我坚信,我的观点没有错。逻辑是什么,这是由它自身的内在机制决定的。用哲学的话说,就是由它的本质决定的。如果说不宽容,那么这不是我不宽容,而是逻辑这门学科的性质不宽容,正是这种性质把不符合它的东西排除在逻辑之外。但是,我也知道,自己明白这一点是一回事,把这一点讲明白则是另一回事,而至于能不能说服别人就更是不同的问题了。因此,当我写这本《逻辑的观念》的时候,我时常想到的是国内逻辑学界的同仁,他们有些是我的老师,有些是我的朋友,还有一些是未曾谋面的同事,仿佛他们就在我的面前。我以这样一种方式在继续与他们进行对话和交流,不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且时时经历着心灵的感应和思想的碰撞。

  最近几年,常常应邀到一些大学和研究单位讲学。根据不同对象,我讲学的内容也从逻辑扩展到语言和哲学。在讲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这就是在我国高校哲学系中,现代逻辑并不是必修课。因此,我们哲学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就是缺少现代逻辑的训练,因此缺少现代逻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哲学系的学生是哲学教学和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后备力量如此,我国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的队伍当然也有同样的问题。更为严峻的是,由此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由于不懂现代逻辑,我们对西方以现代逻辑为基础和背景的哲学研究就不容易学习和理解。比较客观的学者还会承认这部分内容比较难,读不懂,而缺乏客观精神的人则干脆认为这部分内容是没有用的,对它们不屑一顾,甚至高举大批判的旗帜把它们批判成资产阶级的。不少人问我:现代逻辑有什么用?我也常常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感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在问:现代逻辑对哲学有什么用?而更深层次的则是逻辑与哲学的关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这些年来,虽然我一直主要在从事逻辑研究,但是自从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开始,我就读了他的《形而上学》,而且这些年来,经常在读这本书,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些哲学问题,特别是思考逻辑和哲学的关系问题。有时候,我感到自己好像是想明白了,但是不久又似乎不是特别明白。因此,在写这本《逻辑的观念》的时候,我无法正面回答这个时常萦绕于心的问题,而只能在这样一个题目下回答现代逻辑对哲学有什么用的问题。问题的存在永远激励着学者不断思考和进取,因此即使写下《逻辑的观念》一书的最后一个句号,我也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在日常语言中,逻辑是一个有歧义的词。在学科中,逻辑也是一个有歧义的词。不过,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如果现代逻辑不是那么专门化、技术化,如果它也像亚里士多德逻辑或传统逻辑那样容易学习和掌握,那么它大概就不会招致那么多非难了,本书中所谈到的许多问题大概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然而如果现代逻辑真像亚里士多德逻辑和传统逻辑那样,它还会有所谓的“现代”之说吗?它还会在本世纪给哲学带来一场革命吗?那样的话,还有必要像本书那样强调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吗?问题是,现代逻辑就是这样的专门化、技术化,要是不下功夫,不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你就无法把握它,从而也就无法真正地理解什么是逻辑。而且,现代逻辑大师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个群体,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他们推出的现代逻辑研究成果,他们在哲学界以及现代逻辑对哲学的影响,又是有目共睹、不容质疑的。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和强调现代逻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就有了一种“难”的感觉。想学现代逻辑的人感觉到难,宣传现代逻辑的人也感觉到难。最容易的办法大概就是把它丢开。问题是,从事研究的人都知道逻辑的重要,而且谁也不愿意落下一个不懂逻辑的名声,特别是从事逻辑教学和研究的人。我们确实“难”!

  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正确的逻辑观,应该对逻辑这门科学的性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作为学者,我们应该知“难”而上。本书所谈内容,就是我的逻辑观,也是我认为正确的逻辑观。希望它会对读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最后,我还想谈一点实际的东西。我认为,现代逻辑(至少一阶逻辑)应该成为我国高校哲学系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这样,我们培养的哲学系的学生就不至于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因此,我希望并且呼吁,现代逻辑的教学能够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能够得到教委的高度重视!如果教委能够重视并参与解决这个问题,扭转目前逻辑教学的落后状况是非常有希望的。应该说,就学习现代逻辑来说,学生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主要问题是在师资方面。具体地说,目前我国从事逻辑教学的许多教师仍然不懂现代逻辑,因此他们还无法胜任现代逻辑的教学工作。但是如果教委重视和支持,则可以通过集中办班培训的方式在几年的时间内初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只要重视和支持,并有相应的政策出台,逻辑教学落后的状况一定会逐步得到改变。我们不是总说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吗?应该说,我们确实早就该大力普及一阶逻辑了。可以说,不懂一阶逻辑,就是不懂逻辑。一阶逻辑不普及,我们的哲学研究和逻辑研究状况就不会有什么根本的改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张清宇、李小五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郭世铭、周北海、刘壮虎等诸位兄友阅读了初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诸葛殷同老师也阅读了一部分初稿。他们对本书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使我获益匪浅。在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的轷雪苓和张敏同志在图书资料方面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同志为出版此书所做的努力!

                              作 者

                     1998年8月于北京天坛东里寓所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有感于国内哲学界对现代逻辑重视不够而写的著作。作者认为国内的高等院校哲学家未将现代逻辑作为必修课,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因而作者认为弄清现代逻辑对哲学有什么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寻找所有被称为“逻辑”的东西的共同之处,力图把握逻辑这门学科的内在机制。根据这个内在机制,作者阐述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问题,如归纳逻辑、辩证逻辑是不是逻辑,现代逻辑对哲学的重要作用等等。本书论证严密,观点鲜明,启发性强。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1.“逻辑”的名称

  2.逻辑教材的内容

  3.逻辑史的内容

  4.什么是逻辑?

第二章 亚里士多德逻辑

  1.推理的定义

  2.四谓词理论

  3.三段论

  4.“必然地得出”

第三章 现代逻辑

  1.一阶逻辑

  2.量词

  3.形式化

  4.可靠性和完全性

第四章 传统与现代

  1.逻辑的定义

  2.命题推理

  3.三段论推理

  4.能量的差异

第五章 演绎与归纳

  1.亚里士多德论归纳

  2.培根论归纳

  3.密尔论归纳

  4.现代逻辑学家论归纳

  5.归纳是逻辑吗?

第六章 形式与内容

  1.黑格尔论逻辑

  2.低级与高级

  3.辩证逻辑是逻辑吗?

第七章 逻辑观

  1.普通逻辑

  2.语言逻辑

  3.中国逻辑史

  4.大逻辑与小逻辑

第八章 逻辑与哲学

  1.分析与思辨

  2.逻辑分析

  3.如何看待逻辑?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术语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