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启民,鉴往知今——‘光启文库·随笔系列’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举行
8月13日,“光华启民,鉴往知今——‘光启文库·随笔系列’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举行。《沙发考古随笔》作者、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陈淳,《立雪散记》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虞云国,《观念的视界》作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宏图,《学术的重和轻》作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剑鸣,《一只革命的手》作者、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孙周兴,《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詹丹,以及丛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恒出席活动。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主持发布会。
“光启文库”是商务印书馆与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合作出版的丛书,是商务印书馆引介海外优秀经典图书这一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有力补充。“光启文库”努力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展示当代学术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国外学术精品。文库分光启随笔、光启学术、光启通识、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六大系列。此次的发布会上,“光启文库·随笔系列”有4种新书与读者见面。
陈小文副总编辑谈到,商务印书馆从1897年创立以来,一直把沟通中西文化作为重要使命,整理国故与引进西学并重,既要打下民族文化的根基,又要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奋进。“光启文库”则体现了出版人、学者共同以知识推广和促进思想传播的方式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是一种出版形式的创新,文库中有译作,有著作,有随笔感悟,有口述历史,沟通中外、融通世界,体现了出版的新理念。
陈恒教授介绍,目前这套丛书的8个系列已经全面启动,计划将丛书规模扩展至500个品种,收录500个当代卓越大家的作品。丛书中出版最早的是“随笔”系列,此外“译丛”“口述”“学术”系列也已开始陆续出版,力图通过该文库的出版来为我们所理解的中国做一点点记录。文库所选著作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研究性与教学性,以此关注并回应重要的时代议题与思想命题,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陈小文主持发布会
丛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陈恒
陈淳教授谈到他的新作时表示,考古工作就像是侦探,利用早期人类活动的一些不起眼的遗存,去寻找过去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线索,然后用它们拼出一幅漫长的人类历史图像。《沙发考古随笔》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试图向国内的同行或一般读者说明:考古学不仅仅是“挖土”或“挖宝”,而是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需要有观念、思想、理论作为依据,结合田野实证来重建人类的历史。所以沙发上的议论、案头的研究,是与田野挖掘一样重要的工作。
虞云国教授认为他的新著《立雪散记》是以追怀其恩师程应镠先生展开的。程应镠是研究宋史的名家,他的人生经历和学问非常令人感动。程应镠出身世家,祖父辈是清朝的大官,他年轻时曾是沈从文编辑《文学副刊》的助手,后来又追随闻一多参加民主革命。他的经历很有前辈知识分子的代表性。虞教授希望这本随笔能够反映程先生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学术追求、政治关怀和曲折命运,并为后人留下一份值得深思的有血有肉的材料。
《沙发考古随笔》作者、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陈淳
《立雪散记》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虞云国
李宏图教授谈到,《观念的视界》是一本思想史的札记,记录了他对17—19世纪欧洲思想史的学习体会。书中既包含了目前的研究热点,例如托克维尔,也提供了在思想史的视野下理解现实世界以及现代教育的视角。“研究欧洲,内心装着中国。”李教授对欧洲历史、思想史的个案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发展,更为我们指出了世界文明的走向。
李剑鸣教授谈到《学术的重和轻》时说,史学也许是所有学问中最沉重的一种。历史学家时刻要遵守“八字守则”,即言必有据,无真不信。从历史学角度写文章的人,往往给人一种掉书袋之感。所以他想让学问变得活泼、轻盈、可爱一点。正如空山中雪花静静飘落,是以一种很轻盈的姿态,但雪花落到地上后,不断积累,最后又会变得很沉重。他认为“学术的重和轻”也是这样一种可以协调的关系,或者说应该将这两者尽量地平衡起来。
《观念的视界》作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宏图
《学术的重和轻》作者、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剑鸣
孙周兴教授谈到,作为学报主编,他深感人文学科论文写作的日渐固化、量化,而主张学者撰写一些思想性强、生动活泼、有风格的随笔文章。《一只革命的手》收录了孙教授近几年的思想随笔,也包括部分演讲稿,主要涉及作者多年重点研究的尼采和海德格尔哲学、当代汉语哲学,学界的人与事,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事件和感受。
《一只革命的手》作者、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孙周兴
《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詹丹
詹丹教授的新著《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收录其十余年来生活中的一时感慨和读书的些微感悟,涉及文学作品、歌曲、电影等,也有对历史著作和教育问题的思考。这些文字大多围绕人与书两个话题展开,人围绕着书,书凸显了人,在人与书有分有合的关联中,为读者打开了一片思绪飞扬的空间。书名“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体现了作者追求的一种境界。他非常认同美国哲学家、诗人桑塔亚纳的一句话:最好的诗人都是哲学家,最好的哲学家都是诗人。他将诗性、理性作为目标,并力求在写作中体现出这样的特点。
“光启文库·随笔系列”目前已出版23种,该系列未来还将不断扩大规模,通过学界名家的随笔札记,促进学术价值的彰显,推动现实关怀的呈现。
“光启文库·随笔系列”(商务印书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