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

分享到:

定价:¥20.00

  • 出版时间:2001年03月
  • 页数:373页
  • ISBN:7-100-03178-8
  • 主题词: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主题
  • 人气:4071

显示全部序言

  民间口头文学,是民俗学一个重要的部分。我国现代民俗学,即以收集和研究民间口头文学为开端。在二、三十年代,我的学术精力也主要用于民间文学方面。近几年,我的学生所写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有一部分的选题属民间文学。建中同志要出的这部书,便是其中之一。

  谈到民间文学,不能不提到当下正在进行之中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辑和出版。这是我国近、现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搜集和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行动。难以数计的民间文学作品被发掘出来并面世,为研究民间文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说,现在是从事民间文艺学工作条件最好的时期。

  民间文学包含相当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民众的传统观念和习俗在民间文学中大多得到表现和反映。禁忌作为一种民众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习俗现象,就大量出现于民间文学作品之中。这本书把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包括神话、传说和故事)中表现的禁忌,从作品中提出,作为一个主题进行专门检讨,角度比较独特和新颖。这将从一个侧面把民间叙事文学的研究导入更为广阔的天地。

  主题学原本起始于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研究,后为作家文学研究所采用。建中同志将其基本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运用于解析民间口头叙事文本中的禁忌情节和观念,并非是标新立异。禁忌在民俗学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与民间信仰、民众心理、伦理道德、古代地方史及地方习惯法都有联系。因此,解释禁忌主题,不仅需要民间文学方面的知识,还应有其他多学科的学养。否则,就难以说清、说透。作者能比较好地完成这一课题,说明他有较扎实的学术根底和科研能力。

  在具体的操作上,作者借助了“类型学”及前苏联学者普罗普的故事形态理论。从故事的结构形态入手,分禁忌主题为“故事外”和“故事内”两大类。后者又由“完全式”和“非完全式”组成。通过类型分析,基本弄清了禁忌民俗事象怎样转化为民间口头叙事文学中的相关主题,以及这一主题在民间口承文本中的传播方式和流布情况。这一分析比过去只是在故事文本与民俗事象之间寻找一种对应关系,简单说明有关情节如何反映了某一民俗事象跃进了一大步。

  作者并没有停留对民间口头文本外部形态的概述,他择取了十种禁忌主题进行个案解析,深入到禁忌主题内部,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底蕴、形成的根源及发展的脉络。其中有许多阐述比较精彩,有些见解不乏独到之处。这部分的内容占了全书大半篇幅,是全书的重心,值得特别重视。

  接着,作者还对禁忌习俗和禁忌主题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先有禁忌民俗,后有禁忌主题,禁忌主题的形成又促进了禁忌民俗的流传。这一判断有较强说服力。另外,关于研究禁忌主题的意义的论述也比较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证的学风、科学态度。

  总的看来,这是一部比较严谨而深入、证据翔实、条理性强的较优秀的论著。

  至于有待改进的地方,也有一些。例如作者在追求遣词、表述的灵活及新意的同时,准确性则稍有欠缺。又如为论证而例举的作品中,有的作品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或典型性。这些不足尽管大体上无损著作的质量,但也说明作者的学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术视野还有待进一步张阔,还需加倍努力和用功。好在建中同志还年轻,在从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征途上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相信他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达到更高的学术境界。


                             钟敬文

                    2000年7月7日于北师大红楼

                            时年九八

显示全部后记

  这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论文付梓时,博士生们大多会在文后加上长短不一的抒情文字。而我当时并没有写,不是没有时间,是不知从何处写起。要说的话似乎太多,要表达的谢意委实太浓。书要出版了,正是倾吐答谢心愿的时候。

  导师钟敬文教授,毕生注重研究民间口头叙事文学。他在二、三十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这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至今仍闪耀着熠熠的学术光芒。我这篇论文从选题、选材、切入的角度到研究方法都深深地受到钟先生著述的启迪和影响。论文写作的自始至终得到先生耐心、细致的指教。我和先生走在一起时,一只手总要搀扶着先生,可在做学问的道路上,先生却是我坚实的倚靠。老人家正在教会我如何扔掉手中的拐杖。前几天先生又冒着酷暑为拙著作序,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衷心祝愿先生长寿再长寿。

  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教研室其他老师的帮助,董晓萍教授第一个审阅了论文的全稿,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她的敏锐和细心为论文定稿清除了不少毛病。陈子艾、刘铁梁、赵世瑜、杨利慧诸教授皆不吝赐教,指点迷津,使我能比较顺利地通过答辩。另外,同年级的萧放、黄涛师兄也从各方面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论文答辩的经历是一辈子难以忘怀的。答辩委员除研究室的部分老师外,还有刘魁立、马西沙、童庆炳、陶立璠等,程蔷为评阅人。他们的真知灼见令我感佩不已,为我下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在这里,谨向他们致以由衷的敬意和谢意。

  还应感谢我在北大读硕士期间的两位导师屈育德(已故)和段宝林,是他们带我跨入了民俗学的大门。这篇论文其实是硕士学位论文的扩张和挺深。

  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家室远在外地,养家糊口的担子便旁卸到妻子一人身上。她对我的事业一向倾力支持。没有她的理解和协助,我不可能潜心于学业。借此机会,也向家人表示我深切的谢意。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商务印书馆著作室副主任郑殿华先生和本书的责编之一王齐女士。他们为此书能及早面世付出了极多的心血,他们的热忱、敬业精神实在令我感激。


                            万 建 中

                   2000年7月10日于北师大四合院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万建中,1961年生,江西南昌人。1984年及1990年分别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和民间文艺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曾在南昌大学(即原江西大学)中文系任教十余年。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著作有《饮食与中国文化》、《赣江两岸的风俗与旅游》、《中国生育文化大观》、《中国历代葬礼》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民间散文叙事文学文本为资料,运用民间文艺学以及文化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和文学批评等相关学科的方法,提示了禁忌主题和禁忌民俗之间的互构、互诠的内在关系,探寻了文本中潜藏着的禁忌内容和文化内涵。本书拓宽了民间叙事文学研究的空间,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

显示全部目 录

壹、绪论

  一、论题的来源与确立

  二、“禁忌”的认定

  三、“主题”的把握和主题学的运用

  四、以书面文本作为研究对象的可行性

  五、本书的基本构架


贰、禁忌主题结构形态的类型及比较

  一、故事内禁忌主题

  二、故事外禁忌主题

    a.谋求知恩图报类故事外禁忌主题

    b.吸取经验教训类故事外禁忌主题

  三、完全式故事内禁忌主题

  四、非完全式故事内禁忌主题

    a.结合范型的非完全式禁忌主题

    b.魔物范型的非完全式禁忌主题


叁、十种禁忌主题个案的文化解读

  一、祖婚型禁忌主题:

    远古婚制的一种记忆及其对人类繁衍的功绩

  二、天鹅处女型禁忌主题:

    人和动物结合,一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对话

  三、禁室型禁忌主题:

    时间差,神圣与世俗边界的构建及洞穿

  四、地陷型禁忌主题:

    清晰的历史流程及其深刻的道德话语的警示

  五、识宝取宝型禁忌主题:

    两种理财观念的碰撞与农民心态的宣泄

  六、赶山鞭型禁忌主题:

    “史”的描述及基本意象符号的释义

  七、神谕型禁忌主题:

    民间凶兆信息传输的路径与人类命运的异化

  八、避讳型禁忌主题:

    “避”之外在形态及“讳”之心理演示

  九、解禁型禁忌主题:

    禳解禁忌的方式和禁忌之不可禳解

  十、嘲禁型禁忌主题:

    对传统的攻击力量及其题材局限

  十一、小结:十种禁忌主题的择定及其相互关系


肆、禁忌主题与禁忌民俗的互构、互诠

  一、建立禁忌主题的生活机遇和必然性

  二、禁忌主题对禁忌民俗传播的作用

  三、从禁忌主题看禁忌民俗的起源

  四、对禁忌主题的功能主义理解


伍、余论:研究禁忌主题的意义


主要参考及引用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