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未来三十年的中国经济 平装纪念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丛书

分享到:

定价:¥30.00

  • 主编:  
  • 出版时间:2010年08月本印时间:2010年08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274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07219-9
  • 读者对象:经济学研究者、对经济学及对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 主题词:未来十年中国经济
  • 人气:281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郝睿 1997年和2000年在武汉大学分别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法国奥弗涅大学国际发展研究中心(CERDI)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地区差距、人口转型、非洲经济、应用计量经济学等。在Annals of Reqional Science、The Developing Economies、Asian Economic Journal、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L'Actualite e conomique、《世界经济文汇》等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编著《非洲经济和投资研究》、《非洲冲突研究》、《2009中国与世界金融分析》等书。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对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模式和经验教训进行深入了的总结,从长期的视角探讨了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转型和瓶颈问题,并预见全球经济中的长期趋势所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中国经济今后三十年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未来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内容简介: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特区创办30周年。相隔有岁,但特区之建立与改革开放之推行有如孪生弟兄,相继着力,共推中国走向现代文明。若言中国新一轮现代化自改革开放始,其坚实之第一步,则从建立经济特区起。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中国未来年的目标、路径和政策
    一、过去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因素分析
    二、未来年,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定、高速的发展态势
    三、未来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
    四、未来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
    第一章 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引发的问题:内外失衡
    二、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内需还是外需
    三、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关系调整和经济平衡发展
    第二章 走向“亲贫式”增长的发展战略
    一、经济增长能否自动惠及穷人
    二、从“亲增长模式”到“亲贫模式”
    三、赋权、社区驱动与“亲贫式增长”
    四、总结与评论
    第三章 中国城乡不平等和贫困的变迁及来源
    一、导言
    二、中国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变化
    三、数据和分析方法
    四、结果讨论
    五、结论
    第四章 中国城市化:阶段特征与道路选择
    一、引言
    二、中国城市化水平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回顾
    四、中国城市化的制度约束
    五、中国城市规模和分布
    六、结论
    第五章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模式
    一、导言
    二、广东省经济发展概况和省内地区差异
    三、非均衡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
    四、讨论和结论
    第六章 经济增长、能源需求和大气污染
    一、引言
    二、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污染发展趋势
    三、对中国经济建模
    四、对环境影响的建模
    五、政策模拟情景设计
    六、计算结果
    七、结论和扩展
    第七章 最优环境税与中国经济增长
    一、引言
    二、环境税与经济增长关系
    三、最优环境税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中国经济背景下的最优环境税及其经济影响
    五、结语
    第八章 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性发展
    一、引言
    二、金融市场结构的作用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变化
    四、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性特征
    五、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七、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性发展的展望
    第九章 中国的教育、卫生与医疗改革:现状与展望
    一、中国教育的特点、现状和改革方向
    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过去、现状及展望
    第十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与决定因素
    一、引言
    二、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特点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判定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