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桃花流水杳然去——王鼎钧散文别集平装海外散文随笔丛书

分享到:

定价:¥38.00

  • 著者:25693 
  •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本印时间:2015年01月
  • 版次:1印次:2页数:314页
  • 开本:32册数:1
  • ISBN:978-7-100-10349-7
  • 主题词:桃花流水杳然
  • 人气:3153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感受散文的“阳刚之美”!2013年“国家记忆•年度历史图书”奖得主王鼎钧散文新作《桃花流水杳然去》,大时代的洪流,丰富的阅历,深沉的情怀,圆熟的技巧,透彻的洞见,书一纸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隐地称他为“这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席慕容说,“他最最神奇之处,就是可以只用很少的字句,在瞬间展现出带有许多层次的空间”,楼肇明将他与余光中并称为“今日台湾散文文坛上的双子星座”“创造了散文的阳刚之美”……
 

显示全部序言

   简洁以旺神
               ——序《桃花流水杳然去》
                                                                   作者:张辉诚

     在台湾,像我这样三十岁逼近四十,也就是一九七○到一九八○年代的人,再往前推十年,往后延十年,整整三十年的时间,都是笼罩在王鼎钧的散文中成长的。他的哲理、生活、机智、幽默小品及怀乡散文、写作指导之书,几乎席卷台湾书市。社会大众争相传阅,学校学生人手一册,蔚为风潮,堪称传奇。
     当年我就读中学,初次读到王鼎钧《开放的人生》,即受感动,那里头有一种特殊的文气,并且多年以来不曾稍变,一路贯穿至今日。这股文气是什么呢?从王鼎钧近几年扛鼎四巨作回忆录来看,最后一册《文学江湖》曾提到过去他在台湾担任广播编撰时,“一向注意长句之害”。对照书中《天使何曾走过》最后一段:“我们向往简洁的语言,倘若可能,加上隽永,倘再可能,再加上机智。至少要保持简洁,文化修养的表现在乎简洁,思路清晰的表现在乎简洁,语言简洁的人敬爱公众,也得到公众敬爱。”再观诸王氏其他作品,就能发现他特别爱用短句——名词之前多不加臃肿的形容词,不去描述过多无谓的细节、不让西化的子句出现在句子当中——他用短句让文章节奏显得轻快如歌、面目变得清爽如少年;他又喜欢在行文布局时博采例证,例证得到短句相助,立即畅然明快,条理分明。他用匕首一般的短句,切情讲理、析事论道,像庖丁解牛一般,以无厚入有间,事事物物砉然得解。
     他以此写小品固然精悍,写起长篇大文竟也轻快如驭骏马长征,丝毫无累赘之感,挥洒长篇一如点染小品轻松,不可谓不奇。之所以如此,其源皆出于王氏的美学考虑——简洁。从短句出发,进而遣字、叙述、议论一并追求之。此等简洁风格,王氏甚至认为还能反映作家思路清晰与否、文化修养良莠……换言之,化繁为简,正是王氏写作最首要的考虑。
     然而读者不免追问:王氏所指的“繁”究竟是什么?此书恰好可让读者略窥一斑。其一, 一生颠沛流离的遭遇。王氏历经一九四九年之前大陆时期的战乱、一九四九年至台湾时期的辛苦求生与文学生涯的开展、一九七八年之后移居美国时期的生活甘苦。前两者大多已经在回忆四部曲写完,但有时文章为了某些观点不得不再重述一次,或者四书之中遗漏而加以补述,又或者针对成书之后的访问、感想而加以补充。而写移居美国的生活甘苦,就很能体会到王氏的用心,虽说移居美国,体验到了东西不同文化的生活差异,但是王氏着墨更多的却是移民生活的艰困,如种族歧视、亚裔教养、资本主义社会样貌等,还有他对资本与商业社会的偏差观念颇多批评,对美国社会中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做法亦颇多坚持,还有对东西文化之优劣长短所做客观而温和的评断。这些,都很能察见王氏关怀所在。
     其二,对现实社会的种种观想。此书着实可见王氏读书之广博,掌故随手拈来,故事层出不穷。同时也很可见王氏重视时代变化、重视自身与时代之关联(试想,当今社会哪个人到了七十三岁,还去报名学计算机,用计算机写文章?王鼎钧就是这种人),对时事、时闻格外关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生活去适应新时代。王氏在此书表达了许多他对现实事件的看法(从同性恋、杀人事件、受刑人、一胎化、艺术表演、书评、中文教材等等),这些看法大多入情入理,既不故作高调,亦不落俗套。他对现实之于个人的、群体的、异邦的、故土的处境尤表关心,如对传统教养、伦理观念、两岸关系、台湾现况、大陆问题表达他的忧虑与期许。正所谓人在异邦,心系故土。
     其三,关于文学与信仰。这是此书笔墨最多、分量最重的部分。关于文学部分,王氏言简意赅地分析了文学与政治、色情与道德的关系,说理井然,论述清晰,并且佐以实例,理事相济,情理相发,不会让人觉得好像大发空论。其中印象特别深刻的,他自言“与文学是结发之妻”,是“乱世夫妻”,今生今世不会和文学离婚,也不会始乱终弃,对照王氏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写作态度与成就,真是言之无愧、当之亦无愧。王氏即用此等对待文学的态度去信教,王氏受洗为基督徒,但他并不偏执、亦不疯迷,他信主宗经之余,也坦然打开心胸去理解其他宗教、接触其他经典,他用宗教的情怀与眼光省识了人间的不幸、灾难与人祸,也用宗教家的胸襟去探讨人的狭窄、仇恨与迷惘。王氏之可爱,在于他没有动不动就引《圣经》,动不动就呼主之名,动不动就称神迹,他信教是深刻思维判断之后所得的结果,因深刻思索而成就深刻信念,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人信己信。正因为如此,他的信仰就很有自己风格。宗教、经典、信仰皆为我用,他可以大胆地将《圣经》化繁为简地描述为“创造、犯罪、替死、忏悔、救赎”大经大法,也能讨论其他宗教及经典的得失优劣,当然也就能将信仰化为文学,让信仰与文学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这在当代作家,如此投入信仰还能保有自我原来面貌的,实属罕见。
     这些头绪繁乱的事件,王氏皆化繁为简,分篇论之。若此处总而“简洁”说之,即是王氏以慈悲心,重铸漂泊史;以宽容心,正视现实,通权达变却不随波逐流(如尊重中国传统却不墨守成规);以坚定心,面对文学创作与基督信仰。
     然而此书真正动人之处,恐怕尚不在于简洁之风而已,或是随时闪现的隽永妙趣,而是一个写了六七十年的老辈作家,用他的人生风浪,以及风浪中得来的睿智与洞见,加上他的豁达、机智、幽默、谦虚与正直,亲身示范了何谓勤勉,何谓毅力,何谓老而弥坚,何谓与时俱进,还有何谓对文学深切的热爱。这些都让读者感觉——三十多年前写下“人生三书”的王鼎钧,其实一直都年轻,仍旧精神奕奕、虎虎生风,振笔可以引风,作文足以生雷。正谓桃花流水依旧在,人老神旺犹少年。

显示全部后记

     这几年,努力补读以前错过的好书,自己写得少,这本别集算是主要的成绩,也是我文学生涯中难得的因缘。
     先是承香港《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先生邀约,参加《明月》十方小品的阵容。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台北,《明月》还不能大量入境,我们千方百计从研究机构借出来阅读,情境宛如昨日,今接《明月》电话,顿时受宠若惊。不久,纽约《世界日报》周刊的常诚容主任要我负责一个专栏,《世界日报》是我移民后打工的主要职场,也是我等移民初期的生活指导和精神慰藉,奉命唯恐后人。得这两方的加持与督促,我又恢复了定时定量的作文。
     与此同时,纽约的文艺组织和宗教团体偶尔找我演讲,我有使命感,但是缺乏演讲的才能,每一次我都事先写下完整的讲稿。我受过广播的专业训练,文稿听来清楚明白,读来简洁晓畅,讲完以后又蒙几位主编轮流采用:《联合报》副刊的瑜雯女士,《中华日报》副刊的羊忆玫女士,《世界日报》副刊的吴婉茹女士,《侨报周刊》的刘倩女士,还有《香港文学》月刊的陶然先生。
     我在接受《联合报》记者陈宛茜女士访问的时候说,老年杂文乃写作之降弧,文采减退,执着增强。说得好这是“繁华落尽见真淳”,可是文学创作怎可繁华落尽?它的真淳应该就在繁华里,繁华乃真淳之表相,真淳乃繁华之解读。我深知作家早期不可只有繁华,晚年不可徒恃真淳,现在作文,事先深思熟虑,落笔字斟句酌,尽心尽性,先求诸己,相信无愧一斋四壁平生所好,不负读者诸君青眼一看。
     《别集》由台北尔雅出版繁体字本,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简体字本,由“一国两制”衍生的“一书两体”,应是今世作家的殊遇。《别集》能跻身“商务”殿堂,也使我这个当初从王云五百科全书启蒙的孩子,又和失去的童年遥遥相望,多谢知名散文家五月女士玉成。
     张辉诚先生是我的忘年之交,文名昭著,他对我的散文有长期的观察。他为《别集》繁体字本写了一篇评介,其中溢美之词属于区区在下,那些分析、介绍、背景说明属于国内的诸位读友,可以作大家欣赏或批评这些文章的重要参考,央得辉诚先生同意,移作本书的序文。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王鼎钧,当代著名散文家。1925年出生,山东临沂人。幼年因战乱辍学从军,随国民党军队转征南北,1949年迁台湾,1978年移居美国。因受沈从文、夏丏尊等影响,青年时代开始写作,从此视其为人生的使命,终身不懈。
   王鼎钧先生的作品,因丰富的阅历、深沉的家国情怀、圆熟的文学技巧而呈现丰厚多样的文学生命样貌。他的作品行云流水,浑然天成,“涝水尽而寒潭清”,“繁华落尽见真淳”。他与余光中先生并称为台湾散文的“双子星座”,“创造了散文的阳刚之美”,是“五四”以后,台湾现代散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2013年,鼎公凭《回忆录四部曲》获“国家记忆•年度历史图书”奖。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由作者新近写就的散文结集而成。涉及文学、历史、人物、个人游历、早年回忆、社会诸象等众多方面,按内容分为四辑。既有《“一九四九”三棱镜》等通透的文艺评论,又有《韩寒游台湾》等老辣的世情“微言”;既有《眷村与眷村文化》等这样深沉的个人记忆,又有如《宗教与人生》等淳净的宗教感怀。

    本书收录的文章虽篇幅不长但文字老辣、洞见深刻,擅从身边小事发独到议论,可读性极强。目前作者陆续授权其作品在大陆出版,引发阅读风潮,本书为唯一一部收录了鼎公未发表的近作的文集。
 

显示全部目 录

辑一 寂寞的不朽
文学与政治 /3
文艺和色情 /5
文艺与道德 /8
文学的沧桑 /11
文学欣赏面面观 /13
作家常有的生活习惯 /20
散文的“四有”/23
文章成于“三上”/25
闻蝉声,说诗人 /28
借诗说话 /31
寂寞的不朽 /33
死活读不下去? /36
云门狂草老眼看 /39
老实话 /41
从饮食到文学 /44
品味知味 /47
小说中的冷战灵魂 /49
——细品赵民德的短篇小说集《飘着细雪的下午》
细品刘荒田 /53
折叠着爱 /56
七十岁的少年 /58
“一九四九”三棱镜 /60

辑二 名言与微言
住在衣服里 /73
世界贸易中心看人 /76
韩寒游台湾 /79
中学生的烛光 /82
朝气,杀气,孩子气 /85
有远虑,无决断 /87
文会商会两家亲 /90
记者与作家 /94
新闻工作的得失 /99
李白杜甫谁给他稿费? /101
中文教材经手过眼 /103
《弟子规》不读也罢 /105
硬笔软笔,都是好笔 /108
虎妈悍母 /112
“虎妈”的弱势战略 /115
母亲的心,子女的脑 /118
母亲节与模范母亲 /120
一胎“话”/122
哪些亚裔传统值得保留? /125
名言与微言 /128
赵承熙杀人无用论 /131
天使何时走过 /133
我猜同性恋 /136
富而仁,贫而乐 /139
善人门前是非多 /142
领导者是天生的吗? /145
这是兰德公司说的吗? /148
信运气,不靠运气 /151
一条背带的故事 /154
他们说的是两种语言 /157
欢迎受刑人新生 /160

辑三 听,听!别忘记你有耳朵
人生经验一席话 /165
现代君子铭 /168
不开卷,也有益 /171
老狗新技学计算机 /174
由“五恨”到无恨 /178
处理藏书的滋味 /181
四余读书记 /183
失真,求真,近真 /184
文从胡说起 /187
病中只读自家诗 /190
秘密知多少 /193
从美感到美化 /196
快乐?哪一种快乐? /201
听,听!别忘记你有耳朵 /204
敌人比朋友更难得 /206
家……由子宫到天堂 /209
方孝孺与隆美尔 /211
眷村和眷村文化 /214
写在《关山夺路》出版以后 /216
“南京大屠杀”三段论 /223
淘不尽的历史弯弯流 /226
我能说的只有感谢 /229
白纸的传奇 /232
我见老D 多憔悴 /235
美丽的谜面 /243

辑四 海上生明月
盼望宗教合作的时代来临 /259
宗教与人生 /264
宗教与战争 /269
宗教与“九一一”/273
宗教信仰与现代生活 /278
澎湖冤案与基督替死 /284
自然加上人为 /287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289
海上生明月 /293
——我向佛典寻找什么
大屠杀和大地震有关系吗? /296
自然和超自然 /299
一步两脚印 /302
技与道 /305
——从《关山夺路》谈创作的瓶颈

后记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