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宋词与民俗

分享到:

定价:¥24.00

  • 出版时间:2007年07月
  • 页数:406页
  • ISBN:7-100-04508-8
  • 主题词:宋词民俗
  • 人气:349

显示全部序言

  宋词是我国民俗的重要文献之一。近年来,将宋词引入文化学、民俗学的视野,已日渐增多。黄杰同志的这本《宋词与民俗》,则是从民俗学的观点和角度,重新审视宋词价值的一部系统性著作。
  词由于其本身特点,较之诗文更能适应民俗、容纳民俗和善于表现民俗。2万多首宋词中,与当时民俗直接间接有关的,占有很大比重。然而过去不论研究宋词或研究民俗,对这一点都缺少应有的关注。两宋词中涉及南北社会的大量民俗现象,未能予以重点开发和广泛运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失。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已有所开展,宋词在文化学、民俗学上的价值,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同。
  民俗是约定俗成、世代积累、长久稳定的,往往超越历史阶段而存在。古老的民俗有些一直延续至今,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而不失其历史光泽。宋词中所展现的两宋民俗,并不是深埋于岩层之下的化石。相反,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随处可以发现它们的遗存。民俗总是与人民生活形影相随,结伴而行。后代的人们对于前代的民俗,也总是怀有兴趣,感到亲切和易于理解的。问题是要对延续至今的这些古代民俗给予现代诠释,除了追本溯源,还要证明其历久不衰、与时变易的内在原因。黄杰此书就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努力。
  两宋历时三个多世纪。北宋定都开封,南宋定都杭州,地跨中国的南北疆域。民俗有举国的同一性,也有地域的差异性。以开封为代表的中州民俗,以杭州为代表的江南民俗,与前此以关中为代表的汉唐民俗,固有其世代相继的历史传承,但也呈现出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所带来的若干新的风貌。有的民俗逐渐褪色淡出,有些民俗则新近生成、日趋流行,这样的例子在汉唐至宋的民俗演变中并不少见。总的说来,在宋代,中州民俗和江南民俗上升至主流地位,而且从宫廷到民间,从都市到乡村,从北方到南方,都更为丰富多彩,闪现了前此少有的一些亮点,在社会生活中也愈益显要。
  且以时令节日为例。宋代有关时令节日的民俗来源甚古。但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陈元靓《岁时广记》等书的大量记载看,同样一个时令节日,较之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唐韩鄂《岁华纪丽》所记,就远为隆重繁盛,铺张扬厉,多姿多彩。宋词中的节序词,也多至数百首,成为宋词的一大宗,与两宋时令节日之盛正相呼应。宋人作节序词是一种独有的时代风气,为时令节日点缀应景所必需与必备。两宋名家,几乎没有不作节序词的。他们的名作在佳日良辰传唱遐迩,远播人口。要知道,词在宋代,不仅是置之案头的书面读物,更是应歌而作诉之口耳的一种音乐文艺。宋人词集有不少作为唱本传刻,就是适应时令节日、公私宴饮、征歌选舞的民俗需要。柳永的《乐章集》、张先的《子野词》,皆按宫调编排,周邦彦的《片玉集》,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单题、杂赋几类编排。南宋最流行的坊间选本《草堂诗馀》,前集分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四类,后集分节序、天文、地理、人物、人事、饮馔器用、花禽七类,每一类又分子目,凡六十六目。如节序类分元宵、立春、寒食、上巳、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除夕等十个子目,词集这样的分类分目编排,完全是便于人们按照不同时令和宴唱场合,选词以备唱。柳永、周邦彦多作节序词,在乐坛歌席、西楼南瓦传唱不绝,成为他们得盛名的原因之一。柳永的元夕词宫内应制,苏轼的中秋词遍行南北,都是宋代时令节日的胜事佳话。《水浒传》第三十回,说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应景的曲儿”,唱的就是“一只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据说苏轼的中秋词一出,而余词尽废,可以想象宋代的中秋月夜,中国南北上空飘荡着怎样的歌声。
  俞平伯先生的《唐宋词选释》,对所选词的民俗背景,每有专门的诠释。从戴复古词只选了一首,别具见地。

                <FONT face=仿宋_GB2312>洞 仙 歌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
  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
  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
  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FONT>
此词纯用当时口语,写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在酒楼的小阁上大家围桌而坐,三杯两盏之余,请歌妓唱曲,唱的必须是重阳应景的时令曲子,以酬佳节。就是一副真实的与宋词相关的节日民俗场景。
  再以茶词为例。宋时习俗,客来进茶,客去进汤。进茶时唱“茶词”,进汤时唱“汤词”,其作用与当时酒筵上歌妓劝酒常用的“酒词”相仿。“茶词”与“汤词”同为宋时“茶道”的内容之一。两宋饮茶之风极盛,有不少著名的茶品,喝茶时讲究饮茶的方法、器具和场合。因而两宋词中,“茶词”、“汤词”亦独为一类,为数甚多。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既是师友,又是茶侣,又多擅长以诗词咏茶。黄庭坚是江西分宁人,分宁就是宋时茗茶产地之一。富弼为相,会见黄庭坚,所得印象,“原来只是分宁一茶客”。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说:“腊茶出于福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亦作日铸,绍兴山名,其地产茶)为第一。自景祐已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这种双井白芽,就是黄庭坚家乡特产的名茶。从黄庭坚《满庭芳》(北苑龙团)、《西江月》(龙焙头纲)、《阮郎归》(烹茶留客,歌停檀板,摘山初制)、《品令》(凤舞团团饼)等茶词,可以了解宋时茶艺之精和以“茶词”待客的特有的饮茶风尚。宋人的酒词,前人已有汇辑。宋代独擅的“茶词”、“汤词”,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汇集整理。时下各地招待贵宾经常举行茶道表演,但已不知道宋时客来进茶之际,伴有唱“茶词”这项礼仪与艺术表演;而且即使知道,也没有人手执拍板按照曲谱付之歌喉了。
  上述诸事,黄杰书中都有切实展开。我这里再提一笔,不过稍引其绪,略作申说。宋词中展示的两宋民俗,非常丰富。有关妇女生活、婚丧喜庆、饮食服饰、百工伎艺、音乐歌舞、各地物产、市井游乐、宫廷庆典、神怪灵异、社会交际、佛道宗教,乃至草木虫鱼、行话俗语、医卜星象,都有生动如实的记录。这些蕴藏丰富的民俗迹象,很少已被运用,有待今后加强研读和考索。
  《宋词与民俗》的出版,是黄杰从事民俗学研究迈出的第一步。黄杰同志为学勤奋刻苦,具有毅力和韧性。期望她在业已认定的学术道路上,一直成功地走下去。

                          吴 熊 和
                        2005年3月16日杭州

显示全部后记

  这部书稿,是在业师吴熊和先生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去年6月份,我还以它的初稿,顺利地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吴先生也是我的硕士导师,对我十分了解,在博士入学面试上,就为我定下了“宋词与民俗”这个选题。因为硕士毕业以后,忝列教席的我多年来开设的主要课程就是民间文学、民间文艺、民俗学。入学后,在先生指导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读《全宋词》及各种词别集,尽量将宋词涉及的民俗辑录统计出来,其次是阅读了相关的大量的古今中外文献。本书第六章实为考论汇编,其中的大部分便是作为最初的尝试写出来的。
  作这项研究,最大的感受便是饶有兴趣又力不从心。民俗的涉及面非常广泛,解读宋词也比解读其他文献困难得多。常常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就奔波很久,且往往劳而无功,时感进展不下去,踏破铁鞋后的意外一得,已足使我欣欣然,先生偶尔的嘉许,更能使我快乐多时。
  我是在职读博,工作、俗事缠身,每每不能专心,但先生待我一如既往,总是鼓励我从俗冗中超拔出来。民俗学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往往是先生先告诉我。书橱里不少书籍,是先生慷慨赠予。先生批回的作业,总是丹黄烂然,小到标点和字句的修改,大到立意和论据的取舍,还有棒喝与表扬。而每当想到先生是抱病在认真地工作着,在为培养我尽心尽力,就忍不住热泪盈眶。由于资质愚钝,文稿还有一些先生指出的毛病没有改正,还有一些先生的意图没有贯彻,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完善之,并学习先生对待工作的认真与踏实,以期报答师恩于万一。
  感谢评审我的博士论文的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先生,苏州大学教授杨海明先生,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余恕诚先生,武汉大学教授王兆鹏先生,湖北大学教授刘尊明先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铭先生,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肖瑞峰先生,浙江大学教授陆坚先生、韩泉欣先生、沈松勤先生、林家骊先生,感谢他们给予我的中肯意见与热情鼓励。
  感谢硕士阶段参与培养我的宁波大学教授金涛先生,他也是一位古道严师,尤其是他在文献方面给予我的训练,使我至今受益。
  感谢浙江大学“传统文化与江南地域文化”研究基金会和浙江大学“曙光”研究基金会的有力支持。
  感谢为出这本书而冒风险的商务印书馆。感谢我的大学同学耿晓谕君,热诚为我出面联系,使我避免了自我推荐的尴尬。
  感谢同门长师兄沈松勤老师给予我的很多指教和帮助。感谢我的父母、公婆,感谢我的夫君邱建平和孩子,是他们给了我一个心安之处。感谢所有关爱帮助我的亲人师友们。

                            黄杰
                        于甲申年十月小阳春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宋词中涉及民俗者,数量相当可观,展现其中的民俗也丰富多彩。民俗对于宋词的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民俗活动往往是词创作的动因和目的,有时词本身便是民俗活动的一个质素或组成事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往往推动形成词创作的重要题材及其审美追求的共性。从民俗着眼,是宋词研究的重要角度;从宋词出发,亦不失为宋代社会研究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这个课题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书在爬梳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民俗角度切入,论述了宋词与节序民俗、宋词与礼仪民俗、宋词与花卉民俗、宋词与宴饮民俗等的关系,发掘了不少在宋词中鲜为人注意的民俗资料,填补了国内学术研究的一个空白。

显示全部目 录

序                 吴熊和

绪言
第一章  宋词与节序民俗
 节序词概说
 元宵词
 七夕词
 中秋词
第二章  宋词与礼仪民俗
 礼仪词概说
 寿词
 婚词
第三章  宋词与花卉民俗
 花卉词概说
 梅词
 海棠词
 牡丹词
 兰词
第四章  宋词与宴饮民俗
 宋词与宴饮民俗的关系
 茶词
 汤词
 熟水词
第五章  词人与民俗
 一、十二词人词作中的民俗情况简表
 二、小结
第六章  宋词与民俗杂考
 宜男俗信
 摸石求子
 风神崇拜
 拜月习俗
 占卜种种
 竞渡考源
 斗草游戏
 啰哩啰哩
 踏歌与缠足
 小山考释
 说胜源流
 帘押小考
 集市百态
 西施归宿

附录  民俗文化:唐宋词乐的保存者——<FONT face=仿宋_GB2312>对于有关的音乐研究和调查的综述
</FONT>引用及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