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中西哲学论 精装文明通鉴丛书

分享到:

定价:¥95.00

  • 著者:1767 
  •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本印时间:2021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314页
  • 开本:16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19485-3
  • 读者对象:大专院校师生及文史哲研究者
  • 主题词:比较哲学研究中国、西方国家
  • 人气:122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中西哲学论》是成中英先生有关中西哲学研究的文集,反映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是一部深入探讨中西哲学、本体诠释学之学脉历程,展望中西哲学和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学术著作。

本书是深入探讨中西哲学、本体诠释学之学脉历程,展望中西哲学和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学术著作。内涵丰富,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值得一读。在推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上发挥作用,一方面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引进我国,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其他民族和国家,使不同文化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和友谊,促进当前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成中英,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台湾大学文学与哲学学士(1956),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硕士(1958),哈佛大学哲学与数学博士(1963)。曾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主任,耶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上海师大哲学系客座教授,东京国际CHRISTLAN大学哲学与教育学客座教授,莫斯科俄国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客座学者,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与技术哲学讲座教授,香港浸会大学研究员与哲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知识与价值:和谐、真理与正义之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哲学省思: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全球化》《儒家与新儒家哲学的新维度》《世纪之交的抉择: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文化、伦理与管理》《中西哲学的会面与对话》《C理论:管理哲学》《论中西哲学的精神》《知识与价值:成中英新儒学论著选》《智慧之光:当代中国管理哲学的应用》《超越时空:东大管理智慧之光》《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本体与诠释》《本体诠释学》《合外内之道:儒家哲学论》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中西哲学论》由成中英著,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本体诠释学以及本体诠释学与21世纪中西哲学发展等方面对成中英教授的研究成果汇集,并由成中英教授本人挑选汇成文集。本书是深入探讨中西哲学、本体诠释学之学脉历程,展望中西哲学和文化未来发展前景的学术著作。内涵丰富,行文流畅、语言生动,值得一读。在推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上发挥作用,一方面把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引进我国,另一方面又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其他民族和国家,使不同文化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在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和友谊,促进当前在全球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

显示全部目 录

《文明通鉴丛书》序 1
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
——我的哲学教育之路与心路历程 1
中西哲学范畴的差异 29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哲学 71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之需要 80
易学与中国哲学及中国文化的发展 94
儒家个体中宇宙论、生态学与伦理学的三位一体 111
儒家的自我理念:论儒家哲学中的修己与自由意志 129
论儒学的真诚性与创发性
——兼评当代儒学的“三偏”与“三正” 149
全球伦理与21世纪儒学的发展 163
论“观”的哲学意义
——论作为方法论和本体论的本体诠释学的统一 173
中国哲学的综合创造与创造综合
——兼论本体诠释的含义 198
论孔孟的正义观 211
论义利之辨与天人合一 232
《大学》之辨:本体诠释学对《大学》传统诠释的本体诠释 239
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 258
文学、哲学与人生 295
发扬中国哲学的融合力量与中国文化、哲学的现代化、世界化
——东学西渐的途径探讨之一 301

显示全部精彩试读

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
——我的哲学教育之路与心路历程


一、楔子:哲学的定位和定性

世界上有两种人会走哲学的探索之道。
一种人是想追求宇宙的真实,想从知识上去掌握存在的真理;这种人
探索哲学的动机是理性的、知性的。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知识惊诧”,也许就是指这种哲学的冲动。
另一种人是基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感遇,亦即基于某种存在境遇而引发对哲学的兴趣;这种人探索哲学的动机是实践的、生活的。《易·系辞》中所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的“忧患”,可说是第二种人探索哲学的因缘。
两种哲学冲动可能引发两种不同的哲学:前者重知识,后者重价值。但哲学既然是一探索性的学问,那么,两者仍然隶属于同一家族,都是追求终极真理的学问。从一个后设的超级观点来看:前者是以知识决定价值为取向,并以知识作为真理的标准;而后者则以价值决定知识为取向,并以价值作为真理的标准。所谓知识,是指客体事物作为指涉对象,为了要达到指涉事物的目的,而往往必须通过观念结构加以完成;而所谓价值,则是指一种主体心灵或自我所实现的满足和持守的体验状态,而不一定非有指涉的对象不可,也不一定非有指涉的架构不可。
但是,知识与价值不可完全分裂离析。因为,每一个知识系统都有一个隐含的价值结构,而每一个价值系统也都有一套隐含的知识结构。这一说法的根据是:无论是知识还是价值,都来源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整体经验。知(知识之动)和志(价值之动)都是人的原始经验,两者相互为用,相互依存。这种具含两者的原始整体经验,可称之为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