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商务印书馆,返回首页

相关图书

图书搜索:

遵岩集(全两册) 精装泉州文库

分享到:

定价:¥192.00

  • 著者:183840,1660,903 
  •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本印时间:2020年12月
  • 版次:1印次:1页数:666页
  • 开本:16册数:2
  • ISBN:978-7-100-19089-3
  • 读者对象:中国文学 古典文学 作品综合集 明代
  • 主题词:文史专业研究者
  • 人气:172

显示全部编辑推荐

本书是研究明代著名文学家王慎中及明嘉靖朝政治与历史的第一手资料。王慎中是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遵岩集》为其诗文合集,又称《遵岩先生文集》《王遵岩集》等,刻本和选本甚多。《遵岩集》涵盖了古诗、律诗、绝句、记、序、墓志铭、墓表、传、行状、祭文、书札等多种文体,内容涉及明代嘉靖年间的社会、历史及著名士大夫,是研究王慎中文学成就及明代政治、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本书经李梦生(原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文审读。



丛书简介:

2005年3月,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决定将地方文献丛书出版工作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一项文化工程。翌年,正式成立“泉州地方典籍《泉州文库》整理出版委员会”,着手对分散庋藏于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民间的古籍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出《泉州文库备考书目》二百六十七家六百十四种,以后又陆续检索出遗漏书目近一百家一百八十余种。经过省内外专家学者多次论证,最后筛选出一百五十部二百五十余种著作,组成一套有一定规模、自成体系、比较完整,可以概括泉人著作风貌、反映泉州千余年文化发展脉络的地方文献丛书,取名《泉州文库》。
《泉州文库》始唐迄清,原著点校,收录标准着眼于学术性、科学性、文学性、地域性、原创性、权威性,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代表作优先。所录著作涵盖泉州各县(市、区),包括金门县及历史上泉州府属同安县,曾在泉州任职、寄寓、活动过的非泉籍人氏的作品,则取其内容与泉州密切相关的专门著作。文库采用繁体字横排印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其中不乏孤稀珍罕旧椠秘籍,堪称温陵文献之帜志。
另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特为本丛书题签。

 

显示全部作者简介

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嘉靖四年(1525)中举,五年成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历官礼部祠祭司、主客司员外、吏部验封司、郎中、常州通判、南京户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山东提学佥事、江西参政、河南参政等。二十年大计,因与宰辅重臣夏言不和,被罢官。壮年废弃,益肆力古文,卓然成家,与唐顺之齐名,天下称之曰“王唐”,又曰“晋江毗陵”。家居期间,问业者踵至。三十八年卒,享年51岁。著有《遵岩集》二十五卷、《玩芳堂摘稿》等。

显示全部内容简介

《遵岩集》,又称《遵岩先生文集》《王遵岩集》等,明王慎中著。四库本《遵岩集》共二十四卷,其中卷一为五言古诗,卷二为七言古诗,卷三、卷四、卷五为五言律诗,卷六为七言律诗,卷七为七言绝句,卷八、卷九为记,卷十、卷十一为序,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为墓志铭,卷十五为墓表,卷十六为传,卷十七为行状,卷十八、卷十九为祭文,卷二十为杂著,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为书札等。书中涉及明代嘉靖年间的社会、历史及著名士大夫,是研究王慎中文学成就及明代政治、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显示全部目 录

遵巖集卷一1
五言古詩1
郊工頌成也1
習儀異典也1
觀牲令儀也2
致齋明禋也2
演樂恭命也2
圜丘肇祀也3
頒赦大賚也3
大宴慶成也4
秋祀先師恭述二首4
良時嘉宴會賦公讌也4
遊西山二首5
登真覺寺浮圖5
普光寺睡起5
登金山口絶頂二首6
十二夜月清甚,與張子同翫感述6
贈翁仁夫司榷河西四首6
贈潘樸溪督學閩州7
上巳日遊大慧寺後山二首7
題陳棟堂詩卷8
題鈐山堂8
送王在菴之江西8
章江校士,六月十七夜月有作,因示諸屬9
題憲長竇公所藏張平山畫9
新理西齋,竇晴山、顧雍里二僚見過二首9
送劉方伯入覲10
劉函山招遊大明湖10
遊大明湖,晚至北極廟登覽10
悔志10
行魏縣境中,聞縣尹魏君爲政之善,魏君適以事他出,不及相見,
作此貽之11
再至魏縣而魏尹未還,賦此奉寄,兼以爲謝11
貴溪贈江貞齋學士11
遊白鹿洞11
白鹿洞書院11
六合亭12
高美亭懷徐少湖12
德興縣公署12
遊麻姑山12
仙都觀12
仙都觀午食13
贈饒州張明府汝思13
饒州閲武,贈屠兵備13
餘干道中寄懷江午坡僉憲13
寄江少峰評事,少峰見枉贈章,聊爾奉答,兼申後期14
曉發南康14
宿東林夜月14
侯民部静溪招遊甘棠湖,陪憲使管復齋諸公14
宿東林寺雨14
聞移官報至,示舍弟道原15
題朱文學萬峰讀書所15
宿靈源禪院15
洪芳洲養疾山中,惠訪草堂,因而留館15
談十山年兄枉訪叙舊,卒然述懷,因以爲贈16
送談十山公廣東左轄16
遵巖集卷二17
七言古詩17
春陰長句次李司封古冲韻17
功德寺17
送陸毅齋守撫州17
送張以學尹諸暨18
題王給事南莊乃翁詩卷18
贈丘集齋侍御督南畿學18
郊遊道中風寒甚19
雙榮壽歌爲龔内翰賦19
登山險絶,已非人境,遂賦遊仙、招隱之歌19
秋夜篇20
壯遊篇贈莊君采捧郊詔入蜀20
河西歌送崔副使屯田甘肅21
古從軍行送陳中丞出塞21
潞河客舍别蔡刑部道卿22
鳴鴈篇22
聽琴篇23
河上遇風23
將至東昌,寄寇太守未菴,兼柬包蒙泉節推23
清源别張近溪侍御賦贈24
贈張東沙臨清兵備24
沛公歌24
過彭城作25
藏書萬卷樓歌爲維揚葛子東賦25
南京正月十五夜歌25
春晴出遊永寧寺,同顧東橋、陳石亭、羅印岡三公作26
靈雪篇上湛甘泉、費鍾石二公,時久無雪,禮部祈雪,雪降26
送文壽承還姑蘇27
送儀部二寅長充選送貴嬪使27
松江莫生遠來見訪,比歸賦贈27
告中送顧儀部伯從僉憲齊東,因柬臬臺二三故人27
送吴文選純叔歸養乃父閣老白樓公27
春日同李司業愚谷、劉刑部範東宴陳太僕石亭、馬通政西玄于顧中
丞東橋之瞻辰堂,兼送蔣南泠太僕渡江28
送謝應午侍御還朝28
題謝御史所藏水仙花障子,是徐子仁所寫28
李司業見遺廬山諸作,述懷奉柬28
送嚴介溪冢宰考績入覲29
澠池歌29
李伯材出示所藏沈石田畫鷄,戲題奉贈29
江州陳兵憲公招飲演武臺,軍中奏樂作横吹曲,舉坐聞之,莫不心壯,
予本懦夫,激而爲詩29
題畫四首30
題便面小景30
送徐山人還貴溪,兼柬江午坡先生31
送俞虚江守備汀漳31
題月中丹桂圖31
伯母顔孺人七十壽32
訪吴泉賓先生山居失路32
翁贊畫思誠從元戎張净峰公西征武陵蠻32
病中同年江于春見訪,喜而有感32
送江少峰年兄,兼寄江貞齋學士及午坡提學33
小樓閒望,酬丘少泉見寄33
山遊晚宿石室,遲洪芳洲不至33
題北塢精舍寄贈蔡克銘先生34
送裴質齋掌教34
題溪洲别業贈羅生希晦34
觀詹範川大書歌34
宴洪鄭川公席上贈歌35
飲中醉歌題贈李東甲35
送李邑博望山先生35
放歌行送將樂張丞36
題水心漫湖圖36
遵巖集卷三38
五言律詩38
辛卯元日二首38
送吕思抑户部之淮上三首38
南郊夏行二首38
張氏園莊宴集二首39
天壇郭道士院39
秋祀太學視宰39
宿澤上人房39
翠華巖39
即席賦送張子使邊四首40
郊興二首40
寺宿二首40
圓静寺二首41
通真觀41
宿通惠寺41
再至功德寺,與張水部偕二首41
登陂羅閣41
香山寺留題釋宗林房二首42
山寺聞丘集齋下吏之報42
病中黄制科明舉招不赴,賦謝,兼柬張諸暨42
柳湖亭讌遊二首42
春雪左順門候牘,柬龔内翰二首42
隆福寺與諸友人夜談,因雨假宿三首43
送許進士應元知泰安州三首43
送曾汝誠給事使邊四首43
七夕效梁體44
壽毛礪菴閣老七十三首44
南苑三首44
帝幸南苑三首45
題孫宫允園亭用馬司業韻三首45
送人尹南海46
送人尹錢塘二首46
懷曾給事、李郎中二子同時得罪被逮46
偶懷46
濟上懷曾、李二子46
舟經下邳46
壽蔡霞山先生47
淮口47
寶應湖夜泛47
廣陵二首47
聞笛47
詠署中墻下葵花47
仲冬朔日江行48
贈人號罾浦48
送人成均卒業還郴州48
挽王尚書夫人歸葬48
過梁宅之爲郎日故居48
春日永寧寺山亭顧中丞招遊48
病後偶爾出郭48
天界寺後山獨遊49
告中送顧膳部赴臬山東49
齋居柬劉比部叔正49
訪陳石亭遂初,齋中賦贈49
秋日登鷄鳴寺閣寄友人49
題顧中丞載酒亭49
詠虚谷别業49
寄顧瓊州副使50
贈唐太史養疾寺居五首50
題司封榮養卷50
周隱君榮壽卷50
王氏榮壽卷51
哭吴懋獻進士久不克葬51
訪空同先生故宅51
題石氏世恩堂51
訪顧東橋聶村山莊51
天寧寺51
場中翫月同顧東橋、陳石亭二公51
禮部祈雪致齋,予以在告弗預,柬同曹諸君二首52
冬至大祀齋居52
將至豫章,道中作52
立秋日發南浦,舟中作52
哭薛西原二首52
訪西原城南别業感泣二首53
訪蔡廣德道卿,未至州數里阻雨,留宿田家53
田家書事投贈蔡廣德道卿53
桐川客舍53
同蔡可泉出游,山行紀興二首53
登横山頂上覽州城,同蔡道卿54
山行,於嵓谷間見人家54
石溪寺54
竹山寺54
宿茅山道院東樓54
桐川境上與蔡道卿别54
同顧雍里訪劉函山郊行二首54
劉函山穫田莊居,久不至城,詩以問之二首55
送周石崖給事治魯藩獄事還朝二首55
劉函山田莊宴集,同顧雍里三首55
晚行趙家圍56
舟中夜坐56
彭蠡湖56
宿湖中56
饒州公署56
署中讀書56
南康公署57
南康公署十五夜月57
十六夜月57
檢荒行田野中57
靈溪觀57
白鹿洞見張東沙壁上留題57
遊白鹿洞歸,道中作57
開先寺龍池58
酌開先寺泉58
東橋顧公巡撫湖南,行部至衡州,縱遊南岳,某聞而慕之二首58
東橋公既登衡山,集所制作成帙,名曰登衡小記,遠辱寄示,時予適
行部南康,受而讀之,有張孟陽之思58
曉發建昌58
宿武陽驛,同陸毅齋憲使59
德興縣晚發黄柏渡,遲陸憲使59
德興縣八月十五夜月簡陸毅齋使君59
遊梅巖洞,有仙人井竈田、爐丹室之類59
宿武陽民家59
滕王閣59
滕王閣再作59
薛家樓60
由撫州之建昌,道中宿山寺60
再出武陽,宿前民家60
丹霞觀60
信州皇華亭60
信州登城樓60
訪黄九潭太史留贈60
芝山亭61
寄胡始興61
過寧庶人故陽春宫61
滕王閣獨坐61
南昌有湖水流城中,會府屬當其左,每晨趨府,行於湖上,執事倉卒,
無遊觀之致61
哭陳石亭61
豐城縣感張、雷得劍之事作62
送劉西坡後再至滕王閣,賦此奉寄62
賦得豐城劍贈李古冲之滇南62
遊紫雲菴至上中化成寺,山中獨行,遲同遊薛、陳二子62
發東林寺,登廬山絶頂,還過寺中留止62
德安公署雨中書62
蔣雙橋方伯行部德安,予適以事至,而公已發南康,走筆奉柬62
德安雨晴書懷63
書懷答彭石屋63
德安道中書事63
由德安去廬山只一舍,而予以事趨省,不果再往63
聞蟬63
雨晴,西齋期薛廣文仲常63
觀陳兵憲射64
詠雨中庭樹64
行園64
登江州城,從中丞王公64
豐城縣長至日64
至日慮囚憲府,呈方莊、潘壺南二臬使64
九江夜雨示薛廣文64
建昌日暮,舉火于豐安堠亭,與邑博陳嘉賓談65
陳州道中同胡參知作65
項城道中與參知並馬65
予以事由陳趨項,周梅崖參知方自項還,皆以夜行,造次相逢,頃刻
而去65
五月五日浴起作65
壽方隱君,方本新安世族,今爲臨清人65
遵巖集卷四67
五言律詩67
送陳學顔辭親應舉67
送謝生詵辭親應舉67
送陳邑博子秀才辭親還家成婚67
春雨柬徐山人客居67
丘少泉卧病山中,作詩見貽,用韻奉答,兼以候之67
送李一泉往惠州推官68
挽故石埭尹尤先生68
柬程郡侯卧病二首68
送黄南池68
送李拙脩歸鄱陽二首68
唐婁江明府邀遊九日山,同黄竹溪、東石二公四首69
遊五老峰四首69
别業雜詩四首70
訪友人,山房留題70
病中漫述二首70
病中柬可泉70
可泉相訪,病不能見71
友人下第還家71
病中李君度見訪,家僮絶不爲通,走筆柬之71
章三洲以侍御謫推興化府,叙復揚州郡丞二首71
送宋仲石赴召二首71
遊清源山二首72
清源山紫澤宫72
上洞宴集二首72
清源山獨行諸峰,示同遊諸子二首72
遊清源山同洪芳洲二首73
園廬閒興73
題黄墩書屋贈陳玩潮四首73
蔡東洛夜坐73
和吴岱麓通守秋夕有感之作74
和胡雙華郡丞郡齋言懷見貽之作二首74
郡侯方西川與錢塘縉上人雨中郡齋夜談,走筆奉柬二首74
和吴通守夜月思鄉之作74
聞縉上人遊清源山74
病中柬縉上人二首75
送唐婁江赴召二首75
周石崖督學擢廣西參知,寄此送之二首75
元日訪青門月臺寺寓處,坐談竟日75
元夕柬青門76
十六夜與青門談76
青門卧病,走筆奉柬二首76
青門將歸,走筆奉留。青門寓學上人精舍,而與郡侯友也,故詩援
上人與郡侯以留行二首76
雨中柬青門76
送青門二首77
題徐氏溪亭四首77
題張封君南圃池亭四首77
送滕生還吴,滕乃葉郡推之客78
挽楊翁78
挽黄母78
挽貞惠王母許氏78
挽陳子貞秀才二首78
哭蔡從祖秀才79
挽周蹟山,周以諫杖死四首79
陸檢校歸櫬作此送之,陸揚州人79
挽侍御粘滌樓公79
挽王僉事二首80
楊蓮渠先生移居80
挽徐宜人80
送杜松江先生之岷州肅藩教授80
挽許三浦80
挽蔡司成夫人丁氏二首80
送蔡東洛赴銓改官二首81
送朱肖簡81
送比部史應之使還入京,史以使事便道過家,長子娶婦而太夫人褒
封之典亦適至二首81
送龍南岡之貴州兵備僉事二首81
送王堣齋守贛州二首82
寄贈陳侍御按嶺南二首82
壽陳西軒令尹82
聞家兄途中得疾二首82
莆陽龔生名應龍,號潛于83
遵巖集卷五84
五言排律84
聖誕前期一日寓直客部,同屠儀制郎中,詩以柬之84
屠郎中儀部署館新成,賦題九韻84
伯氏曾漸溪先生奉使册靖江王,敬上四十四韻84
上外祖李竹坡先生致尚寶政二十四韻85
天津覽海85
舟中86
發東昌道中,寄酬寇太守86
始至留都户部作86
户部攝篆作86
户部寓直作86
題雙橋别業爲倪考功大夫賦87
送項膳部遷之出守臨川87
寄贈李邦良應聘修兩浙志87
閒居87
閒居對雨作87
同陳石亭太僕訪顧東橋山莊,因縱遊山寺,承徐九峰道人見問,遂以
貽之88
夏日田家88
觀周明堂故基,在泰山下88
題賓野堂贈胡竹亭司寇88
題泮東書屋贈萬治齋中丞88
宿上清道院89
芝山屠東崕招遊89
皇帝察宗室子弟之賢孝者,制爲訓辭以美之,且以爲教也,而崑崙
公以孝受褒,參政某來使河南,獲聞其事,賦是紀之89
贈鄉飲酒衆賓張89
送梁宅之葬90
張净峰兩廣功成,復命提督湖蜀三省平蠻軍事,賦贈二十韻90
送林退齋中丞巡撫湖廣,時方有征苗之役,張净峰公往爲總督,故末
及之90
寄贈李三州中丞公征蠻十五韻91
寄壽顧洞陽二十韻91
寄壽華補菴十韻91
附五言絶句92
夏日病居雜興十首92
遵巖集卷六93
七言律詩93
萬壽節侍班奉天殿,柬丘集齋侍御二首93
元日侍班奉天殿93
三日偕容臺諸僚友遊大慈恩寺,登鏡光閣即席賦93
四日陪夏桂洲學士南郊觀牲93
送鄭滁州93
同郭水部子愚東郊相土,因遊邵氏莊94
寄贈寇體朝進士尹廣平94
送黄後溪守贛州94
至昌平有感94
朔日昌平城登覽二首94
望居庸94
悼陵陪祀95
泰陵95
望陵95
功德寺觀三官感懷二首95
望湖亭95
龍潭95
吕公洞96
碧雲寺晚飯96
出碧雲寺,道中望香山96
登圓静寺後山,攜張子汝思96
宿碧雲寺96
宿混元靈應宫96
鎮國寺與張子對酌夜談96
贈王仁和邑博97
病中吕從野水部邀,不赴,賦謝97
病中謝鳳儀過訪97
送阮仁化邑博97
送黄長興尹葵峰97
金山雜詩八首97
春日和夏桂洲尚書韻98
春日東郊二首99
東郊朝日壇99
奉祈於朝天門迎詞99
春日觀南城,同禮曹諸子三首99
東昌題任元樸御史園99
謫毘陵,發都下100
至晉陵100
在郡作100
月夜同姚在明濟上觀水100
贈郭水部郎中治河100
彭城送謝道安舉人應試100
江上送毛太守入覲,因寄舊遊三山諸友100
留都二首101
恭覩留都大内作二首101
春日行觀禁中高皇帝舊苑二首101
寄贈黄宗獻守璚州,兼柬顧與新憲使101
送郭世重出守南寧102
幽居翫雪柬人二首102
移居102
高祠部子逑訪予告中,值予出遊不在,見投贈章,聊用奉酬102
出遊城南山寺102
遊朝天宫102
登江東城樓103
春日懷歸103
遊天界寺逢蔣南泠子雲留贈103
請告弗允,赴省作103
請告弗允後,寄蔡比部道卿103
省中103
哭梁宅之103
和李司業懋欽登廬山石耳峰讀空同先生之詩作104
題箬溪草堂贈顧中丞104
夾浦舟中别李湖州邦良104
游茅山贈兩道士二首104
宿茅山栖霞道院104
游茅山柬唐太史應德,本與唐期往,而予不能待,因以嘲之105
寄題吴興吴太僕園亭105
餘干李春江先生致魯國左相而歸,先生昔貳泉郡,予方髫年,在諸
生中最荷奬識,展拜感舊,情見乎辭105
寄陸憲使選之、李提學雅大、田參知叔于三君,昔同禮曹,今居官
嶺外105
送陳中川之汴藩,雪中作105
題將軍遊騎卷105
送宋龍門行甘州太僕106
論文示門人方元焕晦叔106
樂平道中暮宿田家106
德興道中柬陸毅齋憲使,陸君昔同在禮部106
臨川郡樓張都閫招飲106
中州道院夜宴106
逢鄭廣文先生107
贈郭僉事以亨起復入京107
江千春評事使南昌,予適以事行部豐城,走筆寄贈,江雅善鼓琴,
因以琴爲賦107
予行部豐城,建安李君時言往提督滇南,道出兹邑,相見甚懽,君出
高文見示,稍爲論訂,遂及性術之辨,最多往返107
廬山107
春雪同省長諸公讌集107
宿天池寺,示同遊薛仲常108
宿天池寺,明日下山,寺僧相留,予愧其意,爰題西壁108
登佛手巖、屋角嶺諸山108
由大林寺尋講經臺,因循香爐側下山108
暮雨投圓通寺宿108
得舍弟道原書欲來豫章,久而未至108
除夕示原弟卧病109
元日於藩省祝賀述懷,柬徐少湖太史109
送袁生應樞攜室入京覲省嚴介溪宗伯,袁生宗伯之婿109
送孫豐山參知入賀明堂大享禮成,孫與予先後爲禮部109
送方莊僉憲入賀明堂禮成109
遣興109
再至德安公署110
錢侍御出遊東林,予留江州城中,阻於陪從,作此奉柬110
錢侍御宿天池寺,疾作召醫,予屬有事,不及往問,以詩代柬110
送趙教授志貞110
移官河南,報至作110
過劉實夫墓下作110
弔李空同先生111
蘇門山111
百泉111
送胡中丞可泉西歸111
送竇憲長入覲111
送正郎之留都111
承西亭惠梅,愛其香色,賦詩112
詠折梅用前韻112
雲東次前詩,用韻再呈112
李少泉見投折梅之詠,用韻奉答112
荷亭讌集,用龍雲東臬長韻112
壽王閒齋112
贈李介石徵君112
同陳瑞山、蔡可泉遊覺海諸山113
由覺海寺訪龜石巖路中作113
訪何默甫文學讀書山房,何兼授徒113
訪王閒齋山居賦贈113
寄黄小竹遂昌113
聘魏山人卜先大夫葬地,同行山中,作此呈之113
得東山吉地志喜呈魏山人114
送江山人114
寄贈王秀才客遊括州114
送陳西巖山人,兼寄蔡鶴山徵士114
贈魏山人114
挽蘇秀才114
送陳司訓奔喪還嚴州114
送何參議分守承天115
翁以時新移所借育泉里莊氏之宅115
歲首與道卿偶集月臺寺,同道原舍弟115
春日登城,同舍弟道原115
城樓與舍弟書事115
精舍與原弟夜坐論詩115
元夕獨坐115
論學示友人雜詩十首116
送俞志輔赴闕自效117
文上人房餞徐山人117
參知筆峰宗兄將入京,道出吾邑,枉訪林居,賦此爲别117
哭朱徵君117
送俞郡入覲117
送汪大尹入覲118
題畫扇小景贈顧濱洛118
挽黄一崖118
贈章三洲118
訪陳舟峰秀才讀書處賦贈118
薛南塘移居,走筆奉柬118
寄施文山118
唐翠軒見過119
紫峰先生祠于鄉賢,謁拜作119
訪郭白峰山莊不值,留題二首119
小身巖119
慈雲院119
送張月洲往南雄訪陳雙山,陳時謫爲南雄郡丞119
送星士李子益120
崇陽樓陪汪明府觀燈二首120
胡雙華公以春興高詠見示,漫賦奉答二首120
約齋劉公作壽藏戲柬120
送史西厓守沅州120
送陳秀才附驛往沅州121
吴默泉、張鄮西二公遊清源山,有作投示,輒用奉酬二首121
題九溪書屋贈姚生體乾121
贈雙竹121
題寒泉精舍贈羅希周,并柬其弟希陽君121
贈姚體諧秀才121
送黄葵峰廣東巡海憲副,黄舊爲給事中122
送程太守歸養122
寄大梁高大122
宿萬石山道院122
送洪克晦尹淳安122
寄睦西亭122
送賓山大士還錢塘122
錢塘縉上人來泉見訪,值予卧疾不能見,作此投之123
往日客錢塘住西湖頗久,湖上山水藂林之勝至今猶形夢寐,因縉
上人來,喜而問之二首123
山中書情寄孫毅齋學士二首123
閒居即事,奉懷徐少湖學士二首123
寄張净司馬124
寄曾前川124
得鄒東郭書124
得羅念菴書124
寄郭淺齋侍郎124
吴雲泉見寄,爲携者中路失之124
得陳明水書,客有談陳明水遭鄉人之侮者124
寄吴默泉行部漳州125
答劉梅園侍郎見寄。劉公大庾人,因以梅爲詠125
寄江午坡125
答周成山見寄125
寄顧左山125
寄唐荆川二首125
寄留都勳部洪芳洲126
寄顧洞陽126
寄陸北城126
送康盤峰廣西參議126
和程郡侯游清源山作二首126
九月十五日黄東石招遊北山石室,陪西川郡伯用韻126
和月中即席之作用韻127
中秋夕東樓宴集用韻127
酬西川郡侯惜别之作用韻二首127
奉和方西川公中秋夕與黄東石郡齋對飲之作用韻二首127
得陳華山書128
送朱鎮山參知蜀藩128
寄錢洞泉以使事在嶺南128
贈廖雲溪128
送袁莪溪應召128
贈章心壺名醫128
投贈沈青門二首128
兵會館赴静泉公招,陪南衡、涵泉二公夜宴二首129
艾静泉督造水艦初成,獲縱觀其盛,賦此奉獻,兼呈南衡、涵泉二公
二首129
寄贈陳汀州覲還治所129
詠詹晴溪小隱129
贈劉雪湖,善畫梅130
夏日憶泮池芙蓉,柬唐博士130
贈艾静泉去官130
同吴泉濱遊靈源山紫雲室,訪静上人130
宿紫雲室,同泉濱130
龍南岡久謫不召,詩以爲嘆130
贈黄少泉書屋131
題少濱書屋贈金生131
哭黄應初山人二首131
酬詹晴溪疾愈見貽之作131
得家兄病後手書131
訪吴泉濱先生山居,賦此投贈131
生日自述二首132
章三洲見寄清朝述遇圖册,作此奉答132
寄贈周澱山太守132
遵巖集卷七133
絶句七言133
送諸子興年兄由刑部郎中貶尉高明四首133
送程舜敷編脩坐謫高凉三首133
河西阻雪懷江于順員外二首133
滄洲道中寄蔡道卿二首134
苕溪舟上懷蔡可泉134
可泉有使送予至臨安遣歸134
遊少林寺四首134
初祖洞賦得四物134
梅巖洞候陸使君不至,詩以寓嘲135
送魏思説曆135
至日寄彭石屋曆135
行署壁間見故太僕陳石亭先生留題。已矣斯人,愴然抆涕135
曾汝誠目有羞明之患,走筆問之135
宿員通寺題壁135
聞原弟至武陽135
舍弟至邸是歲除日136
除夕有感136
元夕示舍弟道原136
春雪懷故園諸妹,同舍弟作136
治園偶作136
摘蔬136
題桃花潭水别意卷136
觀江州諸生文,示薛廣文仲常。薛久滯儒官,因以爲戲,亦解嘲之
類也136
宗室西亭折梅見寄,漫賦此爲謝136
病中辱西亭見問,走筆奉柬137
赴何實甫九日之招,先期病作,宿齋中漫題四首137
九日雨止,力疾登萬石峰四首137
過黄後溪江樓十首137
謝人惠木芙蓉栽138
挽王隱者溺水死138
雨中憶張達甫卧疾138
雨中憶尤子偉卧疾二首138
與王介亭明府覓桂花栽139
戲贈黄得山入山穫稻二首139
柬柯東墅長子娶婦139
寄曆與吴泉濱先生,走筆戲柬139
聞道原舍弟除武選二首139
寄道原弟二首139
題卧壺山人二首140
平蠻凱歌十二首寄胡總制梅林公140
寄本兵蘇舜澤公141
寄翁司馬奪情總制易州十首141
寄大中丞思質王公十首142
唐有懷以九疑之茶分贈二首143
唐翠軒於予南都漫稿自謂有契,賦五言長詩一百五十字見投,盛有
所稱引,予感其意,作此答之143
靈源紫雲室贈静上人144
洪芳洲相送至山魁客舍144
山魁途次與芳洲分手144
小營道中寄洪芳洲144
至館視芳洲讀處,因書所見二首144
贈寫神徐子美二首144
寄荔枝與吴泉濱144
與何他山期住靈源數日,予偶以事先歸二首144
城中懷何他山,因寄之二首145
題陸心梅145
聞沈青門游跡至泉二首145
沈青門見訪二首145
看青門畫漫題二首145
青門有題寺壁,戲柬之146
送藥與青門二首146
贈陸心梅146
題鑑湖146
小庭芙蓉開殘,柬林沙溪公過賞146
訪柯東墅草堂,以日暮迫事而返二首146
冬日郊望二首146
題黄秀才讀書處147
送夏中山歸九江147
漳南山閒寂海上人開堂半嶺,法力高勝,予頗資參叩二首147
法通久住半嶺,歸天柱巖,題二偈示之147
法凝、法純二行者從師閒寂結夏清源,就半嶺落髮,各與一偈,歸呈
閒寂印之147
古樂府148
俠客行四首148
結客少年塲行二首148
隴頭水二首148
薊門行148
凉州詞二首148
少年行四首149
古意二首149
塞下曲五首149
從軍行六首150
出塞曲五首150
入塞曲六首151
烏夜啼151
銅雀妓151
明妃曲二首151
紫騮馬151
青樓曲152
秋夜曲二首152
采蓮曲四首152
楊白花152
江南弄152
春怨152
關山月二首153
巫山高153
寄遠曲153
折楊柳153
附詞153
念奴嬌江州訪王行人精舍153
滿庭芳王行人諸子孫出見,賦贈154
洞庭春色秋後苦熱154
燭影摇紅江州公署夜月作154
滿江紅觀象戲作154
同前夏日書齋小睡作155
水調歌頭春日觀田家感述155
沁園春首夏省耕155
點絳唇光澤道中憩古寺作155
同前再賦155
同前堠亭舉火156
齊天樂送陳武舉156
同前送曾武舉156
洞庭春色端午日與客臨泛156
破陣子觀競渡作156
同前157
滿江紅春日雨中登樓作157
同前見落花作157
同前黄東石辭山西大參,賦此勉其出157
同前黄東石大參辭官治園,賦此嘲之157
水調歌頭春日病中158
同前夏日病起行園158
同前夏日課童治園158
洞仙歌黄後溪招飲江樓,陪黄東石158
驀山溪夜月移飲橋上159
臨江仙飲罷歸來得病自嘲159
水龍吟159
念奴嬌夏日過翠軒避暑作159
减字木蘭花病中聞温古榕有疾,作此奉訊159
踏莎行160
同前160
臨江仙夜來秉燭觀一枝蓮賦160
浪淘沙瓶中一枝蓮謝,惜而賦之160
蝶戀花又賦160
滿庭芳詠小院芙蓉161
賣花聲諸公過賞芙蓉,即席勸飲161
好事近賀曾漸溪得孫161
歸朝歡月夜懷丘集齋161
西江月詠芙蓉161
遵巖集卷八163
記163
明倫堂記163
夏津縣修學記165
龍溪縣修學記167
長汀縣學記168
松溪縣改建儒學記170
晉江縣題名記172
衢州守李克齋先生生祠記174
故太常博士鄭君贈典制詞記175
五美名家記176
聚樂堂記178
南安縣重修秩祀壇廟記179
安平鎮新建四門記180
府學修造記182
兵會館記183
余柏坡公平寇興學記184
海上平寇記186
鹽政刻石記187
劉公樹記188
壽祉堂記189
科目題名記190
翕樂孚萃堂記192
城東樓鐘記193
修天妃宫記194
泉州府修萬安橋記195
漳州府重修虎渡橋記197
永春縣修二橋記198
永定縣知縣許君生祠記199
企潁亭記200
駕雲亭記201
曉江漁者記202
遊清源山記204
遊筍江記205
金溪遊記206
寶陽精室記207
龍巖書屋記208
環山樓記209
玩鷗樓記210
洞泉記212
潛源記213
陟屺增慕記214
竹軒册記215
遵巖集卷九217
序217
孔孟圖譜序217
大學衍義補序219
曾南豐文粹序221
薛文清公全集序222
夏津縣志序代易愧虚先生作。224
刻蔡虚齋太極圖解序代易愧虚先生作。225
浩然堂問答序226
名筆私抄序227
張文僖公詠史詩序228
兩廣總制軍門志序229
唐荆川文集序231
張净峰公文集序232
明水文集序233
虞山奏議序235
胡公平寇奏議序236
全懿堂集序237
湯公家集序238
杭雙溪詩集序239
鳥鼠山人小集序241
田間集序241
黄曉江文集序242
顧洞陽詩集序243
巖居稿序244
陳少華詩集序245
碧梧軒詩集序246
沈青門詩集序247
丁戊山人詩集序249
陸龍津詩集序250
朱碧潭詩序251
五子詩集序252
丁酉山東序齒録後序253
河南庚子鄉試録序254
福建己酉鄉試録序255
福建乙卯鄉試録序256
陳氏族譜序257
方氏族譜序258
談氏族譜序259
南昌二溪萬氏族譜序260
易經存疑序261
易經紀成序262
義則序263
萃英録序265
易學經義考最録序266
雙節册序267
題海上膚功卷後268
遵巖集卷十270
序270
送尊師易愧虚之任夏津序270
方伯楊方城先生考績序271
賀山東右使劉南泉公拜左使序272
贈憲使陳中川先生之任汴藩序273
贈别王在菴先生拜官去齊序275
贈雍里顧先生視學河南序276
送中丞王石岡公還朝序277
送河南左方伯范瀋溪公入覲序278
贈河南參政胡爻峰公拜河南按察使序280
贈郡伯金鑑濱公入覲序281
送郡侯方西川公入覲序282
送朱肅菴明府大人入覲序283
送明府宋仲石先生赴召序284
送史大梅君應召序286
送韋室唐公應召序286
送江西憲伯汪西潭之任序287
送郡伯俞蒲山擢河南憲副序288
又289
送明府朱肅菴大人序290
送郡推葉素峰序292
送邑侯羅夢樵公榮擢之任序293
送朱鎮山先生序294
送吴默泉先生序295
送大中丞汪洲潭先生致政序296
送程侯習齋歸養序297
别程侯習齋公還西安序299
送張節推纓泉先生序300
贈别董容山先生序301
寄贈徐澗濱先生序302
别章君美中之齊河序303
贈蔡月川令尹序304
送唐次梁先生之任上猶序305
送陳南郭先生擢古田學諭序306
送林龍湖先生之任河池州學正序307
送陳員溪先生之任永定序308
送邑博胡北丘先生之任序309
送程龍峰郡博致仕序310
贈邑博劉宦塘先生序311
别虞清溪先生序312
别周惕齋序313
送孫古山博士失官還家序314
送李拙修先生序315
送黄南池先生致仕還家序316
送程習齋公之任序317
贈趙眉溪君署縣代還序319
遵巖集卷十一321
序321
陳見菴公榮奬序321
黄邑博月溪先生奬勵序322
衛萬户侯汪君奬勵序323
贈郡博紀瑶山先生榮奬序324
南安邑丞馬應橋君榮奬序325
林龍湖先生受奬序325
尹艮齋公奬異序326
通守少華陳侯榮奬序328
南安令唐婁江公奬勵序329
贈二尹晴厓張君奬勵序330
送謝夢鄰大尹罷歸序331
送都指揮俞君志輔序332
贈趙千户序334
送贊畫陳百户序334
送都閫唐見榕之任貴州序335
雙壽寓祝序336
壽項鶴山老先生序338
壽龍溪劉老先生序339
壽程母楊太宜人序代顧新山司徒作。340
祝龍母黄太安人壽序340
壽蔡鶴峰先生序341
壽陳静軒翁序342
壽蔡逸翁七十序343
寄壽唐有懷先生序344
祝郡侯方西川公壽序345
壽梁鑑亭翁封君老先生序346
奉賀王閒齊老先生壽九十序347
壽童南衡老先生序348
壽丹臺吴翁序350
壽封君蓮溪田先生序351
侯梅峰翁壽序352
壽蔡太夫人序353
楊母劉太安人七十壽序354
壽易太夫人九十序355
丘中丞夫人六十壽序356
李母金氏七十壽序357
賀黄母蔣氏壽序358
奉賀蔡太夫人七十壽序359
南澗徐老先生官邸就養序360
范母易氏貞節序361
裴母周氏貞節序362
節婦何氏敦奬序363
贈韋孝子序364
送葉生士直還吴序365
送詩人沈青門序367
周蓮坡公榮封序368
送閒寂海上人序369
送章心壺序370
遵巖集卷十二372
誌銘372
封通政司通政谿橋王公墓誌銘372
周府儀賓郭公配保昌郡君墓誌銘374
李母純懿孺人秦氏墓誌銘375
户部主事周蹟山公墓誌銘377
朱液妻陳氏墓誌銘378
處士易直王翁墓誌銘379
石母洪孺人墓誌銘381
張母黄夫人墓誌銘382
筍江潘翁暨配方氏墓誌銘383
淑閒吴氏墓誌銘384
冠帶散官涂翁墓誌銘385
廣東巡檢涂静軒墓誌銘386
居易黄處士墓誌銘387
雙泉處士楊君墓誌銘388
陳澹齋先生墓誌銘389
莊孺人墓誌銘391
王室顧氏墓誌銘392
遵巖集卷十三394
誌銘394
張禾山公墓誌銘394
張孺人墓誌銘396
贈惠州府推官李坦菴公墓誌銘397
池州知府曾漸溪公墓誌銘399
林沙溪墓誌銘401
丘母彭柔正孺人墓誌銘403
庠生杜純軒君暨男思恭婦謝氏墓誌銘404
何誠軒暨孺人墓誌銘405
新會司訓純齋莊公暨孺人金氏屈氏墓誌銘407
徵仕郎致仕信陽州判官紫山丘君墓誌銘409
静山黄公墓誌銘410
鄭海亭墓誌銘411
陳母林夫人墓誌銘413
益府典膳省菴黄君墓誌銘415
楊坦翁墓誌銘416
遵巖集卷十四418
誌銘418
素隱處士詹翁暨李孺人合葬誌銘418
處士楊角山墓誌銘419
安人王室端惠林氏墓誌銘421
陳啓文墓誌銘423
封文林郎監察御史鐡山公墓誌銘424
封太安人慈儉程氏墓誌銘425
封職方主事蔡梅園公墓誌銘427
中憲大夫雲南按察司副使楊西渠公墓誌銘428
奉政大夫刑部郎中蔣悟菴公墓誌銘431
胡榕溪暨李孺人誌銘433
黄濱溪處士墓誌銘434
處士順吾王公配龔孺人墓誌銘435
封户部主事南圃張公墓誌銘437
蔡母嘉柔孺人温氏墓誌銘439
陳約齋處士暨鄭氏墓誌銘440
贈刑部主事吴雙湖公配金安人墓碣銘441
附碑443
撫寇碑443
膚功遺愛碑444
湖水利頌德碑445
刻招魂章碑石446
遵巖集卷十五449
墓表449
處士陳東莊公暨配黎氏墓表449
河南參政劉涵江墓表450
張毅齋先生墓表452
林履坦處士墓表454
林母謝孺人墓表455
封郎中鄭殖菴公暨配伍宜人墓表456
方孺人劉氏墓表457
前川張翁墓表458
德慶州學正陳南川先生墓表460
陸義姑姊表461
遵巖集卷十六463
傳463
陳紫峰先生傳463
丘中丞傳465
黄梅源翁傳468
柯母傳469
易翁傳471
鄒宜人傳471
石淙貞夫小傳472
遵巖集卷十七474
行狀474
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傅凌川公行狀474
尚寶司少卿竹坡李公行狀477
封雲南道監察御史東溪陳公暨配贈太孺人賴氏行狀480
封承德郎南京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蔡勉菴公行狀483
儒林郎順天府推官易愧虚先生行狀487
中順大夫永州府知府唐有懷公行狀490
遵巖集卷十八497
祭文497
祭汪石潭公文代九卿作。497
祭王少山尊翁封君文498
祭謝汝湖侍郎乃堂文代胡可泉作。498
祭翟都憲乃堂文498
祭侍御李寓山乃堂文499
祭張掌科乃尊文500
哭盧裕齋文500
祭劉長史文500
祭張封君文501
祭潘封君文501
祭大寧薛居士文502
宗儒祠告文502
祭魯府紀善丘勿齋公文503
祭丘檢齋文504
祭都憲丘集齋文504
祭楊利約秀才文505
祭李抑齋乃堂文506
祭李筠溪夫人文會奠代作。506
祭何親家母孺人劉氏文507
遵巖集卷十九508
祭文508
外祖李尚寶公發引祭文508
祭司徒顧新山公文509
祭黄静山公文509
哭王武陽文510
祭林雲衢先生文510
祭黄曉江文511
祭陳南津文511
祭洪質齋文512
哭賁園兄文512
祭洪月樓親家文512
祭户部何他山文513
祭侍御陳見吾文會奠。513
祭陳見吾先生文514
祭長史徐浯溪文514
祭侍御林沙溪公文515
祭李筠溪先生文515
祭外祖叔李筠溪翁先生文516
祭司徒鄒一山公文516
祭知府郭白峰文518
祭易愧虚先生文518
祭洪蓮浦公文520
祭林龍峰先生祀鄉賢文520
哭愷中弟文521
祭丘集齋夫人文522
祭許母丘孺人文522
祭郭生父母文523
祭丘室洪孺人文523
祭蔡母楊太孺人文523
祭丘母黄氏文524
祭建安楊母謝太孺人文525
祭史母太安人慈肅吴氏文525
祭新興尹莊玉泉文526
祭曾祖叔母伍孺人文526
祭同年蔡西坡文527
遵巖集卷二十529
雜著529
哀新寧文529
江午坡先生哀辭530
存悼篇531
純節善道列女吴氏謚議533
李竹坡先生請祀鄉賢呈文535
顧新山先生請祀鄉賢呈文536
讀埤雅537
再書埤雅後538
示劉生應昌539
示王生國振539
題張月洲像贊540
陳沅潮小像贊540
題寄劉白川詩卷後540
題寄盛子木詩卷後540
請閒寂上人來泉結夏疏541
偈頌541
米頌541
錢頌541
菜頌541
蓆頌542
香頌542
花頌542
燭頌542
草履頌542
扇頌542
笤箒頌542
燒香頌543
誦經頌543
賦543
反嘅遇賦543
遵巖集卷二十一545
書545
上李序菴閣老545
唁李序菴喪子545
再上顧未齋546
上許冢宰546
上嚴介谿宗伯547
與夏桂洲548
上唐漁石尚書549
上王浚川尚書549
與王順渠祭酒550
上穆元菴太常550
與葉洞菴給事551
與謝與槐提學御史551
與藍北泉御史552
與姜艾峰御史552
上魏莊渠公553
與陳芹山553
與張南墅553
與張東州554
與林希載户部554
與陸方伯555
與吴用宣少參555
與謝提學556
復宗兵備龍門556
與唐荆川557
與王方南郡伯557
與張少越推官558
與胡節推558
與陳棟塘559
與袁永之559
與許龍石560
與陳約之560
與邱集齋561
遵巖集卷二十二562
書562
與鄭海亭562
與歐陽南野563
與李克齋563
與朱鎮山564
與應儆菴565
與羅念菴565
與李中溪書一566
二567
三568
與華鴻山568
與翁東厓568
與陳虞山569
與李三洲書一569
二570
三570
四571
與李嵩渚571
與汪直齋572
與紀山侍御乞集序書573
與陳少岳573
與沈古林574
與黄洛村574
與傅錦泉575
與尤思所575
遵巖集卷二十三577
書577
與鄭環浦577
與朱祗齋577
與江午坡書一577
二578
與江少峰書一579
二579
與熊南沙580
與劉白川書一580
二581
與項甌東582
與程習齋582
與萬鹿園583
與周澱山584
與安膠陽584
與張考堂585
答宋仲石一585
二586
三587
與陸貞山587
與夏松泉588
與章三洲書一588
二589
與張纓泉589
與屠石屋590
與林觀頤590
與黄明府591
與歸善葉生592
與林二山書一592
二593
答鄒一山書一593
二593
與張净峰書一594
二594
三595
與蔡可泉596
與林巽峰596
與陳雙山597
與鄭一齋598
與筆峰宗兄書一598
二599
遵巖集卷二十四601
書601
與蔡鶴峰601
與廖梅南602
與俞虚江602
寄蔡松莊603
答李拙修603
與吴泉濱604
答李克齋604
與陸北城605
與黄雪峰606
與張秀才606
與王杏里606
與程習齋607
與劉白川607
寄葛紫山608
寄華鴻山608
寄曾廓齋608
寄何默甫609
與張新江609
與黄曉江610
與歐陽明府610
與紀郡博611
與王武陽612
寄方晦叔舉人612
寄徐鳳竹612
與李克齋613
寄道原弟書一613
二614
三615
四615
五616
六617
七617
八618
九619
附録一621
王慎中傳、行狀621
河南布政司參政王先生慎中行狀王惟中621
河南參政王遵巖墓表雷禮629
遵巖王參政傳李開先631
康王王唐四子補傳李開先636
王慎中傳637
王慎中傳何喬遠638
王遵巖先生傳張汝瑚639
王遵巖小傳劉誨輔641
王慎中傳642
王慎中643
附録二644
王慎中集贈序、序跋644
贈王道思司封謫毗陵序熊過644
贈别王道思序顧璘645
南江子贈言歐陽德646
王遵巖文録序項喬647
玩芳堂摘稿序曹忭648
王遵巖家居集序華雲649
游海甸詩序李開先650
遵巖集序洪朝選651
遵巖先生文集後序皇甫汸653
南江外集序陸樹聲654
王參政集俞憲654
讀遵巖先生集蔣德璟655
王遵巖文集序邵廉655
遵巖文粹序薛應旂657
王遵巖選集序陳文燭657
遵巖文録序張汝瑚658
重刊遵巖集序李光墺、李光型659
王遵巖文選引劉肇虞661
遵巖文録序高煌661
附録三663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663
遵巖集提要663
校點後記664