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海森伯传(全两册)

分享到:

定价:¥50.00

  • 出版时间:2002年10月
  • 页数:887页
  • ISBN:7-100-03296-2
  • 主题词:海森伯传全两册
  • 人气:64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STRONG><FONT size=3>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出版说明

</FONT></STRONG>

  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爱读传记书,渴望从中吸取营养,鞭策和激励自己的人生,世界名人传记更是青年们钟爱的读物。这些名人都是历史人物中的佼佼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曾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奋力拼搏,或以其深邃的思想睿智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深刻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当然,任何名人或伟人都与普通人一样受到历史的局限,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商务印书馆历来重视传记书的翻译出版工作。80年代以来,此项译事更加有计划地进行,在翻译界和读书界的鼎力支持与协助下,已经以专著或通俗读物单行本形式出版百余种。但由于这类传记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不便于读者研读查考。因此,我们决定先从过去已出版的这类书中,选择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中有代表性的名人的传记编印成这套《世界名人传记丛书》,同时也陆续增加一些新选题。采用原译本排印,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尽统一;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均予保留,个别序跋有所修订。增补的新译本,我们当力求其更富于科学性和知识性,保持现有选本内容翔实和文字生动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显示全部序言

  在20世纪刚刚开始时出生的沃尔纳•海森伯变成了这一世纪的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他也属于20世纪最有争议的人物之列。在还刚刚二十多岁时,他就已经是少数几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人之一,他们创立了量子力学,即原子的基础物理学;他也成了核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研究的领袖人物之一。他最著名的成就是测不准原理,那是关于量子力学之意义和应用的所谓哥本哈根诠释的一个部分。

  海森伯也是选择了终生留在德国的一个人。出生在一个德国的学者家庭中,海森伯经历了德国文化精英所经历的一切兴衰:两次战败的世界大战、一次苏维埃革命、军事占领、两个共和国,以及希特勒的第三帝国。作为在希特勒于1933年掌权以后留在德国的首屈一指的非犹太人理论核物理学家,虽然并不是一个纳粹分子,海森伯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的核研究中担当了主要的角色,他曾多次到过被占领的区域,而且在战后帮助了西德科学的建立。他逝世于1976年。这就是他那有时很困难的生活和他那时常很辉煌的科学的故事。

  在处理此人的生平时,许多问题立刻就会出现。在1901年出生的这个孩子怎样那么快地攀登到了他的职业的顶点,在25岁时当上了理论物理学方面的正教授,并在32岁时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平生最动荡的阶段,围绕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尾的那些事件(失败的战争、苏维埃革命,以及德国青年运动),对他成长以后的政治观点及科学成就发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这个才华艳发的青年人,这个德国文化所能提供的最佳产物会在希特勒第三帝国的统治下担任一个重要的教授职位,并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德国进行核裂变研究,而狂热地一直工作到战争结束?

  每一部传记,尤其是现在这一部传记,将会把三种生活带到一起来:传主的生活、作者的生活和读者的生活。一部传记,是一个人的生活,是由另一个人的感受所看到的、研究了的和诠释了的那个人的生活。而且,正如其他的历史作品一样,作者卷入得越少越好。尽管我从头到尾坚持了这一想法,但这并不永远是可行的或可取的。海森伯的生平所引起的某些问题是困难的和深远的,是触及着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的。对于某些问题,并没有容易的答案;对于另外一些问题,现有的资料干脆就不适用。

  特别困难和有争议的就是关于海森伯在第三帝国期间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行动的一种回顾性的评价。自从战争结束以来,人们对此人及其行为表示了许多很不相同的观点,这是由许多不同的人所主张了的一些热烈的、有时是感情激动的观点。在某些人看来,由对那次战争和那种体制的难以言传的恐怖所引起的强烈情绪,似乎和海森伯的生活及行为方面的许多歧义性、二重性及折衷性结合了起来,使得海森伯本人也受到了某种型号的测不准原理的制约——所谓测不准原理就是通过允许一些事件的互斥观察而涵盖了一些歧义性和二重性的一条原理。本书的标题就是由此而来的。

  从头到尾,我的目标就是从涉及原理的提出者海森伯的各个方面来探索这一原理。我曾经力图通过大力的研究和思考来进行这种探索,但是在探索过程中我也曾经必须依靠我自己的经历、背景和立场。虽然我的职业背景是由一位物理学家转变而成的科学史家,但是两种个人的影响却是特别显著的。

  第一就是我的亚美尼亚出身。我母亲出身于一个殷实的文化和高贵的家族;当她的全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野蛮的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中几乎完全被消灭以后,她作为一个小孩子逃到了美国。因此,如何理解种族灭绝、独裁制度以及对人民思想(包括伟大思想家们的思想)进行大规模迫害的性质就是我一直最关心的事情。

  第二种就是我父亲的影响。他是一个博学的、受到普遍尊敬的、出身于爱尔兰家族的人。他对他的四个孩子的影响,已经总结在我的一个姐妹写在她近来的博士学位论文上的一句献词中:“对历史的爱和对受屈者的情。”

  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我对海森伯的处理是双重的:第一,作为一个复杂的、多维的人物来历史地、传记地了解海森伯,来在他自己的生活、动机、科学、思维和环境的联系中领会海森伯的行为以及他为什么有这些行为;第二,从他的成功和失败中学到东西,并评估这些成功和失败是怎样和为什么发生的。最重要的是,这既不是批评也不是辩护,而只是领会。我希望我们用这些知识所作到的,将帮助我们和后世人们对科学进步的本性得到一种较好的掌握,并且对公民和科学家在一个科技军备、种族狂热和欺骗群众的时代中所应满足的伦理要求有一种更充分的理解。

  这样规模的一部作品,没有许多朋友和同道以及许多个人、机关和档案馆的慷慨支持和热情鼓励是不可能得到研究、撰写和出版的。这里包括了十几年来在欧洲和美国进行的研究、访谈和写作,尽管其他的计划和任务也曾要求过我的精力。我特别感谢伊丽莎白•海森伯夫人和慕尼黑的马科斯•普朗克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所中沃尔纳•海森伯档案馆的馆长海耳姆特•雷辛伯博士,他们允许我查阅了海森伯收藏中的大量资料。没有他们的慷慨而亲切的支持,这本书是不可能写成的。

  我也感谢下列人士在寻索和使用档案资料方面给予的慷慨协助。他们是:Finn Aaserud and Erik R<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ü</SPAN>dinger,Niels Bohr Archiv,Copenhagen;Beat Glaus,Eidge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size=1>&Ouml;</FONT></SPA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Zurich;Dr.Heinrich,Handschriftenabteilung,Deutsches Museum,Munich;Winfried Mogge,Archiv der Deutschen Jugendbewegung,Burg Ludwigstein;Rolf Neuhaus,Archiv zur Geschichte der Max Planck-Gesellschaft,Berlin;G.Schwendler,Universit<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auml;</SPAN>tsarchiv,Leipzig;Spencer Weart and Joan Warnow,Center for History of Physics,American lnstitute of Physics,New York;Gerald Wiemers,S<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auml;</SPAN>chs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Leipzig;以及我在研究过程中曾经访问过的许许多多其他的档案馆、图书馆和别的单位的馆长们、档案管理员们和图书馆员们。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人们以外,我还为了在这一工作的一个或多个阶段给我以知识性的评述或商榷而衷心感谢下列人士:Mara Beller,Walter Blum,James T.Cushing,Max Dresden,Hans-Peter D<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ü</SPAN>rr,Michael Eckert,Paul Forman,Elizabeth Garber,Stanley Goldberg,John L.Heilbron,Martin and Apollonia Heisenberg,John Hendry,Armin Hermann,Gerald Holton,Friedrich Hund,Johannes Juilfs,Andreas Kleinert,Karl von Meyenn,Arthur I.Miller,Boris T.Pash,Wolfgang R<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ü</SPAN>del,Manfred Schroeder,S.S.Schweber,Gott—fried Simmerding,Imre Toth,B.L.Van der Waerden,Mark Walker,

Victor Weisskopf,Carl Friedrich von Weizs<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auml;</SPAN>cker,Linda Wessels,和C.N.Yang.

  我愿意特别感谢我的三位热心读者,Barbara Sullivan、Robert Ubell和Jeremiah Lyons,以及Diana Siemens、Nancy Singer和W.H.Freeman公司中的工作人员,他们帮助我把浩繁的稿子印成了一本书。

  The 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tung,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the Albert Einstein Papers Project,和the Max Planck—Institut f<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ü</SPAN>r Physik und Astrophysik,Munich提供了及时而慷慨的资助,我对此确实非常感谢。

  最后但不是最少,我愿意特别感谢我的全家对我多年的鼓励和支持,尤其是我的妻子简奈特,她的爱和理解帮助我们两个人熬过了生育的阵痛。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沃尔纳•海森伯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是量子力学的创建人之一,著名的“测不准原理”的提出者,同时,他又是纳粹德国的首席物理学家,所以他的一生既辉煌壮丽,又颇多争议,本书作者历时十多年,写出了迄今最详实可靠的海森伯传,为此获1992年美国物理学会作品奖。本书对了解20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与战时德国的许多史实均很有帮助。

显示全部目 录

译者引言

原 序


        第一编 青年沃尔纳

第一章 家世概况

第二章 一场大战

第三章 中学时期

第四章 红与白

第五章 觅路


        第二编 量子力学

第六章 索末菲的讨论班

第七章 直抵核心

第八章 满头秀发的农场少年

第九章 原理和政治

第十章 量子乘法

第十一章 量子力学

第十二章 测不准性的确认

第十三章 精神的传播

第十四章 新鲜的果实


        第三编 孤独的岁月

第十五章 一个新体制

第十六章 教授先生

第十七章 政治科学

第十八章 索末菲的继任人

第十九章 无尽的孤独

第二十章 希姆莱的部下

第二十一章 德国的物理学


        第四编 战争中的世界

第二十二章 一条细线

第二十三章 一种哥本哈根诠释

第二十四章 一种有序的实在

第二十五章 第一号靶子

第二十六章 复原

第二十七章 门口的烛光


附录A 海森伯年表

附录B 海森伯在马科斯密连中学所用的教材和读物

注释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