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语言和人 陈原文存

分享到:

定价:¥14.00

  • 出版时间:2003年03月
  • 页数:265页
  • ISBN:7-100-03335-7
  • 主题词:语言
  • 人气:151

显示全部序言

改订版序
1
    《语言和人》是作者对应用社会语言学若干论题的探索,所讨论的,不是普通语言学上的原则原理,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作者编集此书的意图,主要是通过并不艰深的论述,给非专业人士提供有关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此同时,作者希望这些论述会对业内人士有小小的启发。
2
    《语言和人》一书于一九九二年定稿,一九九四年二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印行,只印了一千三百册,现今已很难买到了。
    这次修订重版,改动比较大:
    首先就是篇目有增有减,删去了原书第九到第十四共六章,增加了关于新语词,关于普通话,关于信息时代与语言科学,以及关于新技术革命引发的语言学新观念四章。
    其次是恢复了所收演讲记录稿或论文稿的原来面貌,取消了初版时所作不适当的剪裁,删去各章节某些地方附加的说明性或解释性文字。
    最后一点是将原书第十五章《对社会语言学若干范畴的再认识》改作附录。这并不表示这篇文章不重要,正相反,可以认为这篇自省是作者个人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这一段时期内学习、研究和实践的理论性总结,它记述了和解剖了作者的思路历程;但这是回顾与反思性质的文字,如按顺序作为第十三章,则与前十二章不很协调,不如移作附录更妥帖些。
    此外,改订本还删除了初版书末所附的《书目举要》,增加了名目索引。至于书中的论点和数据,基本上没有作任何改动。
3
    语言和人——这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大题目,很多学人都有兴趣去研究它的内涵。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西方两位语言学家[见W.C.McCormeck&S.A.Wurm主编的Language and Man,海牙,1976]曾将“语言和人”的内涵界定为研究“人间的交际”(human communication),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这里说的“交际”,就是维纳(Norbert Wiener)控制论所指的“交际”,中文有时翻译作“通讯”,意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还可以理解为人与机[计算机]之间的沟通。
    按照现今的科学认识水平,不能设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离开语言,甚至人与机(计算机)之间的沟通,也离不开语言。这里说的“语言”是广义的,不限于分音节的有声语言,而是包括其他有序列的符号系统或无声语言(例如体态语言body language)等类信息载体。
    自然,也不能设想,语言能够脱离人间而存在——还没有发现人类生活圈子以外存在着我们所公认的叫做“语言”的事物。
    改订版正文前加了一张巴别塔(或译巴贝尔塔)插图,让读者跟我一起作语言和人的遐想——《创世记》说,远古的人类本来只操同一种语言,却因为异想天开,要在巴别城那里建造一个通天塔,这事触怒了上帝,塔没有建成,而世人却被分散到地球各处,从此说着千百种不同的语言。这是关于语言和人的最古老的传说之一,后人绘制了巴别通天塔图像——这里所刊是我见过最完美的巴别塔图像,采自语言学家Vera Barandovska女士送给我的一部她研究拉丁语的著作(布拉格,1995)。
4
    本书所有研究成果都是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时[1984―1991]取得的。这两个研究所的同事们给我的支持和鼓励,使我毕生难忘,特别是两个研究所的民主气氛和自由思想,使我愉快地保持着独立的精神和学术上的创新。十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带着无限感激之情,向当日语用所的陈章太副所长,傅永和研究员,向中国文化研究所的陈方正所长和那时在所里工作的张双庆教授和林道群先生,表示我深切的谢意。我深深怀念上海教育出版社的老领导和编辑(包括胡惠贞女士),他们在艰难的情况下促成本书的问世。改订版的校订工作和索引编制都是柳凤运做的,我感谢她;如果书中有疏漏,那是我不够严谨的过错。
                           陈原
                         2001年3月15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出版家陈原的一部关于应用语言学的论文集。
  语言和人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曾吸引了无数学者。上个世纪后二十年,改革开放的机遇,开放型社会模式的建立,信息时代的科技发展,无疑给这个话题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作者正是从这里开始他的探索足迹。无论是“论语言变异”、“语言马赛克现象”、“文化接触与语言接触”、“语言接触与借词现象”、“汉字的社会语言学考察”、“新语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普通话的社会语言学考察”、“术语的社会语言学考察”,还是“语言工程”、“语言科学与信息科学”、“新技术革命与语言学的新概念”,都能发人所未发,开启新的视野和理念,所说“语言马赛克”,“语言化石”现象,可称是作者的独到见解;即使是人们常见的“普通话”,其考察也颇有深意。

显示全部目 录

改订版序
1 论变异
 (一九八七年三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用系的演讲)
2 再论变异
 (一九九一年一月十二日在香港商务印书馆主办的语文教育讲座的演讲)
3 “语言马赛克”现象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一九九○年第十期)
4 文化接触与语言接触
 0 借词现象与文化接触
 1 严复造字
 2 任何语言都不能“自给自足”
 3 皮钦(泾浜)、克里奥尔、马赛克现象
 4 西方人与文明古国
 5 文化和语言相互接触的轨迹
 6 消极和积极因素
5 语言接触与借词现象
6 汉字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l “化石”和“轨迹”
 2“汉字文化圈”
 3 马、牛、羊
 4 有关“牛”的种种概念的代码
 5 文化浪潮“沉积”一层借词
 6 科技新造字
 7 非正规(非规范)汉字
 8 汉字书写系统的简化过程
 9 权威的汉字库
7 新语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8 普通话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A 理论篇
 B 语汇篇
 C 交际篇
9 术语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1 术语和术语学
 2 电工革命和列宁的公式
 3 现代意义的术语学
 4 电工革命和信息革命
 5 第三世界的迫切任务
 6 社会语言学者的考察
 7 术语的国际化问题
10 语言工程
 l 语言工程
 2 几个术语的界定
 3 定量分析
 4 从定量到定性
 5 选取语料的最优量
 6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7 先后两次现代汉语字频测定
 8 现代汉语词频测定
 9 新闻用汉字频率测定
 10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通用字表的测定
 11 测定汉字部件的语言工程
 12 测定姓氏、姓名用字的语言工程
11 语言科学与信息革命
12 新技术革命和语言学的新观念
 0.1 什么叫做“信息”?
 0.2 信息时代的标志
 0.2l 信息爆炸
 0.22 信息更新
 0.23 信息共享
 1.1 实践图景
 1.2 理论溯源
 1.3 发展趋势
 1.4 微型、高效、网络和超远
 1.5 人工智能
 2 信息时代语言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3 新技术革命给语言学带来什么新观念?
 3.1 量
 3.2 规范
 3.3 系统
 3.4 符号
 3.5 集和场
 3.6 变异
 3.7 黑箱
 3.8 模型

附 录
对社会语言学若干范畴的再认识(回顾与思考)
 l 引论 
 2 辩证法
 3 经典作家与语言学;
 4 《资本论》的启发
 5 《语言学与经济学》
 6 语言与阶级
 7 语言拜物教
 8 语言污染
 9 科学术语
 10 语言与思维
 11 语言与文化

欧美人名汉译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