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分享到:

定价:¥22.00

  • 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 页数:361页
  • ISBN:7-100-02887-6
  • 主题词:十七世纪英格兰科学技术社会
  • 人气:461

显示全部出版说明

<FONT size=3><STRONG>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说明
</STRONG></FONT>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至2000年先后分九辑印行了名著三百六十余种。现继续编印第十辑。到2004年底出版至四百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仍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末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03年10月

显示全部序言

  这篇论文也许可以更精确地标题为“关于十七世纪英格兰科学发展的一些与社会学有关的方面”。因为它不是这个时期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历史。它并没有触及这个论题的各个方面而只是探讨了其中一些较基本的方面。它所涉及的许多历史细节的确为人们所熟知,虽然它们的社会学含义却没有那么广泛地得到承认。可以肯定,那种认为任何时期的科学同其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可分离的观点已经成了一种十足的老生常谈,但对于这些确实成立的联系所做的经验性研究却寥寥无几。我们当代许多人士把大为扩展了的科学探索看作是构成了一项人类天性的自然而然的活动;因而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做出进一步的分析。本论文首要关注于近代对科学的欢迎和赞助态度的某些文化根源。用更一般化的术语来说,它是关于构成了大规模科学事业的基础的某些文化价值的一项经验性研究。
  许多方面[在本论文中]已略去不置,它们需要包括在一项更具综合性的研究中。最醒目的疏漏也许是没有具体讨论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科学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无疑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它们对于本论文的中心目的却无直接关联。它们会引来更进一步的复杂性,却不会使整个画面出现实质性的改观。基于类似的理由,本文极少对当时的哲学发展加以考虑,因为这些发展对于本文的主题只具有间接的影响。
  感谢《科学月刊》(The Scientific Monthly)、《社会学评论》(The Sociological Review)以及《科学》(Scientia)(Rivista di Scienza)等杂志的编者们允许我使用我发表在这些刊物上的文章章节。“哈佛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曾给予慷慨帮助,在此特致谢意。
  在正文里,我已尽量指明我主要受益于其他作者之处,承认他们的研究对本文的影响,不论前者与后者在观点上是同是异,皆致谢忱。还有一些形式较不明显的帮助,因而不易表示明确的致谢——导师们的指导、同行们的辨识以及频繁讨论所带来的激励。
  我感激爱德文•F.盖伊(Edwin F.Gay)教授,是他的鼓励开始引导我对科学和技术加以研究。我同样感谢卡尔•C.齐莫曼(Carle C.Zimmerman)教授,他提出的各种建议使我受益匪浅,感谢塔尔柯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教授,他的建设性批评使我改正了一些强调重点和推理方面的错误。西奥多•席尔弗斯坦(Theodore Silverstein)博士曾把他在相邻领域的研究中所获得的一个见解惠赠与我共享。乔治•萨顿博士在一个我的训练只能算作初入门者的领域里给予善意的鼓励和指导,我对此深表感谢。我深深铭记皮蒂里姆•A.索洛金(Pitirim A.Sorokin)教授的持续不断的指导。我对他的感谢远非只言片语所能表述。
                           罗伯特•金•默顿
                             1937年4月4日
                         于马萨诸塞•坎布里奇

显示全部后记

  本书作者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l910- )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学社会学家。他于1910年7月4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193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1941年开始便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现在是该校的荣誉退休教授。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和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主席、曾获多种名誉学位和奖状,在国际社会学界有很高的声誉。
  默顿教授一生写了大量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著作,主要的有:《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1938)、《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社会研究中的连续性》(1950)、《通向自己之路》(1957)、《今日的社会学》(1959)、《当代社会问题》(1961)、《在巨人的肩膀上》(1965)、《论理论社会学》(1968)、《社会学理论与功能分析》(1969)、《科学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1973)、《定性和定量的社会研究》(1979)、《科学社会学:一些片段的回忆》(1979)、《社会研究和实践的专业》(1982)等等;他还与人合编了《欧洲的科学社会学》(1977)、《社会科学引文》(1991,1992)等。
  本书《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三十年代初期默顿在著名科学史家乔治•萨顿(1884-1956)的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1938年该文首次在萨顿主编的科学史期刊OSIRIS上发表。1970年作为书籍重新出版。1988年国际权威性科学史期刊ISIS出版专辑,纪念本文发表50周年。这个中译本译自1993年的新版本。
  默顿作为萨顿指导下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生,自然接受了孔德的实证主义科学观和社会学观点。但他在写作本论文时,又受到了两种思想观点的影响。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即社会的需要是推进科学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苏联科学史家格森在30年代初发表的“牛顿《原理》的社会和经济根源”一文,对默顿有直接的影响。本书第七至第十章就论述了当时英格兰的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军事技术以及冶金、纺织、农业发展的需要,对科学家研究课题的选择有十分巨大的影响,使科学家的研究兴趣汇聚在有关的焦点上。而且默顿的结论比格森更为谨慎和稳妥,论据也更为充分。另一种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有关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观点。默顿在韦伯思想的启迪下,深入探讨了英格兰清教伦理对科学的促进作用,指出:清教主义既重视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以此来“赞颂上帝”;又强调了“功利主义”,注意应用科学技术来“行善”,来造福于人;既强调了经验主义,也不忽视与理性主义的结合;这一切为英格兰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默顿还用社会学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当时英格兰科学家的宗教倾向,来加强他的论证。
  这篇论文既是科学史的研究,又是社会学的研究。在科学史领域,它突破了传统科学史研究的科学思想史(或内部史)框架,开创了科学社会史(或外部史)的研究,把科学不仅看作是一种知识体系,还把它看作是一种社会体制,并研究了它与其他社会体制(如经济、宗教等等)之间的互动。而本论文的两个主题被当代著名科学史家T.库恩和I.B.科恩称之为“默顿命题”,有很大的影响。
  在社会学领域,默顿在本文中,以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为研究对象,对当时的科学团体(如皇家学会)成员的宗教倾向、研究兴趣转移、科学期刊(如《哲学汇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等等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提出了“默顿命题”,使本文成为最早的科学社会学著作。而且他还在本文的大量注释中,提出了许多想法和建议。正如默顿为这个中文版写的前言所出,这些思想萌芽后来发展成为若干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主题,诸如:科学的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科学的继承性和科学成果的公有性,科学家的优势积累——马太效应,重复发现,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兴趣的转移,社会行为始料未及的后果——如清教伦理的后果,对科学、技术、社会互动的综合研究等等。但是,直到50年代末,仍然只有极少数专业社会学家对科学社会学感兴趣。科学社会学的真正兴起是60年代以后的事情。默顿和他的朋友、学生如B.巴伯、J.R.科尔和S.科尔兄弟、H.朱克曼都对此作出了贡献,使哥伦比亚大学一度成为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中心,默顿更被人尊称为科学社会学之父。
  自70年代中期以来,英国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开始兴起。他们主张对科学知识本身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和分析。70年代末到80年代,法国巴黎学派又把人类学方法引入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现在,科学知识社会学已取代默顿的科学社会学派,在欧、美科学社会学界,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完全否认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鼓吹彻底的相对主义。他们的观点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影响大并不一定就正确。默顿学派的科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至今仍有生命力。本书作为科学社会史和科学社会学的经典著作,至今仍保持着它的光彩。
  198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走向未来丛书》出版过本书的中译本,吴忠译了1970年再版前言,序言和前五章,蒋效东译第六至八章,范僻年译第九至十一章。范、吴二人通读了全书译稿。但是该译本删去了原著书末的附录、参考书目、人名索引以及一部分注释。1998年,商务印书馆购买了翻译本书的版权,决定将本书的中文版作为汉译名著出版。根据商务印书馆的要求,范岱年根据1993年的英文版,重校了全书,补译了附录、注释和人名索引,加上了参考书目;还翻译了默顿教授为这个中文版写的前言,从而使这个译本完整地反映了这部经典性著作的全貌。由于吴忠现在香港,蒋效东现在美国,这次校译中的改动,无法听取他们的意见。如有不当之处,完全由我负责。
  在校译过程中,通过电子邮件,默顿教授帮助解决了我的不少疑难,特别是有关拉丁文和法文的翻译。他还及时寄来了为这个中文版写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前言。在此,我要向他表示最深切的谢意。
                              范岱年
                         1999年4月于北京中关村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是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之作。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世界科学与工业之都,当时在那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作者在本书中对当时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进行了精辟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职业兴趣;清教伦理、文化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的动力,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学文学及技术等许多问题。作者在本书中勾勒出了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轮廓,提出了它的基本命题。

显示全部目 录

1970年再版前言
序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社会背景:职业兴趣的转移
第三章 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的汇聚与转移
第四章 清教主义与文化价值
第五章 新科学的动力
第六章 清教主义、虔信主义与科学:检验一个假说
第七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采矿业
第八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九章 科学与军事技术
第十章 科学研究的外部影响
第十一章 科学进展的若干社会和文化因素
附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970版)
人名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