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国婚姻暴力

分享到:

定价:¥14.00

  • 出版时间:2003年11月
  • 页数:230页
  • ISBN:7-100-03876-6
  • 主题词:中国婚姻暴力
  • 人气:206

显示全部序言

  1994年,我在录取刘梦做我的博士生的时候,开始跟她有些接触。记得那时她几年前考的托福成绩已过期,而重新参加托福考试又要几个月以后,为了按时入学,刘梦只好申请英语免试,其理由是她是英语系毕业的。我就打电话到她家,用英语跟她交谈了近半个小时,主要是考考她的英语,顺便了解一下她的背景。那次是我第一次跟她接触,她英语表达流畅、思维敏捷、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这一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她的免试申请在审查委员会顺利通过,我还特地为她申请到了一个全额奖学金的名额。

  她开始研究家庭暴力的时候,家庭暴力在当时的中国内地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报纸电台还不能自由讨论,人们把家庭暴力看作是家务事,不愿“家丑外扬”,这给刘梦实地调查带来了许多困难。近些年,随着中国内地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家庭暴力问题可以公开讨论。前段时间,刘梦几次被请到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有关家庭暴力的节目,说明公众不仅仅把家庭暴力看作是家庭“内部”问题,而且把家庭暴力看作是“社会”问题。这一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对遏止家庭暴力极为有利。

  刘梦这本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系统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婚姻暴力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作者为了收集资料,曾3次去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采用了深度访谈的方式,访谈了20位妇女。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按照质性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资料分析,这在内地的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领域,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对中国的婚姻暴力现象提出了一个解释性的框架,这个框架,为后人进一步理解和深入研究婚姻暴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三,作者不仅对婚姻暴力现象提出了很多独创性的观点,还对与婚姻暴力相关的一些现象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发现,比如,对农村和城市儿子是否孝顺父母的研究,对婆媳之争的新解释,对中国人的面子观与婚姻暴力之间的关系的发现,都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很有启发性的观点,值得有关学者的重视。第四,作者在书中将西方学者在婚姻暴力研究中的成果,与中国本土实践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研究放在了一个广阔的、国际性的知识创造体系之中,使得这个研究起点较高。

  我希望能见到刘梦更多的研究成果问世,这是她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系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

                                太平绅士

                              陈丽云 博士

显示全部后记

  人们通常认为家庭是最安全、最温馨的地方。然而家庭里一旦发生了婚姻暴力,家庭就会变成一个令人恐惧的地方。婚姻暴力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从事婚姻暴力研究对研究者来讲是一个难忘的体验。“中国婚姻暴力”这项研究从选题到资料收集,从资料分析到全书的成文,前后经历了7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从事婚姻暴力研究的种种酸甜苦辣,在资料收集中,我与被访妇女一起同喜共悲;在资料整理过程中,面对受到暴力伤害的女性的经历感到束手无策时,我深感内疚和自责;在资料分析过程中,我常常会陷进一个误区,无法自拔,有时真的很想放弃。

  我能够完成这个研究,首先要感谢我的两位博士指导老师: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的陈丽云教授和Veronica Pearson(石翠花)教授,感谢她们的耐心指导和朋友似的关心和鼓励。感谢曾媛琪博士、杨家政博士、Jenet Salaf 教授对本研究提出了重要的建议。还有与我一起在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张宇莲、赖伟良、楼玮群、宋新明、李斯俭、张学泰、隋玉洁、陈高陵、王红等,感谢他们给我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我还要感谢我的工作单位,中华女子学院的领导和同事,在研究过程中为我提供的各方面的支持和便利。

  我要特别感谢参加本研究的20位被访妇女,感谢她们愿意与我分享她们生活中最隐私的内容,没有她们的参与,就没有这个研究,也就没有这本书的问世。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丈夫,女儿,父母和公婆,没有他们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我恐怕会中断这个研究。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冯爱珍女士在本书的出版编辑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工作,她们认真努力的工作,使得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刘 梦 于北京西坝河

                              2003年4月10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婚姻暴力研究作为家庭暴力研究的一个方面,在国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一个系统的研究领域。在中国,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后人们开始关注婚姻暴力现象。一些相关的研究性的文章开始发表,婚姻暴力的个案、受虐妇女的生活经历,以及介绍国外研究状况的书籍也开始问世。但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能够结合国外有关婚姻暴力研究的最新的理论和方法来对中国的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应该说还是一个空白。作者希望运用自己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习到的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婚姻暴力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这个领域有所贡献。
  本书在充分了解和回顾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20位受到婚姻暴力伤害的妇女的访谈,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资料分析中,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结合交换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再现了20位妇女暴力婚姻的经历,向读者揭示了她们生活中鲜为人知的一面。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婚姻暴力之所以能够存在和维持下来,是因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出现了一个保护性机制。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保护,使得婚姻暴力现象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之中。根据这个机制,本书构建了一个从宏观、中观、微观几个层面理解婚姻暴力,并且具有本土特点的理论框架。同时,还就如何干预和制止婚姻暴力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措施。

显示全部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文化、平等与暴力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与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

 第二节 暴力的文化解释

 第三节 男女平等与家庭变革

 第四节 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与婚姻暴力


第二章 婚姻暴力的研究回顾

 第一节 婚姻暴力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男人为什么使用暴力

 第三节 女人为什么忍受暴力

 第四节 中国关于婚姻暴力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方法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四章 婚姻暴力个案描述

 第一节 被访者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婚姻暴力的特征

 第三节 婚姻暴力的模式


第五章 主观感受的平等与权利

 第一节 夫妻平等

 第二节 婆媳平等


第六章 不平等的夫妻关系

 第一节 夫妻之间资源占有不均衡

 第二节 夫妻权利的不平等


第七章 权利关系的重建——从恩爱夫妻到拳脚冤家

 第一节 小红的故事

 第二节 四次暴力事件

 第三节 暴力是权利再分配的有效手段


第八章 婆媳冲突

 第一节 婆媳冲突的本质

 第二节 孝顺与婆媳冲突

 第三节 角色期望与婆媳冲突

 第四节 婆媳冲突与核心家庭利益

 第五节 婆媳之争的新理解


第九章 面子与暴力

 第一节 中国人的面子

 第二节 面子与暴力的产生


第十章 婚姻暴力的保护性体系

 第一节 已有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 她们为什么不离婚

 第三节 妇女怎样应付暴力行为

 第四节 暴力婚姻的保护性体系


第十一章 理解中国婚姻暴力

 第一节 资源平等与控制

 第二节 措施与方向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