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民生•公益
新华字典——国家免费教科书
浏览人次:496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堪称小型汉语语文辞书的典范。《新华字典》印行4 亿余册,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国家辞书奖特别奖,并且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一、《新华字典》:汇聚社会大爱心

    2010 年12 月6 日——7 日,中央电视台深度报道:广西自治区部分贫困小学缺少正版《新华字典》,大量质量粗劣、错漏百出的盗版、仿冒字典充斥校园。

 

中央电视台报道广西缺字典的新闻图片

 

    “本书值千金,破了伤人心。朋友借去看,千万要心。”几行歪歪扭扭的写在字典上的“警句”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该系列报道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率先做出公益捐赠的决定,并第一时间赶赴广西进行捐赠,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为社会各界的捐赠提供公益平台。

    据媒体的公开报道,全国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各界人士都进行了字典捐赠活动。《新华字典》捐助活动有五个特点:

    1. 捐助活动地域广

    据公开的媒体报道,社会各界的爱心在广西、甘肃、北京、河南、重庆、安徽、广东、山东、宁夏、浙江等全国几乎所有省份都各自开展得如火如荼,甚至已延伸到我国港澳台地区,如台湾知名学者曾仕强教授捐赠《新华字典》2000 册;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企业家林光如表示,愿意以实际行动服务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2. 该活动动员阶层极广

    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最基层的民众,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小学生,从国家部委到基层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了此项公益活动。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同志及其身边工作人员就捐赠了1.2 万册《新华字典》,在她看来,“让孩子们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拥有一本基本的正版的高品质的工具书,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阿丘为广西孩子捐出了一万元;身怀六甲的蒋女士捐款300 元,说这些钱是代未出生的孩子捐的;已经78 岁高龄的李宗奎老人,由于出行不便,请人送来10 本《新华字典》;铁路退休工人农威中风在床,托老伴捐出退休金……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

    3. 公益基金会广泛参与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数十个公益机构,包括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河南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等,都为《新华字典》的募集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多次活动。

    4. 大企业积极参与

    许多国有企业和民营大企业积极参与了《新华字典》的捐赠活动,如2010 年12 月,南宁市骋望地产有限公司向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元;2011 年12 月,贵州茅台集团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575 万元,专项用于为西部贫困地区
小学生配备《新华字典》平装本150 万册;新闻出版企业捐赠超过500 万元;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赠《新华字典》11 万册……



    5. 捐助活动持续在全国各地进行

    直到2012 年12 月,捐赠活动仍在持续,辽宁鞍山市依然有人捐赠《新华字典》给农村的孩子。2012 年2 月,《兰州晨报》联合腾讯网举办“记忆中的《新华字典》”微博话题和大型捐赠活动,在2012 年2 月13、14、15、16、20 日连续多日大篇幅报道社会各界的字典捐助。“如果文字之光\ 能够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那么这个世界\ 将永远充满智慧和希望……”一首小诗道出了全国无数民众的心愿。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捐赠大批《新华字典》,积极奉献爱心,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社会公众心系下一代、关心祖国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认识到了《新华字典》对国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缺乏字典、盗版字典泛滥的危害。

 

    二、党和政府采取多种举措

    2011 年初,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同志亲自主持“迎新春走基层”座谈会,听取了中央电视台关于广西字典的情况介绍,对广西等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很多中小学生缺乏字典的情况高度重视,要求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工作,多提供群众生产生活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办实事、办好事,送温暖、献爱心。

 

  

左/刘云山同志主持召开2011 年“新春走基层”座谈会         右/广西划拨2000 万专项经费购置《新华字典》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访时说:“一本学生小字典,事关民生大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决定,第一,要求商务印书馆抓紧推出供农村中小学生使用的《新华字典》(平装本);第二,把《新华字典》作为农家书屋必备图书;第三,倡议全国新闻出版企业开展《新华字典》捐赠活动;第四,组织开展打击盗版工具书专项行动。

    各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划拨专项经费。例如,2010 年12 月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项安排2000 万元经费,解决了220 多万孩子缺乏正版《新华字典》的问题。

    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将西部贫困地区缺乏《新华字典》的情况作为教育孩子关爱他人,热心公益的教育活动,积极组织,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甚至专门下发文件,倡议捐赠《新华字典》。例如,北京市丰台教委向全区12 万中小学生发出通知,要求各校开展 “爱心字典 点亮人生”主题教育活动,倡议全区中小学师生用自己的爱心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贡献一份爱心,捐赠《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10 万余册。上海市教委专门下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打击盗版工具书专项行动的通知》,积极开展打击盗版工具书活动。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爱心字典”捐赠活动进入了2011 年重庆市语文中考试题。重庆八中初三语文教师王亚岚表示,这道题还起到了引导学生关注公益、关注普通人心灵美的作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常荣军用宋庆龄先生生前的一句名言说明了每个孩子拥有《新华字典》的重要性:“有些事情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能等待的。”

   

    三、两会代表捐赠并呼吁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纳入两免一补

    1. 广西政协委员建议出台相关法规,建立长效机制

    2011 年广西两会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吴学斌向政协会议提交了“字典提案”,引发代表热议。代表们认为,政府拨付一定数量的资金,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还需要立法部门出台法规,建立一个机制,保证每个学生在上学阶段能人手一本《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盗版字词典的打击力度,才能最终解决边远山区孩子们用不起字词典的难题。

    2. 全国两会代表建议将《新华字典》纳入两免一补

    2011 年两会期间,数十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李东东、李瑞英、海霞、杨澜、聂震宁、黄维义、蔡志君、谢军、夏宁、宋鱼水等积极提案建言献策,强调《新华字典》的重要意义,积极募集,并建议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制定的《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将《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辞典》纳入“两免一补”的名单中,从国家政策层面根本解决农村学生字典缺乏问题。

    3. 两会代表捐赠,并开展文艺下乡活动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在两会期间发起捐赠《新华字典》的倡议,得到积极响应。2011 年全国两会期间,姜昆、于魁智、黄宏、巩汉林、宋祖英、冯双白等文艺界委员捐赠善款近百万元。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听到消息后说,“字典对孩子们太重要了,我自己现在都还经常查字典”,并随即捐赠了1 万本;身在沈阳的辽宁省美协主席宋雨桂跑了3 次银行,汇上了9 万元给孩子们。

    2011 年4 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组织了全国文艺界的知名艺术家,姜昆、巩汉林、刘敏、常思思、刘岩、张会军等赴河南新野县捐赠《新华字典》数万册,并给近千名农村的小学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2011 年7 月、11 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又分别向吉林、贵州平坝等地的小学生捐赠了数万册《新华字典》,并组织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其后又向西藏、宁夏等地的农村学生进行了捐赠。

 

    四、《新华字典》公益行动继续推进

    1.《新华字典》平装本出版发行

    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的共同努力, 2011 年7 月,《新华字典》第11 版正式出版发行,国家领导人,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负责同志及知名学者、知名教育工作者、出版界同仁济济一堂,共同庆祝它的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商务印书馆宣布,将联合向农村地区捐赠《新华字典》平装本10 万册。

 

《新华字典》第11 版出版座谈会(人民大会堂)

 

    2. 商务印书馆承继百年使命,开展“小乡村,大课堂”助学系列活动

    作为中国出版界的“老字号”,商务印书馆百年前就开启了对国民教育的“启蒙运动”,并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商务印书馆长期致力于各种公益事业,并在捐款捐物等方面践行着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其长期坚持的“字典下乡”活动已经成为一个不断坚持的传统。也正因如此,作为新闻出版行业的代表,商务印书馆华字典》的热潮,商务印书馆不仅率先捐赠10 万册《新华字典》第11 版,而且先后在全国各地开展了8 期“小乡村,大课堂”助学系列活动。

    这些公益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新华字典》的品牌形象和权威地位,使得百年商务印书馆的品牌知名度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商务印书馆致力于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农村教育,开展了“小乡村,大课堂”助学系列活动:
    
    2011 年7 月,第1 期,邀请《新华字典》第11 版修订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家程荣,给吉林农村的孩子上了 “汉字里的中华文化”的精彩课程。
    8 月,第2 期,“乡村教师北京培训周”,商务印书馆邀请广西大石山区的17 名乡村教师进京培训。
    8 月, 第3 期,支持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农村教师培训公益活动,捐赠款物价值11 万余元。
    9 月,第4 期,向西安郊区县贫困小学生捐赠《新华字典》1000 册。
    10 月,第5 期,向河北怀来小学生捐赠《新华字典》5000 册。
    11 月,第6 期,向贵州平坝小学生捐赠《新华字典》5000 册。
    12 月,第7 期,向西藏捐赠《新华字典》1000 册。
    2012 年6 月,再次联合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向宁夏农村学生捐赠《新华字典》10000 册。

 

上左/小乡村,大课堂 上右/乡村教师北京培训周 下/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向西藏捐赠《新华字典》

 

    3.《新华字典》公益广告

    2012 年,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5 大主播李瑞英、海霞、郎永淳、康辉、李修平等倾情打造的公益短片《插上放飞梦想的翅膀》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连续播出,产生了很好的公益效果。

 

 

    五、两会提案变成政策: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

    1. 惠民政策出台,《新华字典》成为唯一纳入免费教材的工具书

    2012 年10 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由中央财政划拨专项资金17 亿元,要求2012 年“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配齐《新华字典》,以后每年只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

    同时要求,各地要按照学生人数配齐《新华字典》,确保人手一册,保障其义务教育阶段使用需要。

    在中央领导同志,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指示下,在社会各界持续不断的捐赠和共同努力下,《新华字典》终于在2012 年10 月被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

    《新华字典》是全国唯一一部被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的工具书。这也使得《新华字典》在文化教育和文化普及外,具有了“文化民生”的色彩。这不仅标志着《新华字典》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也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不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

    2. 传承民族血脉,《新华字典》使命重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是小型汉语语文辞书的典范,是大国文化的代表。它凝聚着几代学人的心血和智慧,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影响了亿万民众的语言生活,为中华民族文化普及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本小字典,记录着共和国的发展变迁,在传承和发展大国文化方面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一本小字典,因文化和教育普及而生,在新的历史时期,被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被提升到了“文化民生”的高度;一本小字典,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的影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再一次创造了人类图书出版史上的奇迹和神话。

    这一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解决《新华字典》等工具书缺乏问题的事件,是解决“文化民生”问题的典型案例。阅读丰富人生,知识改变命运。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许将改变农村地区孩子们的一生,改变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