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图书搜索:

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 平装

分享到:

定价:¥98.00

  • 著者:185593 
  •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本印时间:2022年05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592页
  • 开本:32册数:1 卷数:1
  • ISBN:978-7-100-20899-4
  • 读者对象:法学、政治学、法制史学等领域的专业学者、博硕研究生、本科生,对欧陆尤其德国宪法制度及其近代发展感兴趣的读者
  • 主题词:宪法法制史研究德国
  • 人气:0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一段不该蒙尘的历史,一本向“遗忘”宣战的比较宪法与法制史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


相关评论:
本书考察了1848 年至1933年间的德国宪制史。作者从比较宪制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导致德国魏玛宪法失败的政治、思想与文化因素,运用社会理论系统阐释了德国民主和法治倒退的教训,指出了民主精神和人权原则是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和正当性基础。本书的观点对于后发国家的宪法建构和发展普遍具有参考价值。
——高鸿钧(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她钟情自由民主理论,又去服膺宪法教义学,谁信呢?她虔敬汉娜•阿伦特,又去追随卡尔•施密特,谁信呢?本书作者执着于德国宪法史,凭着好奇心和想象力,寻寻觅觅,试图解开驯服利维坦之谜;在法学的知识谱系中,更试图打开规范的天窗,去迎接宪法的阳光。霍姆斯法官说,一个人灵魂的欲望是他命运的先知。宪法学是有流派的,更是有祖国的。作者在中国宪法学的历史星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焦洪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

黎敏一向倔强于专攻需要思想雄心、观察视野和持续耐力的术业。她力图呈现德意志民族在宪制领域经历的根本迷思,揭示“宪法这种事务、宪法学这种学问、宪法学家这种志业的能与不能”,其志坚定,其愿纯粹。作为读者,我个人感动于作者的这一份执念和披肝沥胆的学术热情。我们这个时代的学问是圆滑世故的,但我们更需要黎敏这样“只向真理躬身”的单向性的虔诚精神,这决定着作者的作品有可能到达的历史深度和思想高度。
——舒国滢(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席教授、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一书以德国与现代革命、现代宪法相遇的历史情境为叙事起点,立基于康德式“普遍历史”观中的自由理念,观察1815年后到1933年之前德国宪法思想形态与宪制模式的变迁,深入分析了导致德国魏玛宪法失败的政治、思想与文化因素,阐释了德国民主和法治倒退的教训,并重申了现代宪法的核心价值和正当性基础。全书史料翔实,叙事连贯,论述严谨而不失生动,是国内新锐学者倾心撰写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佳作。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黎敏,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法与社会理论、政治哲学等,出版专著、译著多部,是一位在专业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知名的青年学者。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本书内文由前言(面向宪法的思)、1-8章正文以及作者后记构成。第1章论述“现代革命与现代宪法”,第2章交代“现代宪法史上德国问题的缘起”,第3章讨论“1848年革命失败对德国宪法史的根本影响”,第4章聚焦“帝制德国的宪制问题与韦伯的政治社会学诊断”,第5章梳理“1918年德国革命与魏玛制宪”,第6章探讨“魏玛德国的政治文化与宪法学术”,第7章研究“现代民主宪制理论的三种思想形态”,第8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论及“德国宪法史的思想启示”。

显示全部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现代革命与现代宪法
一、 作为历史理论的宪法理论
二、 共和制宪法观在现代共和革命中的起源及内涵
三、 法国大革命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
四、 本书的德国宪制史叙事脉络                     
第二章 现代宪法史上德国问题的缘起
一、 共和革命史视野中的现代宪法
二、 德意志与现代宪法的相遇
三、 青年马克思对德国走向的思考及其宪制意涵
四、 1848年革命:德国宪法史上的马基雅维里时刻                                
第三章 1848年革命失败对德国宪法史的根本影响
一、 德国自由主义去政治化与俾斯麦威权体制崛起
二、 德国与康德政治哲学的告别
三、 德国历史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及其全方位影响
四、 帝国宪法学的实证主义转向与帝国宪法教义学的兴起
第四章 帝制德国的宪制问题与韦伯的政治社会学诊断
一、 德国政治体制的结构性失衡
二、 韦伯宪制理论的基本点:用议会民主与领袖民主抗衡官僚专制
三、 韦伯宪制理论方案的自由关切与内在弱点
第五章 1918年德国革命与魏玛制宪
一、 德国革命的两个面向与德国宪制问题的新意涵
二、 魏玛制宪面临的两难困境——内部分裂与外部压迫
三、 魏玛制宪的根本政治决断
四、 《魏玛宪法》二元民主结构的思想实质
五、 施密特对《魏玛宪法》二元民主结构的反自由主义重构
第六章 魏玛德国的政治文化与宪法学术
一、 魏玛时期德国政党与政治的极化
二、 抛弃民主:魏玛时期德国宪法学术的深层基调
三、 凯尔森—施密特论战的思想意义与核心问题
四、 宪法论战背后的历史与政治问题
五、 小结:宪法的面孔与宪法的灵魂
第七章 现代民主宪制理论的三种思想形态
一、 问题的提出:施密特是韦伯政治思想的嫡传弟子?
二、 韦伯政治理论的总体问题意识:理性化—官僚制、民主化、克里斯玛支配
三、 施密特对韦伯民主理论的极端化推演与利用
四、 哈贝马斯对韦伯的反思性继受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八章 德国宪法史的思想启示
一、 德意志宪法思想的总体演进轨迹
二、 晚近德意志历史的思想趋势:向民族权力政治迈进
三、 《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与德国宪法史
四、 德国基本法民主秩序的规范性内涵
五、 我国需要怎样的宪法教义学?——来自德国宪法史的反思性启发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