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出版座谈会
出版座谈会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发言
2020.09.03浏览人次:143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首先代表中国辞书学会,祝贺《新华字典》第12版出版,祝贺《新华字典》编纂70年。


  《新华字典》的编纂出版史,是国家辞书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和文化普及,表现着语言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新华字典》是一部小字典,但在中国文化生活和国际文化交往中都发挥过大作用,曾经支撑了国家辞书的大门面,周恩来总理曾以国礼赠人。研究《新华字典》编纂出版的历史,详细描述其所走之路,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中国辞书学的发展,对中国辞书业的发展都极有价值。


  一、专家治典


  《新华字典》是与这些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的:魏建功、叶圣陶等始创;萧家霖、丁声树、曹先擢、孟庆海、江蓝生、程荣等先后主持过《新华字典》的修订工作;吕叔湘、王力、李荣、张克强、李伯纯、刘庆隆、游国恩、岑麒祥、袁家骅、周祖谟、朱德熙、周一良、阴法鲁、陆俭明、晁继周、韩敬体、徐枢、刘丹青、安平秋、李长之、李志江、谭景春、王楠等参加过编写或修订,或提出过重要建议。正是几代学人的精心编修,创设字典的新时体例,体现字词的现代规范,以字词见文化见文明,助力学生学习与全民教育,使一部小(词典)字典具有大权威。


  字典辞书是典范是师范,成于专家之学术专长,亦成于专家之全心专心。我曾经接触过《新华字典》近两版的修订,他们为了一个地名读音的确定、一个字的增列、一个义项的增删、一个新词的入例,都反复琢磨,甚至开会研讨,甚至奔波千里去听取当地人对地名的意见。剪刀加糨糊、复制拷贝式的粗制滥造,是不能编字典、编词典,也不配称“典”的。


  二、跟进时代


  辞书表面上是一个个词条的缀合,其实它内部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辞书及其修订,是语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记录,是用辞书的方式对知识系统的整合,反映着同时也塑造着共同体的“集体记忆”。辞书既要弘扬传统,又需与时俱进。辞书一次次修订,除了消除谬误、弥补缺失之外,主要任务就是跟进时代。


  70年来,我国的语言观念、语言规范、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推广普通话、汉字简化、汉语拼音的制定与推行,带来字音、字量、字形、字序、注音、偏旁部首、检字法等方面的重要变化。《新华字典》既要与传统保持联系通道,又要适应新的语言规范,是需要专业功力和学术智慧的。其实,《新华字典》的修订实践表明,它不仅是适应规范,应用规范,还为语言规范的制定与修订提供了经验和学术支撑。当然,70年来的社会变革也对辞书编写观念、例词的选用、字义词义的消长嬗变,也都有巨大影响。字典的每一次修订,都是面对大众的考试,测量着修订者的思想觉悟、社会感知力和语言敏感性。为了过好修订的“考试关”,修订者无时不在“备考”,其中艰辛,他人几乎是难以感受的。刚才刘丹青所长所讲的很轻松,实际上修订的时候修订人员所付出辛劳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


  三、方便读者


  辞书是一项知识服务工程,辞书的一切作用,只有读者查阅了,入目入心才能发挥作用。辞书编纂者眼中有社会,心中有读者,一切为读者着想。《新华字典》能够发行12版,印发6亿多册,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受欢迎字典”和“最畅销书”,根本原因在于读者欢迎。


  《新华字典》主要有两大读者群:一为中小学师生,一为中等文化程度的普通读者。字典每次修订,都特别重视征求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字典收字13 000有余,字量很大,其中有专门用于地名、姓氏、人名的字,还有些方言字,就是考虑到读者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让读者查得准、查得到。


  随着网络和电子媒体的发展,读者的词典使用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年前,《新华字典》就根据读者习惯变化,推出了“新华字典APP”。通过APP,可以听到李瑞英的标准读音,为推广普通话做出了新贡献;据说《新华字典》APP在广东有很多老爷爷老奶奶去买购买,为什么?据说是为了听标准普通话读音,他们好去教孩子。通过APP我们还可以观看笔顺动画,还有知识问答、汉字游戏等学习功能增值服务。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全媒体,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学习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中国辞书学会也在大力提倡“融媒辞书”的理念。“新华字典APP”便是符合融媒辞书理念的一种探索。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并列为第七大生产要素,可以通过市场“按贡献取酬”。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体现着对信息化社会的本质认识。辞书是经过数代人整理的宝贵数据。这些数据怎么通过融媒体方式向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怎么通过服务人和机器来产生数据效益,从而既能推进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利用“数据市场”来发展辞书事业,是值得辞书界在行动中思考的,也是需要政府重视和支持的!


  中国辞书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借鉴全世界的经验,但更需要认真总结中国的辞书发展经验,包括《新华字典》和其他中国辞书的编纂出版经验。中国经验饱含着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最容易为中国辞书事业发展所用,当然也是向世界讲述的最好的“中国故事”。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新华字典》还有多个民族语言版本和外语版本。祝《新华字典》在服务社会、服务读者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