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汤姆叔叔的小屋(典藏版) 经典名著大家名译•精装本

分享到:

定价:¥39.80

  • 著者:119500 译者:
  •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本印时间:2016年07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482页
  • 开本:16册数:1
  • ISBN:978-7-100-12320-4
  • 读者对象:中学生,10—18岁
  • 主题词:长篇小说美国近代
  • 人气:323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部曾深度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小说

 

名人推荐

  林肯总统在接见斯陀夫人时,曾称她是“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把自己完全地置身于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会证明那些令人震惊的经历。”

——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

  “1852年出版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在当时偶然的环境帮助下,对全世界造成了直接、可观与印象深刻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比此前任何一本书所造成的影响更为巨大。”

——美国内战时期的驻英公使老查理斯•弗朗西斯•亚当斯

  作为家庭小说,有着“理智的复杂性、雄心与机智”,“对美国社会的批判要比霍桑与梅尔维尔这些更知名小说家的批评更具毁灭性。”

——简·汤普金斯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力作,被誉为“黑人的《伊利亚特》,它以精彩而写实的内容揭露了黑人奴隶制的残暴与黑暗,推动了废奴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伟大巨著。林肯称该书直接引发了南北战争。该作品曾被改编成戏剧、音乐剧,被译成世界上四十多种文字,其魅力经久不衰。

显示全部序言

  本书作者斯托夫人全名哈丽特•比彻•斯托。1811年生于康涅狄格州的利奇菲尔德。父亲莱曼•比彻是一位著名的基督教公理会加尔文宗的牧师。后来她父亲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担任兰恩神学院院长,举家迁往辛辛那提。1836年她与加尔文•斯托结婚,接连生了七个儿女,后来她的丈夫要到缅因州鲍杜因学院任教,便于1850年随同迁往缅因州。就在这时她写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此后她继续从事写作,几乎每年写一本小说,包括《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1856)、《牧师的求婚》(1859)、《老镇上的人们》,以及为拜伦夫人辩护的专著《拜伦生活真相》(1869)。但是,由于丈夫体弱多病,斯托夫人成名后又屡遭攻击,他们的生活经常陷于贫困焦虑的境地。斯托夫人晚年过着文人生活,退隐于佛罗里达州,生活憩静安谧,以《棕榈叶》(1873)一书记载了绚烂归于平淡的心境。1896年,她逝世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享年八十五岁。
  斯托夫人自幼受到基督教精神的熏陶,正义感极强,她一向关注宗教、道德、社会问题,敢于就有争议的问题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问题包括奴隶制、禁酒、妇女选举权问题等。斯托夫人的著作,都是她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严肃思考的产物。她创作小说,是为了以之为工具,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参与对社会的改造,也就是说,都是“载道”之作。
  斯托夫人在辛辛那提住了十八年,该市与南方的蓄奴社会仅一水之隔(俄亥俄河)。在这里,她首次接触到蓄奴和废奴主义,经常接触从南方逃亡过来的黑奴,听过许多黑奴悲惨遭遇的故事,并且多次亲自到过南方,目睹了黑奴作为商品任人买卖的悲惨景象,内心对这个万恶的制度深恶痛绝。她不但冒着触犯法律的危险,参与了援助由南方逃亡而来的奴隶的活动,而且决心要为废除奴隶制而奋斗。1850年,她开始创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于1851年至1852年间连载出版。此书出版之前,美国南北因奴隶制而引起的矛盾,由于1850年国会通过“妥协法案”而暂时得到缓和。这本书一出版,便像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重新引起了北方人民对奴隶制的极大义愤,从而使南北矛盾日趋尖锐,以至于不可收拾的地步,直至1864年内战爆发。斯托夫人不仅在书中为黑奴仗义执言,还于内战爆发前夕的1863年亲自到白宫为黑奴请命,敦促林肯总统为逃亡到首都的成千上万的黑奴给以切实的帮助。林肯总统称她为“创作引起南北战争的小说的小妇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由此可见其“社会效应”之巨大。
  斯托夫人的其他著作也无不是“载道”之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激起了具有良知的白人对奴隶制的义愤,当然也激起了奴隶主阶级中的顽固分子对该书的痛恨,他们声称书中事实全系伪造。为此,斯托夫人又发表《〈汤姆叔叔的小屋〉题解》,列举大量无可辩驳的文字证据,使奴隶制的罪恶铁证如山。她见挚友拜伦夫人受到无端诽谤,为了维护拜伦夫人的名誉而写了《拜伦生活真相》,书中透露了拜伦与其妹的暧昧关系,触怒了英国许多绅士淑女,对她群起而攻之,诬称她为“丑闻贩子”,她也处之泰然。为了保卫妇女的职业权利,她不惜笔墨,连写了两部小说。为了针砭世俗的虚伪卑下,她写了数篇社会讽刺文学作品。最后,她体会到加尔文教派的偏颇僵化,除了在《牧师的求婚》中加以辛辣的讽刺以外,还永远脱离了其父兄毕生所宣讲而自己前半生也深信不疑的这种教义。
  但是在她的许多作品中,只有《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了不朽的世界名著,其他作品都在这部伟大作品的光芒中黯然失色了。该书首先以连载形式发表在一份废奴主义者的报纸上。后来,波士顿一家出版商出了单行本,第一周内便销了一万册,一年内达到三十万册,这在当时是空前的。同年,美国作家乔治•艾肯把它改编为话剧,在美国各地公演,盛况空前,经年不衰。后来,还出现过一些改编剧本。著名英国评论家兼小说家托玛斯•巴宾顿•麦考利、著名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著名德国作家兼诗人亨利希•海涅都为本书写了热情洋溢的书评。著名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本书也赞扬备至,可见其国际声誉之高。本书已被译成了三十七种文字,并被改编为各种语言的剧本,在世界各地演出,对世界各地(尤其是亚洲和非洲)被压迫民族的觉醒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在我国就是如此。本书问世五十年后的1901年,由我国翻译界先驱林纾和魏易译为中文,书名《黑奴吁天录》。译本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读者不仅对美国黑奴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而且对自己民族的命运感到切肤之痛,不少人痛哭流涕,呼吁国人从迷梦中醒来,团结一心抵御外侮。经过一个半世纪时间的考验,这本书的巨大成就和影响,愈来愈得到世界舆论的公认。
  《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它触及的是当时以及后来很长时期内美国和全世界的一个最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民族生存权、家庭生存权、个人生存权的问题。生存权是一个民族、家庭、个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可是奴隶制恰恰剥夺了人们的这些权利,使得一个民族世世代代受人宰割,家庭随时都可能被弄得妻离子散,个人随时都可能被奴隶主杀害。这一问题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连动物都有物伤其类的本能,作为万物的灵长的人类,当然绝大多数更是具有将心比心的观念。即使是压迫民族中的人,只要不是丧尽天良,也会为苦命的奴隶一洒同情之泪。从具体的背景来说,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在法国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思想家的启蒙思想影响下,世界各国反对奴隶制的运动风起云涌,到19世纪中叶已形成了高潮。本书的出版,正好适应了废奴主义者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再说,这部小说虽然鞭挞的是奴隶制,但也能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共鸣,因为亡国奴也是奴隶啊!
  其次,本书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书对奴隶制的鞭挞,主要是通过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出来的。本书主人公汤姆对主人忠心耿耿,干活勤奋卖力,正义感极强,舍己为人,深受黑人敬重。这些品质都是通过重大事件来体现的。为了让自己的同伴免于统统被卖到南方的悲惨命运,在有可能逃走的情况下,汤姆毅然独自承担被卖的厄运。到了残暴的奴隶主莱格利手下之后,他忍受着残酷折磨,多方帮助别的奴隶,不肯充当莱格利的打手来残害自己的同胞。两个女奴逃走之后,他宁死不肯出卖她们,最后被毒打致死。其他许多人物也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千人千面。同样是黑奴,汤姆品格高尚而忍辱负重;乔治•哈里斯大义凛然而机智勇敢;山姆装腔作势,见风使舵;卡博和桑博甘愿充当奴隶主的残暴打手,迫害自己的同胞。同样是母亲,伊丽莎为拯救儿子而不惜冒一切危险;女奴卡西经过各种悲惨遭遇,心情绝望,为了小儿子不受两个大孩子一样的痛苦,亲手将其毒死。同样是做饭做得好的女奴,克罗性情和蔼,讲究整洁;黛娜固执专横,厨房里乱七八糟。同样是奴隶主,谢尔比厚道而糊涂;圣克莱尔善良而潇洒不羁,玩世不恭,思想深刻而行动迟缓;莱格利残暴狠毒,居然以自己的手因毒打奴隶练得坚硬如铁而得意扬扬。同样是女奴隶主,谢尔比太太善良仁厚;玛丽•圣克莱尔刁钻狠毒。其他稍微重要一点的人物也无不如此。
  再次,本书中被奴隶主阶级及其代言人斥为“宣传”的议论,其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通过书中人物之口,或者亲自出面,分析奴隶制的罪恶本质和奴隶争取自由的斗争的正义性,呼吁一切具有良知的人们起来帮助苦命的奴隶、解放奴隶。这里只要摘录短短的几段即可见其一斑。“要是叫我讲一讲奴隶制这个问题,我就会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拥护奴隶制,我们得到了奴隶,就不想放弃,因为这是我们舒适与利益之所在。归根结底就是这一点,说来说去,这就是那些神圣的货色的全部意义。我觉得这样人人都懂。”“绝望的匈牙利逃亡者不顾他们合法政府的任何逮捕令和权威,逃到美国来的时候,报界和内阁为他们热烈喝彩,表示衷心欢迎。绝望的美国逃亡者做同样的事的时候,这是——这是什么呢?”“美国为人之母者……我恳求你可怜可怜那些具有你所有的感情,却没有保护、教育自己心爱的儿女的同等权利的母亲们!……凭着你永远忘不了的孩子临终时的目光,凭着那最后的揪心的啼哭声,凭着那凄凉的空空的摇篮、寂静的育儿室,我恳求你可怜可怜那些时刻被美国的奴隶制夺去儿女的母亲们!”具有正义感的读者读来,真是痛快淋漓。
  本书不是没有缺点,如宗教味太浓,结构不够匀称,结尾显得草草收场。但是,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载道”之作,即使有缺点,也是伟大的作品。与社会无关痛痒的作品,即使经过精心雕琢,也只不过是游戏文字或无病呻吟而已,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打打斗斗、争争吵吵、哭哭啼啼、嘻嘻哈哈。

彭长江
1997年1月20日于湖南师范大学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斯托夫人全名哈丽特•比切•斯托(1811-1896),出生于北美一个著名的牧师家庭。从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废奴制问题就成为美国进步舆论的中心议题。当时许多著名的美国作家都站在废奴的一边,为解放黑奴而呼吁,斯托夫人便是这批废奴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汤姆叔叔的小屋》激励了一代人的“废奴运动”,也把内战搬上了历史舞台,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1名。
译者简介:
   彭长江,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翻译理论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翻译世界名著三部,编有对外汉语教材两册,汉英词典一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小说采用穿插轮叙的方式,沿着两条平行线描述了汤姆和乔治两个黑奴不同的遭遇,塑造了忠诚友善但逆来顺受的汤姆和 勇于抗争的乔治夫妇等典型形象,并通过人物和场景描绘显示了一个时期的美国社会生活面貌,唱响了一曲爱的颂歌。在这里,你能体会到自由的宝贵,也能领略到 人性的光辉。这不仅让我们思索生存的意义,也让我们紧握生存的权利,继而更勇敢而又坚定地生活。

显示全部目 录

第一章给读者介绍一位人道主义者
第二章母亲
第三章丈夫与父亲
第四章汤姆叔叔小屋里的一个晚上
第五章活财产易主时的心情
第六章发觉
第七章母亲的奋斗
第八章伊丽莎的逃亡
第九章看来参议员也不过是人
第十章活财产被运走
第十一章活财产不安本分
第十二章合法行当事例精选
第十三章教友村
第十四章伊万杰琳
第十五章汤姆的新主人及其他
第十六章汤姆的女主人及其见解
第十七章自由人自卫
第十八章奥菲丽娅小姐的经历和见解(上)
第十九章奥菲丽娅小姐的经历和见解(下)
第二十章托普西
第二十一章肯塔基
第二十二章“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第二十三章亨利克
第二十四章预兆
第二十五章小福音使者
第二十六章死亡
第二十七章“这就是世界末日”
第二十八章团圆
第二十九章无人庇护的人们
第三十章奴隶货栈
第三十一章途中
第三十二章暗无天日的地方
第三十三章卡西
第三十四章混血女子的遭遇
第三十五章纪念物
第三十六章埃米琳和卡西
第三十七章自由
第三十八章胜利
第三十九章定计
第四十章殉难者
第四十一章小主人
第四十二章确有其事的鬼故事
第四十三章结局
第四十四章解放者
第四十五章结束语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主要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