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评
评:《新华字典》与时俱进,还是墨守成规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王永改浏览人次:87

    《新华字典》第11版于2011年7月出版发行。在最新版本的《新华字典》中,新增了800多个正字头,另外,还增加了1500多个繁体字和500多个异体字。“晒工资”“房奴”“学历门”等近几年网络“热词”现身其中。

  由于网络热词的出现,新版《新华字典》并未赢得坊间一致好评,甚至批评的声音略占上风。有评论认为,《新华字典》并非越时尚越好,否则,可能会有割断历史联系、加速国人数典忘祖的危险;当然亦有赞成的声音,认为《新华字典》增加新兴网络热词体现了时代特点,有助于“伴随国人成长”,值得鼓励。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新华字典》作为民众学习和掌握汉字最为经济实用的工具书,应不应该适时增加反映时代特色的热词?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毕竟时代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倘若抱定“一成不变”思想的话,恐怕《新华字典》早就被归入“历史故纸堆”的行列了。换言之,《新华字典》不是变与不变的问题,而是必须变的问题。如果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字、词没有收入修订版的《新华字典》中,那才是编撰者们最大的失误,还好,这种遗漏现象至今并未出现,由此也不难看出编撰者们的良苦用心。

    从1953年《新华字典》初版,到2011年第十一版,不同的版本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变化,也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翻开第一版,一种浓浓的古旧书籍的味道扑面而来,书的装帧设计是线装书的样式,里边的字体都是繁体字和数量繁多的生僻字。更为特殊的是,它的检字手段还是民国时期创立的音标。与后面版本迥异的是,这本字典几乎每一页都有图画。之后的版本,更是明显烙有时代的印痕,如上世纪60年代的版本中关于“主义”和“思想”的词汇特别多,上世纪70年代的版本中出现了简化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版本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最近的第十版中,众多社会流行的新词成为一大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华字典》更像是一部“活历史”。

    诚然,《新华字典》应该尽可能地保留精华,去其糟粕,但“变”绝对是主流方向,这一点不容质疑。一成不变或墨守成规只会让《新华字典》走入死胡同。至于增加的内容,不妨在出版前利用媒体或网络虚心征求读者的意见,使其更加准确,真正成为图书出版领域的“长青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