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普通认识论 平装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分享到:

定价:¥33.00

  • 著者:3087 译者:
  •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本印时间:2010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94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7-100-04397-2
  • 读者对象:哲学专业师生
  • 主题词:普通认识论
  • 人气:583

显示全部序言

        在一套自然科学的丛书中竟包括——实际上是开始于——一本哲学著作,这可能会使人们感到奇怪。当然,如今人们普遍地一致认为,哲学和自然科学是完全相容的,但是若要承认认识论具有如此突出的地位,那就不仅意味着这两个领域是相容的,而且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联系。因此,只有它们之间这种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密切联系确实真正存在,才能证明把这本书包含在自然科学丛书中是合理的。
  在没有预示要说的东西之前,作者想首先解释一下自己关于认识论和各门科学之间相互关系的观点,从而在开始时就说清楚本书所遵循的方法。
  在我看来——我在其他场合已经表达过这种看法而且也不厌其烦地重述这个观点——哲学不是在各门单个学科之外或之上的一门独立的科学。毋宁说,哲学的要素存在于一切科学之中;哲学是它们的真正灵魂,而且只有借助于哲学它们才成为科学。任何特殊领域中的知识必须预设一套非常普遍的原则,并与这些原则相适应,否则它就不成其为知识。这些原则扩展并渗透到全部知识系统中从而使知识系统具有稳固性,哲学无非就是这些原则组成的体系。因此,哲学寓于一切科学之中;而且,我相信,只有在各门科学这个故土中探求哲学才是通向哲学的唯一道路。
  虽然哲学深深地寓于各门科学之中,但哲学并不是在每一门科学中都同样现成地表现出来的。相反,在那些已经达到最高水平普遍性的学科中,必然最容易发现第一原则。显然,对于现实世界具有最普遍有效性的那些命题,乃是自然科学的,特别是精密科学的命题。哲学家们只有在对这些自然科学的挖掘中,才能揭示出他们所追求的珍宝。历史学涉及的是一个单独星球上的单独物种的命运,而语言学则涉及支配着那个物种的非常特殊的活动的法则。与之不同的是,通过自然科学方法所发现的法则的有效性并不局限于任何一个个别的实在领域;原则上它可以推广到整个宇宙,不管在时间和空间上多么遥远的宇宙。因此,普通认识论一定要把自然科学知识作为它的出发点。
  然而,这并不是说,自然知识是某种特别的知识。无论在什么地方知识都是同一的;最普遍的原则总是相同的,甚至在人文学科中也是如此。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在人文学科中,这些原则虽然也如同在自然科学中那样是有效的,但似乎是应用于更为特殊得多和更为复杂得多的问题,因而察知它们也要更加困难得多。例如,试想一下,在物理过程中寻找因果作用要比在历史事件中寻找因果作用容易得多。
  哲学思想和个别科学的思想特征之间的关系差不多也是如此。显然,哲学家应当倾注充分精力于自然知识。相反,自然科学家却发现他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强烈地推动他去关注认识论;因为这些问题在他的科学中具有高度的普遍性,他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不断地要接触到纯粹哲学的领域。他的确必须跨进这个领域;否则,他便不能充分地理解他自己活动的意义。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总是一个哲学家。认识论和自然科学的目标之间这种紧密的相互联系也容许并且需要一种紧密的外部联系。如果在研究院和大学中使这种联系更清楚地显示出来,那就好了,可是,在这些地方仍然有一种将哲学、历史学科同数学和(其他)科学学科对立起来的习惯。在这个时候,本书以这种方式出版,可使哲学和科学的相互关系找到一种适当的表达。
  由于上述原因,我很乐于接受出版者关于将此书放到“自然科学”丛书系列中的建议。
  我常常追求一种尽可能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这是一种逐渐形成从而使所讨论的东西毋须专门的哲学知识就可以理解的表达方式。在少许几处,包含对一些特殊的哲学理论进行详细的批评,从而使作者能够向他的同行们将自己的立场更完整地表述出来,但是,这些段落的叙述很容易识别,那些只关心一般论述的读者可以将其省略而并无损失。
  本书以下内容冠以《普通认识论》的书名,因为所探讨的问题完全是有关最终原则的。如果哲学的好奇心没有将我们带到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上来,而是仿佛停留于最终结果之前的水平,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我们的出发点是自然科学——我们还处在自然知识论或科学哲学的范围之中。同样,从历史科学通向普通认识论的道路要经过历史的知识论或历史哲学,从数学通向普通认识论的道路要经过数学哲学,等等。在以下的论述中,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些特殊的认识论的水平上,尽管对我们的成果的具体论证在某些方面可能显得不够完全。但是,即使只出于实际理由,也完全不可能进入到这些领域进行大量的具体研究。因此,作为一个整体最终地完成我们的论证必须有待于对这些特殊问题的处置。我希望,以后来完成此事。

           第二版序

  本书出版后已销售一空,脱销已有两年半以上的时间了。作者感到应向读者说明新版延迟至今方得问世之原因,而在此期间人们一直对此书有热切的要求,所以我更觉得有作此说明的必要。
  首先,外在的环境促使作者忙于另外的完全不同性质的任务。但是我认识到第一版中存在某些缺陷,由此而产生的一些因素又使我回到对本书着手进行修改并使之有所进展。如果要完全克服第一版中的这些缺点就要求对有关认识逻辑的研究有很大发展并进行扩充,而这将意味着对全书进行重新建构。然而这样全盘的改变,我不能考虑;因为,如果对这本书作这样的改造,那将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性质。那样一来,它将不再能够适合于满足那种要求,使它得以在哲学文献中赢得特殊地位。为了使这本书继续占有这种地位,就必须保持这种总体的设计;为了使它比过去更好地起到它应起的作用,就必须在许多细节方面进行修改。
  这样一来,本书第二版的修改只能限于对第一版作一些订正并略有增删。至于在逻辑上使本书中所发挥的认识论观念臻于完善,这一重要任务只能留待以后对逻辑原理作全面的阐述了。
  我相信,正确的观念最好以其自身固有的真理性而发挥作用,无需长篇大论地发动对错误的战斗,因此,我把所有不重要的离题的论战性的叙述都删去了。只是在批评相反观点构成我自己的正面思考的自然的出发点的那些地方,我才把自己的观点的发挥同这种批评联系起来。因此,对康德及其学派的基本思想的批评性评论在新版中仍需保留。事实上,关于“对内在论观点的批评”的重要的一章甚至有必要加以扩充,因为尽管这一章特别地受到广泛赞许性的关注,但我觉得对这一章仍需作某种并非无关宏旨的补充和改进。
  我花费了很大精力来改写论述心理学问题的那一章。对这一论题的讨论我一贯给予特别重视,但现在看来,其中大部分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正确的理解。我在讲课和谈话中获得的经验使我相信能够通过新的表述得以成功地避免以前论述的不足。
  至于其他篇章,我想提到的是第11节中新加的材料,这些材料对基本的系统化的观点作了很大的简化和压缩。在本书最后一节的阐述也是比第一版的论述更加简短的一个概要。当我着手写第一版时,我就已经清楚地知道,对该节中关于归纳知识所产生的种种问题,若要作出令人满意的处理,实际上就需要写整整的一本书。由于对这个问题不可能在现有的篇幅中作出比较透彻的处理,因此,我索性将这一章加以缩短。
  尽管在许多地方有所删节和压缩,但这本书的总的篇幅仍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大。
  为适应多方面的要求,书后加了主题索引。我的哲学系学生希尔伯特•费格尔在编制这个索引和人名索引方面,以及在改校样方面所做的工作给我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帮助,谨向他表示最热烈的感谢。

                      维也纳,1925年,3月
                         作  者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作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著名分析哲学家。本书是其代表著作之一。   本书对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一般认识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刻的研究,全书分为知识的性质、思维问题、实在问题三个部分,是哲学专业研究必备图书。

显示全部目 录

英译者绪言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知识的性质
  1. 认识论的意义
  2. 日常生活中的认知
  3. 科学中的认知
  4. 通过意象的认知
  5. 通过概念的认知
  6. 定义的界限
  7. 蕴涵定义
  8. 判断的性质
  9. 判断和认知
  10.何为真理?
  11.定义、约定和经验判断
  12.知识不是什么
  13.关于知识的价值
第二部分 思维问题
  14.知识的相互联系
  15.严格推理的分析性质
  16.对分析的怀疑论思考
  17.意识的统一性
  18.心理的与逻辑的关系
  19.关于自明性
  20.所谓内在知觉
  21.证实
第三部分 实在问题
 A.对实在的设定
  22.对这个问题的表述
  23.对实在问题的素朴观点和哲学观点
  24.实在的时间性
  25.自在之物和内在论观念
  26.对内在论观点的批评
    a.未被感知的对象
     1.作为实在的未被感知的事物
     2.作为非实在的未被感知的事物
    b.多个体感知的对象
 B.对实在的知识
  27.本质和“现象”
  28.时间的主观性
  29.空间的主观性
  30.感觉质的主观性
  31.量的知识和质的知识
  32.物理的和心理的
  33.再论心一物问题
  34.对平行论的责难
  35.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
 C.实在知识的有效性
  36.思维与存在
  37.认知与存在
  38.有纯直观吗?
  39.有纯思维形式吗?
  40.关于范畴
  41.关于归纳知识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