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是产生汉语正确语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汉语不是一潭死水,从古到今,不知吸收了多少其他民族的词汇和句法,也曾经夹杂着很多不雅甚至不洁的成分;但是,文言经过数千年的洗涤、锤炼,已经渐渐将切合者融入,不切合者抛弃。经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而能流传至今的美文巨制,会更加显现汉语的特点。而现代汉语刚刚一个世纪,在根柢不深、修养不佳的人们的口语里、文辞中,常常会受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影响,受不健康的市井俚语的侵染,产出一种杂糅的语言。我们想在运用现代汉语时真正体现出汉语的特点,比如词汇丰富、句短意深、注重韵律、构造灵活等,提高用健康、优美的汉语表达正确、深刻的思想的能力,文言会带给我们一些天然的汉语语感。热爱自己的本国语言,不断提高运用汉字汉语的能力,这是每一个人文化素养中最重要的表现;克服语言西化、杂糅的最好办法,是在学习规范、优美的现代汉语的同时,对文言也有深入的感受和体验。
文言文阅读还是从根本上理解现代汉语的重要条件。人们都认为现代汉语与文言差别很大,初读时甚至感到疏离隔膜、难以逾越。其实,汉语是一种词根语,词汇和语义的传衍非常直接,文言中百分之七十的词汇、词义,在现代汉语的构词法里都能找到。在书面语里,文言单音词的构词能量有时会比口语词更高。经过辗转引用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典故、成语,成为使用汉语可以撷取的丰富宝库。如果我们对文言一无所知,是很难深入理解现代汉语的。有些人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和文言阅读是两条线,其实,在词汇积累层面上,应该把它们并成一条线。学习文言与学习现代汉语,在积累词汇、理解意义、体验文化、形成语感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在推介《学生国学丛书》的时候,我们也有另外一重考虑。这套丛书毕竟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时代和社会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有了更加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和适应于现代的审美意识,语言、文字、文学、文献、教育都有了更新的研究成果,对丛书进行适度的改编,也是绝对必要的。所以,这次新编,我们主要做了五项工作:第一,为了今天在校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的方便,改竖排为横排,标点符号也随之改为现代横排的规范样式。第二,变繁体字为简化字,在繁简转换的过程中,对在文言文语境中有可能产生意义混淆的用字,做了合理的处理。第三,采用今天所见较好的古籍版本对原书的选文进行了审校,订正了文句的错、讹、脱、衍。第四,对原书的注释进行了修改、加工、调整,使注释更加准确、易懂,对地名和名物词的解释,也补充了最新的资料。第五,撰写了新编导言,放在原书绪言的前面。原编者和新编者对同一部书和同一篇文的看法,或所见略同,或相辅相成,或角度各异,或存在分歧,都能促进阅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引发延展性学习,带动更多篇目和整本书的阅读。
《学生国学丛书》本来是一套开放的丛书,我们还会根据教学和读者的需要,补充一些当时没有被选入的优秀古代典籍的选本,使新编的丛书不断丰富。
我国每年有将近两亿的青少年步入基础教育,一个孩子有不止一位家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读书群体。将一个世纪以前的《学生国学丛书》通过新编激活,让它走进一个新的时代,更好地发挥它在语文教育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这是我们之所愿,也希望能使编写这套书的前辈们夙愿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