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分享到:

定价:¥20.00

  • 出版时间:2006年08月
  • 页数:393页
  • ISBN:7-100-03044-7
  • 主题词:中外政党制度比较
  • 人气:127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STRONG><FONT size=3>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出版说明</FONT></STRONG>

  为了适应新世纪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商务印书馆编纂了“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本丛书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把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制度研究与比较研究结合起来,对当代中国和外国(主要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中外政治制度的形成历史和文化背景、结构内容和基本特点、功能作用和运作机制、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等,揭示了人类社会共同的政治发展规律,以期启发人们的思考。

显示全部序言

  跨进新的千年的中国,正面临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挑战和机遇。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在此历史背景下,《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政治制度是管理国家和社会政治事务的一套规则,是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由国家的本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权机构体系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的诸种单项政治制度构成。它通常由法律(尤其是宪法)来反映和确认,并用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迄今为止,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过古代奴隶制政治制度、中世纪封建制政治制度、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制度,表明不同的国家形态,它与国家相联系,属于历史的范畴。
  当今世界的国家政治制度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目前,世界上拥有200多个国家。国家一旦建立,统治阶级势必建立与本阶级利益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政治学统称之为国家形式。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力量对比、民族特性、政治文化、历史传统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国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类型的国家可能存在不同的国家形式,而且同一国家的国家形式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就当今西方国家的政体而言,可分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就国家权力结构而言,可分为联邦制和单一制;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而言,可分为内阁制政府、总统制政府、半内阁制半总统制政府、委员会制政府。从无产阶级政权的发展历史来看,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有巴黎公社政权形式、苏维埃政权形式和人民代表大会政权形式。至于各单项政治制度,如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公务员制度、监督制度、廉政制度、军事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在当今世界上更是纷繁复杂,千差万别,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华。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按照自己的理念创造和完善政治制度。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西方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其显著特点是“主权在民”、分权制衡、法制、多党制、议会制、普选制和限期任职制。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其主要特色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共领导、议行合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不论是当代中国还是当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创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由此决定中西政治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一个典型的例证是:西方国家今日的文官制度是受到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启迪,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是通过前苏联辗转借鉴了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国外一切有益的东西,包括国外的政治文明,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不从本国实际出发,生搬硬套,鼓吹“全盘西化”;二是把反对照搬照抄外国的政治制度,歪曲为一概反对学习和借鉴。这两种态度都是不科学的,有害于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
  政治制度是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政治学是人类的一门古老学问。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最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写了一部题为《政治学》的专著,其基本内容就是对当时150多个城邦国家的诸种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期望发现最理想的国家政治制度。进入近现代,不少著名政治学者依然以国家政治制度来定义政治学。现代美国政治学者迦纳在其《政治学大全》一书中明确表述:政治学就是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学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政治制度在政治学中的研究地位曾一度似乎黯然失色,但从70年代开始,随着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政治制度再度成为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中外政治制度的研究,并出版了一批有关政治制度的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白钢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俞可平主编的十六册《当代各国政治体制》丛书。
  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政治制度属于社会政治上层建筑。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其内容、特征及其发展、运行、演变均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政治制度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积极的能动性和长期的稳定性。它往往起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邓小平对政治制度的作用有过深刻的总结,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十年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在生产力很不发达的落后国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一方面使民主政治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实践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在上层建筑领域存在着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家长制作风等封建主义残余,严重阻碍民主政治的推行和实现。我们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现实的中国政治体制,好的、有特色的要坚持,不好的、有弊端的要改革,基本适合、有缺陷的要完善。理论和现实都昭示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廉洁与高效,关系到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生产力能否得到解放和发展,关系到社会利益能否得到公正分配,关系到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能否得到发挥,最后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为了适应新世纪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我们决定撰写《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丛书。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把规范研究与经验研究、制度研究与比较研究结合起来,对当代中国和外国(主要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探寻中外政治制度的形成历史和文化背景、结构内容和基本特点、功能作用和运作机制、体制改革和发展趋势等,揭示人类社会共同的政治发展规律,以期启发人们的思考,为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服务,为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服务。这套丛书包括《中外代议制度比较》、《中外选举制度比较》、《中外行政制度比较》、《中外立法制度比较》、《中外司法制度比较》、《中外政党制度比较》、《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中外监督制度比较》、《中外军事制度比较》、《中外廉政制度比较》等10本。
  本丛书是华中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基金项目,由徐育苗主持,邀请本校政治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政法学院、管理学院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研究所等单位的一些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通力合作完成,是一项集体研究成果。比较政治制度是政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企盼我们的研究成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书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和谬误,诚恳地欢迎政治学界的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最后,作为丛书的主编,我衷心地感谢华中师范大学有关领导和同志的关心与帮助,感谢商务印书馆著作编辑室同志们的支持与合作,感谢每一位提供帮助的同志和朋友。
                            徐育苗
                           2000年1月1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中国和有代表性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德、日等国的政党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其中围绕着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各自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机制,政党同议会、政府、司法、人事、军事以及社会的关系,政党制度的发展前景等作了多视解的分析研究。通过这一研究,可总结政党制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使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更加成熟和完善,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显示全部目 录

总序       徐育苗
第一章 绪论
 一、政党、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
   (一)政党的涵义和类型
   (二)政党政治的涵义和特点
   (三)政党制度的涵义和类型
 二、政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二)在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三、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一)比较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二)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政党制度的演进及特点
 一、政党的历史演进
   (一)西方政党的产生和演变
   (二)中国政党的产生和演变
 二、政党制度的历史演变
   (一)西方政党制度的缘起和演变
   (二)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演进
 三、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
   (一)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的特点
   (二)中国当代政党制度的特点

第三章 政党与代议机构的关系
 一、政党在代议机构中的地位及其确定方式
   (一)西方政党在议会中的地位及其确定方式
   (二)中国政党在人大中的地位及其确定方式
 二、政党在代议机构中的组织及其活动方式
   (一)西方议会党团及其活动
   (二)中国执政党对人大的领导方式
 三、政党在代议机构立法程序中的作用
   (一)西方政党在议会立法程序中的作用
   (二)中国党派在人大立法活动中的作用

第四章 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一、执政党地位的确定及组阁方式
   (一)西方执政党地位的确定和组阁方式
   (二)中国执政党地位的确定和政府的组建
 二、执政党执掌行政权的方式
   (一)西方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方式
   (二)中国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作用
 三、在野党、参政党对政府的影响和作用
   (一)西方在野党对政府的制约
   (二)中国参政党对政府的促进作用

第五章 政党与人事、司法及军队的关系
 一、政党与国家人事制度的关系
   (一)西方执政党与政务官和文官制度的关联
   (二)中国执政党的党管干部原则
 二、政党与司法机构的关系
   (一)西方执政党对司法机构的影响
   (二)中国执政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
 三、政党与军队的关系
   (一)西方军队对党派保持中立
   (二)中国执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六章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
 一、政党与社会利益集团或利益群体的关系
   (一)西方政党与利益集团
   (二)中国政党与社会利益群体
 二、政党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一)西方政党同一般社会团体的关联
   (二)中国执政党对社会团体的领导
 三、政党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西方政党的意识形态及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二)中国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第七章 政党制度的发展前景
 一、西方政党制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现状及其成因
   (二)挑战与发展前景
 二、中国政党制度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现状及其优势
   (二)完善的任务和发展路向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