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商务印书馆馆史资料 新一期

陈江:主编我国第一份健美杂志的编辑家
2005-04-01作者:陈江新闻来源:《编辑学刊》2005年第4期浏览人次:310

    本文介绍的这位编辑家叫赵竹光(1909.3.9-1991.2.10)。他在全国体育界是颇有声望的。在生前,他曾任全国举重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举重协会副主席、国际举重裁判、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86年6月25日,上海举重协会等单位举行座谈会,祝贺赵竹光献身体育活动五十周年。香港报纸对此也作了报道。从八十年代起,健美运动两次在中国大陆兴起以后,人们重新认识和评价赵竹光的一生,他被称为中国健美运动的“开山人”或“先驱者”。所谓现代健美运动是指采用具有显著效果的锻炼方法,使人体外形健美的一项体育活动。早在二十年代末,赵竹光就倡导健美运动;三十年代看期,他主编了我国第一份健美杂志《健与力》;四十年代初,他创建了上海健身学院,又主编出版《健力美》杂志。他主持的健美团体和主编的杂志.在国内外(主要在东南亚地区)都很有影响,它们吸引了一代健美运动的爱好者,并为我国健美运动的开展撒播了种予,培养了骨干。从期刊史视角看,赵竹光在我国的期刊领域开拓出新的一角,丰富了品种;他主编的二份期刊,所开辟的栏目和介绍的内容,对后来的同类杂志具有典范性。因此,赵竹光在我国期刊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赵竹光一生的经历颇有点传奇色彩,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他是一位具有坚强毅力的
人。
    
    他是广东新会人,出身农民家庭,家境贫寒,自小营养不良,身体虚弱。高中毕业以后,依靠一位朋友的帮助,来到上海考入沪江大学。他很有志气,感到一个农家子弟能够踏入高等学府很不容易,因而读书非常用功。大学的功课相当繁重,他的体质本来就比较虚弱,他常常病倒。这激发他决心锻炼身体,以便完成学业。他参考国外的健身、健美文献,自己琢磨,无师自通。他冬炼三九,夏炼酷暑,天天坚持,风雨无阻,居然脱胎换骨,从一个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变成一个全身肌肉发达、精力充沛的体育健儿。他在大学中读的是政治和中国文学课,而课余的锻炼,竟改变他的人生道路,把体育活动当作终身职业,这是他原先预想不到的。
    
    “东亚病夫”,这是外国人加给我国人民的一顶侮辱性帽子,每一个中国人对此莫不愤慨,几代爱国志士都为摘掉这顶帽子而作出努力。赵竹光从自己锻炼身体的成功经验中体会到,开展健美运动可以彻底改变体质,摘掉“东亚病夫”这顶可耻的帽子。这时,他已经是沪江大学中的体育积极分子,在学校当局支持下,他组织了由他担任会长的“沪江大学健美会”,把一批爱好健美,喜欢体育的同学吸引到自己的周围,赵竹光名正言顺是当然的教练。沪江大学健美会是我国最早的一个健美团体,从这个团体中产生出我国最早的一批热心推广健美运动的骨干。也是在这个时候,赵竹光梦想创刊一本倡导健美运动的杂志,可是他是一个穷学生,连付学费都感到困难,哪有资本来创办杂志?于是他开始在课余时间,参考美国的体育文献,编写、翻译健身、健美的著作。他的第一本书是《肌肉发达法》,由他的同乡、同班同学王学礼介绍到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位王学礼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的公子。1930年出版的这本《肌肉发达法》是我国第一本介绍健美的书。此后,赵竹光文思泉涌,成果叠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目中,不断出现他的著译。建国前,他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二十多种健身、健美的读物,如《体格锻炼大全》、《健康之路》、《肌肉控制法》等等。其中一套“健与力小丛书”,包括《颈部锻炼法》、《胸部锻炼法》、《腹部锻炼法》、《背部锻炼法》等等,则署名赵竹光、王学政编。王学政是王云五的另一位公子,他也在沪江大学念书,班次比赵竹光低,他在沪江大学健美会中向赵竹光学习健身运动和拳击。在赵竹光毕业离开沪江大学以后,王学政继任沪江大学健美会会长,还有一名同学任干事,叫曾维祺。王学政后来也继赵竹光出任《健与力》杂志的主编。建国以后,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体育出版社都出版过赵竹光的书。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是《健美之道》,1990年由体育出版社出版,与他的第一本健美著作问世,时间相隔已整整六十年了。
    
    1933年,赵竹光在上海沪江大学毕业,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他精通英文,就委托他做外文图书的编目作,这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和阅读国外的健美读物;商务当局还委派他审读体育书籍。抗日战争爆发后,商务当局派他到香港去创办《健与力》杂志,但在1939年8月,却突然把他调回上海,安排在《辞源》增订处工作。1941年6月,在商务工作了八年的他被解雇。
    
    还在1939年秋从香港调回上海以后,赵竹光即与前文提到的他的同学曾维祺合作创办了一个肌肉发达法研究会。1941年赵竹光离开商务以后,就在研究会的基础上创办了上海健身学院。以后曾维祺另外创办了一个上海现代体育馆。这时,赵竹光自己创办了一份双月刊《健力美》,又开办健身函授班,学员除掉国内的人员以外还有东南亚一带的华侨。赵竹光在香港主编《健与力》时,他的名声已经远播南洋。1943年,上海健身学院、上海现代体育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联合举行了一次“上海健美男子赛”,这是我国第一次健美比赛。
    
    赵竹光就这样一生投入健美运动。从1982年7月起,他患了鼻咽癌,他一方面与病魔顽强斗争,一方面继续著述,完成了最后一本十四万字的著作《健美之道》。他自撰的一条座右铭是:“人生自古谁无死,多留好事在人间。”他于1991年2月10日去世。
    
    1938年冬,赵竹光接受商务印书馆当局的委派,到香港创办了《健与力》杂志,这是我国最早的以提倡健美为宗旨的专业体育杂志。1937年“八•一三”事变以后,商务印书馆的杂志都迁往香港出版,那里还有着商务设备很好的印刷工厂,所以《健与力》也要到香港去创办,但署上海健与力社出版发行。《健与力》为月刊,十六开本,图文并茂,“以浅显的文字,清晰的插图,阐明体育的真义和健身运动的方法,旁及生理和心理上有关联的—知识。”健身、健美运动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首先要求锻炼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所谓“拳不离手”;但体育是一门科学,必须有理论的指导和方法的运用,并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和日常营养知识。因此,《健与力》是一本学术性、知识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刊物,所刊登的文章既有理论的探索,方法的研讨,也有一般知识性的文章,并且把体育运动与提高全民体质和全民抗战联系起来。《健与力》辟有如下栏目:“时评”(如刊登《国民体育的推进》等文)、“专论”(如《最有效的体格锻炼法》等)、“读者信箱”、“读者园地”、“健美之篇”等。整本杂志的可读性比较强。由于这是我国第一本健美刊物,前无师承,在确定编辑方针、设置栏目等方面,赵竹光颇费心血。
    
    《健与力》创刊以后,很快获得读者——主要是大学生和青年职员的喜爱。《健与力》的发行量上升到香港出版的期刊首位,并远销南洋:“本刊前在香港发行,三年以来,承各界爱护,流行之广,为该地期刊之冠,即国内各地,因寄递困难,偶经运到,亦旋即售罄。”(《健与力复刊词》,1943年,重庆)
    
    在《健与力》局面打开、创办成功以后,1939年8月,赵竹光却被无缘无故调回上海,被安排到《辞源》增订处工作。1986年春,笔者为编辑《商务印书馆九十年》一书到上海组稿,在赵竹光先生的寓所访问了这位前辈编辑,他与笔者谈到这里时,笔者发现:半个世纪的时间流逝并没有完全冲刷掉他心中的怨气。他说:事先曾经与他约定,仍然由他担任主编,所有稿件在上海由他审定,然后寄回香港印刷。但他一到上海,《健与力》杂志上立刻登出一则启事“本刊主编赵竹光因事离港,改由王学政主编。”他感到,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单纯的大学生,受了一个“不学有术”的人欺骗和玩弄,他的感情深深受到伤害。
    
    王学政继任主编以后,《健与力》在香港出版到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入止。王学政离开香港,转辗到达重庆,于1943年1月出版复刊特大号,王云五亲自出马,约了一位名流张一磨写了一篇《商务印书馆续出<健与力>序》。这位张老先生当时“七十有六,见者以为六十许人”,他自述了体育锻炼的效用,并论述它对强国强种的意义。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健与力》迁回上海出版,到1947年终刊。
    
    在1941年6月赵竹光离开商务印书馆以后,7月份,他在上海创办了一份杂志《健力美》。这份杂志也是十六开本,但它是双月刊,它与赵竹光同时创办的上海健身学院互相配合,热情倡导健美运动。《健力美》开辟的栏目基本上与《健与力》相同,亦是一本学术性、知识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刊物。但因为上海健身学院附设函授班,有东南亚地区的华侨上函授课,所以《健力美》每期有“函授教材”。赵竹光对函授学员和读者的来信,都给以详细答复,通联工作做得很好。《健力美》也是一本很有吸引力的刊物。笔者犹记四十年代在上海读中学时,一位体育教师就是《健力美》的读者,曾向我们讲授锻炼肌肉的方法。《健力美》出版到1949年终刊,其间1944年春到1945年一度停刊。i946年复刊。
    
    附志:本文在搜集资料和写作过程中,得到赵竹光先生的哲嗣赵崇海先生的热情帮助,附笔致谢
 

(原载《编辑学刊》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